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水,巍巍大別山。
哺一代英才,育虎膽將軍。
這裡是將帥搖籃,
他們破家幹革命,毀身紓國難。
這裡是紅軍故裡,
處處埋忠骨,嶺嶺皆豐碑。
他們用錚錚鐵骨,鑄就不朽傳奇。
紅安是紅軍故裡,也是將帥搖籃,湧現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戰將!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下圖是徐向前元帥為一篇報告文學親筆題寫的篇名,以紀念在紅安戰鬥和生活過的革命將領。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原載在1985年的《解放軍文藝》上,作者深入紅安縣實地尋訪了三個月,最終完成了這部報告文學,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將軍縣」紅安由此家喻戶曉。
他多次請纓率部赴朝作戰
創造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秦基偉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3歲時就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19歲便成為紅四方面軍警衛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他與賴際發同志在山西太谷地區共同創建了「秦賴支隊」,開闢了17個縣、一百多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他出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作為晉冀魯豫軍區第9縱隊司令員和15軍軍長,率部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挺進大西南、轉戰11省,屢立戰功。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秦基偉再三請纓,率部赴朝作戰。
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面對聯合國軍空前猛烈的火力攻擊,秦基偉指揮第15軍包括後來參戰的第12軍,與敵人進行了整整43天的生死搏殺。
在艱難殘酷的坑道防禦作戰階段,秦基偉指揮部隊依託坑道、拖耗敵人,在敵人師老兵疲之際進行反擊,全殲守敵、奪回陣地,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他驍勇頑強
能打硬仗惡仗 屢建奇功
1930年,不滿15歲的王近山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後來一路成長為紅軍師長。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他參加了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為反擊國民黨軍重兵對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夾擊,時任第6縱隊司令員的王近山立下軍令狀,採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最終徹底消滅了國民黨整編第三師最強的主力59團,成為定陶戰役中最為出彩的一場戰鬥。
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將軍,李雲龍的一段經典臺詞,再現了王近山將軍的英勇無畏。
「當軍人要有股氣勢,要有一股拼到底的勁頭,就像一個劍客,和對手狹路相逢,他發現對方竟是天下第一劍客,這時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須亮出寶劍,沒有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咱中國軍人不能當孬種,逢敵必亮劍,絕不含糊!」
從紅安走出來的將軍們,有的坐鎮點兵決勝千裡,有的捨生忘死浴血沙場。紅安不大,但紅安孕育了英勇的人民!
更多精彩內容,
鎖定CCTV-7國防軍事頻道
《講武堂》系列節目
《敢教日月換新天》之
《走進革命老區縣紅安》
首播時間:周日晚上17:54
重播時間:下周一、周四、周六
上午7:58
猜你喜歡
聲明:內容來源於中國軍視網、《講武堂》,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李帥
投稿郵箱:js7tvwx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