-
《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張伯禮白巖松共話「弱德之美」
9月10日教師節之際,由陳傳興導演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當天,《掬水月在手》片方釋出了「荷花」定檔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繼上影節後,《掬水月在手》於北京國際電影節女性之聲單元二度展映,首日開票5秒售馨,奪得最快預售。9月10日,《掬水月在手》天津教師節特別放映活動在南開大學舉行。活動現場,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親自推著葉嘉瑩先生的輪椅緩緩入場。
-
《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 葉嘉瑩白巖松共話「弱德之美」
9月10日教師節之際,由陳傳興導演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當天,《掬水月在手》片方釋出了「荷花」定檔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10月16日全國公映 葉嘉瑩「獨陪明月看荷花」
-
《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 白巖松葉嘉瑩致敬「弱德之美」
當天,《掬水月在手》片方釋出了「荷花」定檔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10月16日全國公映 葉嘉瑩「獨陪明月看荷花」 《掬水月在手》由從開機到公映歷時三年半,攝製組足跡遍及十餘座城市。
-
葉嘉瑩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圖書同步上市
10月16日,由陳傳興導演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編著的同名圖書《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全國出版發行。電影和圖書聯手,以跨媒體的方式將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曲折跌宕的一生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藉由葉嘉瑩先生的解讀,中國最美古詩詞煥發全新的光彩。《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是陳傳興導演為葉嘉瑩先生拍攝的同名傳記電影的衍生圖書,由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共同策劃編著。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公映
國際在線消息:10月14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首映式,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定檔10.16 白巖松推葉嘉瑩教師節回南開大學
9月10日教師節之際,由陳傳興導演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並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方於今日釋出了「荷花」定檔版海報,海報以荷花為主題,反映了葉先生與荷花的淵源。
-
《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 葉嘉瑩傳奇人生將登銀幕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將登上銀幕陳傳興導演的紀錄片「詩的三部曲」最終章《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5分。該片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並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展映
葉嘉瑩先生對話主持人白巖松本報訊(記者 張鋼 攝影 姚文生)昨天是教師節,大型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特別展映。該片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通過記錄她坎坷而非凡的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
-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上映,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新京報訊 9月10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10月16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全程4K拍攝,曾入圍2020年上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並在北影節進行展映。 據淘票票數據顯示,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下展映開票5秒後即全部售罄,成為本屆北影節最快售罄影片。
-
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人生經歷及思想理念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公映,10月12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10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葉嘉瑩先生詩歌及思想分享交流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碩賢,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葉嘉瑩先生的助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掬水月在手》出品人、例外與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院長蔡紅等嘉賓出席對談。
-
影訊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專線上映
《掬水月在手》終極海報預告雙發,定檔10月16日10月15日,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曝光終極海報和終極預告。影片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預售現已全面開啟。《掬水月在手》由陳傳興執導。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受訪人包括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名家。
-
《掬水月在手》上海路演收官 10月16日將映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0日電(徐銀)由導演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導演陳傳興 「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影片影片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4分,引發觀眾期待。10月9日,《掬水月在手》首站路演在上海完美收官。導演陳傳興與作家孫甘露共赴七年之約,映後暢談葉先生、中國古詩詞的當代意義。
-
葉嘉瑩先生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10月14日,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北京首映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隆重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導演陳傳興、影片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首映禮並致辭。
-
《掬水月在手》定檔10.16 創北影節最快售罄記錄
1905電影網訊 日前,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荷花版」定檔海報,宣布將於10月16日全國公映。海報以葉嘉瑩小名「小荷子」為靈感,以荷香嫋嫋寓意葉先生的詩音不絕,並以油畫和水墨雙重風格展現葉嘉瑩連結傳統與現代,譽滿海內外的學者風範和人生傳奇。在文明傳統的感悟中,「書生報國」的道路上,譜寫出中國君子的「弱德之美」。本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觀眾在感受葉嘉瑩個人魅力之餘,也有了更多冷靜後的思考:紀錄片本身有那麼好嗎?,她的生活也同樣是波瀾壯闊的:生於1924的北平,走過南京又去臺灣,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數十載……正如《掬水月在手》的海報上所寫的,葉嘉瑩的人生「一世多艱」。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
-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電影與圖書同步亮相
本報訊(記者 肖揚 張知依)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為陳導演「詩的三部曲」完成之作,探討「詩與存在」。紀錄片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的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體現「憂患苦難年代為何有詩人」的真義。為了創作《掬水月在手》,主創團隊到訪北京、香港、澳門、天津、山西、西安、洛陽、臺灣等地,並橫越美國波士頓、加拿大溫哥華,歷時三年拍攝與製作。
-
一片詩心、百年孤獨: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海放映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孫麗萍)「每依北鬥望京華」,「獨立蒼茫自詠詩」。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點映。該片已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預計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1924年生於北京的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知名漢學家。她幼年學詩,師從顧隨先生,一生對中國古典詩詞吟誦、研究和傳播不輟。
-
《掬水月在手》榮獲金雞獎 主演:葉嘉瑩
《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金雞獎評委會這樣評價《掬水月在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特授予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