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6: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鄭虹
「山色秀美哎,映鑑湖,水濱村裡喲,有新聞……」「山玲瓏,水清秀,走訪鑑洋新明珠,5G落地開新篇,明珠就是水濱村……」有幸聽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螺洋蓮花落,不僅能夠窺探出螺洋的旖旎風光,還能深刻體會到螺洋的飛速變遷。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螺洋蓮花的第三代傳承人餘紀良帶領蓮花團隊成員在2020年路橋區「曲藝四進」暨「路橋蓮花」國慶中秋展演活動中唱了一齣好戲——《5G花開水濱新》,優美的曲調,精彩的表演博得了滿堂彩。
螺洋蓮花落的前世今生
螺洋蓮花,早在清朝時就有活動。據餘紀良介紹,螺洋《餘氏族譜》記載,螺洋一脈蓮花,最早是餘氏家族從河南遷傳過來,原是市井藝術活動的一種形式,多為群眾自娛自樂。後與台州當地的道士戲、民歌相結合,進而變成民間曲藝。大約在一百年前最為鼎盛,當時在溫嶺的澤國、松門,路橋、黃巖的院橋一帶廣為流傳「店頭的荸薺,圓珠寺的甜瓜,螺洋的蓮花」一說,可見影響之廣,名氣之大。
蓮花表演不拘人數,大多由一個人或兩個人表演,也有三四個人組成的,場地不限,多數在人家庭前、廊下說唱。他們輕裝簡陋,既無大型表演,亦無樂器伴奏,只用隨身所帶的霸王鞭、蓮花板或道情筒一邊打節拍,一邊說唱著美麗的民間故事,比如《大佬黃金滿》《長工盜姑娘》......當時主要是在春節期間或村莊廟會時活動,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往往圍觀者甚多,頗受鄉村群眾歡迎。由於蓮花形式活潑,表演時人數可多可少,輕裝簡便,內容貼近農村、貼近生活,廣受群眾喜愛,作為一種宣傳工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解放後,蓮花曾一度停止了活動,有瀕臨失傳的危險。」餘紀良介紹,「直到1957年,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為了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開展農村文藝活動,在文藝上提出了「百花其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號召推陳出新、古為中用,螺洋蓮花才重新被發掘。」
當時,黃巖縣文化館專門派人到農村去發掘、整理各種古老的民間文藝,以便來年組織農村文藝大匯演。螺洋蓮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重新發掘、整理。縣文化館派了江月娥老師來發掘《螺洋蓮花》,一邊聆聽老藝人們的唱腔,一邊記錄曲譜,經過三四天的記錄、整理、修改、更正等,初步完成了蓮花的總旋律。「此後,在餘如春、葉六妹、餘寶富、葉仙明等文藝愛好者的辛勤努力下,不斷推陳出新,在各類文藝表演、宣傳工作中大放異彩。」餘紀良深情回憶道。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螺洋蓮花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得蓮花富有了跳躍性、生命力,也顯得更加活潑、流暢,《慶八仙》《萬眾一心奔小康》《新農村豔陽天》等曲目成為眾多蓮花中的一枝獨秀。
餘紀良與蓮花落的一生情緣
文化是對歷史的記憶,更是對未來的選擇。
餘紀良的文化情緣可往前追溯半個世紀。年輕時,他參加過宣傳隊,排練了越劇小戲《半籃花生》《一根扁擔》《三句半》《快板》,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劇目成了當地有名的「戲臺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當時的螺洋鄉組織了一支文藝宣傳隊,餘紀良積極報名,義務參加了計劃生育宣傳,同時排練了越劇《十五貫》《血手印》等五部大型古裝戲,並在台州各地演出,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目前我們聽到的螺洋蓮花曲調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唱詞會與時俱進。」餘紀良說。多年來,他將「五水共治」「文明創建」「三改一拆」等內容融入螺洋蓮花,把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唱進老百姓的心中。
已經69歲的餘紀良對文化事業的傳播依然充滿熱情。每年,他都會帶領團隊成員開展10餘場關於「螺洋蓮花」的演出。每一場演出前都要經過精心排練,由於工作日不少團隊成員要上班,他們就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彩排。就拿此次慶中秋國慶雙節活動來說,餘紀良在接到要參加路橋展演活動的通知後,立即召集小夥伴們在每個周末19時對新曲目《5G花開水濱新》進行排練,目的是為了給老百姓帶去精彩的表演,讓他們感受到非遺的魅力。
問起螺洋蓮花傳承的事情,餘紀良頗為遺憾地表示,現在培養接班人並不容易,但他們一直在努力,2019年他們和街道文化站商量研究確定非遺蓮花進學校、進村居文化禮堂、進幼兒園進行傳教傳承活動,使得螺洋蓮花後繼有人,永不調謝。
在路橋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螺洋街道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先進文化方向,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精神,帶領螺洋蓮花傳承人和文藝工作愛好者,創造性地推進螺洋蓮花各項工作。
據餘紀良介紹,現在通過開展曲藝人才選拔大賽成立螺洋街道農民藝術團,培養傳承人,展現螺洋蓮花。藝術團由螺洋蓮花第三代傳承人餘紀良擔任團長,共匯集螺洋轄區文藝骨幹30人,定期開展培訓演出活動。期間,他和團隊成員一起精心編寫了《螺洋蓮花教程》,為進一步弘揚螺洋蓮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蓮花落從群眾中來,就要把這樣的藝術送回到群眾中去。」餘紀良這樣說,也這樣做。他結合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我們的春晚」「我們的節日」、端午、中秋等專場演出;組織螺洋蓮花進文化禮堂、進校園、進企業等「三進」活動,夯實螺洋蓮花建設的群眾基礎。
16032697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