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庸劇快被拍爛了,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作品卻沒人翻拍?

2021-02-08 史海殘雲

許巍的歌聲裡唱到「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這是很多人內心的真實寫照,我們都幻想自己的武功高強的大俠,我們都幻想自己能逍遙自在的活著。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

以前沒有電視,人們就看小說,現在電視普及之後,我們每每打開電視都能看到各大頻道播放著改編自這些老前輩作品的電視劇。

其中以金庸老前輩的作品居多,《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更是經過了多次的翻拍,每一個版本除了演員在改變劇情上大都相同,但是每一次的播放量都驚人,金庸老先生的好多作品都被翻拍得快爛了,而古龍、溫瑞安和梁羽生的作品很多都是較老的版本,很多沒有沒有被翻拍。

其實拿出來多次翻拍也不盡都是好的,《射鵰英雄傳》前後被翻拍了多達5次,除了演員不斷的改變,內容上都大致相同,這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

那麼到底為什麼金庸的劇翻拍得快爛了,而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作品卻沒人翻拍呢?四位都是武俠大家,作品自然沒得說,而從能否被拍成影視劇的角度來說,那就另當別論了。

為何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

金庸的小說膾炙人口,人人喜聞樂見,傳閱度高,這些都在冥冥中助長了他的作品的商業價值,而且改編起來較古龍、溫瑞安和梁羽生作品的難度較小,所以能夠一次又一次的被翻拍。

但是目前存在的怪現象是,他的這十幾部作品卻面臨著越拍越爛的局面,由於編劇、導演和演員的水平有限,所以這樣的局面一次次出現。

金庸的作品對於很多導演來說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從寫作手法來看,金庸老先生的很多作品以寫實為主,並且他本人的寫作風風格受大仲馬的影響,他的作品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一部只需稍加改動的劇本。

從作品的內容來看的作品貼合大眾,且氣勢恢宏,故事情節也很豐富,其中穿插了很多愛情故事,比如黃蓉和郭靖的愛情,小龍女和楊過的愛情,張無忌和趙敏的愛情,這都是我們喜歡看的英雄與美人的愛情故事。

說道氣勢恢宏,其實就是說金庸先生善於寫實,他的小說裡,武打的場景居多,這樣更能顯示出筆下大俠的超群武藝。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射鵰英雄傳》裡,在《神鵰俠侶》裡,有很多的武林大會,各大幫派切磋武藝等場景,這類的情節對於導演來說易於拍攝,並且氣勢恢宏的武打場景也貼近武俠小說,這樣更能引人入勝。

同時金庸筆下的人物很飽滿,金庸很善於刻畫人物,他筆下的人物都有一些不足,但就是這些不足才更能貼合貼合大眾的審美要求。

郭靖呆呆傻傻,但是卻勤奮老實,最後他的勤奮老實幫助他成長成了一代大俠;楊過本是翩翩少年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斷了一隻胳膊,斷臂之後的楊過發生了變化,也成長成了一代大俠,斷臂是他的不足,斷臂又成就了他;張無忌父母一正一邪,這樣矛盾的家庭組合讓他成了孤兒,年少時期經歷了很多艱難與挫折,但是這些是他的絆腳石卻又是他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金庸筆下的這些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正是這些不完美才更能貼合大眾,贏得人們的喜愛,很多的影視導演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每一次對金庸作品的翻拍只要不太偏離原著,總能給他們帶來或大或小的成功。

古龍小說精妙絕倫,能被翻拍的少之又少

首先古龍是寫意的高手,書中有很多意境和人物內心的刻畫,這些對於翻拍來說是大忌,因為有可能書中花了近千字描寫的場景最後在影視劇裡呈現出來不過幾秒鐘。

是因為寫得不好嗎?那當然不是,古龍的小說注重意境美,對於每一個場景的刻畫都細緻入微,古堡秘境,大江大河,大漠孤煙與夜色,都描繪得美不勝收。

這些東西放在電視劇的場景中要麼很難塑造出來,要麼就是雖然打造出來了卻多少有點偏離原著的效果,要麼就是因為故事情節裡有太多的少兒不宜的畫面而不過審核。

久而久之,很多導演不願意去觸碰他們的小說,即使有翻拍成影視作品的也都以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且能拍出來的都成了經典,比如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但是中國又有幾個王家衛這樣的導演呢。

其次,在武打場景上,古龍善於對每一招每一勢都細緻地刻畫,本來可以一招斃命,他長篇大論,這對於翻拍都是不利的,產篇大論換來的可能又只是簡單的幾秒鐘,往往沒有辦法把那個過程更好地呈現出來。

再次,在人物角色的選擇上,古龍筆下的人物,女的都有傾國傾城的容貌,男的都是英俊瀟灑,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不好選。

最後,看過古龍小說的都知道,裡面有很多的人物對話,要是被翻成電影或電視劇,那可能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是人物的對話,而不是人們喜歡的武打場景。

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梁羽生的作品很少人翻拍的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他的很多作品本身的知名度不高,很少有人看過,讀過的也有很多人覺得沒有金庸和古龍的小說來的精彩,而能夠被翻拍出來的也都是經過大量的改編,並且能夠被拍出來的也都成為了經典。

比如《七劍下》,《俠骨丹心》但是這些作品止步於成為經典,卻很少有人再去翻拍。

並且他的作品裡在感情線上面沒有太多的新意和吸引人的地方,不像金庸作品裡的英雄配美人,他筆下的人物在感情上一直都是俠士配俠女,太過於講求門當戶對,維護正統,作為小說,太少人看。

如果要翻拍成影視作品也自然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缺少了人們心中渴望打破世俗、嚮往自由的那種意味。

溫瑞安的佳作不少,無論是短篇還是長篇小說也是有很大的可讀性,但是與金庸和古龍的作品相比卻又顯得文筆不足,很多存在小說的結尾都不盡如人意,並且如果翻拍成影視作品的話在劇本的構造上有一定的難度,作品中有很多魔幻的色彩,但是這些要被翻拍就得對原小說進行大量的改編。

要說翻拍得成功的也有,比如《逆水寒》,但是《逆水寒》至今沒有人再翻拍。

小結:

從目前影視界的走勢來看,由於時代在變化,導演和演員對於武俠小說的理解和態度也在變化,導演們選擇多次翻拍金庸的小說,為什麼現在呈現出越翻越爛,原因也大抵在於此,金錢至上的時代觀念之下,導演和演員們為了賺快錢,能像老一輩影視人一樣有誠意和滿腔熱血的還有多少呢?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視行業在技術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美景不用出去採風,用電腦特效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有的甚至比現實的景更美,這為影視行業創造了很多商業價值,同時也帶了很多的不好的現象,演員和導演的惰性被助長了起來。

相關焦點

  • 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尤其是武俠劇,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已經出現過7個版本,最受大家喜愛的應該是黃日華、翁美玲所出演的83版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十部作品可謂部部經典,每一部都被翻拍過多次。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算是與金庸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在文學造詣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 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尤其是武俠劇,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已經出現過7個版本,最受大家喜愛的應該是黃日華、翁美玲所出演的83版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十部作品可謂部部經典,每一部都被翻拍過多次。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算是與金庸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在文學造詣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書中的江湖豪情曾是填滿了許多人年輕時的夢,也影響了許多人,相比之下,翻拍劇卻少了一半多。
  • 金庸劇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這是很多人內心的真實寫照,我們都幻想自己的武功高強的大俠,我們都幻想自己能逍遙自在的活著。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
  • 為什麼金庸劇翻拍得快爛了,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自從古龍、梁羽生、黃易、金庸相繼離世,就剩下溫瑞安僅存獨苗一根,想問問武俠創作格局怎麼說變天就變天了呢,粗製濫造的網絡文學反而盛行,水軍泛濫,粉絲私鬥
  • 同為武俠宗師,為何古老、梁羽生作品沒人翻拍,金庸的卻拍爛了?
    這股武俠風是武俠四大宗師掀起的,他們分別是: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金庸。四個人挑起整個武俠界大梁,不過時至今日,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耳熟能詳,其餘三位泰鬥的武俠小說很少有人翻拍,這又是為什麼呢? 四個人在武俠世界地位不一,梁羽生在評價自己在武俠創作地位時,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金庸。從他的話來看,開創武俠小說的潮流是他打下的。
  • 金庸劇都快拍爛了,武俠四大家其他人的作品,為何幾乎無人翻拍?
    01今天,武俠小說也成為網絡文學的一個大類,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雪中悍刀行》等作品甚至被書友們捧上了神壇,將其與武俠四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四人的作品相比肩。而在網絡還沒有普及的當年,無疑這四位武俠小說宗師級人物的作品就是讓人愛不釋手的經典。
  • 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慘遭毒手
    ​為何總說新世紀武俠劇墮落?因為內地編劇導演們超級不自律,總將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寫的經典原著,一部接一部的糟蹋,然後湊一些當紅大明星,等著混在各大電視臺與網站的好位置,混吃等死去騙錢,導致武俠劇都雷得人外焦裡嫩。
  • 翻拍!這次不是金庸古龍,而是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
    在9月份的網劇備案中,可以看到梁羽生的武俠巨著《雲海玉弓緣》要被翻拍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拍過多個影視版本,電視劇有84版和02版。84版由亞洲電視出品,曾偉權、馬敏兒等主演,這版沒有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看過的人估計應該不多。
  • 又見武俠翻拍!這次不是金庸古龍,而是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
    在9月份的網劇備案中,可以看到梁羽生的武俠巨著《雲海玉弓緣》要被翻拍了! 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拍過多個影視版本,電視劇有84版和02版。 84版由亞洲電視出品,曾偉權、馬敏兒等主演,這版沒有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看過的人估計應該不多。
  • 被改編成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不是金庸古龍的作品,卻也很好看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古龍的小說。而在電視劇方面,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是被改編最多的。幾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劇,都出自這兩位泰山北鬥的武俠宗師之手。而除了這兩位的武俠小說,其實也有不少武俠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呢。
  • 梁羽生比肩金庸和古龍,欣賞他這10句名言,了解他的武俠世界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可能你會脫口而出兩位:金庸,古龍,而另外兩位則是梁羽生和溫瑞安。1924年3月22日,梁羽生出生,今天是他96歲誕辰,讓我們用他武俠世界裡的10句名句,來紀念這位才華橫溢的武俠小說家吧!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後臺回復「武俠」獲取電子書資源1.金庸作品全集(新修版全
  •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中的一首詞,難度極高,金庸古龍望塵莫及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與世長辭,這是金庸先生送上的輓聯。「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金庸和梁羽生,都是在1924年的3月出生,所以說是「同年」,金庸、梁羽生、古龍和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所以說是「同行」,1949年,金庸和梁羽生都在《大公報》工作,1952年則同在《新晚報》任編輯,所以說是「同事」。
  • 為何金庸射鵰三部一直被翻拍,卻沒人願意翻拍《雲海玉弓緣》呢?
    雲海玉弓緣,以我的觀點,應該是梁羽生老師作品,排名在前三之內。這裡面,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感情,以及旖旎的風光,或者是奇異驚險的旅程,都非常經典。但所有拍的電視劇,都是小製作,根本無法拍出作品的原貌,加上導演對原著的取捨角度不同,所以真的不能吸引太多的觀眾。
  • 金庸的俠之大者,古龍的人在江湖。後來人再難企及,武俠已死
    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當年徐克拍攝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請了金庸先生來題詞,金庸於是寫下了《江湖行》這首詩,「江湖行」這首詩詞充滿了「豪氣幹雲」俠肝義膽」捨我其誰的氣勢,這首詩配上「金庸」的數十部武俠小說一樣,簡直是完美的契合。
  • 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金句頻出,展現百味人生
    這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給他的長篇小說所寫就的一幅對聯,提到了他的14本小說。 金庸開創了一個屬於武俠的時代,作為那個時候最為特殊的存在跟他一樣作為那個時代奠基人的還有古龍與梁羽生。 金庸、古龍、梁羽生構成了那個時代中國人共同的武俠記憶,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俠文的年代。
  • 金庸武俠劇越翻拍越爛,大陸劇組到底比香港TVB差在哪裡?
    在中國武俠小說界有三大宗師古龍、梁羽生、金庸三人中,金庸的小說是被改編成影視劇最多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書都已經多次被改編拍攝成武俠劇。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在所有金庸武俠劇的版本中,還是以香港TVB拍攝經典最多,臺灣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也不錯。而大陸翻拍的比較好的有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鵰俠侶》(及格),也拍出過8.3分胡軍、林志穎版的《天龍八部》但這兩版本都已經是十幾年前,雖然評分不低,但也沒能達到TVB經典版本的質量。
  • 胸懷天下真英雄,詩化武林巧書生——武俠大家奇才溫瑞安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金庸、梁羽生及臥龍生等作家的相繼封筆,古龍等優秀作家的猝然離世,使溫瑞安成為「古龍之後,獨撐大局」(香港作家倪匡語)的武俠小說作家。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溫瑞安更是成了熱點中的熱點。有人說他可以與古龍相比,更有人說他甚至可以與金庸相比。但同時也有一些人說,眾人口中的武俠四大家「金古溫梁」中的溫瑞安似乎還不足以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名家並肩。對溫瑞安的極力稱讚和截然相反的貶斥,亦成了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武俠文壇上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 溫瑞安否認武俠已死:金庸他在,武俠在
    「很多人認為武俠文化是不存在的,武俠已死。我覺得是夕陽無限好,青山依舊在。」溫瑞安如是說。金庸在,武俠在溫瑞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臺武俠小說作家,與金庸、古龍、梁羽生並列為新武俠四大宗師,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溫瑞安的文學道路是從寫詩開始的。談及詩歌,溫瑞安感觸頗深。
  • 金庸古龍溫瑞安3本續書,有狗尾續貂,也有青出於藍
    雖然現在武俠小說徹底沒落了,但是提起金庸、古龍、溫瑞安,很多武俠迷心中還是泛起了波瀾。在武俠熱的當年,由於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銷量非常好,於是就有很多人「自告奮勇」,冒名頂替,魚目混珠,寫起了原著的續書。而且這些小說被無良書商拿來發行,居然相當流行。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些所謂的武俠續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