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老電影《地雷戰》,究竟藏著多少明星?可惜好多已去世

2021-01-07 超超音樂廳

說到《地雷戰》這部電影,在許多老影迷的心中,都是一段抹不去的記憶。

在那特殊的年代,我們所能看到的電影真的不多。而《地雷戰》、《地道戰》可能算是我們看的次數最多的電影了。所以我們對其中的許多場景和細節都記憶猶新和如數家珍。對於裡面的很多臺詞那也是順手拈來,比如「不見鬼子不掛弦」,比如「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等等。每次說起,大家是不是都感覺特別親切?

還有裡面的那些演員,我想大家一定都還記得他們吧?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面容逐漸變得模糊起來。而且,很多影迷所並不知道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都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再來說說他們。在這部老電影中,究竟藏著多少明星呢?

《地雷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1962年拍攝的一部教學片電影。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想拍給全國的民兵看的。但沒想到影片在1963年上映後會那麼受歡迎。而這部影片中的大部分演員,他們都來自當時的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話劇團。

據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玉蘭的濟南軍區話劇團演員魯在蘊介紹說,當時,她正和團裡的戰友們在排演話劇《紅鷹歌》,八一廠的編導們在看了他們的演出之後,就將影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定給了《紅鷹歌》中的三位主演。其中就包括了魯在蘊扮演女民兵玉蘭,白大均扮演男主角趙虎,張長瑞扮演武委會雷主任。

因為《紅鷹歌》的幾位主演都被調去拍電影了,所以話劇也無法再進行演出,這時劇團就乾脆做出決定,全團所有人員全部協助電影《地雷戰》的拍攝。於是連當時還在服裝科擔任服裝管理員的楊雅琴,也被選中,在其中出演了女民兵田嫂這個角色。卻沒想到,這無意中造就了一個大明星的誕生。

為了拍好《地雷戰》這部電影,魯在蘊、白大鈞、張長瑞、楊雅琴,以及扮演女民兵二嫚的田芝俠、扮演民兵大勇的張漢英、扮演石大爺的吳健海等,一起到膠東地區體驗生活,與當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

而也正是在跟當地鄉親們接觸的過程中,演員們對劇中人的機智、勇猛和頑強,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才會那麼快就進入角色,並且所扮演的人物,也是那麼栩栩如生。

影片的男主角趙虎,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是個研製地雷的高手。他不斷研究發明製造地雷的新技術,一次又一次地對日本鬼子給予了迎頭痛擊。這個角色的扮演者白大均,憑藉成熟穩健的表演,以及矯健靈活的身手,極其生動地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

後來,他還曾在《民國特大謀殺案》中扮演過何應欽這個角色。只是這位好演員,如今已經去世了。

在《地雷戰》中扮演雷主任的張長瑞,也是一位好演員。他所扮演的雷隊長,既講原則,又通人情,真實可信。遺憾的是,張長瑞如今也已經去世了。

還有在其中扮演石大爺的吳健海,當時年齡其實還很年輕,但卻成功塑造了一位農村老漢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和鄉親們一起引誘敵人進入地雷陣的那場戲,著實令觀眾為他們捏了一把汗。吳健海也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在影片中扮演兩位女民兵的演員,如今也都已經去世了。她們分別是扮演二嫚的田芝俠,和扮演田嫂的楊雅琴。

這兩位女演員都非常漂亮,在影片中她們的表演也很出色,尤其是將敵人耍得團團轉的那場戲,直令觀眾大呼過癮。在演這場戲時,幾個演員全部都處於忘我的狀態,當時山坡特別陡,在奔跑過程中很容易摔倒,但按照導演的要求,她們即使摔得青一塊紫一塊也絕不耽誤影片的拍攝。

這部電影之後,田芝俠和楊雅琴都擁有了很多粉絲,楊雅琴後來還得到了在《苦菜花》中扮演娟子的機會,並從此成為了專業電影演員。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她們走得都實在太早了。

在《地雷戰》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我相信所有的觀眾都記憶深刻,那就是趙虎直愣愣地來找玉蘭要頭髮絲,不知他有何用意的玉蘭當然不肯給,結果趙虎佯裝離去,趁玉蘭不備,從玉蘭頭上拔下頭髮絲後趕緊逃走。

我記得看到這個橋段的時候,電影院裡所有觀眾都笑了。覺得這兩個演員演得實在太好太生動了。

後來,扮演玉蘭的魯在蘊回憶說,雖然電影是軍教片,但其中仍然有一些浪漫情懷比如玉蘭得知趙虎找頭髮絲是為了研製地雷後,回到家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大辮子給剪了送給趙虎。

她說,影片中原本還應該有這樣的場景,玉蘭和趙虎兩人從城裡執行任務回來途中,與鬼子相遇,情急之下,他們趕緊往山上跑,結果跑到了懸崖邊。這時他們互相凝視著對方,然後兩人擁抱在一起,順勢滾下了懸崖……但這個美好的細節後來卻被剪掉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影片中扮演大勇的張英漢,當時還是個不滿20歲的帥小夥,皮膚特別白。為了貼近人物,他愣是將自己曬脫皮,最終讓自己成為了虎虎生威的農村嘎小子。如今他也70多了。

還有在其中扮演大反派——日本鬼子渡邊的隋鴻祺,其中就一個畫面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忘記,那就是他穿著花衣服戴著頭巾坐在毛驢上,窈窕的身姿讓大家誤以為是個漂亮小媳婦呢,結果他一轉身,露出那張男人臉來,讓所有觀眾忍俊不禁。而他為了這段戲,不知道從毛驢上摔下來多少次(估計毛驢也很不待見他的那副長相),摔得全身都是傷,卻在所不辭。

魯在蘊說正是因為這所有好演員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才成就了一部經典的作品。如今53年的時間過去了,人們談起《地雷戰》的時候,依然是那麼熱情高漲,那麼難以忘懷,這令她無比欣慰。雖然她現在也已經老了,但心卻依然年輕。她為自己曾經參演過《地雷戰》而感到無比自豪。

卻不知親愛的朋友們,在大家的記憶裡,是否還記得《地雷戰》這部電影呢?對其中的哪位演員記憶更深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交流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打賞,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超超音樂廳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2)——《地雷戰》】No.19月18日,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戰爭的硝煙雖早已遠去,但歷史卻不容忘記。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砥礪前行,捍衛和平!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42)——《地雷戰》】 No.1 9月18日,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戰爭的硝煙雖早已遠去,但歷史卻不容忘記。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砥礪前行,捍衛和平! 在這樣的日子裡,娛文娛視想起了一首老電影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
  • 70年崢嶸歲月 | 原來《地雷戰》是如此硬核
    影片《地雷戰》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軍教片,於1963年被當作故事片在全國放映。
  • 白大鈞《地雷戰》演趙虎,揪頭髮玉蘭頭髮做地雷,去世時間成謎?
    "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沒有鐵雷造石雷呀,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那鬼子心膽寒。……"這首《民兵都是英雄漢》的歌,是否勾起了你記憶深處的回憶,作為經典老電影,影片在當年可謂是播了又播,但每一次看,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 電影《地雷戰》趙虎的原型及結局
    上世紀年代,人民的文化生活相對匱乏,許多電影被禁,在露天電影的年代裡,經典紅色電影《地雷戰》、《地道戰》則是文革中極少數未被禁映的影片
  • 地雷戰的記憶,爆破英雄——于化虎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電影中的民兵隊長「趙虎」的原型——于化虎的故事位於海陽西南部,隸屬行村鎮,全村120餘戶。在硝煙瀰漫的地雷戰歲月中,文山後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英勇不屈,共御外侮。1943年,文山後村民兵以土地雷多次封鎖了行村據點。戰鬥中,培育出一個聞名膠東的爆炸大王———于化虎。文山後村也被山東軍區授予「特等模範爆炸村」稱號。
  • 他是《地道戰》中的高老忠,《小兵張嘎》中老滿叔,可惜47歲就去世了
    那就是《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徵北戰》。這三部電影中的前兩部,是八一電影製片廠作為軍事教學片來拍攝的,但沒想到上映後竟大受歡迎。而拍攝於1974年《南徵北戰》,則是在1952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拍。這三部電影中,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戰》。
  • 抗戰電影《地雷戰》​(1962年)
    抗戰勝利70周年歌曲展播《地雷戰》插曲視頻製作:大奔電影《地雷戰
  • 原來老電影《地雷戰》和平度大澤山還有這樣的淵源……
    電影《地雷戰》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海陽人民群眾運用地雷戰術抗擊日寇的故事但這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
  • 地雷戰的歷史真相:炸不死幾個鬼子
    小子生也有幸,沒有親歷戰亂,但對地雷戰還是略有所知的:小時候,抱著個小板凳到處趕場看露天電影,對國產片中的所謂「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徵北戰》)的故事耳熟能詳,敵人的愚蠢和狼狽總是那時枯燥生活中的笑料,幾乎沒有小夥伴不會背幾句「高,實在是高」之類的經典臺詞。
  • 【向經典致敬】電影《地雷戰》
    電影《地雷戰》地雷戰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地雷戰》
  • 解密《地雷戰》:歷史上真實的地雷戰什麼樣,你知道嗎?
    「海陽『鐵西瓜』,威名震天下,炸得鬼子哇哇叫,炸得偽軍上西天……」  1962年,一部電影《地雷戰》
  • 用彩色的方式打開,1962年的經典懷舊電影《地雷戰》是什麼體驗?
    《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 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刻畫了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兇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覆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
  • 記得《地雷戰》民兵隊長玉蘭嗎?86歲老藝術家魯在蘊,近況如何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82)——魯在蘊】 No.1 「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沒有鐵雷造石雷呀,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那鬼子心膽寒!」 相信熟悉「老三戰」(即《地雷戰》《地道戰》《南徵北戰》)的影迷都會記得這首老歌,這是電影《地雷戰》的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 《地雷戰》彩色版來了 51張劇照 重現優秀戰爭片 經典臺詞與橋段
    親愛的影迷朋友們,上一次,我們為大家呈現了經典黑白老電影《小兵張嘎》的彩色版高清劇照,結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大家紛紛表示還想看到更多黑白老電影的彩色版。現在,彩色版的《地雷戰》也來了!各位快準備好,迎接它的到來吧。跟《小兵張嘎》一樣,彩色版的《地雷戰》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很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 尋訪電影《地雷戰》拍攝地及其人物原型之旅
    也有孩子們守在路口,伸長著脖子,張望期盼著,等待著放映員的到來……在2017年的一個夏天,我與幾個好友相約,決定去《地雷戰》外景拍攝地看看,於是我們開啟了一場電影外景拍攝地之旅。沿著青島至威海的青威高速,我們一路開車到了海陽市行村鎮,在行村鎮高速路口下高速,然後朝著小紀方向走不多遠,就到了一個叫趙疃的村子,這個村子就是電影裡的趙家莊。村子並不大,估計也就有一兩百戶人家的樣子。
  • 《地雷戰》田嫂,楊雅琴被哥姐養大,2婚2離淪落抽菸酗酒癌病逝
    早前的影視作品則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鳴,而早前優秀的戰爭片,不得不提的便是"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南徵北戰》。《地雷戰》上映於1962年,是一部黑白影片,講述的是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
  • 小冀鎮大轉盤十字今晚放映《地雷戰》
    又到周末了,今晚小冀鎮大轉盤十字田園小城樓下廣場,依舊是露天電影專場。本次由新鄉中原村鎮銀行放映的是抗戰電影《地雷戰》。 劇情提要:抗日戰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