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麻將進階教學:我的役種怎麼不算數?原來麻將還有這些機制

2021-01-17 斷么機器

在日麻遊戲《雀姬》的新手介紹中,根據玩家對麻將以及日本麻將的了解程度,設置了三檔不同程度的教學。雖然為新人們介紹了麻將的基礎規則和番種介紹,簡短的教程中還有很多細節未能提及。打開《雀姬》的貼吧論壇,經常能看到新手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其中也有不少關於役種的誤解。因此今天我就來從日本麻將機制的角度為大家解釋一下幾個役種中的誤會吧。

雙立直、一發:巡的概念

查看《雀姬》的牌譜時可以看到按巡來表示的每一小局麻將的進度,而玩家每摸一張牌打一張牌記為一巡。通常來說,每個玩家摸一張牌打一張牌,四張牌過去又輪到自己下一巡。但是因為存在鳴牌的原因,可能會打亂玩家的出牌順序,同時也會影響玩家摸到的牌。

雖然說暗槓後從嶺上摸一張牌既不影響玩家出牌順序,也不影響摸牌順序,但是為了避免誤會,日本麻將規則中就乾脆把所有的鳴牌都算作破壞雙立直和一發。不過實戰中如果真的遇到因為鳴牌而丟掉了雙立直或是一發的情況,還是十分可惜的。

一杯口:門清限定的役種

熟悉國標麻將的玩家知道有一個價值一番的役叫做"一般高"。這個役種也會被叫做一杯口,但是國標麻將的一般高與日本麻將的一杯口有著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要求門清。除了一杯口以外,還有許多門清限定的役種,在《雀姬》的番種介紹界面中都會專門用紅字的"門清限定"進行標識。

七對子、兩杯口:牌型的衝突

雖然在《雀姬》的番種說明裡沒有專門提及,但是兩杯口和七對子之間的矛盾一直被新人們所困擾。兩杯口因為需要兩對完全相同的順子,再加上一副對子的雀頭,實際上也同時滿足了七對子的要求。

但在計算和牌牌型的時候七對子的牌型是七副對子,而兩杯口的牌型是一副對子四副順子,因此兩個役實際上是衝突的。因為兩杯口必定包含七對子,而且番數也比七對子高,所以在這兩個役中兩杯口優先結算。而同樣是一杯口如果與七對子衝突的話,就會優先結算七對子。

四暗刻:自摸與榮和的區別

這是一個在我還是新手的時候也產生過誤解的問題。如果只看下圖中的和牌牌型,這似乎就是一套四暗刻。但是一看右邊的役種,卻只有三暗刻,如果不是立直一發外加6個寶牌的加成,這副牌只能勉強拿個8000點的滿貫。那麼這一個暗刻究竟少在哪裡呢?

其實這就是自摸與榮和的區別,暗刻只計算自己的手牌,自摸的牌也算是手牌之一。而從別家榮和的牌就和碰牌一樣,是不屬於自己的牌。國標裡不分四暗刻直接就是4個暗刻或暗槓,沒有太多的說明,而在《雀姬》的番種介紹裡,在四暗刻的部分明確解釋為聽雙碰的牌型,並且只能自摸,而把允許榮和的四暗刻單騎單獨列作另一個役。

今天的教學就到這裡,試問大家對麻將的機制是否有了新的了解呢?希望以後遇到新手們提出類似的問題時,大家在解答疑惑的同時,也能從麻將機制出發詳細地解釋其中緣由,這樣理解會更加深刻哦!

相關焦點

  • 那些令人智熄的役——日本麻將古役趣味介紹
    no no no,你也太小瞧日本人的腦洞了。      我們先來說幾個看上去正常的……     立直是日本麻將的重要部分,相當於中國麻將的報聽,立直後不能換牌,摸什麼打什麼。     立直本身是一番,開立直變成兩番。基本就是求自摸了,公開了手牌誰還會點炮啊!
  • 就是不按套路來!說說日本麻將裡那些有趣的特殊役種
    雖然說標準的麻將規則都會專門指定認可的役種及其要求,但是事實上麻將的役種可遠不止這些,不如說只要有個合適的理由,再對應到麻將的牌型上,誰都可以創造出一個新的役種出來,只不過不被外界所認可而已。因此在我與朋友們一起在日麻遊戲《雀姬》的友人場玩時,有的時候會額外算上一些特殊役種。能夠湊出一些好玩的牌型來,即使不被遊戲承認也沒有關係。
  • 我大概再也回不去了!地方麻將養成了這些習慣,我還能打國標嗎?
    參考了幾位一起玩日麻遊戲《雀姬》的玩家,今天我就來從日本麻將的角度來說說,他們都養成了些什麼習慣吧!想做大牌平常大家打麻將的時候,很少在意做牌的大小,只要能夠和牌就行。如果是線下麻將的話,就更少去計算番數了。日本麻將有著嚴格的計番機制,做出一副大牌的價值會是小牌的好幾倍。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許多日麻玩家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量著自己的手牌,看看能不能做出什麼大牌來。
  • 【評論】日本麻將是什麼遊戲
    直到我發現了日本麻將,真正意義上的防守麻將。要講清楚日本麻將為什麼本質是防守,得從其規則說起。一套麻將是1-9萬、1-9筒、1-9索和東南西北白髮中這34種,各四張,共136張牌。每人取13張牌在手,按順序每次進一張並舍一張,直至集齊14張滿足和牌條件的牌。最基本的和牌要求,是4副面子加一個雀頭。
  • 日本麻將進階技巧:這群玩家們不聽牌究竟是在等什麼?
    這意味著玩家的牌型不能達成任意的役種,卻還不能立直聽牌,只能等待自摸。這個挑戰任務難住了許多玩家,倒不是因為做牌困難,而是要實現僅有門清自摸實在太難了。而做到了相應的牌型的時候,不立直又會導致無役沒法和牌,因此大部分玩家都會選擇立直聽牌。然而對於老玩家來說,僅有門清自摸和牌幾乎是必經之路。在滿足和牌條件時,他們會有意留幾回合再立直。
  • 不只有脫衣的日本麻將文化
    初期還因為其規則相對複雜,只在上流社會間盛行,不過隨著美國本土的麻將風潮開始盛行,出版規則書和商品化讓日本受到了更多影響,上世紀30年代後,麻將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不分年齡和身份都有參與。日本麻將博物館館長大隈秀夫所珍藏的一張照片中,就有當時還未繼位的年輕時的明仁天皇在打麻將的身影。
  • 原創——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有兩位初始妹子可以來回切換當自己的角色。(一姬、二階堂美樹)(這很陰陽師前期畫風,狗頭)雖然我有玩中國麻將的經驗,但是剛開始玩《雀魂》我也不知道振聽和無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明明聽牌了卻胡不了?玩的我是一臉懵逼,對局全靠運氣。
  • 原創 | 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關於麻將的電影有很多,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麻將電影系列,可以說是我打麻將的啟蒙,雖然看著很燃(這不比博人傳燃?),但自己上手還是似懂非懂,直到我後來點了這項技能點,才開始算是入門了。雖然我有玩中國麻將的經驗,但是剛開始玩《雀魂》我也不知道振聽和無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明明聽牌了卻胡不了?玩的我是一臉懵逼,對局全靠運氣。
  • 【原創】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關於麻將的電影有很多,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麻將電影系列,可以說是我打麻將的啟蒙,雖然看著很燃(這不比博人傳燃?),但自己上手還是似懂非懂,直到我後來點了這項技能點,才開始算是入門了。雖然我有玩中國麻將的經驗,但是剛開始玩《雀魂》我也不知道振聽和無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明明聽牌了卻胡不了?玩的我是一臉懵逼,對局全靠運氣。
  • 中國人製作的日本麻將遊戲,把玩家們打懵了!
    深思熟慮之後,作為一個擁有十年麻齡的「不學無術」的喵,就在這裡正經聊一聊「日本麻將真的比中國麻將難嗎?」然而這其中部分曾經玩過麻將的網友們,玩了幾局,只剩下一臉懵逼,振聽和無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明明聽牌了卻胡不了?
  • 攻防速運役都是什麼意思?教你在日本麻將中成為完美五邊形牌手!
    而在這些生涯數據之中,最顯眼的莫過於這三個圖表了。在三張圖表中,名次趨勢和最大番型都很好理解,但是這個風格分布對於許多玩家來說卻很陌生。不過這個風格分布的圖看起來就很像一些RPG遊戲中人物的屬性圖,當然屬性越高就代表著這個人物越強。而不同之處就在於,那些RPG角色的屬性大都是劇情設計的固定數值,而《雀姬》的這個風格屬性卻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來。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日本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喜愛並引進麻將自然也是十分迅速且便利。有學者考證,日本本土的第一副麻將出現於1909年,是由一位叫做名川彥作的日本人從中國帶回去的。他在四川任教期間,對麻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順手帶了一副麻將回國。後來他在日本的中學擔任導師,向學生們傳授了這種遊戲的玩法。如此一來,麻將才開始在島國生根發芽。
  • 《指尖上的麻將》日本麻將規則知多少?
    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麻將文化,在發展中日本麻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規則和打法。雖然打日本麻將的中國雀友數量不多,但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日本麻將,或者也了解過日本麻將的基本規則。今天小發仔就來給大家講講日本麻將規則發展的小常識。
  • 比 AlphaGo 更複雜,最強日本麻將 AI 是怎麼煉成的?
    對 AI 來說,為什麼麻將比圍棋、德州撲克更難?「2017 年中旬,我們一個研究團隊跟我說要做麻將 AI。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因為相比象棋、圍棋、德州撲克,麻將的難度更高。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表示。麻將的難,在於其屬於「不完美信息遊戲」(Imperfect-Information Games),讓計算機擅長的搜索能力無法直接發揮,且具備複雜的獎勵機制。不完美信息遊戲,是指遊戲中信息暴露程度低。
  • 套上二次元的皮,這款國產日式麻將怎麼就突然火了起來?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款遊戲沒有採用傳統的國標麻將或是地方麻將的規則的,而採用了日式麻將的規則。於是很多直播間的彈幕開始歡脫了起來,比如一些說教打法差異的,一些吐槽出牌錯誤的,還有不少秀自己近期戰績的。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麻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怎麼日式麻將在國內會有這麼高的人氣,又是靠什麼做到這一步的?
  • 日本人發明的「麻將鍵盤」火爆網絡?日本人有多愛麻將!
    胡適先生曾經大呼,麻將裡面有鬼,那樣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也異常喜歡麻將,他在日記裡多次記載過要戒絕麻將,可惜屢戒屢犯。對此,我只能說並非老先生的心智不夠堅定,而是麻將實在太勾人了! 這不,連嚴謹木訥的日本人都被麻將迷的五迷三道的,最近甚至發明了麻將主題的鍵盤。
  • 重視門清的日本麻將就不該吃碰槓?這幾種情況鳴牌才是高手的操作
    許多國內玩家在接觸日本麻將遊戲《雀姬》時,都對吃碰槓這些鳴牌的行為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經常一局打個幾回合下來,場上4個人手裡的牌加起來都不到20張。雖然以前在討論鳴牌的時候,我們總是說"日本麻將的規則十分重視門清,吃碰槓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 「麻將中有鬼」:指尖上的遊戲,趣談日本麻將
    ,可惜屢戒屢犯,我只能說,非胡適的心智不夠堅定,實在是麻將太勾人,連那樣嚴謹木訥的日本人都被迷倒,還能有什麼幽怨呢。最開始我在日本古器物店看到麻將的時候,非常想當然的以為是日本人只是純粹喜歡唐物,收集了一些我們古代的「糟粕」,作為雅物來觀賞把玩的吧。後來查了一些資料,原來日本麻將還是比較流行的。
  • 不只有「脫衣」的日本麻將文化
    初期還因為其規則相對複雜,只在上流社會間盛行,不過隨著美國本土的麻將風潮開始盛行,出版規則書和商品化讓日本受到了更多影響。上世紀30年代後,麻將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不分年齡和身份都有參與。日本麻將博物館館長大隈秀夫所珍藏的一張照片中,就有當時還未繼位的年輕時的明仁天皇在打麻將的身影。
  • 日本人對麻將竟然也是如此的痴迷,女人眼中「麻將男」才是真爺門兒?!
    日本幾家公司招聘新手段,應聘者不比簡歷比麻將,因為通過麻將你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正性格、智力和溝通能力。這幾家公司分別來自健身、教育、技術和房地產行業,把求職者聚集到麻將館,進行麻將比賽。不看簡歷,輕輕鬆鬆就能贏來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