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8萬億,日本「大出血」救經濟!中國市場或是提振關鍵?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有一個國家,面積不大,人口也很少,甚至資源也很匱乏,然而它的國民經濟總量(GDP)卻能牢牢佔據世界第三的位置,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憑藉戰後經濟的高速增長,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為人稱道,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打破了日本的經濟繁華,還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83家企業倒下!日本經濟現25年來最嚴重萎縮

日本政府8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該國實際GDP環比萎縮7.8%,按年率計算萎縮27.8%,跌幅刷新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創下的記錄(17.8%),至此,該國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分析指出,日本經濟已出現了1995年以來,即25年來最嚴重萎縮,實際GDP也跌破近10年來的最低紀錄,安倍經濟學8年來的經濟成果幾乎被全部抹去。

上文提及,日本屬於資源匱乏國家,除了依靠出口外,第三產業是其主要的經濟支柱,其中,服務業更是被稱為日本經濟低增速時代的"隱形冠軍",然而疫情衝擊下,日本服務業可謂"傷痕累累"。

據日經中文網近期一項針對100家主要上市餐飲公司的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這100家受訪大型日企計劃關閉門店超1000家,其中,"甘太郎""和民"等知名品牌連鎖店預計將關閉約10%的門店。除此之外,外出就餐和旅遊等服務業的消費額環比下滑12.7%,首次出現兩位數下降,按年率計算降幅達42%。

更令日本經濟受創的,是"破產潮"的來襲。據人民網8月24日報導,日本負債額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5.4萬元)以上的破產企業達283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16.9%。可以預見,服務業的大幅萎縮將進一步拖累日本經濟,屆時,日本經濟的復甦將更加艱難。

佔GDP總量40%!日本已"撒錢"15.28萬億!

面對經濟的衰退,日本並非沒有"掙扎"過。截至目前,日本政府已經開展了兩輪經濟救助,經濟救助的內容包括工作補貼、貸款擔保、現金補助等,以防止企業破產及失業率激增。據第一財經統計,兩輪經濟救助的規模超234萬億日元(約合15.28萬億元人民幣),幾乎佔據了其GDP總量的40%,算得上是"大出血",但從目前的經濟數據來看,日本政府的經濟補助收效不大。

除此之外,針對各個領域的低迷,日本政府還針對性地採取了相關措施,比如為刺激國內個人消費,日本在5月25日推出"Go To Travel"的旅遊促銷活動,但遺憾的是,由於疫情尚未穩定,此類措施所起的作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安內"外,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國家,對外出口貿易是日本GDP的主要來源之一,基於此,提振出口似乎成為了日本經濟當下的重要突破口,而放眼全球,目前正處於經濟快速恢復、進口需求大增狀態的中國似乎成為了日本最佳的選擇之一。

日本財務省8月19日發布的貿易統計速報顯示,7月份,日本對華出口上漲了8.2%,出口額高達1.329萬億元;此前日經中文網也刊文稱,中國市場需求提振日本出口。換言之,中國市場或將成為日本提振經濟的關鍵。

文 | 李銀蘇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鍾志生

相關焦點

  • 歐日經濟刺激呼聲依然不斷 市場信心提振股市
    來源:證券時報網儘管海外多國已經逐漸開啟了經濟「重建」之路,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呼聲依舊很高。歐洲央行迄今在歐盟層面的疫情響應上一直擔當著領頭人的角色,已承諾購買超過1萬億歐元的債券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很難預測疫情最終給經濟造成影響的程度,但歐洲央行已經做好必要時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準備,她相信「不會出現新的歐債危機」。
  • 各國GDP新鮮出爐,美國15萬億美元,日本3.7萬億美元,中國多少?
    ,2019年GDP總量達到99萬億元,馬上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也達到了7萬元,甚至比日本等發達國家還要多。  首先來看美國,作為全球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的GDP一直長期保持領先,2019年GDP達到21萬億美元,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這個老牌強國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2020年GDP出現了縮水的情況,在前三個季度當中,美國GDP僅為15萬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8%。
  • 最新GDP預測:2028年美國達28萬億,日本和我國呢?
    近日,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對全球多個國家在未來的經濟增長進行了預測,預測數據直到2035年。據悉,截止到2028年,美國的GDP將會達到28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 閒置經濟崛起惹火二手交易市場,萬億級市場將被引爆?
    閒置經濟的起源近年來,「斷舍離」的思想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公眾的認同。那麼在「斷舍離」的這個過程中間,勢必會放棄很多閒置、對自己沒有用的東西。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不少人為了解決家中的閒置物品,就將目光轉向二手品交易市場,催生了閒置經濟。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的二手閒置市場規模達到了7400億元,增速是29.65%。
  • 日本對世界各國GDP預測:2028年美國28萬億,日本7萬億,我國呢?
    2019年我國GDP總量高達14.34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排在第二,大約達到美國GDP的2/3。這樣的差距,哪怕是對經濟不太了解的社會大眾,也會認同趕超美國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近期,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對全球多個國家的經濟進行了預測。日本對世界各國GDP預測:2028年美國28萬億,日本7萬億,我國呢?
  • 看懂2020中國經濟成績單,100萬億意味著啥?
    縱觀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趨勢,2000年邁上10萬億元的臺階,2012年突破50萬億元,2014年突破60萬億元,2016年突破70萬億元,2017年突破80萬億元,2018年超過90萬億元,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中國經濟總量再創歷史新高。GDP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
  • 9萬億至暗時刻 山西主動"來信" 3.3萬億資產報平安
    打破剛兌迎來關鍵一擊。而與此同時,信用債的危機並未消除,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發行達9.21萬億元(據中債資信)的信用債迎來至暗時刻。在這種背景之下,有不少投資者擔心權益市場將受到波及。然而,此時卻出現兩縷「陽光」,誓要救信仰於崩塌之際:一是一份《致山西省屬企業債權人的一封信》在自媒體流傳。
  • 【戰「疫」說理】常態防疫下提振經濟要從供給需求兩端著力
    很明顯,恢復經濟正常運行將逐步成為矛盾主要方面和各行各業的中心工作。提振經濟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步發力,採取一些非常規舉措促使經濟止跌回升。主動重組損傷的供應鏈新冠疫情嚴重衝擊打破了全球供應鏈格局,許多國內企業面臨原料零部件斷供、配套企業停工、訂單銳減的經營運轉困局。
  • 2020年全球GDP成績單:美國15萬億、印度1.8萬億,中國有多少?
    一、美國:15.5萬億美元GDP總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一,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早在2019年,國內GDP的總量就已經超過了21萬億美元(約合135.6萬億人民幣)。2020年,受特殊事件的影響,就算是長期穩居GDP榜首的美國,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在去年的前3個季度,美國的GDP總量為15.5萬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3.8%。
  • 日本將在15年內禁售燃油車
    日本政府25日說,將在15年內禁售燃油車。上述目標是日本政府「綠色增長戰略」的一部分,尋求到本世紀30年代中葉,用電動車銷售取代燃油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將保留。日本首相菅義偉力推中長期增長戰略,通過設立基金等一系列扶助手段引導和推動產業經濟向零排放的綠色經濟轉型,同時推動日本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菅義偉10月承諾,到本世紀中葉,日本將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他當時在臨時國會發表施政演說,強調在防止出現暴發性感染新冠病毒的基礎上重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經濟早日復甦。
  • 韓國計劃發放1萬億韓元的優惠券以提振文化消費。
    韓國計劃發放1萬億韓元的優惠券以提振文化消費。
  • 1萬億美元預算創紀錄 日本保經濟「拼了」
    在這一情形下,大力刺激經濟就成了日本政府唯一的選擇,大手筆的年度預算已經獲批,接下來就要看這能為經濟注入多少活力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年度預算終於敲定了,日本可以安心「撒錢」了。12月21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敲定了2021年度預算案,總額為106.6097萬億日元(約合1.03萬億美元),不僅比今年的預算水平上升了4%,也是連續9年創歷史最高紀錄。
  • 歐洲藥廠「大出血」,硬著頭皮都要進中國市場
    去年12月28日,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外公開發布了一份清單,這份名為《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清單》是國家醫療保險中可用於申報醫保的藥物。相比於上一次公布時,這份清單中增加了119種藥物,包括用於治療肺部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狼瘡等「救命藥」。
  • 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全球GDP最新出爐,美國15萬億,印度1.8萬億,中國多少?
    根據今年6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4%,世界經濟前景總體堪憂。在世界整體經濟萎縮的情況下,各國的經濟表現又如何呢?目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相繼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GDP數據:美國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GDP約15.47萬億美元,仍舊排名全球第一。
  • 美國經濟的龐氏騙局似乎被揭開,數千噸黃金和萬億美元或流入中國
    受美國經濟無力應對突發疫情風險的衝擊,全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將大量資金從美國撤出。分析認為,透過這一風險,人們再次意識到美聯儲人為編織的膨脹美元帶動的美國金融繁榮是假象,至少5萬億美元或陸續從美國撤離,美國經濟的龐氏金融騙局似乎也正隨之被揭開。
  • 經濟重壓下日本入境限制10月起再放寬,赴日旅遊還差最後一步
    這就意味著,備受關注的旅遊籤證放開,依舊是日本入境開放的最後一步。根據日本政府此前公布的入境緩和方案,商務人員將獲得入境優先權,隨後是留學生群體,遊客則是最後一批。日媒認為,疫情趨穩後,提振經濟已是後疫情時代日本刻不容緩的重任。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綜合數據顯示,自9月放寬入境限制以來,日本單日錄得的新冠確診人數平均在300例左右。
  • 夜星城點亮夜經濟!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峰會10月28日啟幕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這其中,夜間經濟因其強勁的消費促進作用,以及對商業活力的巨大激發作用,進一步成為國內各城市提振經濟發展的一大重點內容。
  • 美國15萬億印度1.8萬億,中國讓人意外
    比如說,美國的GDP就跌落到了15萬億元,而印度更是只有1.8萬億元,那麼中國今年的發展情況如何呢?疫情下的全球經濟新冠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國家的發展不得不按下暫停鍵,畢竟控制疫情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國家滿不在乎,認為疫情不重要,經濟才是第一位的。
  • 潛力大:中國經濟「破局」的關鍵支撐
    在一季度回落6.8%的基礎上,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2%。2020年10月19日,中國宣布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在逆境中「破局」,彰顯出中國經濟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深厚的底蘊。而堅持挖掘潛力、釋放潛力、激發潛力,正是2020年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