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生物的理想家園——紅樹林

2021-02-08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又來啦。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粵野覓鏡:探秘生物的理想家園——紅樹林》。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潮漲潮落之間的灘涂地帶),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統稱。它們是由陸地植物進入海洋邊緣演化而成的。

其中,多數紅樹植物體內含有大量單寧,單寧遇到空氣會被氧化變紅,其木材常呈紅色,從樹皮中提煉出的單寧可用做紅色染料,「紅樹」之名由此而來。

紅樹林是植物群落的統稱

紅樹林不是一種植物,而是植物群落的統稱。紅樹植物可以分為真紅樹、半紅樹。

其中,真紅樹植物是指專一性生長在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它們只能在潮間帶環境生長繁殖,在陸地環境不能夠繁殖。其特徵是胎生、呼吸根與支柱根、泌鹽組織和高滲透壓。

半紅樹植物是指「既能在潮間帶生存,並可在海灘上成為優勢種,又能在陸地環境中自然繁殖的兩棲木本植物」。它們在陸地和潮間帶上均可生長和繁殖後代,一般分布在大潮時才偶然浸到陸緣潮帶。

紅樹林裡還有一些伴生植物,它們是那些偶爾出現於能被不規則高潮浸淹到的紅樹林最內緣或邊緣地帶的海岸、海濱、鹽生甚至陸生植物,它們或被認為是紅樹林的邊緣種類及非典型種類,它們在紅樹林的邊緣分布。伴生植物包括偶爾出現在紅樹林中,但不成為優勢種的木本植物,以及出現於紅樹林下的附生植物、蒜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如海刀豆、厚藤、魚藤等。

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臺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在廣東,深圳福田、湛江紅樹林、珠海淇澳-擔杆島等保護區分布的紅樹林都極具代表性。

紅樹林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護林帶,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紅樹林是生物的理想家園。由於紅樹林具有熱帶、亞熱帶河口地區溼地生態系統的典型特徵以及特殊的鹹淡水交迭的生態環境,為眾多的魚、蝦、蟹和候鳥提供了棲息和覓食場所。因此,紅樹林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物種多樣性。

一方面,茂盛的紅樹植物每年向林地及附近海域輸送大量的枯枝落葉,經微生物分解,成為魚蝦蟹貝等底棲生物的營養物質和能量來源;同時,由江河水攜帶而來的營養物質和泥沙也在紅樹林灘涂淤積,使之成為底棲生物的理想家園。

另一方面,繁茂的紅樹林是動物較好的隱蔽場所,並為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紅樹林還是候鳥重要的中轉站和越冬地。因此,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貝類、昆蟲、螃蟹、魚類和鳥類種類多,生物量大。

此外,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亦較常見。據2017年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保護區共有大型底棲動物64種;據近五年觀鳥記錄,每年在保護區停留和覓食的候鳥及過境鳥有數萬隻,共計180多種。

天然的海岸防護林。紅樹植物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於灘涂之中。紅樹林對海浪和潮汐的衝擊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可以護堤固灘、防風消浪、保護農田、降低鹽害侵襲等,對保護海岸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內陸的天然屏障,有「海岸衛士」之稱。

在「黑格比」、「天鴿」、「山竹」等大型颱風襲擊期間,在淇澳島上,有淇澳紅樹林守護的堤壩安然無損,無紅樹林守護的堤壩損毀嚴重。

淨化海水。紅樹林可淨化海水,吸收汙染物,降低海水富營養化程度,防止赤潮發生。淇澳島位於珠江出海口,受到較為嚴重的水汙染。但根據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DO(衡量水體的自淨能力)向海端達到Ⅰ類標準,林內可達到Ⅱ類標準;COD、BOD(衡量水體的生物降解能力)向海端達到Ⅱ類標準,近海端達到Ⅲ類標準;且沒有受到重金屬汙染。

科研、教育、生態旅遊。紅樹林是最具特色的溼地生態系統兼具陸地生態和海洋生態特性,其特殊的環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紅樹林成為自然的生態研究中心,對科普教育、發展生態旅遊業也有積極作用。

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包括三部分

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一般包括紅樹林、灘涂和基圍魚塘三部分。一般由藻類、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伴生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陽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所構成。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增加 紅樹林態勢趨好 北海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成效顯著
    12月23日,記者在北海市海洋局召開的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海市「藍色海灣」保護行動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項目的實施使整片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為鳥類棲息、低棲生物、紅樹林生長保駕護航。市海洋局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2012年至今,北海市實施了多個海洋生態修復項目。
  • 深圳原創精品兒童舞臺劇《親親紅樹林》賀歲福田首演
    演員們化身為深圳紅樹林中各具特色的動植物演繹出生命不同物種的喜怒哀樂地「心聲」,這是一場大人與孩子們一起進行地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愛心戲劇之旅」。不僅把環保的理念根植於每個孩子心中,更是成功的為守護我們「綠水青山」的家園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賀歲大禮。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受訪者供圖潮漲時沒進海裡,潮退時浮出水面——長在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紅樹林,是一種奇特的生態系統。「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海上森林」……作為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防風消浪、淨化海水、固碳儲碳,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也因此擁有許多譽名。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作為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紅樹林面積雖然不大,儲碳能力卻高於全球平均值,將海洋中巨量的活躍碳牢牢縛在濱海溼地;看似平平無奇的紅樹林,還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紅樹林以常綠灌木和喬木為主體,加上少量草本和藤本,和樹上鳥類、樹底魚蟹貝類、微生物組成一個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紅樹林對生態保護具有顯著作用,得益於其淨化水體的功能,紅樹林所在地幾乎沒有微生物富集的
  • 紅樹林科普:海上的森林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由於漲潮時被海水部分淹沒僅樹冠露出水面,故被稱為「海上森林」;有時完全淹沒,只在退潮時才露出水面,也有人稱之為「海底森林」。紅樹林是紅色的嗎?紅樹林,顧名思義與「紅」有關,你是不是想到了秋天變紅的「楓葉林」或做家具的「紅木」?其實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 福田紅樹林野生動物開通24小時在線「雲上看」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石俊慧 陳佳熒)想要足不出戶隨時在線觀看福田紅樹林和水鳥的一舉一動?即日起,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推出了區內生物在線直播。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紅樹漸成林
    隨著幾道白色身影迅速掠過天空,手持望遠鏡仔細觀測的羅理想忍不住發出一聲短促而驚喜的輕呼:「這是黑臉琵鷺,它們又來過冬了。」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
  • 魅力世園會|植物館溫室完成布展 紅樹林亮相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各展館、展園的植物基本入駐完畢,植物館溫室已經完成布展,作為目前國內在室內展示的最大面積的移植性紅樹林也全面亮相。紅樹林可以起防風消浪、固浪護堤的作用,被稱為「海洋衛士」。
  • 重大發現 廣州歷史上大面積紅樹林分布的鐵證
    全世界已知的約240種耳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種類在紅樹林區被記錄,而其中耳螺屬的種類,僅分布於紅樹林區。日本學者於2007年報導了日本東北部一個耳螺屬化石的新記錄種,成為中新世初期當地有紅樹林分布的新證據。
  • 「廣佛全媒體小記者」今天探秘鷺鳥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由廣州日報與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舉辦的「廣佛小記者環保行」之鷺鳥探秘活動在今天正式舉行,通過「廣佛頭條」徵集到的11組小記者家庭共30人,一起走進禪城南莊綠島湖鷺鳥觀測基地,探秘隱藏在城市中的「鷺鳥天堂」。
  • 世界海洋日︱我國紅樹林面積20年增7000公頃
    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郭香玉)記者6月8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中國第一灘、森林公園、水東皇宮紅樹林、粵北自駕3日遊
    01、水東灣海上皇宮紅樹林水東灣,一個位於電白區境內的美麗海灣,綠堤環繞、海面平靜、風光秀麗,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稱。這裡遊人、紅樹林、棧道、古亭、碧海、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各種鳥類或林間棲息、或灘涂嬉戲、或水中行走覓食,跨海大橋飛架海上,海洋公園、歌美海公園,秋冬時節,候鳥南歸,粵西大地又迎來了北方「貴客」。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作為此次活動的焦點,四大主題展館的正式開放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這四個館分別為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和紅樹林攝影館。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 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昨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盧琛 張江毅) 碼頭上,小男孩拿著水瓢在水箱中舀起四五條大彈塗魚,雙手捧著,通過滑道,將魚放流入海……昨日,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在2號碼頭進行的增殖放流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踴躍參加,放流活動持續至11月23日。  「人工增殖放流,是為恢復魚兒種群數量、修復水域生態做的積極努力。」
  • 紅樹林為啥是綠的?浙江哪裡可以找到它?「小紅」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宇宙無敵超級優秀的紅樹林,你們可以叫我「小紅」。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 春苑幼兒園:「大手拉小手」保護生物守護家園
    孩子們學習垃圾分類7日,西山區春苑幼兒園舉行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教育宣傳工作啟動儀式,從啟動當天開始一直到2021年5月,春苑幼兒園將帶領幼兒開展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環保教育,通過COP15教育宣傳活動,以「
  • 薛康先生攜金絲猴主題郵集亮相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
    精心準備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於2020年11月30日—12月06日舉辦。本次影像聯展可以看到他的郵集作品——《金絲猴——生態家園的精靈》郵集。該郵集2017年07月獲四川省第13屆郵展開放類金獎、12月獲全國專項郵展開放類「大鍍金獎+特別獎」、2018年03月香港首屆世界華郵展開放類「榜眼」、2019年06月世界郵展開放類大銀獎。
  • 探秘中國古動物館:那些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
    拉蒂邁魚、海口魚、七鰓鰻、初始全頜魚、夢幻鬼魚……這些看上去既「專業」又「通俗」的古魚以及它們的故事,正出自於中國古動物館寫給孩子們的首套兒童百科繪本,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探秘古魚王國》。就在本月,這套名為「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少兒科普繪本叢書中的兩冊舉行了新書發布會——除了《探秘古魚王國》,還有一本是《追尋中國恐龍》。
  • 福田紅樹林24小時在線觀看水鳥 實現不被打擾的相逢
    12月17日,福田紅樹林4K高清視頻在央視頻《秘境之眼》欄目正式播出。網友通過手機就能在線欣賞福田紅樹林直播美景,隨時觀看水鳥的一舉一動,感受萬鳥歸巢、繁衍生息的壯觀與美好,領略紅樹碧海、鷗鷺集翔的別樣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