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亞洲鯉魚、澳洲的駱駝兔子、歐洲的大閘蟹,說起來都是淚,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都在國外呢?不是做成飼料,就是被殺死或者毒死,甚至還花大價錢開發病毒對付它們,這是何苦呢,吃起來不香嗎?
澳洲居然駱駝也泛濫,你能想像嗎?
反觀入侵中國、試圖稱霸的動物,不是被吃絕就是變成了養殖場的利潤來源,中國人的吃貨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甚至能開發出你想像不到的吃法!
泛濫的小龍蝦?怎麼可能!
小龍蝦居然是入侵物種,各位聽說過嗎?相信肯定沒有,畢竟每年小龍蝦季那個全民小龍蝦的場景實在是太震撼了,再配上啤酒,還有小美女一起聊聊人生,那絕對是人生一大快事,你居然告訴我小龍蝦泛濫,那麼好,給我來十斤!
但種花家明確告訴你,小龍蝦確實是入侵物種,一直到現在還在影響著我國,對於入侵物種的定義是:
當一個外來物種的建立和擴散威脅到本土生態系統、生境或物種,造成經濟損失或環境危害時,這個物種就被稱為外來入侵種 ( Invasive Alien Species)。
那麼小龍蝦符合這些要求嗎?
小龍蝦的學名叫做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上世紀30年代末期,克氏原螯蝦由日本引入中國。所以第一個外來物種的要求是確認無誤了,那麼它會影響本地生態或者、環境,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或者環境災難呢?事實上小龍蝦的適應能力極強,因為它們天生的幾個特徵,幾乎就讓它們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首先小龍蝦是一種雜食性動物,無論是活體生物還是實體,甚至是其他動物的糞便,都能成它們的盤中餐
其次是它們超強的水體適應能力,比如其他小魚小蝦都難以生存的缺氧水中,小龍蝦也能頑強地生存下去,當然重度工業汙染的水中,小龍蝦也是難以生存的。
還有就是小龍蝦超強的耐缺水能力,可以忍受沒有水的旱季長達4個月,它們還算半廣鹽性生物,在鹽鹼地地區也能適應生存,這是淡水鰲蝦中絕無僅有的。
最後小龍蝦產卵量大約300枚,壽命可達5年,能跨越數公裡尋找棲息地。
小龍蝦的出現會對當地魚類以及甲殼類、水生植物和水稻構成嚴重威脅,還有人工養殖的水產,還喜歡鑽洞,無論是對稻田還是對魚塘甚至對堤壩都有嚴重影響,2010年1月7日入列中國大陸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小龍蝦味道真的不錯
不過這應該是中國人的烹飪水平極佳,如果按西方流行的蒸煮,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吃小龍蝦,這種殼大肉少略帶腥味的小龍蝦肉是不好吃的,但如果按湘菜或者川菜的燒法,來一大盆麻辣鮮香的小龍蝦,那麼今天這次聚會一定非常愉快的。
如果你對麻辣不滿意,那麼大吃貨帝國已經開發出香辣、蒜蓉、紅燒、清蒸、焗烤、爆炒、冰鎮、油炸、幹煸、白灼、滷水、椒鹽、蔥爆、五香、水煮、茄汁、以及十三香……你對哪種滿意?
其實美國人也挺能折騰,小龍蝦吃法還挺有花樣,比如在路易斯安那、佛羅裡達、加利福尼亞的多個小龍蝦名城都會舉辦「小龍蝦狂歡節」,用的是、檸檬汁、咖喱、肉桂粉和超辣的卡宴辣椒烹炒,頗有中國湘菜和川菜的風格。
但美國人的習慣與消費能力都不如中國吃貨,所以在小龍蝦泛濫的幾個州,美國吃貨的消費仍然是杯水車薪,而出口到中國則路途遙遠,價格高昂,對小龍蝦這種價值不高的商品實在有些不太划算,所以美國人還在頭痛這小龍蝦泛濫的問題。
所以小龍蝦在國內的售價也水漲船高,甚至有點普通人吃起來略感壓力的存在,作為中國最有名入侵物種之一的小龍蝦,看上去就像個笑話。
引進的入侵魚種:羅非
估計大家也是一臉懵逼,這羅非魚價格挺貴啊,怎麼也是入侵魚種?事實上這夥還真是,羅非魚種類挺多的,在我國的主要由尼羅羅非魚和奧利亞羅非魚,引進原因也很簡單,它們長得快,可以高密養殖,而且吃食要求不高,肉質嫩,所以歡樂的引進了!
所以羅非魚泛濫也毫不意外,它在南方水域適應性非常好,啥都能吃,所以對其他本地魚類就產生了擠壓與競爭,而本地魚類根本無法和羅非魚抗衡,所以南方水域(北方對羅非魚來說太冷)的羅非魚成了一大難題。
羅非魚片
羅非魚沒有肌間骨,也就是大家說的魚刺,主要的就幾根大肋刺,很容易清理,美國最喜歡這種沒刺的魚,所以每年從我國進口大量的羅非魚,而南方地區也有將羅非魚作為酸菜魚的食材,原因也一樣,酸菜魚要求魚肉最好無刺,國內正宗的酸菜魚一般都是黑魚,而羅非魚比黑魚更便宜,肉質還嫩,刺也不多,對吃貨來說,這就是優點。
比較典型的美式吃法
被放生的觀賞魚:垃圾魚
垃圾魚大家都知道,一般有水族箱的朋友都會在裡面放上一條清理清理魚缸,而事實上國內水域中的垃圾魚就是這麼來的,這種魚啥都吃,無論是小魚還是魚卵,屬於河道中的執行「三光政策」的掃蕩性魚類。
垃圾魚原產巴西,一般叫清道夫魚,學名是甲鯰,也叫吸口鯰,但在我國它還有一個恐怖的名字叫做斷子絕孫魚,沒有天敵,還能吃光一切,更麻煩的是這種魚黑乎乎的還渾身斑點,鰭還挺大,沒見過的人釣上這種怪魚直接就扔了。
當然它的肉也能吃,就是腥味比較重,之前大家都不習慣吃這種怪魚,經過媒體的科普,垃圾魚也能吃,而且它們也不是垃圾,只是肉質關係有些腥味,對於中國人來說,這都不是事,有一百種烹飪手法讓這種魚的口感改變,比如拿出對付小龍蝦的十八般武藝,直接將它們吃滅絕。
餐桌上的佳餚:牛蛙
說起牛蛙,大家第一個想到就是餐桌上骨頭很細,肉又嫩又多的水煮牛蛙,確實它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滅害蟲,和青蛙一樣,不是很好麼,怎麼也成入侵物種了?
其實這入侵套路還是一樣,美國牛蛙也是被養殖引進的,但各種原因下跑到野外了,它們個頭大,食性雜,吞吃比它們小的任何能動的生物,吃絕小魚、兩棲動物、蝦類等,而且還吃本地青蛙,所以妥妥就成了入侵物種了。
不過牛蛙肉確實好吃,價格還挺高,哪裡泛濫了,抓幾隻給種花家解解饞
河邊粉紅色的卵:福壽螺
大家對這種福壽螺的印象不太好,因為它傳染疾病,以前吃福壽螺的人挺多,經過一陣宣傳之後福壽螺吃的人沒有了,結果倒好,還真泛濫了,當年福壽螺是作為飼料引進的,當然和很多入侵物種的泛濫一樣,它們就跑出來了!
福壽螺蔓延速度
而且比羅非魚分布還要廣一些,因為它們更能適應冷水水域,已經開始出現在長江以北,而東南沿海更是觸目驚心,幾乎所有的河道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其實福壽螺能吃,味道也不錯,只是吃的時候必須煮透。
所以只要改變思維,福壽螺還不是妥妥地給你吃滅絕,只是可能需要讓大家緩緩,讓這個思維轉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