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燁文藝往事,1989-2019

2021-02-08 單向街書店

2 年多的等待之後,《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以下簡稱《風雨雲》)的公映版定格於全片 117 處改動和 5 分鐘的時長刪減。

就像所有引起爭議的影片一樣,對《風雨雲》的評價也是一部微型的意義分歧史。但《風雨雲》中的婁燁依然是那個曾經的婁燁——「第六代」導演中的一個自由且「穩定的坐標系」,他的幾乎所有個人風格在這部電影中都有跡可循,小到一個角色的語調、手勢、面部表情,大到不同的時代背景、對社會氛圍的理解和感受,乃至影像、色調,且愈加流暢自如。

一切都「會過去,被忘記」嗎?

而婁燁本人,毫無疑問是國內最具話題性的導演之一。

在斯文倜儻的綽號「婁公子」之前,他被稱為「中國最安靜的導演」,職業生涯卻一直是在「禁令」與「解禁」當中度過的。

婁燁身上的這一悖論,所包裹著的正是他的影片以及大眾心中的「禁片情結」。

很多人對婁燁電影的好奇和窺探始于禁忌,他成功地使用影像語言把某些不可言說的邊緣、少數和敏感歷史說了出來,並把它們帶入了藝術片的行列。

這些影片分享著共同的母題:愛情、性、欲望、金錢、暴力、女性……大多是關於不可見的社會空間、生存邏輯和情感世界

用一句老生常談的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婁燁的電影始終與現實保持著高度的互動。而現實中的婁燁,他的從影史剛好重合於改革開放至今的社會進程,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他的任何一部電影。

故事開始於 1989 年,一段現實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彼時,畢業於北電導演系的婁燁和 85 班沒拍上電影的導演、攝影、美術們,已經在社會上混了很長時間。

拍完畢業短片《耳機》後,婁燁和同代的王小帥、張元、吳文光、耐安都沒什麼事兒幹,「除了喝酒吃飯聊天,平時也老不照面兒」。

婁燁客串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

而當時的電影業還處在國家出資統籌拍攝的階段,任何電影必須在電影廠的體系內完成,90 年分配工作後,從沒去過一天的婁燁開始醞釀自己的第一部體制外電影。

1993 年 6 月,這部電影開拍了,片名叫《周末情人》。婁燁找了所有他認識的人,能幹什麼都行,「整個拍攝過程就像一個大 party 一樣」。

據婁燁自述,「《周末情人》講述的是在中國大城市中,六十年代中後出生的一撥人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愛情,他們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知道文革,聽過樣板戲,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又迷過鄧麗君,穿過花格襯衫,後來他們又知道了』披頭四』和』列儂』。」

主演賈宏聲、王志文、馬曉晴,製片人耐安和王小帥也扮演了其中的角色,婁燁覺得,「如果他們願意,他們能與任何導演合作,他們是中國可憐的電影界造就出來的真正的演員」。

《周末情人》中的王志文和賈宏聲

讚賞之情溢於言表,事實上也的確不少在那個年代出道的演員,都是實力與個性兼具的演技派。

電影只用 40 多天就拍完了,剪了兩次,審查卻用了兩年,這讓婁燁感到「消沉和痛苦」。最終,他的第一部影片只被允許在周末的午夜場小規模放映,《周末情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周末情人」。

儘管《周末情人》「只是想表現這樣的一撥人,他們有他們的毛病、缺點,但同時又有著他們的熱情、真誠和夢想」,儘管想拍出好的電影,婁燁還是遭遇了很大的挫敗,並產生了新的困惑:「現在越來越難以判定,是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還是成龍的《紅番區》更接近電影的本質」。

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片場

安東尼奧尼的代表作有《放大》《奇遇》《紅色沙漠》等,關注和反思現代世界人的精神狀況的變化,在藝術電影史中享有盛譽。

成龍、梅豔芳主演的香港動作類型片《紅番區》劇照

1995 年春天,他把第二部作品轉向了體制內,拍了一部意識流的心理驚悚片《危情少女》。這部 1990 年代到 2000 年之初的驚悚類型片「獨苗」——婁燁的一次「商業化的嘗試」——同樣沒有在票房的意義上打動觀眾。

在商業和藝術的探索、製片體系內與外的「曖昧」區間中,婁燁的初期電影實踐結束了。

此時的電影界,王小帥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入選了 BBC 評選的「世界電影史百部佳片」;連續拍了《北京雜種》《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和《一塊紅布》的張元正走在去往「未來千年世界思想領袖」的路上;耐安則在新的電影產業格局開啟之初,「混成了中國最早的製片人」。

陳凱歌、張藝謀等人領銜的「第五代」聲名正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幾乎即刻成為經典,賈樟柯拍完畢業作《小山回家》(1995)後,正對《小武》(1998)磨刀霍霍。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小武》劇照

1997 年,從電影工作中抽身了的婁燁執導了一首 MV——歌手劉歡的《從頭再來》,選擇下崗工人的勵志題材,不知是否是其不經意的自況。

但實際上,婁燁是個不折不扣的藝二代,父親是話劇演員,和老一代的演員焦晃、奚美娟、導演桑弧都搭過戲,母親是上戲表演老師,小時候他就看過很多內參片。

1998 年,帶著沉澱過的專業素養和自由隨機的「業餘精神」,婁燁開始準備他的第三部長片《蘇州河》。

《蘇州河》差不多是我拿一個超 8 攝像機,開一輛車,每天在那兒拍,拍了一個月紀錄片,然後才開始寫劇本。

就在世紀之交,影片入選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出的「2000 年十佳影片之六」。

在這份千禧年的全球最佳影單中,除了婁燁的這部耗資 200 萬獨立小製作,華語片大放異彩,李安的《臥虎藏龍》位列榜首,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排在第三,徐克的「古惑仔影片」《順流逆流》第七。

如果說,《花樣年華》集中展示了王家衛懷舊流行向的小資美學和隨著時代一起沒落了的感情方式,那麼,《蘇州河》則顯露了婁燁鏡頭下充滿奇情色彩的都市愛情之雛形——在現實面前,愛所向披靡,並且纏繞著秘密、猜忌和欲望給深陷其中的男人和女人造成擦痕。

《蘇州河》劇照

《時代》撰文稱,「中國內地導演婁燁的這部影片,華美炫目,深入其中你會看到後現代主義的浪漫」。

浪漫的核心無疑是周迅扮演的痴情女孩「牡丹」。她問她的情人「馬達」:「假如有天我離開你,你會用一生尋找我嗎?」如果是她,她一定會。於是,她的情人也這麼做了。

雖然成本極低,兩位主演周迅、賈宏聲都只拿了幾千塊的報酬,導演、編劇、製片全沒工資,《蘇州河》的國際版權卻賣到了 2001 年全球藝術片的第一,為此,婁燁為他的下一部商業片《紫蝴蝶》贏得了 3000 萬的投資。

不幸的是,這部最高成本的《紫蝴蝶》,是婁燁的一次「全面的在市場意義上的失敗」

2004 年,既「違規參賽」的《蘇州河》之後,婁燁第二次觸碰了禁忌。含有大尺度性描寫及其他事件的《Summer Palace》(2006),聚合了社會轉型期、青年知識分子、迷茫和「試錯」這樣幾個關鍵詞。

婁燁在女主角餘虹身上,投射了一個追求自由的個體想要突破政治倫理等各種規範的生存本能。他覺得,女性在面臨環境劇變的時刻,內心要比男性更為細膩和敏感;這樣的女人,也往往更能浮現出生動鮮活的求生輪廓。

就像餘虹說的:「為了欲望和浪漫的天性,我的確付出了代價,但是生活再艱難,我也不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像我們這樣的人註定是這樣的命運。」

《Summer Palace》對婁燁來說,也是一個任性的坎兒,但又不言而喻地至關重要,「長期受到壓制的時候,語言會產生畸變,如果沒有《Summer Palace》,我後面的作品都不會有」。

而在不被允許拍片的五年間,坊間傳言,婁燁當時就問官員:「我怎麼活呢?」對方說「你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婁燁比《鬼子來了》和姜文、其他幾位「第六代」的同行們都要幸運,官方制定的「遊戲」規則向他開放了一方默契的通行空間——海外市場。

這一時段,除了參加幾個電影節,婁燁拍了一部 DV 片《春風沉醉的夜晚》(2009)和一部外語片《花》(2011)。

《春風沉醉的夜晚》的主題可用一句話概括,一座城,許多人,都在感情的路上崎嶇前行

儘管婁燁把兩個男人之間的同志戀情刻畫得真實動人,但如同此題材序列中的出色前作——關錦鵬的《藍宇》(2001)——是地下的,《春風沉醉的夜晚》註定會被屏蔽在國內觀眾的視域之外。 

婁燁本人的一小段闡釋,則言簡意賅地傳達了影片的去意識形態化的感情主旨:

我個人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所謂同性戀的血液,只是百分之多少而已。它是會被喚醒的,這是一個身體的自然反應,這也是一個劃分的社會和身體自然的社會、小社會和大社會之間的關係,《春風》就是說這個的。

法語片《花》,改編自旅居巴黎的中國女作家劉捷的同名長篇小說。

一個中國女教師,一位法國藍領,一場浪漫的、夾雜著情慾與佔有欲望的中法情事,黯然收場於兩人文化差異、鄉愁和錯位想法的阻隔。

如果說所有的愛情敘事前面都有一個大的定語,《蘇州河》是現代都市童話的,《Summer Palace》是時代的,《春風沉醉的夜晚》是性別的,那麼,婁燁則為《花》的情感構建注入了文化的維度

2012 年,《浮城迷事》浮出水面,這是《危情少女》和《紫蝴蝶》之後,婁燁的第三部在院線上映的長片。

劇本最初是由編劇梅峰根據一些帖子改編而成的,基於網絡文字打造出來的社會現場感十足,你甚至可以說,它轉譯了一部分當下的、隱秘的現實面貌。

影片瀰漫著強烈的社會新聞的基調,講的是一個衣食無憂、家庭美滿的中產男人出軌的故事,整個敘事過程不斷在違背道德和家庭秩序的鏈條上漂移。

《浮城謎事》劇照,男主角喬永照與關係曖昧的第四者「蚊子」

片中,不管是那對中產階級夫妻喬永照和陸潔,還是「小三」桑琪對喬永照,理想愛情的假象最終都破滅了。

而對於其他角色,金錢、地位、親情,每個人追逐的欲望對象看似就在眼前,卻又不可控地被更強大的外力無形打散後變得遙不可及。接地氣的《浮城謎事》,幾乎是一則隱喻了一部分當代人們所處困境的寓言。

時間倒撥回 2001 年,婁燁曾在自己的短片《在上海》中說過一句旁白:

你可以相信,因為事情就發生在我鏡頭裡;你也可以不相信,因為攝像機鏡頭外還發生著別的事。

13 年後,這句話在《推拿》(2014)一片中應驗了。在這次從文字到畫面的高難度改編中,婁燁前所未有地把盲人按摩師和他們的世界搬上了銀幕。

但婁燁並不認為他們就是弱勢群體,他寧願把自己放到與拍攝對象等同的位置,「如果他們是弱勢群體,那麼我們把自己看得有點高了,我們好像也強不到哪兒去」。

「散客也要做」,是婁燁堅持要放在電影海報上的 slogan。《推拿》的小說《引言》中寫,「和常客以及擁有貴賓卡的貴賓比較起來,散客大體上要佔到三分之一,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佔到一半」。

畢飛宇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年 1 月

無論是指盲人按摩院的顧客還是影院的觀眾,「散客」的自由和魅力,都是導演婁燁無比推崇的一種境遇,他也經常喜歡自比「我就是電影的散客」

儘管票房成績不佳,《推拿》的口碑和它在各大電影節上的成績卻是有目共睹的。

也許是因為對電影極其欣賞,以致於同名小說的作者、作家畢飛宇說自己和婁燁的關係,可以概括在四部電影中:

建國以來我最喜歡四部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霸王別姬》 《秋菊打官司》《Summer Palace》《山河故人》。我和婁燁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

畢飛宇出席小說《推拿》的活動

直到《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公共領域和公共發言中一貫低調的婁燁,近來被推到了舞臺中央。參照不同代際的著名導演們或「轉向」或「隱匿」、或「試探」或「迂迴」的表現,婁燁的「在場」不無象徵意義。

圍繞《風雨雲》的無數逸聞軼事中,一個有趣的片段是:媒體的報導把去年一起入圍了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萬瑪才旦(撞死了一隻羊)、婁燁、姜文(邪不壓正)和張藝謀(影),命名為了「死亡之組」

《撞死了一隻羊》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即將於 4 月 26 日上映

而上一次金馬史上最佳導演的競爭如此激烈的,還是在 1991 年的第 28 屆。

那一年,李安、王家衛、關錦鵬、楊德昌分別憑藉《推手》《阿飛正傳》《阮玲玉》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入圍,任何一部都足以留名影史。

《風雨雲》也肯定能做到。從 2012 年 3 月開通微博以來,7 年間,婁燁一共發了 64 條微博,轉發和評論平均幾百不等,而其中婁燁發布於 2012 年 9 月的一段引用格式的文字,重又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轉發和點讚。

無論《風雨雲》是否與此有關,它所記錄和呈現的在時代轉型、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個體掙扎求生,為了金錢、權力和利益出賣他人、毀滅過往純真記憶的故事,都不應該被忘記。

參考資料:

1.戴錦華:從婁燁的電影《浮城謎事》說開去

2.幕後 | 婁燁回憶錄:我們的周末,關於影片《周末情人》,場庫

3.婁燁 春風永遠沉醉,人物

4.婁燁憶賈宏聲:關於一個人的懷念文,水木丁豆瓣

5.「我就是電影的散客」獨家專訪《推拿》導演婁燁&攝影曾劍,Mtime時光網

6.婁燁:其實我別無選擇,文 | 葉三

相關焦點

  • 婁燁,一個曾經躺在文藝青年硬碟裡的男人
    婁燁坦言是因為他對演員沒什麼要求,拍攝時他們可以到處走,鏡頭就要一直跟著,這其實對拍攝者來說很有難度。另外,他本人也一直比較喜歡紀錄片的拍攝方式。除了搖晃的鏡頭,婁燁電影還以犀利揭露現實和大尺度情色場面而著稱。他喜歡拍攝普通人,想通過這些普通人的內心世界來映照出宏大的歷史。
  • 「文藝女神」的勁爆往事
    這樣的郝蕾,映入了第六代導演婁燁的眼帘,他試探性地邀請她出演自己的新片《頤和園》。 郝蕾很喜歡婁燁拍的《蘇州河》,也有意出演他的新片,但在看了劇本後卻退避三舍,推脫道:「這會讓我失去愛情的。」 2003年,25歲的郝蕾通過自己的理解,演活了《頤和園》裡的文藝青年「餘虹」,受到眾人稱讚,她跟著婁燁第一次踏上了坎城的紅地毯。
  • 你知道為什麼婁燁的電影裡,會有一個神秘的日本人的影子嗎?
    婁燁的「白夜行」(二) 大量、長期、持久的閱讀或觀影會產生一種能力——破解敘事圈套的能力。比如,在熟悉了東野圭吾的種種圈套之後,對那種人性深處的隱秘作惡動機會有敏銳的第六感。 對於一個拍著拍著就把劇本扔一邊兒去的導演,婁燁的才華確實不體現在講故事上。故事只是他電影觀念的載體而不是主體。
  • 婁燁解禁
    所以婁燁20歲以前都是說兩種語言:在家說普通話,在學校說上海話。有時候說急了就又變成普通話,但他同學都覺得這很正常,也沒人懷疑他不是上海人。婁燁他爸是當時挺重要的一個話劇演員,演過《大雷雨》、《戰鬥的青春》和《榆樹下的欲望》,跟焦晃、桑弧都搭過戲。婁燁就趁著這會子工夫在後臺瞎轉悠,見了不少穿著戲服的演員。
  • 婁燁的《蘭心大劇院》
    婁燁覺得《上海之死》不是虹影最好的一部小說,卻是最特別的,原著中有很多的女性主義元素。故事的背景是1941年的上海,殘酷的抗戰時期。日軍控制下的上海,仍有一片各國勢力盤踞的區域,就是「英法租界」。租界作為各方勢力的角力場,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汪偽政府、國共兩黨的情報人員,在此展開角逐。宏大時代背景下的敘事,對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婁燁而言,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 婁燁新片亮相柏林,驚豔!
    在柏林發布會上,婁燁也表示,這是一部類型片。 所以這一次,婁燁向市場妥協了嗎?並沒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向市場證明了,文藝和商業是可以並存的。 這三座城市相互交叉,其實也反應出了婁燁這部作品極強的社會性,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兩岸三地的關係也逐漸在發生變化。這一點上面,其實也展現了婁燁對這部作品的野心,可以說,這是婁燁所有作品中,野心最強的一部。
  • 婁燁,還是那個婁燁!
    小說《推拿》的作者畢飛宇曾這麼說喜歡婁燁的理由:我喜歡婁燁,他和許多作家、導演不同,婁燁的精神『軟體』是城市的,眼前的中國當代藝術亟需城市解讀。他有義無反顧的力量,他是那種具有犧牲氣質的藝術家;我們一直在吵架,越吵我越愛他。 25年間,婁燁只拍了10部電影,其中只有三部,進入院線公映。
  • 婁燁:其實我別無選擇
    南京溼冷的空氣讓他的皮膚不由自主地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他回想了一下婁燁在開拍前布置的作業:《午夜牛郎》和《我心中的愛達荷》。差不多是這樣的感覺,他想。然後又在心中過了一遍所有動作的開頭和結尾,那是婁燁剛才大致給他講過的——沒有明確的走位,那是婁燁的大忌。他需要他們在自己的理解下,將表演一氣呵成。吳偉覺得婁燁也有點緊張。他在等著他們給他一些東西。
  • 「龍標困難戶」婁燁和他幾近夭折的《風雨雲》
    對於「龍標困難戶」婁燁而言,這次選擇的4月4日,也終於沒再成為「404」。 在極少數的公映與大多數的被禁中,作為「第六代」導演中一個自由且「穩定的坐標系」,有人說婁燁依然還是那個曾經的婁燁,亦有人說他不解風情還在死磕。但有時候,人生就像歌裡唱的那樣,「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而「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會過去,被忘記。」
  • 專訪婁燁:郭曉冬秦昊自戕,這是《推拿》哭的方式
    搜狐娛樂訊(馬嫚麗/文 玄反影/圖 趙明奇/視頻)在拿到今年金馬獎六項大獎後,《推拿》在北京首映,搜狐娛樂也專訪了導演婁燁。這是婁燁解禁後在內地上映的第二部電影,除了面對審查,還有商業上的考驗。婁燁表示,他覺得導演要為投資人負責,起碼要回本。但是在拍電影的時候,沒必要為投資人考慮。  「你的責任就是要完成這個已經被投資方認可的,或者喜愛的計劃。
  • 漫威DC婁燁都在,最全的四月觀影指南來了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導演:婁燁編劇: 梅峰 / 邱玉潔 / 馬英力主演: 井柏然 / 宋佳 / 馬思純 / 秦昊 上映日期: 2019-04-04(中國大陸)《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可以說是婁燁的一次大膽嘗試。
  • 婁燁如此偏愛秦昊,可他卻不想去看《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對婁燁,他是,從答應的那一刻起,就覺得責任巨大。在了解劇本和人物後,秦昊覺得反映時代變遷的《風雨雲》是像《美國往事》一樣的史詩作品,特殊身份、複雜關係,都是自己在以前的表演經歷中從未碰到過的,如果自己不好好演,就太辜負這個角色了。
  • 沒有人能從婁燁手中搶走秦昊
    秦昊從正式開演以來,幾乎成了坎城的常客,看懂他片子的人稱他是「無冕之王」,只是聽說過他的人稱他「文藝男」。但在婁燁眼中的秦昊是一位活生生的人。但婁燁第一次見到秦昊就被他自然的狀態吸引了,秦昊也至今記得婁燁導演在拍《春風沉醉的夜晚》時給他說的那句:「昊子,拍這部電影是你做了一件特別偉大的事,很多人會感謝我們」。很多人說婁燁看重的是秦昊走路的狀態,甚至至今仍有人提起秦昊的魅力點,就會說他走路姿勢特別迷人。
  • 婁燁《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原來秦昊的反派一直都這麼帶感
    與婁燁一貫的文藝影片相比,《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則具有更強的故事性和商業性:情慾、暴力、政治、陰謀、死亡……這些離奇的勁爆點集聚於影片中。說到底,婁燁知道觀眾想看什麼。但關鍵是,他怎麼給出去。就像這部影片,即便是充滿了離奇、懸疑和商業,歸根到底還是一部文藝片。這與婁燁的敘事是分不開的,他越來越會講故事了。
  • 婁燁:「禁片之王」不是影片被禁,就是在拍被禁影片的路上
    拍的作品呢,被稱為文藝青年的聖經---《蘇州河》,沒聽過!導致鄧超和郝蕾分手的神作《yi和園》,還是沒聽過。為什麼?因為他的所有作品,不是被禁,就是在被禁的路上。但是很多人從不知道的是,這二人,曾是婁燁的御用男主和男配,縱觀婁燁的電影,大部分都能從中發現其二人的身影。
  • 空虛公子婁燁
    當然不是說婁燁只是把現實作為一種調劑,而是在婁燁的電影中,現實更像繪畫裡面的一種基調。它提供了一種基本的情感色彩,而不像賈樟柯或者說王小帥電影中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這也是因為婁燁和王小帥及賈樟柯他們所表現的人群是不一樣的。賈樟柯及王小帥表現的是在歷史中的生存的普通人,而婁燁始終表現的是異類,是那些情感過剩的人,是那些欲望充沛的人,是那些在情慾裡無法自拔的人。
  • 婁燁的女主角-暗兮慘粹,風悲日曛,蓬斷草枯
    看過婁燁導演的電影,會對他的女主角們印象深刻。她們大部分是一張髒兮兮、亂糟糟、髮絲拂滿面的臉。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電影裡,女性所謂的妝只是點綴,婁燁女主角的妝重點是by herself,而不是依靠精緻的妝容來改頭換面。在婁燁電影中經常有一些夢幻場景,清湯寡水、蓬頭垢面的對立面則是風塵味十足的濃妝豔抹,這是他的女主角們深入骨髓的反叛不羈與蒼老靈魂。
  • SFA·影展預告 | 《春江水暖》、《海面上漂過的獎盃》等年度文藝大片即將登陸2019青年導演海上影展!
    六年來,我們與合作夥伴「後窗放映」一起,每年都將當年度的文藝佳作帶到上海,呈現給上海的影迷朋友們。回顧·(第一屆)2014青年導演海上影展六年來,我們也特別感謝上海的影迷與我們共同走過,你們的支持正是影展得以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能做的只有拿出更多的好電影回饋大家,今年同樣不例外,我們又帶著8部年度文藝佳作來了!
  • 婁燁,以及生而禁忌的「第六代」
    ▲《蘭心大劇院》,2019有望上映直到去年年末的金馬影展上,這部影片才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迎來了它的世界首映。然而即便是在影片內地定檔的幾天前,影片仍然在經受著嚴苛的審查,隨時面臨撤檔的風險。▲據稱眾多版本有2017金馬退賽版、2018金馬版、2019柏林版、公映版事實上這並不是婁燁第一次遭受這樣的待遇了。在他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裡,他一直都在與審查反覆進行著周旋。
  • 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當成是我寫給婁燁導演的一封情書
    記不清楚是16年還是17年了,有一天下午,我在翻高中藝考時候的《文藝常識》,第六代導演裡面有個人叫婁燁,吸引我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作品《春風沉醉的夜晚》。當時第一反應,這不是鬱達夫的文章麼?本著對於文學的熱愛,就這樣我下載了婁燁導演給我的第一份情書「春風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