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2020-08-28 荊楚網


「基本上全程都在流眼淚」,

「口罩哭溼了,乾脆把口罩當成了紙巾」,

「下半場開始眼淚就不斷」。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

影片在8月14號開始點映第一天,

就被稱為「硬核催淚彈」



你可知道,

這部改編自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

蘊含著不少湖北元素——

八百壯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

現實中的他們更震撼!更催淚!


一位提前來看片的武漢人出影院後淚眼模糊:


這個片子我期待很久了,影片一出來就是武漢老鄉的聲音,我感覺有武漢人參與還是很激動的,為我們英雄的湖北人自豪。


片名《八佰》是何意?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臨危受命,留守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堅守到底,稱作「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次戰役以少敵多,譽滿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



4分56秒,「八百壯士」的名字一個個浮現......



導演管虎說,之所以用大寫的「佰」,便是為凸顯百字的「人」。


為什麼要堅守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四行」之名也源自於此。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硝煙瀰漫中的四行倉庫。


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對岸也是租界。倉庫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座「孤堡」。



選擇保衛四行倉庫其實有兩個目的:一是四行倉庫易守難攻,即使日本坦克也無法打穿其混凝土牆壁,而且此地曾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河對岸就是以英美為主的公共租界,所以日本軍隊不敢用重炮或重磅炸彈轟炸四行倉庫。而且如此一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整個戰鬥過程,就相當於展現在世界面前,從而暴露日軍的侵略行徑,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


牆上有無數彈孔,像無數雙凝望的眼睛。


「八百壯士」與湖北的淵源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而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


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瘋狂逼近,企圖切斷中國軍隊後路,但在上海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氣焰囂張的日軍遭遇了一支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


為了麻痺日軍、提振士氣,負責指揮的524團副團長謝晉元故意對外宣稱有800名戰士。說是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人,這些官兵多數是湖北人,而且又以湖北省的通城縣、蒲圻縣、通山縣、崇陽縣等地的兵源為最多。


當時日軍久攻不下,曾嘗試炸樓。危急之時,中國守軍戰士陳樹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身綁炸藥,與想要炸樓的日軍同歸於盡(電影中也會出現這催人淚下的一幕),年僅21歲。



陳樹生193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


臨行前,他留了一封「遺書」給家裡的老母親。


那是一封寫在白色汗衫上的血書。


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2010年12月16日,孤軍老兵楊養正逝世,享年96歲。楊養正生於1921年,祖籍湖北隨州,原名楊得餘。2005年,90歲的楊養正重回四行倉庫。一進門,他便被歡迎的人群圍攏,人人爭相握手,老人開心極了。然而當人群散開,謝晉元銅像現身,老人笑容驟然消失。他撲過去、跪下,抱著銅像嚎啕大哭——


「團長啊,我來看你了!」


湖北鹹寧通城縣檔案館研究員馮立群還講述了一段「八百壯士」與湖北的淵源:


上世紀80年代,通城縣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搜集資料時,意外發現一條史料:淞滬會戰期間,通城兩個保安中隊共200餘人跟隨湖北保安第5團到抗日前線增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主力來自原通城保安大隊一、三中隊,所以『八百壯士』裡湖北人佔一半以上,其中200多人是我們通城人。」


這個重大發現震驚了全湖北,過去幾十年間,不少學者、媒體都圍繞這條線索進行史料挖掘。


200多壯士從湖北通城出發


1980年,通城縣政府組織撰寫《通城縣誌——人物卷》,編修人員搜集資料時,從縣檔案館發現了民國通城縣參議會在1947年編的《通城縣抗戰史料》,其中有《通城縣參加上海四行孤軍四十九壯士姓名一覽表》、《參加上海四行守軍通城籍四十九壯士合傳》。


湖北省檔案館《通城縣參加上海四行孤軍四十九壯士姓名一覽表》檔案。


據湖北科技學院歷史系教授丁一考證:1937年9月,通城縣保安大隊一、三中隊200餘人被整編入湖北保安五團。當年10月,湖北保安五團奉命開赴淞滬前線,整建制補充傷亡慘重的88師524團,通城的兩個中隊編入一營,成為震驚中外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中堅。


赤壁籍壯士田際鈿曾回憶說:「我們湖北赤壁籍的戰士不少,我知道的就有22人,臨縣的通城更多,有200多人。」成都籍壯士楊根奎也曾回憶說通城人為220人。


據此,湖北鹹寧通城縣檔案館研究員馮立群判定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中通城籍在200人以上。他說,通城一直在尋找「八百壯士」中湖北勇士的資料,並在2015年收穫最豐。「我們縣成立了『八百壯士』史料挖掘辦公室,通過調查走訪,逐步完善『八百壯士』的史料信息,後來整理出了一份300多人的壯士名單,其中大多是湖北籍。」


胡夢生1912年出生於通城縣沙堆鎮港背村,從四行倉庫撤出後,被日軍押往南京做苦力,1943年在給日軍剃頭時瞅準機會逃了出來。1947年,胡夢生回到故鄉,1963年因病去世。


馮立群遺憾地說,截至2020年,所有參與過「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通城壯士都已辭世,前幾年被媒體高度關注的最後一位健在的壯士遺孀、胡夢生的愛人尚鳳英老人,也已不幸離世。「我們再也不能聽這些當事人講述『八百壯士』的傳奇了,但好在這些年我們與各方人士一起搜尋了大量史料,編寫了書籍,還拍攝了紀錄片,讓他們的故事可以永久流傳,不會褪色。」


2016年4月3日至7日,抗日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的兒子謝繼民、兒媳吳國翠同「八百壯士」萬連卿等後人一行10人,專程從上海來到通城祭奠先烈,看望通城「八百壯士」遺孀。


「八百壯士」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再熟悉不過了。他說,每個鹹寧人都不會忘記「四行倉庫保衛戰」,不會忘記「八百壯士」,「希望《八佰》上映後,能讓全國人民都更了解湖北人在那場著名戰役中起到的作用,讓更多人知道,有200多位壯士是從湖北鹹寧通城走到抗日戰場上的。」


湖北勇士沒來得及看一眼大上海,

就投入了戰鬥


湖北省檔案局法規宣傳處原處長鄧衍明說,當年淞滬會戰異常激烈,中國軍隊傷亡慘重,需要不斷補充兵員。史料顯示,湖北保安五團開拔那天,武漢各界在漢口中山公園舉行盛大集會,歡送保安團官兵上抗日前線。在漢口沿途商戶們的鞭炮歡送中,全團官兵步行到大智門火車站。一到上海,正趕上88師第5次兵員補充,湖北保安五團按原有營、連、排、班建制整體補充到524團,其中以通城保安中隊為骨幹的兩個連隊直接補充進了楊瑞符的第一營。這些來自湖北保安五團的將士們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大上海是個啥模樣,就投入了堅守閘北的戰鬥。


如今,在通城雋水河畔,屹立著八百壯士紀念雕像。



《八佰》成為年度爆款已經不具備任何懸念......


不過,相信湖北影迷對它的期待已經遠遠超過「爆款」兩個字。


讓更多人了解「八百壯士」的由來,記住滲透在故事裡的淚水和鮮血,才是最重要的。



來源:綜合湖北日報、長江日報、鹹寧日報、鹹寧新聞網、《八佰》影片宣傳海報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影片在8月14號開始點映第一天,就被稱為「硬核催淚彈」。你可知道,這部改編自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蘊含著不少湖北元素——「八百壯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現實中的他們更震撼!更催淚!
  • 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蘊含著不少湖北元素——「八百壯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200餘人跟隨湖北保安第5團到抗日前線增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主力來自原通城保安大隊一、三中隊,所以『八百壯士』裡湖北人佔一半以上,其中200多人是我們通城人。」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
  •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2 星期六     由管虎執導,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等超強明星陣容主演的電影《八佰》已於8月15日開啟超前點映,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八佰》,故事背景是淞滬會戰時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看電影《八佰》
    《八佰》的背景。眼看著豆瓣評分從上映時的8分以上已經降到了7.7分,以及各種各樣的論調,總有一種出離的感覺,似乎作壁上觀和開上帝視角的評論是我們都擅長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儘管88師是國軍的王牌精銳,也裝備了最先進的德式裝備,但此時鎮守四行倉庫的524團已經在火線補給了5次兵源,吸納了大量潰退下來的老兵個許多練槍都沒怎麼開過的新兵——在電影裡,這一點表現得尤其突出:對戰爭毫無概念的小湖北、背著大刀的老兵油子老鐵、總想逃跑活命的老算盤、帶著一份狠勁兒的老兵羊拐……在這部明星雲集,流量小生與老戲骨兼備的電影裡,對人的表現尤為鮮活。
  • 做勇士不做烈士——深刻解讀電影《八佰》
    如果說在這個秋天最火的電影是什麼,那一定就是新出的這部《八佰》。在剛剛播放五天的時間裡,據粗略統計是2.34個億。那麼我就覺得十分好奇,這部電影究竟講述的什麼,居然如此受國人的追捧與歡迎呢?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八佰》講述的其實是我國的一次抗戰時期的關於八百名士兵的血淚故事。而他們,是一支中國孤軍,奮戰在日本人一圈又一圈冷漠無情的重重包圍之中。
  • 今日智慧‖《八佰》觀後感
    瓜慫,送你一程瓜慫,煙是你的命這是《八佰》裡的臺詞,光聽臺詞就是一部能讓人淚目的電影。端午,小湖北,慫瓜和老兵,學生哥,小刀…… 看完《八佰》以後,心中觸動很深,憂傷遲遲都未能散去,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一河之隔,一邊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一邊是拼死抵抗、奮勇殺敵。背上炸藥跳下城樓的陳樹生,一個接一個報完籍貫姓名跳下的戰士,一班一班奮力度橋的勇士,對岸的小女孩兒的敬禮……無不讓人熱淚盈眶並為之震撼!
  • 電影《八佰》定檔:勇士的血灑在蘇州河,在中華民族的脊梁上滾燙
    如果2020年僅有一次進入電影院的機會,我會選擇《八佰》上映的那天,不會別的,為了感受熱血在脊梁上滾燙。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支孤軍保衛上海最後一絲防線的故事。國民革命軍88師262旅524團第一營423名勇士。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八佰》最大淚點: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殉國的湖北利川陳樹生
    但在七位影帝加盟,「沒有番位,只有番號」的超燃戰爭大片《八佰》中,他卻大膽顛覆往日形象,化身 「誓以我命固我土」,21歲即壯烈殉國的青年英雄——陳樹生。 歷史上的陳樹生不是上海人,而是湖北利川人。只不過83年前,他曾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守護了這座城市。
  • 電影《八佰》中「小湖北」的原型是誰?
    小湖北是《八佰》這部電影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很多觀眾好奇小湖北的原型人物是誰。其實電影中的「小湖北」身上有很多鄂南通城老兵萬連卿的影子。回鄉後,李斌曾勸說老人找回女兒,萬連卿說:不找了,一來不知道女兒生死,二來如果女兒還在人世,自己什麼也不能給她,還會讓她背上包袱。2001年,萬連卿在通城縣望湖村外甥女家中因病去世。2016年清明節,67歲的張美雲回到故鄉,給父親萬連卿掃墓。原來,張美雲的養父張青軒與萬連卿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友。
  • 《八佰》:捏造的史實不能作為義憤填膺的根由
    ——如果不能還原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請別抹殺任何一位英雄前言:本文在撰寫時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發現有些資料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部分細節描寫的有所不同,因此文章中若有出入,實屬無奈。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部分,在文章的最後一個小節,私認為對歷史進行如此大的歪曲,這部電影是沒有資格談藝術上的事情。但鑑於《八佰》這部電影的影響,還是淺談一下其中的"白馬"。
  • 從《八佰》中思考中國的集體記憶
    最近《八佰》佔據全國各大影院,也成為影院重開後第一個形成集體話題和熱度的電影。不得不說管虎是一個好導演,他用一群最最普通的人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人從「於己無關」到「覺醒」的過程,他沒有去塑造英雄,因為電影裡的八百勇士都是英雄。曾經日軍侵華做足了功課,1937年7月7日,日軍揭開侵華序幕時就曾對外宣稱:「滅亡中國,三個月足矣。」
  • 八百勇士,書寫英雄史詩;電影《八佰》,致敬祖國英雄
    八百勇士,書寫英雄史詩;電影《八佰》,致敬祖國英雄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並奮戰四天四夜,他們為了保衛祖國,守護國旗而拼盡全力、捨生忘死。電影《八佰》便是要全景重現這個發生在82年前的歷史故事。
  • 電影《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8月24日晚,我到電影院觀看了《八佰》,讓人情不自禁,我作為一個男人,都不止一次地落淚,無奈,悲壯,慘烈,壓抑,難受!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的英雄戰士陳樹生,湖北利川人,犧牲時年僅21歲!臨行遺言「捨身取義,兒所願也!」緊接著跳牆的「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鬥」,還有那一句響徹全場的「娘,兒不孝了」,觀者無不動容,為之震撼!
  • 電影《八佰》中的一條河,隔離了炮火,卻「打通」了生死
    近日,管虎執導的戰爭巨作《八佰》公映後,3天就破了10億票房,成為了2020年首部票房10億的電影。而且截止目前,上映11天,累計票房近20億。如今,身處和平年代,人們也更願意用心去感受八佰勇士用血肉之軀,在槍林彈雨的絕境之地,誓死捍衛「四行孤島」的抗日壯舉!一寸山河,一寸血!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許多觀眾說,《八佰》是這幾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好就好在八佰勇士那股頑強不屈的血性。我們知道,戰場英雄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凡人逐漸成長為大樹的,他們心裡早已埋下堅韌的種子。電影表現的是,一場壯烈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它淋漓盡致的展現出戰爭的殘酷,並對比出人性的光輝。在這場輸不起的慘烈戰爭中,謝晉元帶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正規軍、保安團的八百兒郎們,以斷然把倉庫當墳墓的志氣,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令人肅然起敬。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八佰勇士暢跑華誼 在奔跑中激發愛國情懷
    昨天,隨著一聲響亮的發令聲,「華誼跑之八佰勇士親子跑」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火熱開賽。風景優美的的陽澄半島聚滿穿著迷彩T恤的親子家庭,一陣火熱的愛國風潮席捲半島。隨著《八佰》電影的火熱上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振奮人心的抗戰時刻。
  • 電影《八佰》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多為通城男兒
    8月17日,電影《八佰》在鄂南通城縣點映。這部以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真實故事編劇的電影,因「八百壯士」中大多為通城男兒,一下子點燃了當地人觀影熱情,當天,通城狀元國際影城的3場點映影票全部售罄。 8月17日19時45分,通城狀元國際影城一號廳,《八佰》在通城的第一場點映開始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