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狡兔之死,良犬自食;敵國如滅,謀臣必死」,春秋越王勾踐與越王謀臣之間的恩怨情仇,為人間上演了一出共患難,但不能共樂的悲劇大戲。事實上,這一關係不僅存在於君臣之間,在友情、愛情裡也是如此。如我國近代著名詩人艾青及其第二任妻子張月琴。
艾青和張月琴之間是典型的「師生戀」,在遇到張月琴之前,艾青也有過一段婚姻,不過和老一輩年輕人一樣,都是來自父母的包辦。無情感的婚姻自然是痛苦的,對情感豐富的詩人艾青來說更是如此。隨後艾青參加了愛國運動,被抓進了監獄,在監獄裡寫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她家鄉的名字,她是一個童養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之子」
這首詩一夜之間震動了整個文壇。從獄中出來後,艾青從事教育工作,在他的學生中選擇了第二任妻子張月琴。那時候的愛艾青年少而熱情,而張月琴初戀如花似月,兩人只是一對簡單的對視就被對方深深吸引。在張月琴眼裡,老師是艾青,溫文爾雅,胸有成竹,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不過礙於兩人的身份,大家都默默地把那份感情藏在心裡。
艾青1939年向張月琴表白,並為紀念與張月琴的重逢而寫了許多詩,這一執著而充滿詩情畫意的愛慕感動了張月琴,她同意與艾青交往。戀愛中的兩個人會有一個結果,即結婚。艾青對這一點很清楚,解釋完原因後,艾青回到老家,將所有積蓄都留給了髮妻,並辦理了離婚手續。
他匆匆忙忙地趕往桂林,看到阿青的實際行動,張月琴不禁淚流滿面。次年,艾青與張月琴登記結婚。新婚後,艾青一直致力於革命事業,由於受到國民政府迫害,不得不離開大陸到香港避難,此時張月琴已身披六甲,她無怨無悔地呆在岸上,等待丈夫平安歸來。
可以說,在那個艱難、充滿危險的年代,所有的敵人都沒有打倒這對夫婦,也沒有戰勝這對刻骨銘心的愛情。時至今日,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戰結束,人人守得雲開見月明,艾青和張月琴終於不再分離。艾青繼續接受教育,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張月琴則扮演了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在家相夫教子,讓身邊的人都羨慕不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月琴不再是那個年輕浪漫的少女,而是一個在柴米油鹽的束縛下,慢慢變得不懂情趣的女人,艾青無法找到曾經的感覺。因為工作的關係,艾青很快就認識了一位女學生,在這個學生身上,艾青找回了當年的感覺,不久兩人就走到了一起。這件事發生後,張月琴無法接受,她憤怒地將丈夫告上了法庭。
以一種離婚的方式結束了這段長達16年的革命性愛情,從此張月琴再也沒見過艾青。而且艾青在與張月琴離婚後不久,就正式與這位年輕的女生走到一起,登記結婚,儘管當時的社會輿論對艾青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但他還是像年輕時一樣我行我素,一直堅持到生命的盡頭。埃青的一生充滿爭議,也成了浪蕩子的代名詞.
有人說,愛情本身就是一個謊言,當它最初的激情消退後,面對平淡如水的生活,能否繼續在一起生活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這話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決不能說成是愛是一生的唯一標準或唯一答案。這個世界上寶貴的感情本來就稀少無比,當我們遇到真正愛的人時,一定要學會珍惜,這與結果如何並無直接關係,只是求內心無愧,至死不渝,能做到這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