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 餘紀良:一曲蓮花落 悠悠唱一生

2020-12-25 浙江在線

2020-10-21 16: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鄭虹

「山色秀美哎,映鑑湖,水濱村裡喲,有新聞……」「山玲瓏,水清秀,走訪鑑洋新明珠,5G落地開新篇,明珠就是水濱村……」有幸聽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螺洋蓮花落,不僅能夠窺探出螺洋的旖旎風光,還能深刻體會到螺洋的飛速變遷。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螺洋蓮花的第三代傳承人餘紀良帶領蓮花團隊成員在2020年路橋區「曲藝四進」暨「路橋蓮花」國慶中秋展演活動中唱了一齣好戲——《5G花開水濱新》,優美的曲調,精彩的表演博得了滿堂彩。

螺洋蓮花落的前世今生

螺洋蓮花,早在清朝時就有活動。據餘紀良介紹,螺洋《餘氏族譜》記載,螺洋一脈蓮花,最早是餘氏家族從河南遷傳過來,原是市井藝術活動的一種形式,多為群眾自娛自樂。後與台州當地的道士戲、民歌相結合,進而變成民間曲藝。大約在一百年前最為鼎盛,當時在溫嶺的澤國、松門,路橋、黃巖的院橋一帶廣為流傳「店頭的荸薺,圓珠寺的甜瓜,螺洋的蓮花」一說,可見影響之廣,名氣之大。

蓮花表演不拘人數,大多由一個人或兩個人表演,也有三四個人組成的,場地不限,多數在人家庭前、廊下說唱。他們輕裝簡陋,既無大型表演,亦無樂器伴奏,只用隨身所帶的霸王鞭、蓮花板或道情筒一邊打節拍,一邊說唱著美麗的民間故事,比如《大佬黃金滿》《長工盜姑娘》......當時主要是在春節期間或村莊廟會時活動,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往往圍觀者甚多,頗受鄉村群眾歡迎。由於蓮花形式活潑,表演時人數可多可少,輕裝簡便,內容貼近農村、貼近生活,廣受群眾喜愛,作為一種宣傳工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解放後,蓮花曾一度停止了活動,有瀕臨失傳的危險。」餘紀良介紹,「直到1957年,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為了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開展農村文藝活動,在文藝上提出了「百花其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號召推陳出新、古為中用,螺洋蓮花才重新被發掘。」

當時,黃巖縣文化館專門派人到農村去發掘、整理各種古老的民間文藝,以便來年組織農村文藝大匯演。螺洋蓮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重新發掘、整理。縣文化館派了江月娥老師來發掘《螺洋蓮花》,一邊聆聽老藝人們的唱腔,一邊記錄曲譜,經過三四天的記錄、整理、修改、更正等,初步完成了蓮花的總旋律。「此後,在餘如春、葉六妹、餘寶富、葉仙明等文藝愛好者的辛勤努力下,不斷推陳出新,在各類文藝表演、宣傳工作中大放異彩。」餘紀良深情回憶道。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螺洋蓮花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得蓮花富有了跳躍性、生命力,也顯得更加活潑、流暢,《慶八仙》《萬眾一心奔小康》《新農村豔陽天》等曲目成為眾多蓮花中的一枝獨秀。

餘紀良與蓮花落的一生情緣

文化是對歷史的記憶,更是對未來的選擇。

餘紀良的文化情緣可往前追溯半個世紀。年輕時,他參加過宣傳隊,排練了越劇小戲《半籃花生》《一根扁擔》《三句半》《快板》,革命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劇目成了當地有名的「戲臺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當時的螺洋鄉組織了一支文藝宣傳隊,餘紀良積極報名,義務參加了計劃生育宣傳,同時排練了越劇《十五貫》《血手印》等五部大型古裝戲,並在台州各地演出,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目前我們聽到的螺洋蓮花曲調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唱詞會與時俱進。」餘紀良說。多年來,他將「五水共治」「文明創建」「三改一拆」等內容融入螺洋蓮花,把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唱進老百姓的心中。

已經69歲的餘紀良對文化事業的傳播依然充滿熱情。每年,他都會帶領團隊成員開展10餘場關於「螺洋蓮花」的演出。每一場演出前都要經過精心排練,由於工作日不少團隊成員要上班,他們就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彩排。就拿此次慶中秋國慶雙節活動來說,餘紀良在接到要參加路橋展演活動的通知後,立即召集小夥伴們在每個周末19時對新曲目《5G花開水濱新》進行排練,目的是為了給老百姓帶去精彩的表演,讓他們感受到非遺的魅力。

問起螺洋蓮花傳承的事情,餘紀良頗為遺憾地表示,現在培養接班人並不容易,但他們一直在努力,2019年他們和街道文化站商量研究確定非遺蓮花進學校、進村居文化禮堂、進幼兒園進行傳教傳承活動,使得螺洋蓮花後繼有人,永不調謝。

在路橋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螺洋街道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先進文化方向,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精神,帶領螺洋蓮花傳承人和文藝工作愛好者,創造性地推進螺洋蓮花各項工作。

據餘紀良介紹,現在通過開展曲藝人才選拔大賽成立螺洋街道農民藝術團,培養傳承人,展現螺洋蓮花。藝術團由螺洋蓮花第三代傳承人餘紀良擔任團長,共匯集螺洋轄區文藝骨幹30人,定期開展培訓演出活動。期間,他和團隊成員一起精心編寫了《螺洋蓮花教程》,為進一步弘揚螺洋蓮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蓮花落從群眾中來,就要把這樣的藝術送回到群眾中去。」餘紀良這樣說,也這樣做。他結合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我們的春晚」「我們的節日」、端午、中秋等專場演出;組織螺洋蓮花進文化禮堂、進校園、進企業等「三進」活動,夯實螺洋蓮花建設的群眾基礎。


1603269761000

相關焦點

  • 「90後」小夥王名樂:讓非遺太原蓮花落「開得更嬌豔」
    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食品街「懿曲社」內,經典的蓮花落唱段喚起臺下老太原人的記憶,臺上正在表演的是太原蓮花落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曹強先生的弟子王名樂,作為太原蓮花落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這位90後小夥子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廣蓮花落。作為太原蓮花落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這位90後小夥子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廣蓮花落。
  • 蓮花落:「草根」藝人唱出人生酸甜苦辣
    本期「遊郊區·聽故事」,我們走進三泉村,去探尋區級非遺項目「三泉蓮花落」藝術的「前世今生」。  尋「前世」 揭神秘面紗  今年54歲的三泉村村民馮珍雲是區級非遺項目「三泉蓮花落」的代表性傳承人。後來,民間不少乞丐也套用這種形式沿街賣唱,他們一般是看到什麼唱什麼,隨口現編、即興表演。「比如看到一戶人家在做壽,他們就唱祝壽歌;看到一戶人家辦婚禮,他們就唱吉祥歌;看到一戶人家吵架,他們就唱勸和曲。」馮珍雲介紹。  新中國成立前,蓮花落多在農村流傳,觀眾也多為窮苦百姓,曾被視為低級庸俗的曲藝。
  • 「90後」蓮花落傳人的「雲端」戰「疫」
    疫情下的太原蓮花落如何傳承?「90後」非遺傳人是怎麼做的?太原蓮花落創始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曹強弟子王名樂抓住契機,將這門藝術搬上了「雲端」。王名樂供圖中新網太原5月10日電 題:「90後」蓮花落傳人的「雲端」戰「疫」作者 高雨晴「中華兒女一條心,團結起來抗疫情,提升預防是關鍵,我倆說來大家仔細聽……」疫情期間,一曲朗朗上口的太原蓮花落在網上流傳。國家級非遺太原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90後」王名樂藉助網絡平臺,向民眾宣傳防疫知識。
  • 90後護「花」使者王名樂 守護太原蓮花落
    太原蓮花落的特色在於是由一人表演一個人一副快板全憑一張嘴的功夫邊唱邊說,抑揚頓挫喚起太原人鄉土記憶的聲音最能代表太原人生活的曲藝形式表演之時先扣大竹板,間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後,開始說唱以唱為主,間以夾白邊唱邊說,抑尾音稍長
  • 12蓮花:一曲悲歌道不盡,蓮花悲慘的一生
    介紹說12蓮花是《881》的延續篇,目前尚未看過881,無法評述兩者在內容上的延續性,單以12蓮花來說,以不同人物演唱閩南語歌曲的方式,來推動人物的悲慘命運和情緒表達,相對還是不錯的。建議看這部電影之前,先搜一下12蓮花這首歌來聽。
  • 抖音一曲相思女生版是誰唱的哪裡能聽? 悠悠個人資料大起底
    抖音一曲相思女生版是誰唱的哪裡能聽? 悠悠個人資料大起底時間:2019-05-06 12:09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一曲相思女生版是誰唱的哪裡能聽?悠悠個人資料大起底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各類IT新產品接連湧現,時下正是短視頻發展的黃金時期,以抖音為首的短視頻軟體獲得了很多年輕網友們的青睞。目前抖音APP在國內的影響力可以說是與日俱增,短短15秒的視頻   原標題:抖音一曲相思女生版是誰唱的哪裡能聽?
  • 情悠悠,念悠悠,一曲相思何時休
    人的一生,會遇見很多人,有的人擦肩而過,成了陌路人,而有的人,卻因為一場遇見,走進了自己的心裡。人的一生,喜歡的人很多,但是愛的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個人,可以讓你幸福的笑,也能讓你傷心的哭,會讓你終身難忘,會讓你思念一生。
  • 雙舉蓮花落——棗莊市嶧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個地方曲藝蓮花落(又名蓮花嘮、唱花巷)起源於嶧縣, 主要 分布在魯南蘇北運河兩岸並流行於其他地區。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明代弘治(1488-1506)年間,嶧縣黌學的孫舉人與楊舉人均為才高北鬥,智識過人的學霸;大比之年一同進京赴試,他倆都有十分把握考中進士。可是,當朝太師嚴嵩、嚴世藩父子狼狽為奸,以權謀私,在考場作弊,包括孫、楊在內的許多真才實學之士卻名落孫山。
  • 聽了蓮花落 三餐吃得落
    閒園定於每周日晚開設紹興蓮花落專場,上周日晚七點十五分,由「紹興新師爺」錢澤霖(師承著名紹興蓮花落表演藝術家倪齊全先生)為大家表演了一出紹興蓮花落《乾隆下江南》,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本周日(7月9日)起,將由吳偉泉為大家表演中篇紹興蓮花落《琵琶記》,歡迎預約留座。
  • 蓮花落創始人|一代宗師唐茂盛
    想起來了,這不是唱「蓮花樂(蓮花落的前名)」的張先生嗎?唐茂盛見是長手指甲,忙畢恭畢敬的鞠了個躬說:」張先生好!」長手指甲見到如此懂禮之人,非常高興,湊近說道:」小倌人,幾歲了,叫什麼名字,讀過書嗎?」一連串的問題,一古腦兒的兜了出來。」我叫唐茂盛,今年13歲,讀過6年書,家住紹興坡塘村。」小茂盛清晰的回答道。」好!哈哈哈哈!」長手指甲邊拍手邊大笑起來:」是塊好料子!
  • 蓮花落,純正的「山西味」
    說到蓮花,大家腦海的首選無疑是它不染,不妖的品性。還有那皎潔無暇,潔白如玉的容顏。而今天我們談的確是一種雨蓮花沾邊又十分有趣的北方傳統說唱藝術——蓮花落說起蓮花落,它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那時的名稱叫「落花」,是佛教去勸善和募捐的一種演唱形式。
  • 蓮花落創始人|一代宗師唐茂盛(修增版)
    想起來了,這不是唱「蓮花樂(蓮花落的前名)」的張先生嗎?唐茂盛見是長手指甲,忙畢恭畢敬的鞠了個躬說:」張先生好!」長手指甲見到如此懂禮之人,非常高興,湊近說道:」小倌人,幾歲了,叫什麼名字,讀過書嗎?」一連串的問題,一古腦兒的兜了出來。」我叫唐茂盛,今年13歲,讀過6年書,家住紹興坡塘村。」小茂盛清晰的回答道。」好!哈哈哈哈!」長手指甲邊拍手邊大笑起來:」是塊好料子!
  • 蓮花有夢,情為誰(原創)
    回眸時,幾度痴纏,幾度思戀……青青子吟,悠悠我心,只為卿傾,相念至今。那風裡的青衣,踏著深淺的足跡,讓人如此銘記?為何千涯咫尺的距離,萬般柔軟的囈語,要承載著四季如芳的眷戀與柔情?沉澱在歲月裡的花,淺笑如你俊朗的面龐,那飄逸的影子,永遠鐫刻在心底,那麼清晰。尋你,在文字的間隙裡不期而遇,你韻致的文風,讓我如沐唐風宋雨,溫潤著芳香而古典的氣息。
  • 常思思新歌《半生煙花》吟唱張愛玲人物曲:悠悠浮雲誰人看透,愛與...
    吉他:陳磊弦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弦樂監製:李朋錄音/混音:楊龍吉(歌詞)千山萬水聚散後/幾回新月似鉤心心念念一曲輕歌/化作往事爬心頭悲歡離合相遇後/幾番輾轉守候悠悠浮雲誰人看透/愛與恨的心盡頭 低於塵埃,趨於沉默/半生煙花燦爛過思念纏著你未了的緣/落在傾城的紙墨人生太短,故事太多/絕世如你都錯過
  • 幾枚瘦詞浸透悠悠古韻,是我清婉的絮語……
    水音夜露依夢聽荷,蓮花的夢在眸間穿梭。輕輕拉開夢簾,撒落水面的清韻,暗香化開夢的音聲。我該如何觸及那純淨聖潔的花魂?為蓮荷般靈動美麗的女子。七月,你與蓮荷邂逅,註定了上天許你一生蓮香的華年,那風中靜靜搖曳,雨露裡沐浴的蓮花,輕輕旋轉飛升,我眼裡你就是夢裡的那朵蓮花。
  • 笙歌悠悠,且行安然
    匆匆的歲月,一切都挽留不住,荒涼的筆墨,淺吟在燦若繁花的歲月裡,時光的盡頭,深情而絕望,優美的生命,早已將風景看透,漫過心的邊際,抬起頭,只看見一道繁華古韻,虛掩著百年的滄桑,淺灰的顏色,纏綿著太多古老靈魂的撲撲光陰,風拂過素色衣裙,為愛翩翩而來,輾轉交替,動人的情景,讓人慾語還休。
  • 聞香品茗 奏一曲福建漳浦非遺新聲
    聞香品茗奏一曲非遺新聲□本報全媒體記者 楊凌怡 通訊員 洪錦城 林素真 文/圖吃細水貢糖,甜蜜憶往昔;聽大廣弦,一曲深情繞耳畔;品功夫茶,一縷清香沁心脾……日前,漳浦縣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18個項目涵蓋了閩南特色的非遺功夫茶、大廣弦、細水貢糖等
  • 一曲《歸鄉》,登上央視,唱給鎮江!
    (點擊上方觀看視頻 / 視頻來源:央視頻)  這首《歸鄉》  正是一首唱給鎮江的歌  一曲《歸鄉》,登上央視,唱給鎮江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聆聽那一曲《半壺紗》
    「悠悠風來,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清風徐來,把那桑麻遮掩埋入地下,披上袈裟,痴情人不再相思盡數放下。「十裡桃花,待嫁的年華,鳳冠的珍珠,挽進頭髮。」風華正茂宛如那十裡桃花,年輕貌美待嫁的年紀,正是該挽上頭帶那鳳冠嫁人。「檀香拂過,玉鐲弄輕紗,空留一盞,芽色的清茶。」爐中檀香迎風拂面,玉鐲也被輕紗撫弄著,一盞清茶留在那桌上。
  • 唱大戲、趕大集、過大年:杭州非遺文化展演喊你迎元旦啦
    12月31日,2021年杭州市賀歲迎新群文(非遺)展演活動開幕式在杭州市拱墅區運河廣場舉行。青年越劇演員玖鯉(潘曉鳳)、榮獲金鐘獎的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範賽賽、擁有百萬級粉絲的知名國風KOL莫離(大壯愛莫離)、特邀項目華陰老腔等共同帶來一臺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