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說:《女兒情》唱出纏綿愛情,
也有人說:《女兒情》唱出三家,皇家、道家、佛家,
還有人說:《女兒情》唱出三我,本我、忘我、無我……
在《五運六氣 科學空間 生命的起源》這篇文章中介紹了科學家與五運六氣一致認為生命起源於自然,能量來源於天地!既然生命起源於自然,能量來源於天地,那麼五行與元素是用什麼角度看世界呢?所以心亭試著站在化學元素與陰陽五行各自角度去看世界!
一、碳元素
元素周期表大家不陌生哈!與心亭同年代的小夥伴在初中化學課中還背過元素周期表呢!元素周期表是俄羅斯的門捷列夫在1896年發現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模板。從1896年至今125年,在元素周期表上陸續增加到了118個元素,末來科學家們還會在元素周期表上繼續添加新的元素!元素周期表
1.碳元素結構
碳元素是非常神奇的元素,擁有的化合物種類是所有元素中最豐富的。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重要化合物,都離不開碳元素的身影,比如胺基酸就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碳鏈,DNA的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也是長長的碳鏈,所有地球生命都可以叫做碳基生命。
之所以碳元素會形成這麼豐富的化合物種類,是因為碳元素擁有特殊的原子結構:原子核外電子數與原子核質子數相等,核外電子數是分層的,從內向外電子層數n對應最多電子數為2n^2,但是最外層不超過8,次外層不超過18。這段話有點難理解,我們可以試著理為外層四電子的碳擁四鍵衍生性,這個屬性會使生命產生多樣性!或者人我可以理解為了得到電子或者失去電子,就如同一隻手去抓電子或者放開電子,那麼碳元素就相當於有四隻手,每一隻手都可以抓住一個其他原子,甚至可以和其他碳原子手拉手,碳元素就像一個交際花,可以吸引各種不同的原子來和它結合。
碳元素原子結構
2.碳的魅力
再來看看碳的其它魅力,比如:
同樣是碳,只是因為金剛石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就使金剛石的結構成了最頑強最剛硬的材料!
石墨昰一種獨特的碳的形式,折開電池後可以看到電極上有黑黑的粉末,那就是石墨!在電器時代銅是不可替代的材料,但是石墨的加工速度快、重量更輕、放電消耗電小、材料成本更低等優勢逐漸將銅的地位給代替了。
碳的同素異形體
因為西方科學的元素都是先從自然礦物中人工提取或者人工合人。元素提取需人工用各種各樣的還原劑將它還原,而碳元素就是被還原之一。而118號元素就是人工合成的惰性氣體——Og。所以化學元素是人工還原或合成!
二、五行土立體結構
如果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化學元素是原子或質子的宏觀概念,那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氣」是一門以研究天地人三者聯繫為基礎的生命科學,而五行是氣的宏觀概念!所以不僅化學元素有原子排列序數,而五行也有立體結構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十二地支中有辰、未、戍、醜四土,它們皆為地球地氣與太陽陽氣產生劇烈反應的四個土,所以要理解四土的立體結構必須要有五運六氣的基礎概念!為了更好的闡術四土這裡只講太陽與地球的常量,暫不考慮五運的變量因素!還要注意一個重要的概念,五行是氣態,而氣態中又分固態與氣態,即陰再分陰陽或陽再分陰陽!
溼土與燥土
1.醜陰土之氣
丑月是太陽從南回歸線向赤道靠近,也是太陰寒水與厥陰風木的分界線。雖然隨寒水期間地面上氣溫巨降、寒風刺骨和雨雪不斷,但是地底下辛、戊、丁(戍月吸收的能量)悄悄在亥月發生化學反應,既有丁火與壬水相合轉化成木氣(如同氫氣與氧氣化學反應生成水一樣的道理),又有辛金削殺甲木,被擊碎的甲木又助燃丁火,丁火又熔化辛金,它們猶如三國演義般激烈相殺相合!最後丁火和甲木被消耗轉化成戊土,別以為這就完結了!呵呵,在子月癸水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把充滿陽剛之氣的戊土(固態),侵蝕成怨氣十足的己土(氣態)。
醜土生成條件
所以醜土中癸、己、辛是地底下發酵的清酒,不僅寒香逼人還清烈無比,只要等到太陽從南回歸線向北回歸線轉換的時候,那燦爛的陽光與溫熱能量逐漸增加,就是這寒酒解封時,它跟隨著太陽熱能升起席捲大地,促使著厥陰風木生發。所以癸丶己丶辛都是氣態的呢!
2.辰陽土之氣
首先我們先明白少陰君火之所以能上升是得以陽氣上升,這個陽氣以太陽熱能為導引,以寒溼的醜土之氣為基礎,以厥陰風木為升騰助力,三者匯集才使萬物得以茂長,所以才有陽春三月的清明與穀雨的細雨紛紛!
辰土生成條件
因為辰月是春木夏火分界限,在陽氣帶領下由春向夏轉轉,形成非常強的生發之氣,所以土性固態沉底,水性遊龍而活躍上升,木性遊刃而騰上!這裡奠定了土、水、木的運動形式:
戊土固態形式沉
癸水氣態形式升
乙木氣態形式浮
3.未陰土之氣
因為未月是少陽相火與太陰溼土的分界線,所以造成未土有極熱與陰寒兩種性質,所以末土有善變其形的性質!因辰中乙、戊、癸經過少陽相火的烘烤,使乙木解分解出來。而戊與癸合化為火併隨大氣壓降底逐漸被吸收到地下,轉為以供萬物生長所需的養料,也就是降到水中轉化成己土氣,所以己土的生成最為美妙!而未中丁火是少陽相火的熱能,丁火得到乙木之生其性向上漂浮。所以未中丁、己、乙雖然是陰性但又燥熱十足的氣態!
未土的生成條件
此刻心亭猜想燥熱十足的末土氣應該就是甲烷。
首先甲烷廣泛存在天然氣和煤氣中,而天然氣和煤氣廣泛分布於地下!其次甲烷的生成是由植物和落葉作為原料生成,生成的甲烷量隨著溫度和照光的增加而增加。我們再看未月氣候特點太陽在北回歸線光照時間最長,因此地面溫度最高,而此時的植被也最茂盛!其實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用試驗證實了甲烷產生需要植物和光照及溫度!
我們再深入聯想一下秋季為什麼容易著火?心亭想一方面秋季天高氣爽,植物乾枯,給燥熱的未土氣提供了必要環境,另一方面燥熱的未土氣衝出地面與地表高壓下的空氣一接觸就點燃!
秋季的植被
4.戍陽土之氣
戍月是深秋九月,時值草木枯萎之季!
戌土生成條件
燥熱未土中的丁、己、乙來到秋高氣爽的申酉之月,必定有一系列轟轟烈的化學反應!在申月和酉月的高氣壓狀態下,先有乙庚合,再有乙庚與丁火一碰就爆,造成己土變異成戊土,固態庚金變異成氣態辛金,而丁火變得更精小(為在亥月與壬水合化作準備)!所以戍土中戊是固態的,辛和丁是氣態的!
此刻如果你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太陽和地球!哈哈,是不是上帝在做一個有興趣的實驗——光合作用!所以太陽光照遠近強弱都會造成地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可能有小夥伴會說這些都是心亭的一面之詞,沒有依據!
哈哈,這不是心亭的片面之詞,而是古人立表測影測量出來的!還記得《思辨 陰陽術數 科學》中講的古人立表測影嗎?最原始的測影步驟:
先把地面修成方方正正的水平面;
然後在髀上系八根一樣長的繩子,為的是檢測髀是否中正(而儒家從「中正」引申出中庸的理念);
再把髀立在水平面中間,如果髀是在正中間八根繩就自然垂直散開在八方。反之亦然!
髀測算時間與方位
我們再來分析這張草圖:
因為太陽與地球的運動造成光照遠近強弱的變化,進而造成地球有寒熱變化,寒熱引動六氣的循環模式,而六氣帶動地支(地質地貌)中的五行氣:木(甲乙)、火(丙丁)、土(戊己)、金(庚申)、水(壬癸)與光發生一系列的反應!
所以陰陽術數中木、火、土、金、水無處不在,它們不僅存在土壤與空氣中,甚至存在人體或者宇宙中,而陰沉降、陽升浮,寒無浮、熱無沉來表達光合作用的反應!
有了這些先天性條件後,古人再用髀來測時間(日夜、二十節氣、年、申子辰……)、方位(四正位、四方隅)和運動方向(陽逆、陰逆)!
這樣一分析才明白這張圖包括現代物理、化學、生物、數學……或者說古人要表達的就是光合作用!
隨著歷朝歷代發展立表測影逐漸演變建成一個個觀星臺,比如登封告成觀星臺!
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
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發展農牧業生產(農業與星象、氣象、物象緊密聯繫),任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郭守敬創新了天文儀器,然後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告成觀星臺就是當時的中心觀測站,建於1279年前後。
5.四土立體結構總結
辰陽土立體結構:乙木氣態形式、戊土固態形式、癸水氣態形式!
未陰土立體結構:丁火氣態形式、己土氣態形式、乙木氣態形式!
戌陽土立體結構:辛金氣態形式、戊土固態形式、丁火氣態形式!
醜陰土立體結構:癸水氣態形式、己土氣態形式、辛金氣態形式!
所以在陰陽術數概念中土氣隨光照變化會轉化成不同的立體結,正因為不同立體結構才有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魚、蟲、鳥……最重要的是人!這樣看土的立體結構和外層四電子的碳擁四鍵衍生性不謀而合,只是元素呈現的是物質靜態的,而五行土氣呈現的是生命的動態形式!
三.「飛彈藥」硫元素與陰降沉陽升浮
1.硫元素
西方科學家把硫稱為神奇的生命元素,因為生命中有硫,所以現代藥物的發展過程中,經常會用硫的特性來沒計藥物,比如說抗體偶聯藥物,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但是它還個霸氣的名字「飛彈藥物」!
我們知道平時吃進去的西藥對於正常細胞和壞死細胞,對於正常的位點和壞壎的位點,它的作用可能是廣譜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很多的抗癌藥有很強的副作用。因此現代西醫在不斷研究如何使抗體清晰地去識別壞壎的位點和把點,從而使藥物定向定點旳去尋找身體需要醫治的位點!而抗體偶聯藥物就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前面裝上抗體偶聯藥物,後面裝上化療藥物,中間連接一個長長的鏈,而長長鏈裡會有一個硫硫鍵,谷光甘鈦可以打斷硫硫鍵!在身體中一般血液和正常的細胞當中谷光甘鈦的含量比較少,而在癌細胞當中穀胱甘肽含量十分地高,因此癌中的穀胱甘肽就會優先打斷硫硫鍵,實現藥物的定點定向釋放,讓藥物能夠在癌症的關鍵靶點上進行治療。這個設計理念很先進吧!
2.陰降沉陽升浮
下面講的沉浮要跳出現在的阿基米德定律,而是用古人的思維,通過前面分析土氣立體結構我們得出:陰降沉陽升浮,寒無浮熱無沉!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洩,^_^薄則通;氣薄則發洩,厚則發熱……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
黃帝內經
味厚的有洩下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氣薄的能向外發洩,氣厚的能助陽生熱。比如麻黃氣薄,吃下去就會發散;附子氣厚,吃下去會發熱;當歸味厚,吃完就會下利(所有處方有當歸,藥味比較厚會攻下,所以劑量要根據情況加減)!
凡氣味辛甘淡而有發散功能用的,屬於陽!氣味酸苦鹹而有通洩功用的,屬於陰。
升、浮屬陽;沉、降屬陰。比如藏紅花(藏紅是淡紅的)藏紅花放在嘴巴裡一點味道都沒有,它是輕清升浮到達大腦,會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所以陽氣統統出上竅:鼻孔、嘴巴、耳朵。陰味出下竅,陰味比較重,沉降到膀胱、大腸的地方。所有的陽藥,清陽的藥統統是肌肉腠理的藥,壯實四肢、手腳、肌肉,濁陰的藥走五臟,厚味的(味道很重的,顏色很深的)統統走五臟;而辛香解表發散的藥統統入筋和肌肉。
當西醫還在研究硫「飛彈藥物」定位定點時,傳統中醫己經明白中草藥的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來針對性治療!這個時候心亭大腦裡浮現出神農嘗百草,李時珍尋百草編寫出《本草綱目》!
古人通過立表測影思辨到天地人三者關係,再從天地人三者關係認識到氣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中不同的流派對氣的研究都有自己的心得,比如:
道家的內丹,
儒家的靜坐,
佛家的禪定,
醫家的導引,
武術的內功!
《女兒情》唱出:只願天長地久……
心亭想問一下什麼是天長地久???
嘿嘿,有氣才能天長地久呢,有氣才能天人合一呢!這就是為什麼聖賢們對氣非常執著的原因!
嘿嘿,心亭也跟著聖賢們練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