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戲園子裡,葉問與闊別多年的宮二重逢。
此時的宮先生停止了掛牌行醫,平日閒逛戲園,偶爾也唱幾齣戲。咿咿呀呀的唱戲聲音漸漸消弭下去,兩人對坐於四方桌旁,敘舊敘得很平靜。
一代宗師最打動人的一幕,莫過於是已經決意退出江湖的宮二,面對彼時極為欣賞的武學奇才以及傾慕的紅顏知己,她平淡地把兩人的過往稱之為恩怨。
宮先生靜靜端坐著,毫無波瀾的臉頰緩緩划過一行熱淚。不是女孩子的那種胭脂淚,它包含了很多隱忍。
「宮家六十四手,我已經忘了。」至此,我們才知道這位身懷武藝的奇女子為守諾言無緣施展抱負,內心有多麼的不舍和無可奈何。
出生在武學世家
都說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除了說它的源遠流長,有一點是武學都會分許多門派,這在現實和武俠小說中多見。
局勢動蕩的民國,北方宮家的拳掌獨樹一幟,其掌門人宮寶森有意促進南北拳交流,於是率北方一眾武林人士南下佛山,在金樓舉行一場退隱儀式。
金樓是有名的堂子,但是對於武林人士而言,這裡不單是銷魂處,還是英雄地。
宮寶森在金樓亮出一生以來最為得意的三件英雄事跡:合併形意門和八卦門、接大師兄的班主事中華武士會、北拳南傳。
言下之意,宮家不是只追求個人武藝修為,而是要糅合多門派武功自成一家,甚至推動全國武術大融合。
「民國十八年,兩廣國術館成立,五虎下江南就是我和李任潮先生在這座金樓談定的。」
宮寶森所說的李任潮就是李濟深先生,依靠李濟深的政治力量,宮寶森在南下傳藝過程中有了依靠。因而北拳南傳可以說是宮寶森乃至宮家最驕傲的成就,合併門派和主事中華武士會遠不及讓武術走出東北南下揚名的影響力。
宮二原名宮若梅,是宮寶森的掌上明珠。自小在武學世家長大,看著父親跟人交手,耳濡目染之下也是學會了一身本領。所謂的虎父無犬子,其實虎父也能無犬女。
至於宮若梅為何又叫宮二,有個說法是宮寶森膝下無子,視馬三為養子。馬三是大師兄,若梅排行老二,遂有宮二之名。
武是輸贏,無關人情世故
作為一名女性,在習武方面與男性有很多不同之處,特別是力道上是遠不及男性的。但是也有些功夫專門為女性而創。或者說,更適合女性練習。
宮家從不外傳的獨門功夫」宮家六十四手「,葉底藏花,以柔克剛,是宮二的看家本領。在金樓與葉問的比武中,宮二正是以宮家獨門功夫巧勝葉問的。
宮寶森兩個弟子中,馬三學會了他的剛勁,宮二學會了他的柔勁。
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宮二卻是十足的女丈夫,是脂粉堆裡的女英雄。正如她的人生信條: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探討宮二的人物性格,從她的這句話中可知其人做事果斷且個性堅毅。而宮寶森決議在南方武林尋找搭手夥伴,宮二前去說勸時,宮寶森對這位獨生女的評價或許能讓我們更接近宮二,甚至理解她的人生走向。
」宮家沒有敗績,您又在這,葉問憑什麼出頭!「
這是一個以父為傲的女拳師自信滿滿、略帶輕蔑的口氣。
」你的脾氣就是爹年輕的時候,眼睛裡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事故。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宮寶森的意思很明顯,年輕才較真,那樣會看不到山外山。
可是這樣一個年輕的人往往是一個實心眼的人,有她去偽存真的可愛之處,認準了的理,千軍萬馬都拉不回頭。
因此,宮二在宮寶森回東北後,找到葉問在金樓比武。馬三輸了,宮寶森過招沒有輸在武功上卻輸在了想法,但是宮家還有人,這個人就是不服輸的宮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可以說,一代宗師的故事是由金樓裡一眾武林豪傑群英聚會開始的,這場盛會的內容貫穿故事始終,到葉問開館授徒亦是傳承了盛會初衷。
會議看似是宮寶森先生的退隱儀式,但其實更重要的是他綜述一生三件輝煌事件之後,說出的最後一個心願:南拳北傳。這才是故事的重要之處。於是乎一個人金盆洗手的會議,就變成了一場武林同盟的邀約。
但是宮寶森作為一名北方拳師,即便在北方備受推崇,想要到南方別人的地盤上號召武林,旁人看就是來叫板的。宮寶森一生未輸過,顯然也明白這一點,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退場未嘗是一件壞事,與其跟後輩們爭風吃醋,倒不如傳承衣缽,讓桃李滿天下。宮寶森以武學宗師和掌門人的氣度看武林,武學如同一盞燈,有燈就有人,不應該讓這盞燈黯淡。
「寶森不是想當英雄,寶森是想造時勢。
宮寶森舉薦徒弟馬三為北方武林達標,並希望南方武林挑選年輕代表「搭手」。正是這種時勢下,葉問走進了宮寶森的視野。也正是這時候,北方的宮二認識了在南方頗有名氣的葉問。
兩人在金樓以武會友,又基於雙方人品和志向相互賞識。葉問說,千古無同局,希望能看到葉底是否能藏花。對這次金樓意外敗落,他雖服氣,可心有不甘。
這其實是兩個天分極高的武學人士的複雜情感,一個非常熱愛功夫的人,見到另外一個功夫了得的人,就會有上去和他打上一架的衝動。他們敬佩對手,同時希望自己有機會超越對手。
這樣的兩個人,大概就可以叫做知己吧。
一諾已是一生
在金樓會議上,宮寶森已當著眾人的面舉薦馬三,並且表明自己沒有時間了,南拳北傳的任務由馬三接班。
然而馬三很明顯沒有完全吃透金樓會議實質,沒有領悟宮老爺子講話精神,以為此次南下就是南北武林之間的較量,在貫徹落實上出現了巨大偏差。他憑著形意拳輕鬆打敗南方眾多拳師,並揚言「入廟拜佛,得先進山門,要見真佛,得先過我馬三」。
這句話不僅高調宣揚馬三自己功夫了得,還順帶把宮寶森置於「佛」的地位,更公然與整個南方武林宣戰,馬三因此樹敵無數,宮老先生南拳北傳的計劃也被打亂了。
但是馬三在與葉問的對峙中一敗塗地,而宮寶森也看出了馬三年輕氣盛、鋒芒太露,因此罰他「十年後再出名」,意味著馬三要正是成為接班人,還要再等十年。
說實話,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嚴厲的懲罰,技不如人就要回爐再造,十年磨一劍很尋常。只是馬三等不了那麼久,迫不及待地投靠了日本人,還謀害師傅做了叛徒。
宮寶森曾說過,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他漏算了馬三。
北方武林一時間樹倒猢猻散,曾經的老哥們、宮家的元老懼怕已經得到日本人庇護的馬三,不肯清理門戶。作為宮家後人,宮二矢志復仇,卻迫於輿論壓力。
宮二,她是一名女性,有婚配,遲早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民國雖然相較於早期的封建王朝思想進步了很多,湧現出許多自由女性,但是根深蒂固的男權思想其實還是很濃厚的。
男人是一個姓氏的傳承,對外可作代表。女人出閣以後就跟了別家的姓,要想代表娘家,沒資格!
一代宗師裡有兩個女人武打場景,其中一個是金樓的三姐,腳是三寸金蓮,還有一個就是宮二,沒有纏足。可見,宮二的思想應該是進步的。
然而面對宮寶森的仇,她選擇了退婚,並在佛前立誓奉道,就是為了能夠堂堂正正成為宮家的人。宮二還是離不開她所說的那些規矩,並一生都將自己置於這種規矩之中,即便來到了當時更為西化的香港,復了仇雪了恨,連知己葉問的勸說也不能讓她回心轉意。
「姑娘,到了香港這,什麼規矩都不成規矩了。奉道這事你我不說,誰能知道?」
「可是天知道,地知道,我爹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別人可以沒有規矩,咱們有。」
奉了道,就是對佛的承諾,可是回不了頭的。
很多看過一代宗師的人,心中都有疑惑,宮二心裡有過葉問,葉問對宮二是否也存有愛意?
我不敢武斷地說有或沒有,但是很肯定的是,他們是彼此相互照見的紅顏知己。他們照見彼此武功高下,葉問想要照見眾生,宮二卻選擇留在自己的時代。
只是正如葉問所說,宮二隻差一次轉身。
生活中,當人陷入困頓之時,誰不願意來一次華麗轉身,去完成內心海闊天空的心願呢。可人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也有自己信條,因為堅守可能一輩子隱於草廬,可能不受嗟來之食而餓死,可能遁入空山修得此生梅花香。我們大可將之稱為人的氣節。
對於宮二來說,就是佛前的一聲承諾罷了。
只是因了這個承諾,多少令人惋惜。惋惜她不若宮寶森所言跨過高山向遠看,不若葉問所言轉身發揚宮家武學,不若一名徹底解放了思想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