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八佰》戰士,會撤退嗎?

2020-09-05 南京梧桐春春

昨晚一家三口看了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影片確實獨闢蹊徑,一個片子看完,沒弄清誰是主演,除了」叔「,」小湖北「,」謝團長「,」瓜慫「,就沒記住幾個人的名字。但這並妨礙深深地印刻在我們腦海裡的一張張戰士的臉。怯懦的,勇敢的,視死如歸的;蠻橫的,驕狂的,狡猾的,勇往直前的;老的,少的,小的,滿臉皺紋的,笑起來像朵花兒的。不知道多少回我們熱淚盈眶,為這些戰鬥中的戰士緊張,害怕,而又感動。

電影結束,我是帶著糾結離開的影院。我問老公和兒子,如果你們是《八佰》裡的戰士,你們在最後會選擇撤退嗎?

老公和兒子都搖頭!

橋是一條生路,也是一條死路。我們的戰士在橋上就是靶子,敵人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射殺我們。我不知道最後有多少人逃過了橋。影片中只看到一個又一個倒下的身影。四行倉庫至少還有掩體,而在橋上能夠掩護他們的只有戰友彼此的身體。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既然都是死,如果是我,我希望死的更有價值些,儘可能地多殺幾個敵人,而到了橋上,就是敵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寧願自己是那些身上綁著手榴彈的戰士,死之前也要給敵人點顏色看看。

四行倉庫的據守有著特定的政治和歷史背景,黑白對錯單看從哪個角度去看。說是一場用戰士的鮮血表演給國際社會看的戲,感覺有些殘忍,可是歷來戰爭又有哪一次是不殘忍的呢?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約有一千萬人喪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約有九千餘萬人喪生。僅南京一地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人數就有三十萬之眾。屠殺,特指應該是受害人沒有防衛能力。我們的三十萬民眾,手無寸鐵之力,沒給敵人造成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就被殺害了。古人說:不成功則成仁!我們三十萬民眾未成功也未成仁,成就的只有世世代代後人的悲憫之情。

戰爭中人命如草芥。不想毫無價值的死去,就要儘早的拿起武器,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有價值,有尊嚴。現代戰爭可能會更加殘酷,各種殺傷性破壞性超強的武器,層出不窮。核武器更是可以毀滅人類的潛在威脅。 我們熱愛和平,但我們又不得不不斷地研發製造武器以作防禦。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我們只有不斷地變強,才能不被欺負。加油!我們大中華!

相關焦點

  • 《八佰》中戰士們撤退後怎麼樣了?如果拍成片,會讓國人更心痛
    《八佰》中戰士們撤退後怎麼樣了?如果拍成片,會讓國人更心痛!文/小雪最近一段視頻《八佰》這部影片大受好評,導演管虎可以說是抓住了國人的人。,但是日寇卻表示,如果這些戰士離開了一個人,那麼他們就會對租界進行攻打。
  • 《八佰》戰士們衝橋撤退,到底算不算逃跑?
    其潛臺詞就是戰士們寧可與敵軍玉石俱焚,也不能撤退,這樣才顯得更有民族氣節。如果軍人不聽上級指揮,光憑一腔熱血蠻幹,那會亂了紀律,甚至毀掉大局。所以,謝晉元服從命令撤退,只是盡到了軍人的本分——更何況作為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謝晉元將軍的思維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提前預判到國民黨政府的命令是否正確,所以,要客觀評價他的行為。
  • 《八佰》戰士們衝橋撤退,到底算不算逃跑?
    《八佰》衝橋片段惹爭議對於這類戰狼式觀點,我只能說你們太情緒化,沒看懂這部電影,更不懂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戰爭。影片結尾,謝晉元將軍接到上級命令,忍受屈辱,冒死率眾衝橋撤退——很多人對此有爭議,咱們在下文中會著重分析下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對軍紀的服從,就是軍人最大的愛國表現上文提到影片講的是軍紀,可能會有人抬槓:你說對方是為了遵守軍紀才死守上海的,那是不是意味著對方就不愛國了?這兩點當然不衝突,有句話叫:「在其位謀其政。」
  • 《八佰》結局爛尾?被導演隱藏的真相,八百戰士真的撤退成功了?
    電影《八佰》的最終結局一直備受期待。結局是什麼?誰在最終的結局之中倖存下來?這次戰役獲勝了嗎?」《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結局早已註定!《八佰》是根據1937年淞滬會戰改編的。它講述了被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士兵堅守蘇州河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結尾有些遺憾!他們如果不撤退,效果會不會更好?
    《八佰》被稱為最近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趁著周末去看了一下,一開始就被長鏡頭吸引,配上背景音樂,渾身都起雞皮疙瘩,普通人民應對戰爭的方式,只有躲躲藏藏,可是他們躲到了一個軍隊裡,實現了全新的蛻變!其次,結尾為什麼要撤退,在小編看來,他們不該撤退,如果以死保衛四行倉庫,那將會成為可歌可泣、浩氣長存的史詩,更會震撼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 《八佰》催淚,你哭了幾次?這些悲壯的場面你哭了嗎?
    今年第一部催淚電影——《八佰》,當之無愧!不管你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是多愁善感的女子,多少都會有為它哽咽流淚。如果說,有什麼情懷,可以讓整個華夏都為之動容,那一定是面對外來侵略者時,同仇敵愾的護國之情!《八佰》作為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抗爭題材的影片,全程被無數淚點戳中。影片中殘酷的戰爭場面,直白有力的臺詞,以及人物心理的變化,都讓人潸然淚下。
  •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
    看《八佰》,我們敢做那跳下去的戰士嗎?用他自己的話說:有時候,攝影團隊可能只有四、五人,有的時候可能是七、八十人,也有可能是成百人,是非常具有彈性的,我們拍《八佰》的時候,攝影團隊大概有170多人。可見《八佰》在攝影投入上是巨大的,確實在畫面和後期都給了我們很強烈的視覺享受。
  • 《八佰》:前半場向前,後半場撤退,一場笑中帶淚的終場戲
    稀裡糊塗成了「八佰」的一員,於是他的出場從一開始就帶著不入戲的疏離感。絕大部分戰士的全副武裝撤退,將這場戲送上了被冠以情緒高漲的低谷與莫名失落的高潮。此時,一批批戰士的撤退反而比正面的抗日更顯壯烈,原本隔岸觀火的人們也伸出了名為希望的手。雖然有被這種壯烈的氛圍感動到,便細思極恐,眼前的希望與背後的蒼涼形成看不見的對比,格外諷刺。
  • 《八佰》一部讓不輕易動情的你也會淚流不止的戰爭片
    《八佰》在最開始就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上映?改檔!最終又被選為疫情之後影院重新開放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上映影片,這些事實的種種都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就在昨日8月14日網上突然就爆出,電影《八佰》在全國多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八佰》實時票房已超過1000萬元。
  • 電影《八佰》倭寇何敢?潰敗撤退、逃兵式英雄力促八百叫醒四萬萬
    國軍88師師長孫元良只留下了524團一部守衛四行倉庫,史稱「八佰壯士」。他們知道在這裡構築防禦陣地,敵眾我寡,等同於在修建自己的墳墓,「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謝晉元覺得他們的犧牲也不只是給洋人看的,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全國舉70萬軍力最後全面崩潰,人心渙散、軍人畏戰,他相信這場戰鬥會重新激發起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 票房23億的《八佰》,你看了嗎?
    面對著國軍撤退,國土大面積淪陷,如果說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一場給國際社會的表演戰爭的話,那同時這也是給當時四萬萬民眾的一場精神保衛戰。於是無數市民爬上屋頂向閘北眺望,上海市民也開始組織的各界抗敵後援會,開始幫助四行倉庫的戰士們募集物資。
  • 八佰!八佰!八佰!
    今天下午終於親自看了《八佰》國內上映時間是上個月,口碑不錯。我也一直想要看看這部本來應該去年上映的愛國電影!對於整部電影來說我在今年就看了很多關於四行倉庫戰鬥的歷史!但是不知道電影和原版有什麼改動。應該是改的不多,前面的大部隊戰場沒有提現,可能是投資的問題吧。
  • 電影《八佰》與其背後真實的「八百壯士」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34;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
  • 如果回到《八佰》,你會選擇成為誰?
    所以我心心念念的《八佰》就推遲到昨天看了。電影結束後,說實在的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描述當時的心情,只覺得有一萬種情緒堵在胸口,噎在喉嚨,張嘴說的時候卻是一時語塞。因為從昨天到今天我都在思考:如果回到《八佰》,我會選擇成為誰?(一)歐豪飾演的「端午」是個半大孩子,未婚,家有一母。他說他讀過私塾,但沒出過門。所以和叔叔,弟弟只想出門看看,看看上海。可不曾想就陰差陽錯的成了「逃兵」,來到四行倉庫。
  • 《八佰》真有那麼爛嗎?
    可是,《八佰》真的如同一件華袍,上面沾滿蝨子嗎?「屁股」歪不歪《八佰》到底是不是愛國題材影片?如果真的看懂了電影,會發現恰恰相反,本片以一種高級黑的方式,處處折射出國民黨政府彼時的無能懦弱,甚至可惡——「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對於當局來說,四行倉庫的抵抗,不過是打給西方看的,是為上層在國際會議中獲取英美支持的籌碼。可以說,只有這400多守軍是當事人,所有人都在隔岸觀火。我們展開講講。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八佰》好看嗎?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八佰》。先說結論,等了一年的《八佰》沒讓我失望。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這是歷史,接下來我們聊電影。 02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八佰》的劇情在意料之中。
  • 《八佰》韓國上映,比國內版還多點內容,他們會怎麼看大撤退?
    雖然《八佰》和《金剛川》一樣引起網友的熱議,但是相比口碑勉強及格的《金剛川》,《八佰》依舊略勝一籌,因為影片不但有火爆的戰爭戲,故事方面也還可以,不會像是趕工的《金剛川》那樣有太多硬傷。    如今《八佰》不但在國內票房不錯,如今還提名AACTA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最佳亞洲電影」,影片正式出徵海外除了會在墨爾本上映外,還將於12
  • 結尾撕裂、人性殘缺,但《八佰》是前所未有的高級主旋律
    「八佰」孤軍在浴血奮戰,隔岸觀火的民眾也在逐漸覺醒。當看到戰士們捨生取義,用生命在捍衛對岸的和平,無數民眾也為之灑下熱淚。人性終究是相通的,為英雄肅然起敬的情感,也是相通的。這部電影的表層故事是戰士們的愛國熱血,隱含的故事是政治的殘酷冷血。這一熱和一冷,會讓你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種「冰火兩重天」的震撼感和撕裂感。
  • 電影《八佰》你看了嗎
    《八佰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戰鬥,從一個畏戰想家的新兵成長為不懼死亡的戰士,他眼睜睜看著老葫蘆被殺,那些捨生赴死的戰友讓他徹底明白,如果現在退縮,必定無家可歸。羊拐演員 王千源國民革命軍33師成員,性格倔強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