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這個秋天最火的電影是什麼,那一定就是新出的這部《八佰》。在剛剛播放五天的時間裡,據粗略統計是2.34個億。
那麼我就覺得十分好奇,這部電影究竟講述的什麼,居然如此受國人的追捧與歡迎呢?我們一起來看:
電影《八佰》講述的其實是我國的一次抗戰時期的關於八百名士兵的血淚故事。而他們,是一支中國孤軍,奮戰在日本人一圈又一圈冷漠無情的重重包圍之中。
是的,這是一個孤軍奮鬥的故事,但是卻並沒有出現歷史上奇蹟般的以少勝多的結局。這,是一個極其慘烈的故事。
電影剛剛開始,一名中國解放軍身上綁滿了密密麻麻的手榴彈跳下炮樓與衝上來的日本人同歸於盡。一時間,血肉橫飛,畫面血腥。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士兵會被圍困至此,我們也不明白是什麼讓他們甘願放棄生命與滿腔的少年熱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1937的淞滬會戰。
在當時,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但是舊中國的軍隊實力遠遠不如日本人的機械槍枝。
中日在上海進行火力交鋒,國民黨落敗,為了不被日本人全部剿滅,蔣介石便勒令一支中國隊伍留在蘇州鎮守阻攔。而這支隊伍也就是電影中的八百人,其實八百壯士,在事實中就僅有425個人,在當時也只是一個營的兵力。
當時的蘇州已經被日本人全面佔領了,而留下一支說得上是薄弱的隊伍又有什麼用呢?
蔣介石說:這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在上海還是有堅守的部隊的。
哦,原來如此。
作出這樣關乎人生死存亡的決定,只是為了國民僅剩下的一點&34;?何其荒謬!
這是八百壯士的悲哀,是蔣介石的悲哀,也更是舉國上下弱民的悲哀!
還記得在前些年的一部電影中,朱德總司令說到:&34;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建軍大業》。
是啊,人應該抱著做烈士的心而成為勇士,卻不是憑藉著一腔熱血再也回不到曾經的家鄉。
八百人死的悲壯,但是死得其所。
因為他們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34;……他們的目的從始至終都是為了,報效祖國。所以他們頑強不屈,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去戰鬥,他們不曾言語痛苦,只懂得衝鋒陷陣。
在明明心裡知道:我們已經被包圍了!沒有後援!只能打死!寡不敵眾!等等一切的最壞的結局都已經不言而喻,但依然握緊手槍、拿起大刀,紮緊褲腰帶,時刻準備迎接下一次的敵人的襲擊。
他們不是勇士,也不是烈士,而是英雄。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忘卻,歷史的臺階是以革命英雄的性命所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