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第15計-調虎離山&第16計-欲擒故縱

2021-01-14 小學名著






聽更多名著故事,請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兵法《三十六計》,每一計都是一個故事。

調虎離山: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典故: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徵,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佔據它的老窩吧!」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欲擒故縱: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志,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典故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採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痺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社稷衰敗,中原無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得王浚心裡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遊統的,伺機謀叛王浚。遊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遊統,將遊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蒙在鼓裡,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的故事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三十六計的故事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故事】東漢未期,北邊羌人叛亂。
  • 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調虎離山,諸葛孔明一計奪三城
    計策解讀大家看到這條計策是不是很熟悉,各種影視劇裡面最常見的戰爭情節就是,「我們使個調虎離山之計」,無論是軍隊攻伐,還是江湖大派相鬥,這條計策都非常合適。計名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 三十六計調虎離山的故事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是我國古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 調虎離山 」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是指眼前的形勢對我方不利的情況下,採取一定措施,把敵人的優勢轉移,使形勢有利於我方。
  • 【道說三十六計】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通過商議,孫策認為硬攻很難取勝,很可能兩敗俱傷,最後,就定出來一條「調虎離山」之計。怎麼調虎離山的呢?孫策了解到這個軍閥有個特點,一個重大的人性漏洞:貪財好色。這是人的弱點,那就好辦了,備一份厚禮,投其所好,再寫一封信。在信裡以一個晚輩的身份對劉勳大肆吹捧,給他戴帽。這個世界什麼都可以破,就是這個高帽子不會破。
  • ——美術之「三十六計」[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老祖宗不是留下個「三十六計」嗎?咱不妨拿來一用!《三十六計》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 ——美術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樹上...
    系列專題,通過兵法中的「三十六計」,為小朋友們講解美術中的各種知識,在這樣的非常時期陪伴在小朋友身邊!很多人喜歡美術,可是又覺得美術很神秘。「我沒有天賦……」「我天生就不是畫畫的料……」這是最常聽到的。並沒有什麼「天賦」、「天生」和「不會」,只要「用思理以美化天物」咋地都可以的。
  • 三十六計有哪些 三十六計有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你知道三十六計到底有哪些嗎?下面就來了解了解吧!
  •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太實用了!
  • 印軍哨所半夜遭密集轟炸,第16軍司令抱怨寡不敵眾:調虎離山之計
    印軍駐紮在蘇平地區的哨所反擊失敗,第16軍司令抱怨寡不敵眾,莫迪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今年5月份,印度東線挑起摩擦,兩國軍隊還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兩國在該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對峙。印度為了保障東線有兵力優勢,將全國的精銳部隊部署到該地區,將部署在印巴地區的精銳部隊也抽調到了東線。
  • 《三十六計》原文
    三十六計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xiè)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第三套 攻戰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文譯文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一計一集,計計相扣,在展現中國古代兵法和東方智慧的同時,濃彩重墨描繪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國戰國時期政治、軍事與各階層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歷史畫卷
  • 三十六計並戰計之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三十六計並戰計之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huái)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譯文:強大的一方懾服弱小的一方,要用警戒的方法來誘導它。適當的強硬,可以得到擁護。施用險詐,可以得到順從。此計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 用一句話解釋每一道36計,(欲擒故縱:追女朋友時偶爾晾上幾天)
    《三十六計》,大家耳熟能詳,並且能叫出來常見的幾種計策名稱,玩兒「三國殺」的更是見過36計中的大部分計謀名稱。但認真通讀過的恐怕並不多。這些字對應的計謀分別是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指桑罵槐、趁火打劫、擒賊擒王、 關門捉賊、打草驚蛇、渾水摸魚、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調虎離山、順手牽羊、李代桃僵、無中生有、聲東擊西、樹上開花、暗渡陳倉、假痴不癲、欲擒故縱、走為上、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連環計、美人計、借屍還魂、隔岸觀火、圍魏救趙、 假道伐虢。
  • 孫子兵法哪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
  •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集》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集》是史上最權威的智謀寶典,影響最深遠的國學智慧。 孫子兵法高屋建瓴,一部操控全局的戰略書。三十六計具體而微,一部爭而求勝的智謀經。 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精華。西方人花了2500年時間,經歷了無數戰爭,才認識到孫子的偉大和英明:三十六計更是令無數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成名於天下。
  • 為幫孫悟空解圍,太上老君調虎離山,調走靈山所有兵力.如來中計
    很多堅持陰謀論的讀者,認為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就是一連環計。小編覺得這是一局棋。
  • 「忘羨105」魏嬰的三十六計,都是美人計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第一天用的苦肉計。美人計失敗,繼續抄家規。第三天用的是渾水摸魚。這麼多家規他哪裡抄得完,暗地裡找了景儀他們來幫忙,模仿他的字跡。藍忘機要協助兄長處理仙門事務,不可能時刻盯著他,所以等他回來檢查作業時,看到魏無羨的效率飛速提升,有些疑惑。待看清楚了字跡的神韻不同,心中瞭然。
  • 【親子朗讀】三十六計之第七計《無中生有》
    主播:武舒欣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的故事。三十六計無中生有的故事就是用假象去欺騙敵人,但並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虛變實,利用對方已經產生的錯覺假象的能夠掩護住真相,開始用小的假相,繼而用大的假象最後突然變成真相。其實,本計策就是針對於孫子兵法中虛實原則的另一種運用方式,假戲真做,真戲假做,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使敵人難以了解我方的實力和真實意圖,而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出奇制勝。
  •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而以逸待勞能夠被有幸地選入三十六計中,一定有其巧妙的地方,我們先欣賞一下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文言文一出,以逸待勞之計的質感瞬間爬升了好幾個臺階,簡單翻譯為:迫使敵人處於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採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 三十六計,只要了解美人計本質,此可運用到現代各個領域
    《三十六計》也算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之一,不僅在戰場、軍法上運用甚廣,其理論套路也運用到了現代各個領域中,影響深遠。若說《三十六計》哪一計最為大眾所熟知,大概就是美人計了。《三十六計》裡的美人計原文其出自《六韜·文伐》,其戰略關鍵點是:「將弱兵頹,其勢自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