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東南約15公裡處的一片2000多畝的海域裡,一座「海上森林」蔚然挺立其中。森木密密、百鳥啁啁、魚翔淺底、紅日白沙——壯觀奇瑰的景色,引無數遊人駐足,更引外地旅人紛紛趕赴。
提起紅樹林,環境學家、漁民、沿海住民們的臉上一度樂開了花。
漁民說,紅樹林有著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在颱風天裡,它還能大大減少颱風對沿海地區造成的損失,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
沿海住民說,紅樹林是他們的「小金庫」。旅遊景點能帶來收入和就業率,從植物身上提取的汁液等物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能製成大量日常所需的保健產品。
但令人痛心的是,一段時間內,北部灣紅樹林都在以每年超過0.7%的速率銳減。
紅樹林的大量枯死和繁茂盛景不再,令人觸目驚心。
不僅是因面積的大量縮減,也是因為——
紅樹林雖然只佔全球熱帶森林面積的0.7%、全球陸地面積的0.1%,但它給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卻佔全球沿岸生態系統的一半。
紅樹林是守護海岸的「生態長城」,見證著海陸變遷,守護著海洋生態,敏感於海平面的升降,能率先響應氣候環境的變化,並以它的枯榮盛衰向人們預報著海洋生態的健康狀況。
在紅樹林大量枯萎的同時,北部灣海域的部分海水也因種種原因,一度從蔚藍轉為了灰黃色。
但北部灣仍然是迄今為止全國自然生態最好、最潔淨的海域之一,也是是遊人下海遊泳、進行海上娛樂項目的首選地點之一。
隱藏在歡聲笑語之後的,是更嚴肅、更麻煩、也更迫在眉睫的海洋治理問題。
紅樹林的重新向榮、海水的重煥生機,人們翹首以盼。並在過去幾十年間,身體力行,在國家的領導下,真正以實際行動,保護海洋生態——
20年來,我國紅樹林面積增加了7000公頃,總面積增至2.9萬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我國目前已有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隨著紅樹林生態的改善,北部灣海水也在種種作用下逐漸蔚藍清澈。
這是一份向過去二十年海洋治理工作交出的較為滿意的答卷。
但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仍是一份長足的功課——
只要還有往海裡傾倒的工業廢水、不完善的生活汙染治理設施、急劇增加的畜禽養殖致陸源汙染物、不配套的沿海城市汙水管網……海域環境治理工作就一刻也不能鬆懈。
這是海洋治理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向北部灣海域海水未來治理工作提出的更大挑戰。
2020年的6月8日,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以「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一方面,對過去幾十年沿海海洋防護工作進行了肯定;另一方面,向以紅樹林為代表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更進一步海洋生態治理方法的出爐所反映的,是人們守護海洋、守護海洋生態的「晴雨表」的共同理想,也是海洋治理工作再接再厲、再戰徵程的「莊嚴宣誓」。
願紅樹林朝氣蓬勃、永不褪色;
願碧海藍天,永葆生機。
圖片源自網絡
文:艾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