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

2020-11-19 阿權故事牆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



《八佰》終於上映了,這段時間刷抖音的時候,一直能刷到《八佰》的短視頻,炸裂的場面,讓很多人對這部電影裝滿了期待之心。


電影《八佰》簡介

電影是以淞滬會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後期的影片總耗資8000萬美元,亮點除了抗日將士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還有強烈視覺衝擊的拍攝技巧。本片攝影指導是曹鬱,他太太是著名演員姚晨大家都熟悉。用他自己的話說:有時候,攝影團隊可能只有四、五人,有的時候可能是七、八十人,也有可能是成百人,是非常具有彈性的,我們拍《八佰》的時候,攝影團隊大概有170多人。可見《八佰》在攝影投入上是巨大的,確實在畫面和後期都給了我們很強烈的視覺享受。


整部影片講述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多次擊退瘋狂進攻的敵人。其戰鬥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了國人,震驚了世界。


01First

影片中令觀眾為之心酸涕淚的場景是在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三天,為表明中國軍方依然不畏生死,不畏強敵的民族氣節,勇士們在面對日軍飛機猛烈的進攻時,選擇用自己的血肉身軀硬抗日軍飛機的進攻,護住軍旗,最終以孤軍勇士的勝利結束這場戰爭。他們護住的不僅僅是軍旗,而是全體將士、全體中國人民對抗戰勝利的希望,更是我們國人心中不屈的精神和永不磨滅的氣焰,高高飄揚的旗幟,代表著是中國軍民屹立不倒的無畏精神。


而其中最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將手榴彈捆綁在身上,毅然選擇與日本軍隊同歸於盡,這個抉擇是如此厚重,但他們卻毫不猶豫,一次次跳躍,定格成為歷史,成為經典,他們,用鮮活的生命點燃民族的希望。


仍記得何先生那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四萬萬中國同胞都站起來,迸發出驅除韃虜的氣概,如此,山河舊地才能重現光輝!而歷史不是僅僅只為那些將軍、名人書寫,更為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勇敢士兵書寫,他們用血和魂保家衛國。


02 Second

管虎導演的鏡頭聚焦著一群小人物的成長、蛻變、偉大與渺小。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每個中國軍人都面臨著守土有責,戰爭一刻未消除,民族危機依舊存在,守土成仁,匹夫有責。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在國家危難之際,卻總有人能不假思索,前赴後繼,影片中會計和村夫,他們因國難捲入戰爭,膽小如鼠,但是戰爭以及周邊勇敢的將士奮勇犧牲的家國精神,也逐步感染了他們。在極度危險的戰場裡,生與死的抉擇,恐懼與壓力的抗爭。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


03 Third

《八佰》將鏡頭聚焦到了戰場上的最小單元——每一個人,同時,也將戰爭中,人的情緒與信念的變化展示的淋淋盡致,《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是一位「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他們,不應被遺忘。


影片最後,管虎和曹鬱帶我們一起回到現實,鏡頭繞著射滿槍彈的四行倉庫轉動。畫面緩慢而飄逸,音樂響起。鏡頭告訴我們,那不是電影,那就是真實的過去!彷佛又把我們再一次拽回剛才激烈的電影場景裡。我們還敢做那個為國家勇敢跳下去的民族戰士嗎?


相關焦點

  • 《八佰》中,為何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行嗎?
    《八佰》中陳樹生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的瞬間,確實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計好多人心生疑問,八百壯士居高臨下,往下邊直接扔手榴彈,效果不是更好嗎?為何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行嗎?權衡利弊,採用人抱著手榴彈的方式往下跳,能夠達到有效阻敵的目的,直接扔下去是不行的。
  • 紅星影評|譚飛: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八佰》是這幾年最好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銀幕外那群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 看完電影八佰,有點失望,八佰影評!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八佰,說實話有一點小小的失望,整體上雖然質量較高,但還是沒有達到我心裡的預期,之前網絡上把八佰過於神話了,給影片總體打6.5分吧,下面就來說一下這部電影 。 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鏡頭就是鄭愷飾演的士兵身上綁著炸藥,奮不顧身跳下樓去炸掉小日本包裹的厚厚的鐵甲,然後其他士兵一個個都報上自己的姓名,一個個都從樓上跳了下去。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流淚了。
  • 解讀《八佰》:為什麼要身綁手榴彈跳下去與日軍同歸於盡?
    電影《八佰》在8月21日正式公映後,只用3天時間票房就破了10億大關!影片不僅打破了2020年全球單日票房記錄,更成為2020年首部十億票房電影,目前票房已過20億。尤其在最讓人淚目的那一段:當日軍採用大規模鋼板盾牌攻入到大樓底下要炸毀大樓時,年輕的戰士陳樹生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上捆綁手榴彈當做人肉炸彈,義無反顧的跳下大樓,與日軍同歸於盡。隨後很多戰士紛紛效仿,一時間空中飛灑著漫天的血肉和一個個不屈的靈魂!讓人不忍直視。
  • 《八佰》| 身背炸藥跳向敵人,這不僅是勇氣,其實更是無奈
    前不久,《八佰》上映,這是時隔好幾個月後,電影院的歸來。這次歸來,伴隨著《八佰》這部影片,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它讓我們看到了血性的中國人,同樣也看到了那時因為弱小,而卑微的國家。如今,時代變了,中國變得強盛,不再有國家敢像以前那樣欺負我們了,我們昂首屹立在東方,我們有更好的未來。
  • 刪減13分鐘,《八佰》你看哭了嗎?
    堅守四行倉庫的戰士們往北看,硝煙瀰漫,山河已被日軍佔領。往南看,燈紅酒綠,熙熙攘攘,老百姓們安安穩穩的過著自己的日子。隔著一條河,河的這岸連活下來都艱難,河的那岸還在為麻將輸贏斤斤計較。《八佰》的演員有哪些?大多數人說不上太多名字。河馬哥也是到了電影院才發現,原來《八佰》的明星這麼多,這換做別的電影絕對是重點宣傳對象,但所有「明星」在《八佰》這裡都只是演員。
  • 《八佰》中,為何將士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最近的熱播電影《八佰》,相信大家都去看過了,雖然網上有一些網友對這部影片並不是太感冒,說其不符合歷史事實,影片的內核並沒有表現出來等等。但其實我對這事兒並不看重,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部商業電影,而不是一部具有確切歷史參考的紀錄片。如果僅從商業電影的角度來看的話,這部電影還是很不錯的,值得一看。
  • 《八佰》:哭著看完全片,失敗比勝利更有力量
    沒有去電影院看《八佰》,網站視頻上線之後,第一時間點了開,哭著看了整部電影。影片地結束來得有些突然。謝晉元中槍,倒在橋上,用力支撐著。在他周圍是奮力掙扎著過橋的兄弟,對岸是一雙雙伸向戰士的手。「八佰」,兩個血紅大字赫然打在了屏幕上,結束。橋,過去了嗎?謝團長,活下來了嗎?我的腦子裡浮現出兩個問號。彈幕上的小夥伴,告訴我,在這裡謝晉元並沒有死。
  •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許多觀眾說,《八佰》是這幾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好就好在八佰勇士那股頑強不屈的血性。我們知道,戰場英雄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凡人逐漸成長為大樹的,他們心裡早已埋下堅韌的種子。《八佰》告訴我們,真的打起仗來,一個人是不會想到自己生死的,只會鐵心將這幫壞蛋打下去……眼前呈現出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繫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引爆,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想不到什麼人能在這時,完全不考慮自己,而只有英雄是這樣的。敵人誇口說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當時還很難說結果。
  • 今日智慧‖《八佰》觀後感
    瓜慫,送你一程瓜慫,煙是你的命這是《八佰端午,小湖北,慫瓜和老兵,學生哥,小刀…… 看完《八佰》以後,心中觸動很深,憂傷遲遲都未能散去,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一河之隔,一邊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一邊是拼死抵抗、奮勇殺敵。背上炸藥跳下城樓的陳樹生,一個接一個報完籍貫姓名跳下的戰士,一班一班奮力度橋的勇士,對岸的小女孩兒的敬禮……無不讓人熱淚盈眶並為之震撼!
  • 《八佰》為什麼跳樓炸敵人,能直接扔炸彈下去嗎
    電影《八佰》上映了,非常火爆,並且讓所有人都淚目,其中有個細節更是讓人感慨,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其中就是陳樹生為了炸開鬼子,直接從樓上跳了下去,用自己的身體砸開了敵人的鐵板,並且他還抱著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了。那麼為何陳樹生為何要跳下去呢?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小歷史就不好,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八佰壯士其實只有四百多人,《八佰》以一群臨時應召、本意去打掃戰場卻無意中被併入阻擊部隊的「保安團」為主視點,由一開始的怕死畏戰到最後拿步槍與敵機「單挑」的無所懼怕,由遇到敵襲就各自逃命的一盤散沙到最後全副武裝的鋼鐵城牆,電影的整個過程一方面是與日軍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非正規部隊的成長過程、他們在迷茫怯懦中逐漸找回民族大義的過程
  • 《八佰》▏看演技?看精神?我們應該知道的真相
    謝晉元對即將上戰場的戰士說的那句話:「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大家能撐就撐,不能撐,一顆手榴彈,天堂地府,後會有期!」這不是自我安慰,當處在那個環境下,你都有視死如歸的責任,與其畏畏縮縮也是死,不如來得慷慨一些,沒有兒女情長的依依不捨,一個將軍也只能用這樣的言語來激勵他的戰士,反正不能落在敵人的手裡。聽到將軍的話,戰士不再有畏懼,因為將軍不久會與他們「後會有期」。
  • 如果你是《八佰》戰士,會撤退嗎?
    昨晚一家三口看了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影片確實獨闢蹊徑,一個片子看完,沒弄清誰是主演,除了」叔「,」小湖北「,」謝團長「,」瓜慫「,就沒記住幾個人的名字。但這並妨礙深深地印刻在我們腦海裡的一張張戰士的臉。怯懦的,勇敢的,視死如歸的;蠻橫的,驕狂的,狡猾的,勇往直前的;老的,少的,小的,滿臉皺紋的,笑起來像朵花兒的。
  • 今天觀影「八佰」,那句:娘,孩兒不孝了,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八佰沒上映的時候也在短視頻的一些平臺看過一些片段,當時覺得沒什麼,就是一部紅色革命抗戰劇。當時對上海四行倉庫並不是很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直到觀看了八佰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祖國抗戰時期還有這麼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
    終於看了《八佰》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人」,是「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當我們的國受到侵犯,我們的家受到破壞,當然要奮勇抵抗,當然要保家衛國!所以那些堅守在四行倉庫的戰士們,面對猛烈的炮火攻擊,面對艱難的作戰條件,依然不屈不撓,奮死拼殺,這種英雄行為是值得敬畏的,也是極具感染力的 ——相信每一位擁有愛國情懷的觀眾都會被觸動到。當然,如前所述,《八佰》帶來的觸動並不止於這一個。
  • 《八佰》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
    《八佰》,這部拍攝於1998年的戰爭片,沒上映的時候就爭議不斷。由於以前沒有看過,雖然心存疑慮,但也不敢妄談。今年八月最後的一旬裡,影片終於上映了。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這拍攝於22年前的影片。戰爭場面之真實,槍林彈雨之殘酷,畫面處理之細膩,生死對比之強烈,給人以強烈的心理震撼。觀影之後,和朋友們坐在酒吧裡。柔和的燈光照在桌上還有泡沫的啤酒,透出橙黃色的光彩。
  • 《八佰》:戰士抱著手榴彈跳下樓,為什麼不直接扔手榴彈?
    《八佰》:戰士抱著手榴彈跳下樓,為什麼不直接扔手榴彈?想必不少朋友都被被新出的電影《八佰》刷屏了吧?我也是這兩天才看,的確是一部很好的抗戰電影。裡面有這樣一個橋段,渾身綁著炸彈的一位戰士從高樓直接俯衝進密閉的由日軍扛起的鋼板裡,瞬間爆炸,數名日軍直接被炸死,這名英雄也壯烈犧牲。
  • 《八佰》叫醒了南岸四萬萬國民,能叫醒和平時代的我們嗎?
    正如姚晨流著淚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南岸的人們多麼像當今太平盛世的我們:因為出生並生活在沒有戰爭的時代,就覺戰爭只是一場大戲,唱完就歇了,熱鬧看完了人就散了,但這場大戲無我們無關,因為沒有人想要去對面的戲臺上演戲。這部劇裡面有真實,也有虛構。以那條河為界限。真實的是北邊的是戰場,硝煙四起,遍地橫屍;虛構的是南邊的租界,歌舞昇平,繁華耀眼。
  • 「八佰」,這部電影大家看了嗎?談談有什麼感受?
    最近熱播的電影《八佰》,大家看了嗎?看了《八佰》,真的是熱血淚眶,作為後世晚輩,無法感受體會,當時我們中國人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保護國家的歷史山河。八百戰士,四天四夜戰鬥日軍十萬,捨生求死,掩護國民軍撤退,拼死護衛上海蘇州四行倉庫,真的很感人,他們的精神真的值得後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