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2020-12-24 騰訊網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互矛盾這件事其實是還沒有定論,或者說,如果從純粹理論的角度上看,目前它們是有一部分融合了,有一部分科學家還在試圖用各種辦法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因此,現在就下定論說,兩者是相互矛盾的說法是不太合適的。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我們要先從兩個理論描述了什麼來進行入手。

相對論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物理學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了盡頭,由於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方程實在是太準確了。當時沒辦法解決的就只有光速需不需要介質(當然,當時認為是需要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但實際上實驗發現並不存在)以及黑體輻射問題。

而「以太」這一支,誕生了相對論。具體來說就是,兩條基本假設:光速不變原理以及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構建了相對論。

他在相對論中統一了「空間」和「時間」,並且它認為:

空間和時間並不是分立的,而應該結合起來看,並稱為時空,或者四維時空。

愛因斯坦的老師閔可夫斯基則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時空光錐的概念。我們可以粗暴地理解成,過去影響現在,而現在影響未來,但只有在光錐內的時間才會被影響。

同時愛因斯坦,還繼續利用這兩條假設統一了「能量」和「質量」,他認為,

質量和能量是一回事,是一個東西的兩個面,能量裡有質量,質量裡有能量。

並且基於這個認識,他提出了質量和能量的等價關係,也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

當然,以上我們提到的其實都是狹義相對論的內容。而廣義相對論則是狹義相對論的一種推廣,狹義相對論說白了研究是的慣性系下的運動,也就是時空是平直時的運動情況。

而廣義相對論推廣到了一般性的情況,即使是時空發生了彎曲,也同樣適用。

愛因斯坦發現,引力會引起時空的彎曲。或者說,引力的本質其實是時空的彎曲。

這聽起來很玄幻有沒有?

但是理論到底對不對,並不是我們人為憑藉感官來下判斷的。實際上,從牛頓時期開始,物理學就已經開始走向了反直覺的路徑。而一個理論到底正確與否,其實要靠實驗說話。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經受住了實驗的考驗,狹義相對論部分有μ子實驗和原子鐘等實驗的支撐。而廣義相對論則有光線偏折,引力透鏡等觀測現象做支撐。並且廣義相對論還預言了引力波和黑洞的存在。這些也使得相對論成為了如今被主流學術圈所承認的主流理論。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其實是由於黑體輻射的危機所導致的。當時普朗克發現,如果假設能量是連續的,理論和實驗觀測就沒有辦法擬合了。

於是,他提出了「量子」假說,認為能量存在最小的單位,也就是說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這也就解決了黑體輻射。從這時起,量子力學就一發不可收拾,前前後後三代幾十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而這當中,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和薛丁格的波動方程稱為了量子力學的核心理論。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而相對論則描述的是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尤其是引力大,速度快),而且兩者都可以在宏觀低速下兼容的牛頓力學,同時在各自的尺度內奇準無比。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聯姻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不是完全不能協調的,實際上是可以的,而且還聯姻出了一個目前的主流理論:量子場論。

這是由和海森堡、薛丁格齊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做出來的,他把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了聯姻,提出了量子場論。還預言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

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發展的主流理論叫做: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這套理論就是建立在量子場論的基礎之上的。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可能出現的矛盾?

可能你要問了,既然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聯姻了,那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呢?

實際上,兩者並沒有實現聯姻。科學家一直都在嘗試將兩者結合來了。但是始終沒有能夠成功,雖然科學家對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聯姻是抱有樂觀的態度。

但不妨礙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準確來說,其實是來自於時空理論的矛盾,在廣義相對論中所用到的是四維時空的時空觀,而在量子力學中,量子還存在一個自旋空間,這使得兩者就出現了矛盾。其次,兩者在黑洞和普朗克尺度下都出現了失效的問題。

其實,還有個「定域性原則」的存在,翻譯成我們熟悉的詞彙,就是量子糾纏出現超光速問題,這也是和廣義相對論格格不入的。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姻的阻礙,科學家也在試圖尋找新的方式或者理論來彌補兩者之間存在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在未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統一嗎?科學家是這樣看的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可調和我們要想真正理解黑洞、時間的起源和空間的本質,需要在某種程度上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但是,這兩個理論在本質上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科學家們始終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定會交融到一起。目前,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分別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它們看起來卻不可調和。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狹義相對論得到了很好的理解,但是量子力學最初的發展只適用於非相對論系統。通過將位置和動量等物理量從物理性質轉化為量子力學算符(一種特定的數學函數),這些奇異的現實方面可以被納入我們的方程中。圖解:在經典力學(a)和量子力學(B-F)中,粒子在盒子裡的軌跡(也稱為無限方井)。在(A)中,粒子以勻速運動,來回彈跳。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當今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量子力學看似高深莫測。      5月3日,世界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量子力學取得現實應用的重大突破。      那麼,量子力學到底講了什麼?它的前世今生是怎樣的?
  • 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愛情長跑」未成正果
    目前的物理學存在兩種主要的理論支柱——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極為不同的兩種理論難以同時成為黑洞物理學的真理。廣義相對論應用於大質量的天體運行領域,量子力學應用於微小質量的粒子運行領域。物理學家或者以廣義相對論研究星系和星系團的運動,或者以量子力學研究粒子加速器,但是,極端條件的黑洞同時具備兩種特性,它既是巨大質量的天體,也是微小體積的奇點粒子,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衝突在於兩種基本的理論難以同時應用於黑洞的運行。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所以,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那麼,量子力學又是怎麼誕生的呢?簡單地說,人類是在研究光的過程中偶然邂逅了量子。我們知道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除了原子以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東西——光。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這隻動物是什麼呢?家庭成員們卻有不同看法。公公說:這是一隻神奇的鹿。 婆婆說:這是一匹矯健的馬。 兒媳婦說:啥呀!就是一頭蠢驢。 兒子無奈地說:其實,就是一頭豬而已。現狀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卻有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4套互不相容的理論體系。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達到自洽解釋宇宙所有未解之謎的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現有的理論都不完備!無一例外!
  • 論量子波動速讀法是否與量子力學有關
    結論:雖然這種學習法名字起的相當不錯,但翻書速度讀可跟量子波動和量子力學沒有任何關係呢。而我們這次主要帶筒子們簡單理解量子學,不是講哦,嘿嘿。菌菌覺得理解量子力學,當然可以去讀一些書,理解某幾個基本實驗(雙縫幹涉,糾纏態),但是也可以直接從基本假設出發來理解,因為這也並不比理解牛頓定律更困難,反正大多數時候大媽也不懂牛頓定律。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他在許多領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數學(數學基礎、泛函分析、遍歷理論、表示理論、算子代數、幾何、拓撲、線性規劃和數值分析),物理學(量子力學、流體動力學和量子統計力學),經濟學(博弈論),計算機(馮諾依曼總體結構、自我複製機器、隨機計算)和統計學.  他是把算子理論應用於量子力學的先驅,也是博弈論和細胞自動機、通用構造和數字計算機等概念發展中的關鍵人物.
  • 似乎無所不能的量子力學究竟是何方神聖?(連載之三)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許多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在現代物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許多學科都與量子力學的研究有關。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是真正隨機的。我們認為,隨機性是因為我們用太少的信息來推斷為什麼是這樣。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很多次了。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陌生是因為,儘管自己有所耳聞,但要說清楚「量子力學是什麼」,估計是個掉頭髮的難題。量子力學無處不在,連電視劇都有它的身影。一場天才的遊戲量子力學是20世紀與相對論並列的重要理論成果,一出現就引起了物理學界方法論,乃至思想上的深遠變革。量子的概念來源於對「光」的重新認識,直接問光的本質是什麼,可能不好說。但從能量、動量的角度來看,光也存在基本單元。
  •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互矛盾,它們能調和統一嗎?
    因此,量子力學的產生是出於了解很小的現象與科學中的大事物的行為有何不同的必要。我們發現,像光子一樣的東西可以充當粒子(攜帶質量和能量)和波(僅攜帶能量)。這意味著宇宙的最小部分會劇烈波動,並且無法隨時知道特定位置。相對論因此,現在我們了解到,量子力學從本質上掀開了我們對宇宙的思考(涉及到最小的尺度)。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當量子物理學家遇上精神病學家,物質和精神開始「糾纏」
    保羅·哈爾彭在新書中寫道,榮格和泡利受到了彼此的啟發。現代物理學的敘述者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式,來表達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種迥異現實的矛盾關係。在相對論描述的宇宙中,原因導致結果,而且沒有什麼比光速更快。
  • 電影《信條》的世界觀基礎:熵、量子和相對論
    這些闡釋大多是物理學的,而且可能會帶著我們回顧整個人類物理學發展的重要節點,在此難免會有疏漏和錯誤,也希望得到理解。主要涉及的就是人類如何看待時空、如何理解物質以及如何理解變化,它們背後關聯的理論體系分別是相對論、量子理論和熵。
  • 電影《信條》的世界觀基礎:熵、量子和相對論
    主要涉及的就是人類如何看待時空、如何理解物質以及如何理解變化,它們背後關聯的理論體系分別是相對論、量子理論和熵。 愛因斯坦在一段時間裡,深深的被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的理論之間的矛盾所困擾著。麥克斯韋方程中有一個數值是固定的,那就是「光速」。
  • 看美劇學知識:科幻美劇中的量子力學
    ,之所以備受青睞,源於量子力學自身與宏觀世界的「矛盾」以及其內核中散發出來的哲學意味,用我們常說的話來講,量子力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像是「玄學」。,但量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可能大家都不明白。當我們所觀察的物質小到一定範圍之內的時候,它的物理性質就會與宏觀世界出現截然不同的變化,量子力學就為了研究這一現象而出現的。比如說我們所知的電子、光子,都屬於量子的範疇。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