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是我國古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 調虎離山 」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是指眼前的形勢對我方不利的情況下,採取一定措施,把敵人的優勢轉移,使形勢有利於我方。
「 調虎離山 」 為歷史故事,故事的梗概為: 諸葛亮奇襲司馬懿
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兵攻打魏國時,在祁山駐紮了下來。祁山道路崎嶇,運輸糧食十分不便。於是,諸葛亮設計了木牛流馬,命人在上方谷製造。有了木牛流馬,蜀軍來回運輸糧草就方便多了。 司馬懿見蜀軍不停地運送糧食,似乎打算長期作戰,就派兵截擊蜀軍的糧隊。路上魏軍見一隊蜀軍正往上方谷運糧,便一擁而上,蜀軍大敗,有幾名蜀兵被俘虜了。
司馬懿審問被俘的蜀兵,得知諸葛亮在上方谷,蜀軍每天都往上方谷囤積糧食。司馬懿聽了非常高興,連忙讓部將率兵攻打祁山,引開諸葛亮的注意。而他自己則去進攻上方谷,燒掉蜀軍的糧草。諸葛亮聽說司馬懿出兵攻打祁山,果然前去救援了。司馬懿趁機率領五千精兵,向上方谷殺去。但是,蜀軍早就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谷口設置了埋伏。蜀軍把司馬懿的大軍誘騙到上方谷內,然後,立即放火燒谷口。頓時,整個山谷都是大火,司馬懿無路可退。就在這危急的時刻,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馬懿這才得以逃命。
司馬懿率軍回大營,卻發現大營已被蜀軍佔領了,於是只好向渭河方向逃去。這時,去攻打祁山的魏兵也大敗而回。司馬懿回頭一想,原來是自己中了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