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2020-12-22 中國綠色時報

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

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視頻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司)

鬆軟的灘涂,鹹澀的海水,不間斷的海浪衝刷,颱風摧殘……在遭受這種種「凌虐」後,它們依然牢牢挺立在灘涂之中,並且不斷繁衍生息,屹立成一道獨特的海岸線,保護著海岸和海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它們有一個名字叫「紅樹林」。

第一次見到紅樹林,你肯定會好奇:為何紅樹林並不紅,反而綠意濃濃?這是因為紅樹林並非是單一樹種形成的森林,而是由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不同科屬的植物組成的群落。它們當中有矮小的灌木,也有可以長成幾十米高的喬木,還有一些草本和藤本,這些植物統稱為「紅樹林植物」。

廣西石角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圖片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紅樹科植物以其紅花、紅葉柄、紅樹皮而得名,剝開樹皮,就能看見它的紅。這是因為它們生於鹽鹼高的淺海沼澤,本身富含單寧酸,會被空氣氧化變紅,砍斫時不僅裸露的木材是紅色,刀口也會被染紅。因而,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紅樹林」。

作為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紅樹林面積雖然不大,儲碳能力卻高於全球平均值,將海洋中巨量的活躍碳牢牢縛在濱海溼地;看似平平無奇的紅樹林,還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紅樹林以常綠灌木和喬木為主體,加上少量草本和藤本,和樹上鳥類、樹底魚蟹貝類、微生物組成一個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紅樹林對生態保護具有顯著作用,得益於其淨化水體的功能,紅樹林所在地幾乎沒有微生物富集的「赤潮」發生……

上圖:造型別致的紅樹林

中圖:紅樹林保護區成為鳥類樂園

下圖: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成旅遊打卡地

(圖片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在很多地方,紅樹林是活的海堤,抵抗著颱風襲擊。2004年,印尼大海嘯導致近30萬人罹難,印尼、泰國、印度和斯裡蘭卡等地受災嚴重,但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省沿海一帶的村民卻幸運地躲過了這場災難。2017年,我國第4號颱風「塔拉斯」從海南島南部海面擦過,狂風大作,暴雨如注,但是這場颱風造成的損失卻遠遠小於往年……這其中,「海岸衛士」紅樹林功不可沒。

然而,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全世界紅樹林的面積正以年均1%的速度減少,並面臨著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等嚴重威脅。

保護與利用既對立又統一,正如權利與義務的結合。當紅樹林屹立海疆,為我們提供無私的奉獻時,保護好它們正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2001年起,國家林業局啟動紅樹林保護工程,將全國約50%的紅樹林劃入自然保護區。《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全國溼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等規劃和文件相繼出臺,國家對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的投入不斷加大,各地營造紅樹林的熱情高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進程加速。

大美紅樹林(圖片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工作。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保護地考察時強調,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建設生態海堤,提升抵禦颱風、風暴潮等海洋生態災害能力。

總書記對紅樹林保護恢復的重要指示、批示,為紅樹林保護恢復指明了方向。2019年4月~6月,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開展紅樹林資源現狀和適宜恢復地調查,編制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

6月8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我國已在紅樹林分布區域建立了52個自然保護地,使55%的紅樹林納入保護範圍,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紅樹林已成為我國保護力度最大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

文章來源丨中國林業雜誌 中國綠色時報

審核丨唐秀萍

編輯丨王鑫達

版式丨吳竹韻

相關焦點

  • 世界海洋日︱我國紅樹林面積20年增7000公頃
    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郭香玉)記者6月8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恢復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功能,20年來紅樹林面積增加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昨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盧琛 張江毅) 碼頭上,小男孩拿著水瓢在水箱中舀起四五條大彈塗魚,雙手捧著,通過滑道,將魚放流入海……昨日,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在2號碼頭進行的增殖放流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踴躍參加,放流活動持續至11月23日。  「人工增殖放流,是為恢復魚兒種群數量、修復水域生態做的積極努力。」
  • 世界海洋日 | 和我們一起,為海洋發聲!
    明天,6月8日,世界海洋日如期而至。
  • 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題確定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宣傳活動期間,自然資源部將圍繞紅樹林的海洋生態功能、當前的問題及近年來的保護措施等內容,組織開展系列線上活動。
  • 植樹淨灘守護海洋 廈門集美志願者舉辦世界海洋日活動
    劉佳玉講解海洋生物知識(莊細香 攝)臺海網6月9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本網記者 李霖 通訊員 林芷芸)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7日上午,廈門市集美·誠毅志願者聯盟攜手集美街道「小衛士」海洋生態志願服務隊在鳳林灣海灘開展「同植點點綠 共護海洋藍」世界海洋日育苗淨灘志願服務活動,27名親子志願者共植「愛心林」,為海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紅樹林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剛強的「角色」之一,紮根於陸地與海洋之間,巧妙地消解來自海上風暴浪潮的襲擊,默默地守護一片海域。
  • 專題會議: 將霓嶼紅樹林溼地公園打造成國家級海洋溼地公園
    專題會議: 將霓嶼紅樹林溼地公園打造成國家級海洋溼地公園2020年12月15日 16:44:04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12月14日下午,區委書記王蛟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霓嶼紅樹林溼地公園規劃設計介紹,區領導張方任、朱學進等參加會議
  • 【世界海洋日】檢察機關與那片海的故事!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袤的管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守護海洋,檢察機關也在行動。他們是怎麼做的?和正義君一起沿著我國的海岸線看一看吧!遼寧·營口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天遼地寧」——遼寧。遼寧南瀕浩瀚的黃、渤二海,遼西渤海沿岸為狹長的海濱平原,被稱為「遼西走廊」。
  • 魅力世園會|植物館溫室完成布展 紅樹林亮相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各展館、展園的植物基本入駐完畢,植物館溫室已經完成布展,作為目前國內在室內展示的最大面積的移植性紅樹林也全面亮相。紅樹林可以起防風消浪、固浪護堤的作用,被稱為「海洋衛士」。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作為此次活動的焦點,四大主題展館的正式開放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這四個館分別為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和紅樹林攝影館。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 紅樹林為啥是綠的?浙江哪裡可以找到它?「小紅」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宇宙無敵超級優秀的紅樹林,你們可以叫我「小紅」。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 保護海洋原色 彰顯青春底色
    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為踐行今年海洋日主題「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的理念,營造全社會認識海洋、關注海洋、保護海洋的良好氛圍,6月10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團委攜手惠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協會共同舉辦了「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2020海洋生態行」暨世界海洋日主題宣傳活動。
  • 從海洋「晴雨表」開始,守護碧海藍天
    不僅是因面積的大量縮減,也是因為——紅樹林雖然只佔全球熱帶森林面積的0.7%、全球陸地面積的0.1%,但它給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卻佔全球沿岸生態系統的一半。隱藏在歡聲笑語之後的,是更嚴肅、更麻煩、也更迫在眉睫的海洋治理問題。紅樹林的重新向榮、海水的重煥生機,人們翹首以盼。
  •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開館迎客
    (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豔 通訊員 餘慶東)各色的水鳥在紅樹林中棲息覓食,成群的魚兒在海中暢遊嬉戲,灘涂上的招潮蟹從洞穴中鑽進鑽出……曾經的淤泥荒灘,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海上森林」。  11月21日,位於翔安區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四大主題展館正式開館迎客。
  • 世界海洋日|海洋,我們生命的起點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2008年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在這一天,我們呼籲人類保護海洋環境,認真管理海洋資源。無論是在電視上或是生物課本上,我們都能了解到,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經過很多年的進化,海洋中的細胞一步一步演變成了原始水綿、珊瑚,最後形成了魚類。就像達爾文所說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海洋科普主題展 |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海洋科普主題展10月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地下2層拉開帷幕為了更加直觀、生動地讓大家走近海洋、增強海洋生態保護意識,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務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館與金山區海洋局共同主辦
  • 醉美海洋周邀您來打卡 嘉年華系列活動11月21日起舉行
    11月21日—26日,以「同護紅樹林共築生態美」為主題的下潭尾海洋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將於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GPML成員「知了世界」自然與環境教育團隊專業協助。
  • 探秘生物的理想家園——紅樹林
    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粵野覓鏡:探秘生物的理想家園——紅樹林》。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潮漲潮落之間的灘涂地帶),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統稱。它們是由陸地植物進入海洋邊緣演化而成的。其中,多數紅樹植物體內含有大量單寧,單寧遇到空氣會被氧化變紅,其木材常呈紅色,從樹皮中提煉出的單寧可用做紅色染料,「紅樹」之名由此而來。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受訪者供圖潮漲時沒進海裡,潮退時浮出水面——長在陸地和海洋過渡地帶的紅樹林,是一種奇特的生態系統。「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海上森林」……作為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防風消浪、淨化海水、固碳儲碳,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也因此擁有許多譽名。
  • 線上海報展丨你親手創造的海洋,是什麼模樣?
    李維娜 _《海洋印象》深藍色的大海裡有五彩斑斕的世界林敏亞 _《資本海洋》從觀電影《海豚灣》有感而發,聯想到世界上還有因為利益而開展的其他魚類的捕獵活動,海報以條形碼為船,代表了商業行為,船下無魚,長線延伸至外,來表達資本的過度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