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鈞《地雷戰》演趙虎,揪頭髮玉蘭頭髮做地雷,去世時間成謎?

2020-10-24 娛樂黑白檔案

"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沒有鐵雷造石雷呀,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那鬼子心膽寒。……"

這首《民兵都是英雄漢》的歌,是否勾起了你記憶深處的回憶,作為經典老電影,影片在當年可謂是播了又播,但每一次看,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這是一部軍事教學片,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自然這部影片絕不是憑空想像,胡編濫制的,這部影片取材於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利用自製的土炸藥製作地雷英勇抗日的故事。

《地雷戰》上映於1962年,是一部黑白影片,他講述的是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巧妙與敵人周旋,並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民兵的武器裝備落後,無法與敵人正面抗衡,而地雷便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武器,"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

民兵們就地取材,自力更生,不斷改進地雷,一直與敵人周旋,他們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時機和敵人行動的規律,讓固定的地雷變得靈活起來,簡直指哪打哪。

真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民兵們以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中白大鈞飾演的趙虎和魯在蘊飾演的玉蘭都是有創作原型的,分別是抗日老英雄於華虎和民兵英雄孫玉敏。

在影片中,白大鈞飾演的趙虎是趙家莊的民兵隊長,他聰明睿智,而且懂得吸收群眾的智慧,不斷精進改造地雷技術。

當年的條件艱苦不言而喻,地雷雖好用,但軍區下發的地雷卻是有限的,為了抗戰的勝利,他們沒有條件便自己製造條件。

他們沒有鐵,但山溝裡到處都是石頭,做不了鐵雷,他們便自製石雷,再配上他們的土炸藥,依舊能讓敵人吃不了兜著走。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是萬千群眾的智慧,在趙虎的帶領下他們不僅造出了地雷,還造出了許多威力和用途各不相同的地雷。

他們還給這些地雷取了很多好聽的名字,如子母雷、連環雷、天女散花雷等,個個威力巨大,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他們不僅地雷做的巧,地雷陣更是擺得一個妙,他們在村口、大道等巧設踏雷,在溝口、田邊等設下絆雷。

在樹上懸掛天雷,用碎石雷堵塞路口、海灘、河道等險要地段,為了杜絕敵人排雷的心思,趙虎還製作了頭髮絲雷。

相信關於頭髮絲雷的製作,很多人都記憶猶新,他打鬼子是把好手,英勇善戰,所向披靡,但面對女孩子,卻是塊朽木。

為了製造頭髮絲雷,他居然生拉硬扯的從玉蘭頭上搶了幾根頭髮,還因此造成了玉蘭極大的誤會。

如此直男的行為實在讓人哭笑不得,所幸玉蘭發現了他真正的用途,於是果斷將自己心愛的大辮子,剪下來送給了他。

不過現實裡,單身的男同胞就自己掂量吧!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髮絲雷等各種地雷的研發都進展的十分順利,不過敵人就要倒黴了。

各種地雷開啟的簡直猝不及防,讓鬼子叫苦不迭,卻也只能手足無措,乾瞪眼,畢竟天羅地網的地雷陣,讓探雷器都無用武之地。

真雷假雷遍地雷,真連假來假連真,真真假假遍地炸,暈頭轉向上西天。哈哈……,不得不說,咱們的民兵高實在是高!

最有趣的還數粑粑雷,顧名思義,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便不詳細解釋了,只是就難為敵人的排雷專家了,想想那畫面便忍不住失笑,兩手黃金的畫面實在太美……

如今影片已上映58年,但我們依舊能回憶,太多的經典瞬間,鬼子千算萬算,卻總也失算,"不見鬼子不掛弦",為什麼偷來的地雷還會炸,估計渡邊至死都沒想明白到底咋回事。

《地雷戰》讓觀眾看得暢快淋漓,卻也意猶未盡,作為男主的白大鈞自然也圈了不少粉,但網上查到的關於白大鈞的信息,卻極其少。

除了這部《地雷戰》外,他還曾出演了1990年上映的電影《民國特大謀殺案》,並在影片中飾演了何應欽,而他此前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演員。

此外,關於他的出生、演藝生涯,甚至去世時間,都未能找到詳細信息,這讓人非常沮喪與難過。

如今的小鮮肉換個髮型都能上熱搜,而這位老藝術家的離世,竟如此的悄無聲息,這樣的境況,實在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但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也不應在時光的河流裡被遺忘。

銘記過往的苦難,才能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地雷戰》演被趙虎揪頭髮做地雷的玉蘭,今86歲的魯在蘊還好嗎
    比如我們熟悉的老三戰之一的《地雷戰》,這是一部軍事教學片,當年導演便是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拍攝而成的在影片《地雷戰》中,出演這樣一個英雄原型的便是魯在蘊,她飾演的民兵玉蘭,扎著兩條大辮子,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十分機智勇敢。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白大均飾演了男一號、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他是一個聰明人,能夠充分吸納群眾智慧,反覆改進造雷技術,比如為了研製頭髮絲地雷,他甚至強行讓女民兵玉蘭給了他幾根頭髮,以至造成了玉蘭的誤會。張長瑞飾演了區武委會雷主任。他既有較強的原則性,又通情達理,和趙虎集合群眾智慧,想出了許多應對日軍的策略。表演大方穩重,真實可信。
  • 難忘電影《地雷戰》,楊雅琴葛存壯去世,民兵隊長玉蘭飾演者健在
    主人公趙虎的原型,是當年的抗日英雄于化虎。該片曾獲得1974年維也納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No.2 由於《地雷戰》反映的是山東的戰鬥故事,在山東海陽趙疃村拍攝,所以演員大多出自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話劇團。 白大均飾演了男一號、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他是一個聰明人,能夠充分吸納群眾智慧,反覆改進造雷技術,比如為了研製頭髮絲地雷,他甚至強行讓女民兵玉蘭給了他幾根頭髮,以至造成了玉蘭的誤會。 張長瑞飾演了區武委會雷主任。他既有較強的原則性,又通情達理,和趙虎集合群眾智慧,想出了許多應對日軍的策略。表演大方穩重,真實可信。
  • 1963年的老電影《地雷戰》,究竟藏著多少明星?可惜好多已去世
    為了拍好《地雷戰》這部電影,魯在蘊、白大鈞、張長瑞、楊雅琴,以及扮演女民兵二嫚的田芝俠、扮演民兵大勇的張漢英、扮演石大爺的吳健海等,一起到膠東地區體驗生活,與當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而也正是在跟當地鄉親們接觸的過程中,演員們對劇中人的機智、勇猛和頑強,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才會那麼快就進入角色,並且所扮演的人物,也是那麼栩栩如生。
  • 記得《地雷戰》民兵隊長玉蘭嗎?86歲老藝術家魯在蘊,近況如何
    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沒有鐵雷造石雷呀,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那鬼子心膽寒!」 相信熟悉「老三戰」(即《地雷戰》《地道戰》《南徵北戰》)的影迷都會記得這首老歌,這是電影《地雷戰》的插曲《民兵都是英雄漢》。
  • 電影《地雷戰》趙虎的原型及結局
    電影《地雷戰》受到了廣泛歡迎,此影片獲1974年奧地利維也納電影周紀念獎,電影成功了塑造了勇敢、智慧的民兵形象,其中的民兵隊長趙虎更是成了許多人的偶像,那麼趙虎的原型是誰?他們現在又是什麼情況?電影《地雷戰》  電影《地雷戰》是一部以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影片取材於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寇的故事,其中的民兵隊長趙虎的原型其實是兩個人,一位是海陽抗日民兵趙守福
  • 《地雷戰》彩色版來了 51張劇照 重現優秀戰爭片 經典臺詞與橋段
    到現在,57年的時間過去了,影片中的眾多場景和橋段,以及經典臺詞,都仍被大家所津津樂道。而彩色版的《地雷戰》,究竟是怎樣的效果呢?請各位跟隨雅清一起,通過51張高清彩照,來先睹為快吧。這一次,我們同樣只需要5分鐘,就能夠再次將這部經典的抗日影片看完,同時對童年記憶中的那些人物和臺詞再進行一次重溫。歡迎大家分享和轉發哦。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
  •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抗戰影視劇鼻祖
    紅色經典電影《地雷戰》,我們60、70 甚至80後都很熟悉,它和《地道戰》堪稱抗日影視劇的鼻祖。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趙虎和玉蘭的原型,就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和孫玉敏。《地雷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山東省海陽縣人民群眾,各村民兵聯防運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本鬼子,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該片是一部以軍事教學為主的影片,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雖然有些欠缺,但從歷史資料性的角度來說是有很高的價值。
  • 尋訪電影《地雷戰》拍攝地及其人物原型之旅
    也有孩子們守在路口,伸長著脖子,張望期盼著,等待著放映員的到來……在2017年的一個夏天,我與幾個好友相約,決定去《地雷戰》外景拍攝地看看,於是我們開啟了一場電影外景拍攝地之旅。沿著青島至威海的青威高速,我們一路開車到了海陽市行村鎮,在行村鎮高速路口下高速,然後朝著小紀方向走不多遠,就到了一個叫趙疃的村子,這個村子就是電影裡的趙家莊。村子並不大,估計也就有一兩百戶人家的樣子。
  • 抗戰電影《地雷戰》​(1962年)
    抗戰勝利70周年歌曲展播《地雷戰》插曲視頻製作:大奔電影《地雷戰
  • 地雷戰的記憶,爆破英雄——于化虎
    提起咱海陽的「地雷戰」無論是耄耋之年的老翁還是剛帶上紅領巾的小學生都能說出幾種當時民兵們自製的地雷比如: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髮絲雷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電影中的民兵隊長「趙虎」的原型——于化虎的故事位於海陽西南部,隸屬行村鎮,全村120餘戶。
  • 解密《地雷戰》:歷史上真實的地雷戰什麼樣,你知道嗎?
    在全國引起轟動,與《地道戰》、《南徵北戰》並稱「三戰」,成為幾代人的記憶,也讓山東海陽「地雷戰」的故事聞名全國。   電視劇 《地雷戰》是根據在抗戰時期大展神威的海陽人民地雷戰的傳奇歷史創作改編而成,劇中主人公趙化龍等人物原型,也都取自海陽地雷戰民兵英雄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人物。
  • 小冀鎮大轉盤十字今晚放映《地雷戰》
    本次由新鄉中原村鎮銀行放映的是抗戰電影《地雷戰》。 劇情提要:抗日戰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為了減少損失,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集合群眾的智慧
  • 《地雷戰》田嫂,楊雅琴被哥姐養大,2婚2離淪落抽菸酗酒癌病逝
    早前的影視作品則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鳴,而早前優秀的戰爭片,不得不提的便是"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南徵北戰》。關於《地道戰》、《南徵北戰》影片中的情節、人物,在往日都寫過不少,今天便講講《地雷戰》,以及影片中田嫂的飾演者楊雅琴。
  • 【向經典致敬】電影《地雷戰》
    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
  • 《地雷戰》「龜田小隊長」扮演過正面大人物陳毅
    著名「老三戰」之一的《地雷戰》,當年是按照「教學片」拍攝、發行、上映的,因而,它同姊妹片《地道戰》(也是教學片)一樣,沒有演職表這得益於當時的《地雷戰》導演精通於日語,說日語很流利,「呱呱的」(隋鴻祺誇讚導演日語水平)。
  • 《地雷戰》真正起源於哪裡?
    經典抗戰影片《地雷戰》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 「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 ▲影片《地雷戰》海報 《地雷戰》講述了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用自製的土炸藥製造地雷抗擊日寇的傳奇歷史故事
  • 《地雷戰》:再現抗戰時期的「螳螂拳」!
    「地雷戰」的故事發生在山東的膠東地區,膠東地區向來有習武之風,尤其是地雷戰的故鄉山東海陽是名副其實的「螳螂拳之鄉
  • 原來老電影《地雷戰》和平度大澤山還有這樣的淵源……
    電影《地雷戰》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海陽人民群眾運用地雷戰術抗擊日寇的故事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