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之前沒多少人會想到,肆虐的疫情會席捲美國,如今,作為全球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累計確診超過了245573人,死亡人數已經破6000人(6058例),美國死亡人數雖然不及義大利,但疫情發展的速度卻是非常讓人憂心。
面對越來越觸目驚心的增長數字,美國專家建議各州都採取限制出行的「居家令」,但這遭到了美國總統川普的反對,在他看來,目前的「社交距離防疫建議」已經足夠。
雖然感染數字幾乎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但傳染病專家們卻悲觀的預計,美國的疫情峰值遠未到來,未來還會更加惡化,確診病例多達數百萬,10萬到20萬的死亡人數是專家給出的預測。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而是79歲的前美國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他從裡根時代起就擔任總統的顧問,他負責每天向記者、國會成員、州和聯邦官員等提供最新的疫情資訊,工作時間長達20小時。
此外,福奇每天還要前往白宮,花上大半天時間與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等人開會,作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大體相當於我們的鐘南山院士,不過,即便是如此重量級的專家,也沒有能夠說服川普頒布全美「居家禁令」。
在美國的重災區紐約州,確診病例目前達到92743例,死亡病例達到2468例,當地最大的醫院將所有大廳和會議室都改造成了病房,收治的患者從100人直線上升到2800人,整個醫院系統不堪重負。
在這樣的狀態下,前來紐約支援的美國海軍「安慰」號醫療船隻接收了20位病人,卻引發了爭議。要知道,這座「海上醫院」配置了1000張床位、12個手術室、8個重症監護室和4個放射室。
卻受制於軍方的規程和官僚規定,無法發揮太大作用。據悉,「安慰」號除了禁止確診患者上船外,還拒絕其他49種疾病的患者。此外,救護車也無法直接把病人送到「安慰」號上。病人必須先在城裡的醫院進行冗長的評估和病毒檢測,然後救護車才能把合格者送到船上。
另外,大量的死亡病例出現,也讓整個紐約的殯葬行業不堪重負。「紐約殯葬業需要支援!」說這話的是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殯葬行業老闆派特·馬爾默,為了向外界求援,他專門在喪葬需求暴增之際抽時間接受了美聯社採訪。
他在採訪中提到,就算他把所有可用的辦公空間都改裝成臨時冰櫃,但不間斷送進來的屍體,仍塞爆了公司所有還能安置的空間。據悉,在火力全開的情況下,他們的公司一天能處置50具遺體。不過,在當前紐約疫情高峰期,僅4月2日一個上午,他的葬儀社就接收了185具屍體。
馬爾默說,送到他這裡的死者,超過6成是感染病毒的患者,紐約各地的殯葬機構都遇到了超量狀況,病死患者太多,實在難以消化。
馬爾默表示,他之所以願意讓記者直擊行業內幕,是因為在他看來,殯葬界或許比醫療系統更早崩潰,大家都不知道收來的大量屍體該怎麼安置,臨時的冷凍貨櫃車輛不是坐地起價(單櫃每個月租金6000美金,約合42500元人民幣),就是不願意被用來存放病患遺體;就算安排到了冷凍貨櫃,紐約市還不可以隨便停車,如何兼顧死者尊嚴和防疫要求,讓他左右為難。
對於新聞中出現的「紐約全城動員」、「美國軍方供應10萬裹屍袋」等駭人信息,馬爾默不以為然,在他眼中,真實經歷的這一切更加真實也更加殘酷。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制於環保法規的限制,紐約市的火葬設備也無法延長運行時間,甚至不允許24小時連軸轉,在緊急狀態也不例外,這在馬爾默看來,簡直不可理喻。
根據目前美國很多州頒布的「社交距離限制」禁令,讓很多死者走的冷冷清清,沒人送行,即便是在看淡了人家冷暖的馬爾默看來,這也真的太過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