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老字號,日本人心中的大品牌
不太誇張的說,Renown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日本大眾服飾的發展歷史。· 以前搞代購,現在做Renown ·
Renown(レナウン)的創業者有個好名字,叫佐佐木八十八。1902年,佐佐木八十八攜帶著2萬日元的巨款,在當時有著「繅絲都市」別稱的大阪,開了一家專營海外貨的「佐佐木八十八營業部」。▸ 佐佐木八十八與女兒,女兒後來也創立了服裝品牌familiar1922年,英國巡洋艦「Renown」訪日,佐佐木一眼看上了這個名字,覺得這名字針不戳,當即決定改名,順便還把子品牌名一起選上,用了Renown的護衛艦名「Durban」。
1923年,Renown商標登記成功,「以前搞代購,現在做Renown(昔舶來、今レナウン)」作為第一句廣告詞,宣告了這個百年企業正式轉型,殺入服裝業。
在最初的時候,Renown就是以面向日本的年輕女性來提供產品的。大家都知道,日本在當時對於歐美潮流,可以說是趨之若鶩,言必稱歐美。而歐美的形制和服裝尺寸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合適。
Renown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將歐美的服飾風格引進,加以改良成適合日本人體型的版式,一炮而紅,成為了當時日本的「國民衣櫃」。
60年代,一首「ワンサカ娘」的廣告cm「yeah yeah」,曲調聽起來非常魔性,讓Renown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後,Renown又出產了大量神奇畫風的廣告cm,讓整體知名度越來越高。
腦洞非常大,畫風沙雕,日站君表示實在搞不太清楚日本人的迴路,但是它又真的很火。
其中也不乏有名作,包括和唱「Rinda Rinda」的樂隊THE BLUE HEARTS合作的廣告cm,主題曲引發了很大的好評,畫風也超級魔性。
而且Renown曾經還找了美國新聞社的女主持人來拍了「丈夫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女性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的廣告,想想在當時的日本,無疑是丟下了一顆「價值觀炸彈」。
建議大家可以沒事看看Renown的老cm集,可以說很多創意思路和概念都成為了後世範本,簡直就是文案創意界的老祖宗!
比如率先在廣告cm裡採用電子音,以及邀請法國知名影星阿蘭德龍出場,簡直是業界中的創新先鋒!
也正是這樣一個企業,在巔峰時期,營業額流水最高達到3000億日元,屬於不折不扣的行業龍頭。
也正是這樣一個企業,在泡沫經濟時期迅速傾頹,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在泡沫經濟之後,Renown的營業額銳減到同期的1/4,逐漸陷入經營困難。即便收購了英國名門品牌「Aquascutum」依然毫無起色。2008年,Renown在經過重組後,砍掉了旗下16個品牌卻無以為繼。2010年,Renown被中國山東濟寧市的山東如意集團收購41%的股份,之後又成為了如意集團的子公司。· NHK,斷章取義的紀錄片 ·
就像開始日站君說的,Renown被中國公司收購這件事,在日本社會上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2011年,NHK跟拍了一年,拍下了關於兩家企業的紀錄片《中國老闆駕到》。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充滿了偏頗和斷章取義,完美體現了日本人式的保守和陳舊觀念。部分發言被進行了翻譯上的曲解,比如在召開服裝協會論壇發布會的時候,一位百貨店負責人的發言說的是:「日本人的保守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國會造成一些問題。」的很正常的擔憂,被字幕打成了「想在中國賺錢,首先你要先改改自己的態度」這種是個人看了都覺得你在挑事兒的語句。投資方的邱董事長所說的「如果雙方都不改變觀念…我們兩邊的優勢等於0」被翻成了「如果他們不去改變,我們的業務絕對討不了好」。· 實際情況,確實水土不服 ·
而實際上被收購的Renown在來到中國後,確實遭遇了「水土不服」。
大家都知道,國內的市場情況非常複雜,變化劇烈,而為了應對這種狀況,「短平快」的策略和變化非常重要。而這恰恰是習慣了慢節奏的日本員工們所不太能夠適應的一點。同樣的,日本方想要完全固守自己的傳統做法,包括將日本的待客手法完全引入中國並沿用,其實也是挺沒有道理的。也正是由於這種「新舊觀念」的不斷衝突,讓Renown在中國的發展也舉步維艱。最終無法實現成功,也是一種必然:一個只想固守原本做法的企業,終究走不太遠。在新冠疫情給予了Renown靈魂一擊之後,這家百年企業轟然傾頹,雖然背後有疫情和資金回收的問題,但是日站君覺得,真正讓Renown走向致死的,其實是它的緩慢與守舊。最開始那個年輕的Renown體現出的活力與腦洞,在經濟滑坡後,再也沒有出現在Renown的企業身上。留下的只不過是想要維持自己老牌企業的「體面」和「流儀」的執念。日站君在了解Renown事件的時候,有一份資料提到,Renown內部曾經一度想要進行線上電商的開發,但是一下就搞了好幾年還沒蹤影,優衣庫的APP都上線了它還沒做出來。這種緩慢與陳腐的步調,最終拖垮了這家企業,鍋要像NHK的作法一樣甩給中國企業?我認為這不行。最好笑的是,NHK拍下紀錄片的9年之後,2020年Renown破產的前夕,日本已經在全面呼喊「創新改革促進企業發展」,而不是「保守穩健最高」了,《半澤直樹》中的航空公司和網絡公司案例,就是個好例子。日本的紀錄片、電視劇與現實,連環形成了一個針對Renown、針對日本式思維的巨大的諷刺。可能只有半澤直樹才能救得了這家企業,可惜日劇最終成不了真實,半澤直樹也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