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詩:《聽蜀僧彈琴》

2021-02-08 懶禪雜記

朋友是川音學二胡的,後來迷上了古琴,不僅彈得好,還做得好。不僅做得好,還做出了名,便宜的幾萬,貴的上百萬。

是日,朋友來訪,說是要我給他的古琴配琴譜。我在音樂的領域裡,連幼稚園小班都上不了,哪懂什麼琴譜,他說是給每把古琴配一首或一本古手抄的琴曲詩詞,什麼字體都可以。哦,滿雅趣的事呢,雖說音樂不會,我會寫字啊,我顛顛地答應了。

得閒,查閱古琴曲和相關詩詞的資料,查到「綠綺」,有遇知音的感覺。且不說綠綺是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偷得卓文君美人心的著名作案工具,就只這「綠綺」二字看著就心思兒漣漪圈圈的。

漢字美妙呢,著實美妙。綠是色彩,綺是有花紋的細綾,綠綺就是綠色的有花紋的細綾。僅這兩字,有顏色,有材質,還有材質的模樣和品質,看得見摸得著似的。用於古琴,還沒彈奏,就中意就美妙就陶醉了。

難怪呢,以後的好古琴也愛用這兩字。綠綺從綠色的帶花紋的細綾,直接代表上好的古琴了。

好吧,為了「綠綺」二字,本周一周一詩,就講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

先白話直譯這首詩: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高山流水音調一洗情懷,嫋嫋餘音融入秋天霜鍾。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以上直譯摘自百度百科。

現在再說詩題。

題目:聽蜀僧濬彈琴。很喜歡李白的直白,題目就是聽一個叫濬的四川僧人彈琴。

「濬」讀音jùn,動詞為疏通或鑿深水道,形容詞為水深的意思。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這畫境般的開篇極漂亮,有山秀,見峰俊;有僧人,著長袍;往西行,抱古琴。

哪裡的峰?峨眉峰。哪裡的僧?都峨眉峰了,所謂蜀中峨眉天下秀,峨眉可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呢,自然是蜀僧了。蜀僧抱的是什麼古琴?綠綺,非綠綺不可。

我不知道李白在聽蜀僧彈琴的時候,看到的是不是真的綠綺,但我想,他也和我一樣,就願意是綠綺的。一廂情願,意化,是創作的必須。

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十二載(753年)遊歷到安徽宣城時所作。李白本是四川人,遊歷在外的人從來都有故土情懷,所以他的詩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出現。而今,他鄉遇故裡,還是一位音樂家,就算人家抱的不是綠綺也必須是綠綺,因為綠綺典出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也是四川成都人。況且,音樂家就該有把綠綺的。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為我,是的了,獨獨是為我的。我是他鄉遇故裡,蜀僧濬又何嘗不是他鄉遇故裡,還都是藝術家。不是為我,在李白看來,也是為我。

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典出在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聲。」

蜀僧濬為我一揮手,然後呢?那揮手去的音,剎那,便如聽見萬壑松間由近而遠亦由遠而近的聲音,是萬壑收音和收音後的回應,是琴音如風的穿松打葉聲。是琴聲,還是心裡念著腦海裡想著的那個聲音,幽的,悠的,抑或是錚錚然而深遠的。不知道,都是,都不是,反正就是那為我一揮手的弦去,已然忘我無我,唯那天籟迴響那萬壑松間。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曾國藩在楊慎故裡有首對聯,「五萬裡秦樹蜀山我原過客,一萬傾荷花秋水中有詩人。」離了故土的人,在哪裡都是過客,心都是客心。

客心如何安?安不了的,只能暫安。好在能遇知音,好在知音如流水,能洗了客心的鄉愁洗了客心漂泊的塵埃。

這裡的流水典出「高山流水」,講的是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伯牙善琴,子期善聽。伯牙的琴聲,或志在高山或志在流水,世人皆是不懂,唯有子期一聽便知,是謂千古難覓一知音也。

然後呢?琴聲停了,餘音久久不絕,和那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在了一起。

現在的漢字「餘」簡化合成了「餘」。這裡的「餘」不是「餘」,簡化合字後的漢字真是失去了好多韻味。「餘」就是剩下的、未盡的意思。「餘」是我的文言文人稱代詞,還有就是姓氏。

「餘響入霜鍾」中的「餘響」典出《列子·湯問》裡的「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霜鍾」一則指明當時的季節和時間,寺廟打鐘在早晚時候,打霜是為秋,起霜是為暮。二則用典,《山海經·中山經》言「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遇了故裡,還是知音。為我一揮手,琴音入我心。如聽萬壑松,人間已無我。真真是客心洗流水呢,凡塵俗世終是清淨如斯。若不是那琴聲的餘音融進了那寺廟送來的暮鍾之聲,我哪裡能察覺這碧翠山林已是著上了暮色,也哪裡能察覺這灰暗的秋雲已是重重疊疊,布滿天空。原來,琴聲入心,不知不覺天色已晚了。

這首《聽蜀僧濬彈琴》的用字用詞用典和韻都很漂亮,絲毫不著雕飾的痕跡,隨手拈來,輕鬆自如,清晰又明快,越讀越有味道。

嗯!李白高妙!

 

相關焦點

  • 蒙曼: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五律《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先看題目《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濬,自然是來自蜀地的名叫濬的和尚;那「彈琴」也就是彈奏古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跟白居易聽長安娼女彈琵琶、李賀聽梨園弟子李憑彈箜篌沒有什麼區別,其實不是這樣,為什麼呢?
  • 古詩詞賞析 |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像。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
  • 李白聽人彈琴,寫了一首詩,渾然天成,讀完醉在其中,可謂經典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李太白的這首《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題《聽蜀僧濬彈琴》,就是聽一位來自蜀地的、叫浚的僧人彈琴。首聯:彈琴人出場,寫得既利落而又很有仙氣。
  • 李白聽和尚彈琴寫首妙詩,如行雲流水,流傳1000多年
    李白的最愛是喝酒寫詩,不過他也很喜歡音樂,尤其喜歡彈琴。今天給大家分享是他聽名僧彈琴,寫了首妙詩,非常唯美清新。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有一位四川來的僧人抱著綠綺琴,走下峨眉山嶺。綠綺琴即古琴,傅玄的《琴賦序》:「蔡邕有綠綺琴,天下名器也」。由此可見這個綠綺琴非常珍貴。
  • 《聽蜀僧浚彈琴》(唐)李白——有一種朋友
    有這短暫的歡愉撫慰,也該滿足的吧,再見,蜀僧,再見,琴音,再見,霜鍾,再見,碧山,再見,暮雲……可能是百無聊賴,可能是突發奇想,可能是對知音想念的衝動,也可能是總有一些情緒得不到釋懷,坐臥不安中,我來到峨眉峰下,然後還突然有了賞琴的興致,琴僧故友欣欣然滿足了我的願望,相約在這山腳下,寺廟旁,流水深處。
  • 韓愈《聽穎師彈琴》,音樂詩絕唱,十句話把美妙琴聲,形容殆盡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唐代:韓愈《聽穎師彈琴》穎師其人穎師是唐代一位技藝高超的琴師,常出入崇尚風雅的文人名士之間。李賀也曾為他寫詩,云: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稜尊。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鬚席。
  • 劉長卿 聽彈琴
    劉長卿 聽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鑑賞: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詩人通過慨嘆古調受冷遇,不為世人看重,以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遺憾。這首詩另題為「彈琴」,在《劉隨州集》中題作「聽彈琴」。
  • 佳文欣賞 | 禪僧琴事
    中土所見擅琴僧伽淵源頗早,唐詩中多有述及琴僧篇什,其著名者莫過於李白《聽蜀僧浚彈琴》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文詞簡淡而意韻幽遠。北宋時期,琴史中有著名的「琴僧系統」,蔚為大觀。元明以降,各類文人筆記、小說中,屢見僧人鼓琴之蹤跡。近世以來,琴學流派勃興,沙門習琴者更是層出不窮,綿延至今。
  • 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一、 《夕次盱眙縣》的寫作背景《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韋應物五言古詩6首, 其中有四首是五言八句的古體詩:長安遇馮著、夕次盱眙縣、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寄全椒山中道士。一暗、一白,形成顏色對比。一歸、一下,是動靜之間的對比。歸,雖然是動詞,但是這裡表示沒有人的意思,表示安靜。4、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都是律句。這裡主要寫情,秦關,代表故鄉和國都。
  • 詩在巴山蜀水中
    李商隱作了《題僧壁》:「捨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願重。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隱針鋒。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鍾。」在梓州期間,李商隱寫的很多詩都與佛教有關。比如,「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初夜磐,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 解讀《聽彈琴》:聽著古調琴聲,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命運不濟啊
    寫這首《聽彈琴》時,正是劉長卿仕途不順之時。劉長卿剛完成科考中了進士,結果趕上了安史之亂,跑到江蘇避難,後在肅宗年間做了長州尉,還被誣陷入獄,被大赦後做了個小小的海鹽令,還是代理職務。初入官場,便遭劫難。
  • 韓愈的《山石》與《聽穎師彈琴》全文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一)思想內容: 本詩為紀遊詩,敘洛陽城北惠林寺之遊。1、敘述從登山、到寺、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山野的自然美和寺僧招待的人情美。(三)藝術特色①此詩是他「以文為詩」的代表作品。作者借鑑散文寫法,按照遊程時間順序,逐層鋪寫遊覽過程。②全篇用單行的散文化句式,無對偶、無典故,更無雕琢之病。
  • 拖拖選詩之唐.李洞詩選|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遊蜀卒。詩三卷。唐.李洞詩選送僧清演歸山毛褐斜肩背負輕,曉思吟入竇山青。峰前野水橫官道,踏著秋天三四星。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繡嶺宮詞春日遲遲春草綠,野堂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髮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 特朗斯特羅姆:左手彈琴的詩人 47年發表163首詩
    在《東西是怎樣變成詩的》一文中,李笠記述到了詩人對中國飯桌上豬血、鴨血的畏懼與努力嘗試。特朗斯特羅姆認真地咀嚼著嘴裡的食物。這種咀嚼,或者品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聆聽,聆聽事物深處的語言。一時間,幽深的音樂聲在屋子裡響起,把我們帶到了白樺林金色樹葉在風中閃爍的深秋中。一位老人在彈鋼琴,用他的一隻左手。他的白髮在午後的陽光中發出銀子般的色澤,他微微晃動的脊背似乎承受了歲月的風霜覆蓋過的滄桑。有一會兒,我盯著窗口的天竺葵久久地愣神……這個情景,後來我深深記在了腦海中,從斯德哥爾摩返回中國,我寫下了一首題為《特朗斯特羅姆在彈琴》的詩。
  • 小柯在抖音彈琴讀詩:我是一個創作者,而非表演者
    他開口沒有唱歌,而是讀起了詩。在抖音上,他上傳了幾十首彈琴讀詩的視頻,古今中外的詩歌都有,配上即興彈奏的一段鋼琴曲,總能引起別人情感上的共鳴。有粉絲留言,「自從關注了小柯老師,感覺抖音突然文藝了。」小柯彈琴讀詩,復刻了古代文人雅興,鋼琴緩緩,聲音磁性,只一兩分鐘的時間,就把人帶入情境。
  • | 聽一聽《寒山僧蹤》
    初聽時琴聲一響,心裡是微微的震動,令人有恍然如此之感,隨著簫聲悠悠而起,則又仿佛見山林深邈、雲嵐煙橫,竹林小徑的盡頭,是一片蓮塘無主自開花。其聲也淡遠,其神也空明,聽著聽著,有一種微微的淚意,不是多愁,不是傷感,是對人生無常而天地自如的感觸。這感觸說不清從何而起從哪而來,就像我們面對明月潮聲春江花夜時,內心那一剎那的觸動。
  • 【古 畫、琴、詩】中的禪境 ♬
    無論是琴、是茶,皆是在靜中洞見內在的自我,養中正平和之性。老子道: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修至心聲和一、物我合一,終歸一、複本然,融入大道的精神內在。 平沙落雁(張梁 清)秋水渺無際,天空揚遠音。蘆花一片月,寂寂寒江深。
  • 唐玄宗從蜀地回長安,經過劍門關寫一首豪詩,40字絲毫無落魄意!
    《長恨歌》裡寫過唐玄宗去蜀地時經過劍門關的場景,那時候的他剛剛失去了摯愛楊貴妃,又是國難當頭,氣氛難免是壓抑沉重的。「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景色描寫的很美,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詩中就難免帶了一絲屬於唐玄宗的悲涼。
  • 蜀山琴俠 斫琴大家——蜀派古琴名家曾成偉帶您領略源遠流長西蜀之聲
    10月3日,蜀派古琴名家曾成偉將登臺中山音樂堂,帶來「蜀山琴俠—蜀派名家曾成偉獨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