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都是英雄漢,不怕艱苦不怕難,打日本保家鄉,地雷是咱好夥伴,沒有鐵雷造石雷呀,沒有炸藥自己碾呀,滿山石頭開了花,炸得那鬼子心膽寒。……"
這首《民兵都是英雄漢》的歌,是否勾起了你記憶深處的回憶,作為經典老電影,影片在當年可謂是播了又播,但每一次看,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這是一部軍事教學片,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自然這部影片絕不是憑空想像,胡編濫制的,這部影片取材於山東海陽縣人民群眾利用自製的土炸藥製作地雷英勇抗日的故事。
《地雷戰》上映於1962年,是一部黑白影片,他講述的是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巧妙與敵人周旋,並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民兵的武器裝備落後,無法與敵人正面抗衡,而地雷便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武器,"鬼子少了咱就幹,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
民兵們就地取材,自力更生,不斷改進地雷,一直與敵人周旋,他們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時機和敵人行動的規律,讓固定的地雷變得靈活起來,簡直指哪打哪。
真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民兵們以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其中白大鈞飾演的趙虎和魯在蘊飾演的玉蘭都是有創作原型的,分別是抗日老英雄於華虎和民兵英雄孫玉敏。
在影片中,白大鈞飾演的趙虎是趙家莊的民兵隊長,他聰明睿智,而且懂得吸收群眾的智慧,不斷精進改造地雷技術。
當年的條件艱苦不言而喻,地雷雖好用,但軍區下發的地雷卻是有限的,為了抗戰的勝利,他們沒有條件便自己製造條件。
他們沒有鐵,但山溝裡到處都是石頭,做不了鐵雷,他們便自製石雷,再配上他們的土炸藥,依舊能讓敵人吃不了兜著走。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是萬千群眾的智慧,在趙虎的帶領下他們不僅造出了地雷,還造出了許多威力和用途各不相同的地雷。
他們還給這些地雷取了很多好聽的名字,如子母雷、連環雷、天女散花雷等,個個威力巨大,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他們不僅地雷做的巧,地雷陣更是擺得一個妙,他們在村口、大道等巧設踏雷,在溝口、田邊等設下絆雷。
在樹上懸掛天雷,用碎石雷堵塞路口、海灘、河道等險要地段,為了杜絕敵人排雷的心思,趙虎還製作了頭髮絲雷。
相信關於頭髮絲雷的製作,很多人都記憶猶新,他打鬼子是把好手,英勇善戰,所向披靡,但面對女孩子,卻是塊朽木。
為了製造頭髮絲雷,他居然生拉硬扯的從玉蘭頭上搶了幾根頭髮,還因此造成了玉蘭極大的誤會。
如此直男的行為實在讓人哭笑不得,所幸玉蘭發現了他真正的用途,於是果斷將自己心愛的大辮子,剪下來送給了他。
不過現實裡,單身的男同胞就自己掂量吧!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髮絲雷等各種地雷的研發都進展的十分順利,不過敵人就要倒黴了。
各種地雷開啟的簡直猝不及防,讓鬼子叫苦不迭,卻也只能手足無措,乾瞪眼,畢竟天羅地網的地雷陣,讓探雷器都無用武之地。
真雷假雷遍地雷,真連假來假連真,真真假假遍地炸,暈頭轉向上西天。哈哈……,不得不說,咱們的民兵高實在是高!
最有趣的還數粑粑雷,顧名思義,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便不詳細解釋了,只是就難為敵人的排雷專家了,想想那畫面便忍不住失笑,兩手黃金的畫面實在太美……
如今影片已上映58年,但我們依舊能回憶,太多的經典瞬間,鬼子千算萬算,卻總也失算,"不見鬼子不掛弦",為什麼偷來的地雷還會炸,估計渡邊至死都沒想明白到底咋回事。
《地雷戰》讓觀眾看得暢快淋漓,卻也意猶未盡,作為男主的白大鈞自然也圈了不少粉,但網上查到的關於白大鈞的信息,卻極其少。
除了這部《地雷戰》外,他還曾出演了1990年上映的電影《民國特大謀殺案》,並在影片中飾演了何應欽,而他此前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演員。
此外,關於他的出生、演藝生涯,甚至去世時間,都未能找到詳細信息,這讓人非常沮喪與難過。
如今的小鮮肉換個髮型都能上熱搜,而這位老藝術家的離世,竟如此的悄無聲息,這樣的境況,實在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但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也不應在時光的河流裡被遺忘。
銘記過往的苦難,才能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