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看或者被周圍人強烈推薦去看一部熱評好劇——《長安十二時辰》。
這部豆瓣評分8.8,號稱「唐朝反恐24小時」的古裝懸疑劇,憑藉著緊湊燒腦的劇情、精美考究的服化道,以及經得起推敲的細節,一經播出,很快口碑爆棚,一躍成為2019年最具看點的國產良心劇。
狼衛、東西市、金魚袋、不良帥、朔方留後院、旅賁軍、龍武軍、大案牘術、幹謁詩,作為一部古裝劇,其歷史元素無處不在,並非架空虛構。其中兩位主要角色李必、姚汝能,在歷史上還曾與亳州攀上關係。
流量小生易烊千璽飾演的靖安司司丞李必,少年風骨,運籌帷幄,令人印象深刻。其原型是唐朝著名政治家、謀臣李泌。
李泌作為玄、肅、代、德四朝元老,參襄軍國大事,多有功勞,深得四朝皇帝信任,可他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數度堅辭宰相之位,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並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于衡山,死後獲贈太子太傅。
李泌本人與亳州並無直接關係,但李泌的兒子李繁卻與亳州大有淵源,他曾做過亳州刺史。史書中說李繁自幼就聰明機敏、才華出眾,為人卻不太仗義,曾經依附裴延齡,陷害陽城和陸贄,又騷擾尊師翰林學士梁肅的遺孀。因為他父親李泌在朝廷多有故交,靠著這些長輩提攜,李繁雖說不上官運亨通,倒也不算太差,襲了父親李泌的侯爵,從太常博士做到大理寺少卿、弘文館學士,後來被御史多次彈劾,貶為亳州刺史。在亳州主政期間,李繁應該說是個好官,口碑不錯,去世之後還被亳州百姓列入孔廟名宦祠,享受香火。當時亳州境內有很多強盜,經常打家劫舍,禍害百姓,李繁之前幾任亳州刺史頗為頭疼,試圖抓捕這些強盜皆未成功。李繁到任亳州後,巧設計謀,掌握了盜賊的藏身之地,然後出兵將這些強盜全部就地斬殺,掃除了禍患。但這事被朝廷知悉後,卻認為李繁殺伐太重,又沒有事先請示節度使,是擅自興兵,於是派御史元輿審查此事。元輿與李繁素有舊怨,正好藉此機會落井下石,他故意寫出了與李繁供詞相反的結論,判定李繁濫殺無辜,並上奏皇上。敬宗皇帝聽信一面之詞,下詔賜死李繁,很多人都為李繁喊冤叫屈。後來元輿遭遇災禍,人們認為這是他陷害李繁的報應。李繁在獄中時,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恐自己先人的功業泯滅,於是向獄吏求得廢紙,著《鄴侯家傳》十篇流傳於後世。姚汝能在劇中的身份是名相姚崇的重孫子。史料對姚汝能記載甚少,只知道他是唐代官員,生平事跡不詳。按照電視劇的身份表述,姚汝能有兩位長輩曾在亳州為官,一位是姚汝能的太爺爺,後來成為宰相的姚崇,另一位是姚汝能的堂叔(伯)姚誾。姚崇,了解唐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歷仕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次擔任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姚崇曾參與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擁立中宗李顯。中宗登基後率百官向武則天請安時,姚崇見到武則天蒼老憔悴、身體多病,念及過往的君臣之情,傷心得「嗚咽流涕」,惹怒了中宗,被貶為亳州刺史。史書稱姚崇在亳州主政期間,作風和政績都很不錯,處理公務非常果斷,逝後被亳州人列入孔廟名宦祠。姚誾是姚崇的侄孫,楚州刺史姚弇的兒子,曾在亳州下屬的城父縣任縣令。他生性豪放,襟懷坦蕩,喜歡飲酒作樂,擅長絲竹樂器。史書中記載姚誾的事跡不多,但也足以名垂青史。姚誾在任城父令時,正值安史之亂,叛軍攻打睢陽。姚誾帶 兵與張巡一同守衛睢陽,他們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堅守城池,先後與叛軍交戰四百餘次,使叛軍損失慘重,遏制了叛軍南下之勢。最終姚誾等守將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城破被俘,英勇殉難。姚誾後來被追封潞州大都督,歷代亳州人將他納入忠義祠祭祀香火。--End--
文:王世奇
編輯:張珍 審校:明光 方璐 審核:鄧傳功
環保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