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2020-12-19 大河網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受訪者供圖

    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

    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

    與實驗室和講臺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網絡上,他儼然已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自從接觸到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愛較真的戴老師」用通俗、風趣、大眾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方式,贏得近100萬粉絲和累計超6億的閱讀量。

    一次「悟空問答」引發的科普熱潮

    1976年,戴樹璽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94年,他考入河南大學,從此人生一路「開掛」——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此後又拿到了中科院博士學位,赴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相繼在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

    他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和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30餘篇,獲授權專利5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早在2013年,37歲的戴樹璽就已評上了正教授職稱。

    2014年,戴樹璽從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調入物理與電子學院,開始給本科生上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戴樹璽經常搜集相關素材,增加一些當前科技進展的內容。久而久之,戴樹璽的科普意識更強了。

    2017年年底,戴樹璽在翻閱今日頭條App時,收到了「悟空問答」的一條關於量子力學的提問,剛好當天講的原子物理課就是相關內容,於是戴樹璽進行詳細的回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答了10多道題的時候,頭條科學運營聯繫到了他,在對方的邀約下,戴樹璽註冊了科普自媒體「量子實驗室」,並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從此,他幾乎每晚都要回答網友提出的科學問題,每次篇幅500字以上。至今,他在今日頭條上共回答科學方面的問題1000多次,共獲展示量13億,點讚24萬人次;發布圖文微頭條4600多條,總閱讀量6.1億,獲贊195萬。

    「較真」就是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今年3月疫情期間,從香港訪學返回的戴樹璽居家隔離。處於「空檔期」的他開始關注科普視頻,他認為,相比圖文形式,視頻可以更形象地展現出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科普效果更好。

    他開始嘗試視頻創作,並於6月30日發布了第一部中視頻《搖擺的臺積電,與華為和大陸市場漸行漸遠?》。視頻以華為自研晶片生產風暴為背景,講述了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在這場風暴中的位置,以及搖擺站隊態度的原因。整個視頻5分23秒,卻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斬獲了458萬次的播放量。

    考慮到能更方便地與讀者交流互動,在今日頭條運營老師的建議下,戴樹璽將帳號「量子實驗室」改名為「愛較真的戴老師」。那麼,戴老師有多較真呢?今日頭條曾專門為他做了一期開屏,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較真是保護色,愛折騰是真內核。」戴樹璽理解的「較真」,就是對待科學要講究嚴謹的態度,內容上要精益求精。

    為了彌補視頻製作技術的「短板」,他還找了媒體專業的小夥伴們組隊合作。戴樹璽負責把控文稿、素材搜集和配音,小夥伴主要負責稿件編輯和視頻製作。幾乎每周,他都要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發布一期大約10分鐘的中視頻。每期視頻的誕生,從選題的討論到確定,都要經歷10天左右的「孕育」時間——兩天寫成初稿,兩天打磨,根據小夥伴的提議進行兩天的修改,然後是三天的視頻製作流程。

    今年8月,戴樹璽還開通了同名抖音號,他將中視頻的文稿內容拆分或者改短,配以動畫製作,以每周3期的頻率發布。截至目前,「愛較真的戴老師」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和抖音已經積累粉絲98萬。

    今年9月,「愛較真的戴老師」入選今日頭條「科技未來星」計劃。今年10月,「愛較真的戴老師」關於碳基晶片的視頻,參加今日頭條和中國科協舉辦的全國科普日短視頻大賽,獲得「十大最受歡迎科普視頻獎」。

    「科普就是用大白話講科學」

    「學過中學物理的人,都能看懂我的科普文章和視頻」——這是戴樹璽給「愛較真的戴老師」的定位。

    戴樹璽的粉絲,年齡30歲~50歲的佔60%以上,大多數為中青年男性。「這個人群思想比較成熟,更加關注國家的科技發展。」為了達到大眾傳播的效果,戴樹璽將創作重心放到了稿件的打磨上。「『磨』什麼?就是將專業名詞通俗化,就是用大白話講科學。」如何既精準又通俗地展現所要表達的內容,決定了科普的受眾面。

    視頻如何選題?戴樹璽時刻瞄著科技熱點。美國對華為制裁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對晶片十分關注,但很多人不知道晶片是怎麼回事,於是他結合自己微納加工專業的知識背景,做了晶片製造技術的系列科普視頻,介紹晶片製作流程、什麼是光刻機、世界和我國半導體發展歷程等問題。

    「做科普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我國的重大科技進展,了解到中國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轉變,希望公眾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戴樹璽說。與粉絲的互動,也會給他帶來很多選題的啟發。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後,有粉絲留言想了解一些關於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的一些成就。他獲諾獎的課題是黑洞方面的研究,當時媒體的報導已經鋪天蓋地。戴樹璽換了一個角度,講了一期羅傑·彭羅斯關於量子意識的爭議性研究,《意識是人類的幻覺,還是量子力學產物?》。羅傑·彭羅斯認為人的意識是量子行為所引起的。

    戴樹璽正在製作的新一期視頻,也是對該話題的延續——《生命是什麼?為什麼生命都懂量子力學?》。他提出,最近20年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酶催化、鳥類導航或嗅覺等生命現象,可能都應用到了量子力學中的相干性、量子隧穿和量子糾纏等特性。也許在長達數億年的自然進化中,生命早已經懂得量子力學,學會利用量子效應。

    戴樹璽發布的視頻內容,不僅僅只涉及科普,還有關於大學專業選擇、讀研讀博、職業規劃等內容。粉絲經常跟他互動交流,他也會像一位「知心老大哥」一樣,儘可能地為粉絲解惑。

    同頻共振的學校課堂與社會科普

    在大多數人看來,物理課可能會因為專業性太強而顯得枯燥乏味,但戴樹璽的學生們並不這麼想。

    「戴老師講課,就像是講故事,特別有意思!」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2019級學生許宇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戴樹璽不只是講課本上的知識,還會結合時事講一些業內頂尖的科技成果,極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他還會鼓勵學生「走出課本」,做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小調研。

    許宇航是戴樹璽的忠實「粉絲」,時刻關注他更新的視頻。「與我看過的其他科普視頻不同的是,戴老師的視頻既有專業性,又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許宇航說,戴樹璽的視頻,不僅僅物理專業的人能看懂,其他專業的人也能看懂,而且有興趣去看,受眾面廣了很多。

    「做科普不僅沒有耽誤我的正常工作,反而對我的課堂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戴樹璽說,想要持續地輸出,就要大量地輸入。為了做科普,他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和新聞報導,提升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豐富了課堂內容。更重要的是,將國家先進科技進展融入課堂,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是理工科講好「課程思政」的一種形式。

    作為社會智力資源的載體,高校主要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大職能。「做好科普,是回饋社會最直接的方式。」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白瑩說。

    據白瑩介紹,該院定期組織教師帶領學生到中小學開展「物趣小課堂」活動,演示物理小實驗,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物理奧妙,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該院還承擔了河南省「中學生英才計劃」的培養工作,被遴選的優秀高中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來到該院接受大咖級導師的指導,參與科研實驗和課題研究。

    「戴老師將物理課堂搬到了網上,特別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這類大平臺,能夠服務更多的人。這種社會科普『自選動作』,應該大力提倡!對學校課堂與社會科普同頻共振的優秀人才,學院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白瑩說。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1901年,他把計算的結果發表,在論文中,他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起名為「量子」。      其他的科學家驗證出了普朗克的正確性,量子力學自此誕生,普朗克成為了「量子之父」。      1880年之後,愛迪生改良後的電燈泡開始大面積的推廣。人類對於光的利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從這時起,量子力學就一發不可收拾,前前後後三代幾十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而相對論則描述的是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尤其是引力大,速度快),而且兩者都可以在宏觀低速下兼容的牛頓力學
  • 論量子波動速讀法是否與量子力學有關
    (筒子們莫要相信這些「學習「法哦)而為了全面深入了解到量子波動速讀,我不惜餘力地去找到專(sha)業(diao)人(wang)士(you)對它進行了解讀。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以下省略一萬字)不由得想到玻爾曾說到:「誰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他肯定不懂它。」而了解這學習法這麼多,我對此學習法我只想說,行行行,你說的都對(然並不信)。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他是把算子理論應用於量子力學的先驅,也是博弈論和細胞自動機、通用構造和數字計算機等概念發展中的關鍵人物.  他一生共發表了150多篇論文:純數學的和應用數學的各約60篇,另有約20篇是物理學的,其餘為專題性的.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他在醫院中寫的一份未完成的手稿,後來以書籍形式出版,名為《計算機與人腦》.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陌生是因為,儘管自己有所耳聞,但要說清楚「量子力學是什麼」,估計是個掉頭髮的難題。量子力學無處不在,連電視劇都有它的身影。劇中,謝耳朵曾對倫納德說:「量子力學讓我滿心歡喜。」(Quantum physics makes me happy.)如果不懂量子力學,恐怕連美劇都看不懂。01.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經過數百年的研究,量子力學已經從開始到處漏風的「茅草屋」,變成了了今天堅固可靠的大廈。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槓精、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本來想諷刺一把量子力學,可命運弄人,他的貓卻成了量子力學最致命的代言人。這隻既生又死的貓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神奇的量子世界在遨遊神奇的量子世界之前,我們先要從日常生活的世界,也即經典世界說起。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離散性是量子力學的驅動原理,而不是隨機性。畢竟,這叫量子力學,不是隨機力學。普朗克可以通過假設離散的能量狀態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玻爾假設氫原子中的電子軌道是一個離散模駐波,導出了裡德堡公式。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是量子粒子作為波處理的自然產物。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最後被一些人定性為量子力學的內在屬性。
  • 都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個啥?
    「偽創新」產品,比如,如量子水杯、量子按摩、量子鞋墊、量子醫學等。為了避免大眾上當,知名主持人甚至在節目中直接建議,「凡是用錢能夠買到的量子產品全是假的」。然而,很多人免不了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量子到底是什麼?量子力學、量子通訊領域研究成果這麼多,目前真的還沒有開發出實用的量子產品嗎?我們今天就把大家的疑惑一一解答。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有一幫人老喜歡將量子力學神秘化,這不又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量子物理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很多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都與量子力學有關
    具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特性,能解釋一切自然現象,很多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都與量子力學有關。研究量子力學,可以從哲學和物理學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研究量子力學,物理學的機會,本質上是機會成本遞減,與最優解的遞減有關。
  • 用量子力學強行解釋「前世記憶」
    有的好事者就問冷言,你能不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前世記憶?冷言向來是不懼挑戰,那麼就應好事者的要求用量子力學來強行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前世記憶這個東西。要解釋這個東西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記憶是量子糾纏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記憶跟量子糾纏這個物理現象是分不開的。在這裡必須註明一下:冷言強行解釋前世記憶的過程純屬個人觀點學術界並沒有承認冷言的觀點。
  • 量子力學導致基因突變?科學家們掌握了一些證據
    撰文 七君癌症令人聞之色變,而量子力學又是大熱的研究領域,把癌症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人產生誇大其詞、譁眾取寵的聯想。但是一些學者卻指出,量子力學可能是 DNA 發生突變,導致複製錯誤的物理原理,他們還得到了一些證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 量子力學那點事之三
    普朗克還有一個師兄叫赫茲,他的老師就是基爾霍夫,基爾霍夫就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的基爾霍夫,每次想起來都覺得神奇,老師還在研究電路,學生居然都提出量子論了,看來那個時代確實是人類科技爆炸的年代。基爾霍夫當然不只研究電路,否則怎麼會有赫茲和普朗克這麼兩位學生啊。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生僻詞 · 量子力學版——這回是真看不明白了 | Lewis博士
    >勢壘貫穿泡利不容簡併能級費米曲面共形反常我們量子力學的術語有特別多不管你多學霸總有你不認識人類智慧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知識現在全世界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不相信的就看看貝爾不等式這首《量子力學生僻詞》是我聽《化學生僻字》(化學生僻字 | 科技袁人)有感而發所作,因為我覺得原曲《生僻字》裡的那一長串四字排比確實很適合用來羅列術語。至於為什麼叫生僻詞,那當然是因為歌詞裡面其實沒什麼生僻字。首先為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現代材料科學的基石,在我還未出版的《智者》系列小說中也多次提到和論及該理論。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狹義相對論得到了很好的理解,但是量子力學最初的發展只適用於非相對論系統。通過將位置和動量等物理量從物理性質轉化為量子力學算符(一種特定的數學函數),這些奇異的現實方面可以被納入我們的方程中。圖解:在經典力學(a)和量子力學(B-F)中,粒子在盒子裡的軌跡(也稱為無限方井)。在(A)中,粒子以勻速運動,來回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