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蘇麻喇姑和康熙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在《康熙王朝》中小時候康熙得了天花,蘇麻喇姑用了土辦法最終救了康熙從而來到了孝莊的身邊,可以說蘇麻喇姑是康熙的救命恩人也不為過,還有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康熙很信任蘇麻喇姑並且蘇麻喇姑在很多時候都會康熙有一定的幫助,因此蘇麻喇姑在康熙的心中分量也是很重的。
我們來說說康熙早年的時候,康熙認識了伍次友並帶著蘇麻喇姑和伍次友見面,那個時候康熙繼位不久很想有一番作為,並且尋找各種人才為自己服務,那個時候伍次友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他憂國憂民不畏權貴,那篇《圈地亂國》直言圈地亂國之害並不害怕得罪鰲拜等權貴,可以說他的一番言論要蘇麻喇姑十分佩服並且對他很是傾心,覺得是可以和定終身的人。
我們知道古時候都哪有那句才子配佳人,無奈很多曖昧和喜歡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繼續在愛了,因為很多時候是只羨鴛鴦不羨仙,雖然,後來蘇麻喇姑失去了伍次友,但是她身邊還有孝莊和康熙,她深得兩人的信任,並且康熙原本還想伍次友帶蘇麻喇姑走但是無奈伍次友並沒有提出,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具體分析下.
在伍次友和康熙那次交流中,雖然康熙:「提出無論他是要人還是要物都可以說出來,有話現在就說,晚了朕可能會後悔」這句話當中說明康熙也喜歡伍次友,而伍次友也看出來康熙喜歡蘇麻喇姑。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整個天下都是康熙的,他做為一個書生怎麼敢和皇帝爭女人,除非他不想活了,因此他決定放棄,因為至少蘇麻喇姑在康熙這裡她可以錦衣玉食風光的度過一生,而跟自己四處漂泊十分不穩定,可以說就算自己得不到她,她也想蘇麻喇姑好,因此他選擇放棄。
還有一點是源於清朝政治因素,因為清朝是滿人建立而滿人和蒙古人進行聯姻,而蘇麻喇姑是蒙古人並且是孝莊的侍女可以說等級上面是很高的,而伍次友是漢人並且沒有功名的書生,可以說兩人的階級還是有一定的相差,並且清初滿漢之間是禁止通婚的,所以從政治角度看他們是沒有機會的,因此伍次友也很聰明自然選擇放棄了。
我們知道蘇麻喇姑對於康熙身邊不可缺少的女人,在康熙很小的時候孝莊就要求蘇麻喇姑照顧康熙,後康熙天花蘇麻喇姑又救了他,可以說蘇麻喇姑是康熙救命惡人又是他的姐姐,而蘇麻喇姑也把他當做弟弟一樣看待,可以說伍次友想帶走蘇麻喇姑可以那他就要留在北京為康熙效力,要不你別想帶走蘇麻喇姑。
雖然我們都知道蘇麻喇姑對伍次友是一見鍾情,但是她是孝莊的最親密的人,是康熙的姐姐她身上有太多的政治因素,我們知道康熙是一代明主擒鰲拜完成一生第一件霸業,可以說康熙政治上非常成熟,他知道蘇麻喇姑和伍次友對愛情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康熙開始時候給伍次友各種官職希望他可以為自己效力,而伍次友因為和蘇麻喇姑一樣不願意在自己的愛情中參有政治因素,因為這份感情是康熙的恩賜,他不願意自己感情參有政治因素。
還有康熙有請求過孝莊和伍次友和蘇麻喇姑賜婚,但是孝莊拒絕了,因為他認為伍次友配不上蘇麻喇姑,他是一介草民什麼都沒有,而蘇麻喇姑她是孝莊的唯一的親人可以說她不希望蘇麻喇姑過上苦日子,還有就是蘇麻喇姑很聽孝莊的話,如果孝莊不願意她可能也不會同意。、
雖然,伍次友很喜歡蘇麻喇姑,蘇麻喇姑也喜歡伍次友,但是他知道他和蘇麻喇姑一起他必須為康熙效力,而古代那句伴君如伴虎可以說雖然可能伍次友可以一時可能獲得重用,但是未來呢?皇帝一不高興殺頭什麼都還是有可能,尤其面對康熙這樣有為之君不保那天對自己生出殺意,這樣一想他更不敢要蘇麻喇姑了。
雖然伍次友和蘇麻喇姑不能相守,伍次友雲遊講學過著貧困的日子,蘇麻喇姑由於他是孝莊和康熙最信任的人可以說她過的還是很不錯的,雖然中間孝莊希望她能做康熙妃子,但是酥麻拒絕了,康熙和現在也沒有強迫他可以說他們是很尊重蘇麻喇姑的。
雖然,我們知道在蘇麻喇姑去逝前寫過一封信但是他最後沒有寄出去而是燒掉了,這封信說他愛康熙,但是她又說不出口,可能因為蘇麻喇姑在看盡人世繁華後認為最重要的人還是康熙,但是無奈康熙給不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因此她只能拒絕並把這份感情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