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啟蒙之路3 ---英文閱讀帶給我和孩子太多太多

2021-02-08 Nono媽媽雙語育兒及其它

前面我們討論了用海尼曼分級讀物的GK級讓孩子從小自學語言形式。那麼,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使用原版繪本?原版英文繪本的魅力相信大家有所耳聞。很多年前我看臺灣的吳敏蘭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在凱斯講故事的視頻,當時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覺得這正是我期望中的與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非常溫馨美好,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的美中,跨越了語言的界限。既然如此,為什麼我不直接在一開始選用呢?

 

 

原版繪本和分級讀物的區別和使用區別

 

國 外的童書分類非常細緻。帶圖畫的英文書並不都是繪本。有一類是專門為了幫助孩子進入自主閱讀而編寫的成套的分級的教學資料。比如國內已經引進的機靈狗開心 樂園、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國家地理兒童百科,牛津閱讀樹等等,也有國內尚未引進的海尼曼、哈考特、SF、RAZ等等。國外的各大出版社基本都有自己的 分級讀物系列,比如I Can Read、DK Reader、Step into reading、Scholastic分級等等。這些分級讀物雖然也以圖畫+故事為主,但考慮到孩子學習自主閱讀的需要,對詞彙的選擇比較嚴格,過濾掉了生僻詞彙,以常見詞為主。而且都按照難度分好了級別,從每頁一句話到一段話、到更長的篇幅,從以圖畫為主,到以文字為主,循序漸進、非常方便小讀者拾階而上。還有些分級讀物則是滲透自然拼讀phonics的拼讀規則,故事情節性相對比較弱,語言的靈動性也相對沒那麼強。

繪本則是童書作家和畫家為孩子們創作的文學作品。相對分級讀物而言,繪本的題材更廣泛、用詞不受限制從而更加靈動自由,更有趣味、更強調文學性,給孩子帶來心靈的滋養也更多。


簡而言之,分級讀物是讓小朋友自己學讀的材料,繪本則是親子共讀的材料。

 

 

不在一開始就開始讀英文原版繪本的原因

 

1. 在國內,孩子從小沒有英語環境,需要刻意營造,不比本族母語者。在語境缺失的情況下,在一開始就直接使用大量的原版英文繪本 (特別是只使用音頻),孩子很難將語言形式與意義匹配起來,會很長一段時間停留在輸入階段(聽的階段),特別是平時生活缺少雙向互動對話的情況下,時間會更加拉長。這對於3歲以後的孩子來講更加如此;

 

2. 3歲以前的孩子一般對律動比較感興趣,對市面上的原版繪本朗讀視頻興致不高,而3歲以後的孩子由於中文已經發展強勢,英文語言的發展匹配不上,聽英文語篇會出現排斥,表示聽不懂,更別說欣賞故事的美;

 

3. 點讀的階段很好地為故事的雙向交流做鋪墊。當孩子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再開始原版英文繪本,講故事的人能和孩子就繪本內容進行交流,孩子能將自己在點讀階段所學的語言運用出來,並去講故事的人趨向協同。這樣,我們就將輸入(聽)與輸出(說)在短期內緊密結合起來。同時,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在短期內體會到成就感。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第二階段(點讀)之後我與Nono開始故事的互動視頻:

 

 

第一個視頻的第1個片段是Nono1歲8個月的時候,最開始我用的是將她啟蒙第一階段(聽兒歌磨耳朵)所聽的歌曲融入故事中,以吸引她的注意力。 其實1歲5個月我們開始講原版繪本故事,那時候她剛學會走路,正是到處探索的階段,我嘗試過給她講故事,她聽了10秒就走開。後來我想到了用她最熟悉的歌曲來串講故事。比如故事封面有個大太陽,表示故事發生時天氣是晴天。那麼我會唱Mother goose club裡的Mr. Sun

 

 

Oh,Mr.Sun,Sun,Mr.Golden Sun,
Please shine down on me!
哦太陽公公,金燦燦的太陽公公
請照耀我吧!
Oh Mr.Sun,Sun,Mr.Golden Sun,
Hiding behind a tree.
哦太陽公公,金燦燦的太陽公公
躲在樹後面
Little children Are asking you.
Please come out so we can play with you.
小朋友們呼喚您
請出來和我們玩耍吧!
Oh Mr.Sun,Sun,Mr.Golden Sun,
Please shine down on me!
哦太陽公公,金燦燦的太陽公公
請照耀我吧!

 


每個故事裡我都給寶寶穿插了不少歌曲,有時候甚至將整個故事即興唱成一首歌。這樣在熟悉的旋律中寶寶一次能夠聽6個以上的故事了,也慢慢與我互動交流起來。在這一階段,她很好地將她與奶奶自學而來語言運用起來與我交流。當然,由於她年齡還小,我和她的交流的內容大部分是基礎性認知的,比如圖片展現的信息。這個階段還不能思想交流。


 

我們一起來看看另外一個視頻Nono是如何與媽媽交流的,選用的是Maisy的貼紙書(第二次講這個故事,第一次的時候和孩子邊講邊貼貼紙)(同時視頻後面附上大的孩子,幼兒園大班-小學1年級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後再進行故事交流互動的效果)



 

最後一個視頻是我在給Nono講牛津樹故事(用教具輔助講繪本



由於視頻限制只能上傳3個,其它方式的視頻無法上傳


有時我們也會用翻翻書(如Spot),手偶書 (Child Play系列以及一些國外進口的手偶書)

翻翻書



洞洞書 (廖彩杏所有系列,寶寶都經常在家和奶奶一起玩)


立體書


等到孩子語言發展到一定水平,再加入各種動畫片繪本


由於動畫片繪本文字較多,有些有點讀版,有些沒有,我們就買了列印版本的,力求與動畫片一致。



總之,從這個階段開始,我們開始大量(可以說是瘋狂痴迷哈哈)使用各種英文原版繪本了,廖彩杏系列,牛津樹,各種繪本大師之作,也融入貼紙書,翻翻書,機關書,立體書,圖畫書,動畫片繪本... 也加入了各種動畫片。可以說,這些與分級讀物一起配套,相當於餐後點心的作用。


這些有趣的繪本其實只要家長稍有一點基礎都可以讀給孩子聽,實在不行還能配合音頻視頻和寶寶一起欣賞。只是,互動交流這一塊,往高要求講,確實還是需要引導人具有一定的語言功底與講解水平。實在太忙碌的家長可以尋找合適的老師輔助引導。


寶寶的閱讀習慣很好地建立了起來。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寶寶養成了每天都必須要有故事陪伴,媽媽再忙也得完成,確實太忙沒辦法的情況下得和她說明,只講2本,留待明日。


最有意思的是,Nono在這個階段瘋狂地迷上了動畫繪本的人物,走路神情說話都模仿。每天晚上她都要把我們一起讀的繪本拖到床上,抱著 一起蓋被子睡覺,很捨不得和它們分開


寫了這麼多,先休息一下,下次我們再接著嘮嗑繪本之美!隨著孩子漸漸長大,3歲之後,我們閱讀的範圍也越來越廣,融合了更多的領域--科學,地理,美術,音樂,自然,智力(如迷宮),數學,跨文化,中國文化繪本,廚藝,手工,生活繪本等。我們在繪本的世界裡盡情徜徉,非常享受每一天的親子時光。可以說,英文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Nono總會忍不住抒發:"I love reading so much!! ", "我最喜歡我的媽媽給我讀書,陪我玩,陪我畫畫", 「My hobbies are reading and eating.」  


我很高興寶寶把我和她共處的閱讀時光與eating並列為她最大的愛好!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這一時期,寶寶的認知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都在同步飛速發展,以致於我怕錯過了這些回憶,一直在微信記錄了很多片段,直到目前她3歲9個月。


這是我們一起讀Road to writing 這套書(讓孩子發揮想像力作畫,每本書圍繞一個主題,下面是Super me和怪獸主題)Nono和我的交流記錄:

這是我們一起讀Amelia這本故事集時我的日記記錄:


女兒最近瘋狂迷上這個Amelia Bedelia的女孩,書讀完會去封底找這個系列還有其它什麼書,央求我全部買下來。去年從美國給她帶回來一本這個系列的章節合輯反覆讀了很多次,我也被她帶動著喜歡上這個調皮可愛的主人公。

Field trip這個章節寶寶和我聊了很多鄉下的爺爺和書裡的farmer有什麼區別:

寶寶:Can I have a field trip, too, like Amelia Bedelia? 

我:Well...I have to check it out, not that sure.   Maybe we can go visit granpa. You know, papa's a poultry owner too. He keeps roosters, hens, geese, ducks, cattle, a buffalo and the like... 

寶寶:I don't think papa is a farmer. A farmer grow(s) things.   

媽媽:He does plant things, a field of crops, corns, veggies...

寶寶:But he doesn't keep a dog. 

媽媽:Well, a dog might bite people, that's why we don't have one. 

寶寶:Can papa's hens lay eggs, too? 

媽媽:Sure, you can gather eggs. There are white eggs, brown eggs, speckled eggs and eggs the color of the cream.. 

寶寶:Wow...but I still don't think papa is a farmer. 

我:... (趕緊去google下什麼是farmer)A farmer (also called an agriculturer) is a person engaged in agriculture, raising living organisms for food or raw materials. The term usually applies to people who do some combination of raising field crops, orchards, vineyards, poultry, or other livestock.   

寶寶:But papa doesn't have any piggies. 

我:Well, our neighbors do keep litter. You may go check them out, if you want. 

寶寶:Do horse produce(s) milk, too? 

我:Yup. Horse is one of the mammals, too. Mammals produce milk to nurse their young.  

寶寶:And humans, too? and the human baby always cry (cries) for milk "奶奶,奶奶..."

我:Yeah, mummy breastfed Nono too, when you were very little.

寶寶:Hahaha...will the horse babies say "奶奶,奶奶..." like baby Nono?  

我:Nope, a foal cannot talk.

女兒有一個習慣,凡是讀到她喜歡的書,她會迫不及待翻開書本的封底,看看這個還有無同系列的其它書,每次都會央求我要全部買回來或者借回來,說自己很想擁有。

在她不到2歲的時候,爸爸就陪她一起玩塗色,畫畫,天馬行空。所以她對畫畫也很痴迷,她常會迫不及待地跟我們分享她畫裡的故事。仔細聽下來,每幅圖都有一個故事。於是我她要求我為她的塗鴉配上文字。因為她每天都畫,於是爸爸提議把她的畫和我的配字收集在一個盒子裡。等將來女兒大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來回憶我們在這個階段的快樂時光。

Nono: 媽媽,這是我畫的畫Nono'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你幫我寫字」

有時候Nono也會和我玩互譯的遊戲,她把我講給她聽的中文故事講成英文說給我聽。

(孩子的英文版)開篇: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bear who lived in a wooden house with his mummy. 

圖1:It's too hot, mother bear had a fever. " 

圖2:Drink more water, mummy," said the little bear. "I will go get the wind, and you will feel better!" 

圖3:The little bear run and run (ran and ran) to catch the wind. "Oh, I need a bag." said the little bear. 

圖4:He got a big bag and ran faster. 

圖5:A goat see (saw) the little bear. He said:" what are you doing, little bear?" "I'm catching the wind." said the little bear. 

圖6: He ran faster and got the wind. 

圖7: "Mummy, mummy, here comes the wind. " The wind blow(He untied the bag and let the wind out of the bag). "Thank you, little bear. I feel better." said mother bear. The end. 


有時她會無釐頭,憑空想像很多的故事講給我們聽,分不清楚現實與書本的世界哈哈


在生活中的她也很多的無釐頭,經常讓我哭笑不得


給她讀中國文化繪本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特別是看到外國人筆下的中國文化。


她也讓我探索我從前不曾仔細探索的領域


甚至在她發燒不舒服的時候,鬧情緒鬧彆扭哭鬧的時候,只要媽媽說:寶寶乖,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她就開始安靜下來

可以說,繪本帶給我們的太多太多!以至於我怕錯過捕捉這些瞬間,在她講完話的時候,我趕緊在電腦前記錄下來。說起來,還是感激這些記錄,讓我能夠回憶她成長的瞬間!

這個階段寶寶口語能力的發展也很好地為我們的下一個階段做好鋪墊準備---自然拼讀。

好了,寫了這麼多,該停筆了!Nono在抗議要讀書了!下次有時間,我們將一起探索自然拼讀的奧秘!



最後,我想引用吳老師的博文,結束這篇分享!




吳敏蘭:英文教學的短板繪本來補


 

自己剛開始教英文的頭幾年,每教一個單詞或句型都會想一個遊戲帶著孩子們玩,孩子們上課確實很high。但透過遊戲,孩子的學習雖然是快速、有趣的,但是卻因為不夠深入,往往只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無法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怎麼辦?我把目光投向了英文繪本閱讀。

曾經和一個中學英文老師聊到,他說班上的孩子有好多已經在外面的補習班補了好幾年的英文,不過有的孩子只會讀寫,卻不敢或不會開口說,有的孩子口語能力雖好,寫出來的東西卻慘不忍睹。同樣學了好幾年的英文,結果卻有很大落差。到底要如何讓孩子言之有物?如何讓孩子寫出有內涵的文章呢?這些都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身為老師的我們往往記者想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文法,卻沒有想到孩子除了要能寫出正確的英文語句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寫出有內涵的英文。而要解決這問題最重要的方法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我的英文是從國中音標開始學起。當年父親因工作關係被派到北歐瑞典的時候,我的英文程度只有國中三年的基礎。到了瑞典念的是英國學制的高中,面對外國同學及老師們,我只會基本的問候語與對話,除了「Where is the bathroom?」「What is the homework?」我無法與同學及老師進行其他對話,一來不知該如何發問(不知道要聊什麼話題),足足當了三個月的啞巴。

記得上英文課的第一天,老師發下一本蕭伯納的劇本《人與超人》,我打開第一頁,光是場景的敘述就花了我兩個小時去查字典,邊讀邊掉眼淚。當時的我心想,念英文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讀這麼多又厚又長的劇本?

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年裡,我讀了一本又一本精彩的文學作品,從《麥田捕手》到《蒼蠅王》,再進入長篇小說,如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和《黛絲姑娘》,從《推銷員之死》讀到《羅密歐與朱麗葉》。我的英文從大量的閱讀、在班級中的團體討論,進而能寫出一篇篇的報告,這真是全新的語言學習經驗!

因為長期以來在臺灣已習慣被告知「正確答案」,上課勤於抄筆記,考試則是默寫出標準答案的模式,因此在瑞典的英文課中,我常常因為不知如何發言而沉默不語。一開始,我的問題在於不知該如何提問,只要老師隨意提個問題,我就發慌到不知所措,但是到後來,我卻因此深深迷上文學,迷上閱讀。我不再覺得語文只是個工具,因為隨著英文能力的積累,我可以大量的閱讀,可以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大量的知識與文化。即便從小到大我沒有去過英國或美國,卻透過閱讀對於英美文學及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記得自己剛開始教英文的頭幾年,道具行頭特別多,每教一個單詞、一個句型,就會想一個遊戲帶著孩子們玩,每次上課會先帶動氣氛,期待在教室裡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因此孩子們看到我總是歡呼:「Yeah!玩遊戲玩遊戲!」頭幾年孩子們上課很high,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是漸漸的,我開始感到疲乏。一方面體力不支,另一方面,我想我總不能一直在課堂上蹦蹦跳跳,有時還沒開始上課,孩子們已經吵著要玩遊戲了。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好像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在學習。雖然我用骰子、槌子、閃示卡可以快速的讓孩子記得一個新的單詞如何念,但是當孩子透過槌子遊戲學會了「caterpillar」(毛毛蟲)這個字後,當我用同一個方式教會他們「refrigerator」(冰箱)時,孩子很快就忘了「caterpillar」這個字,也就是說,透過遊戲,孩子的學習是快速、有趣的,但是卻因為不夠深入,往往只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無法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撒下閱讀的種子

我開始另一種嘗試,帶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當然,閱讀能力是要慢慢培養的,因此,我先嘗試透過繪本,讓孩子藉由故事接觸英文,例如孩子在學「caterpillar」這個詞時,我就讀《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讓孩子透過故事了解毛毛 蟲的成長過程,對毛毛蟲吃下這麼多東西印象深刻,而故事的趣味性也讓孩子對毛毛蟲 產生好 感。我帶著孩子一起用毛根做成一隻毛毛蟲,運用肢體模仿毛毛蟲的動作,和孩子們角色扮演,並且延伸至科學、數學領域,希望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程對我而言,教學空間更廣闊了,我不只是 一個英文老師,還可以透過繪本帶給孩子更寬闊的視野,給孩子不同的價值觀。

有繪畫細胞的孩子因為做了一本大書而學會了一個單詞、一個句型,有表演細胞的 孩子對於開口說英文多了一分興趣,這些都是藉由閱讀英文繪本所帶來的學習樂趣。另外,閱讀也提供了孩子完整句子或段落的概念,而當孩子們累積足夠的英語能力可以開始對話、寫作時,便能完整地表達,而非只是單字的拼湊。例如每年暑假過後,孩子們會交暑假報告,有人寫出「My summer vacation was fun.」,也有人寫「My summer vacation was like a rollercoaster ride.」。當我和孩子討論最想去的地方時,好多孩子都說「I want to go to Disneyland.」卻也有一位孩子說「I want to go to the North Pole to see the polar bear.」,因為她對故事《媽媽你愛我嗎?》(Mama, Do You Love Me?)的故事印象深刻,讓我非常驚喜。

因此我常常在小學英語師資培訓課程中分享我的經驗,希望透過老師們慢慢撒下閱 讀的種子,讓孩子不要只是不斷地做句型替換,用閃示卡背單詞,而是透過閱讀有更深刻的學習。這幾年我持續在幼兒園與語言學校推廣全語文的精神,提供大量中英文繪本的環境,讓孩子大量閱讀,希望將這個精神從幼兒園開始紮根。

我也嘗試運用美國著名出版社的小學教材,運用豐富的閱讀課程介紹一本本著名的兒童文學繪本,並規劃了一系列的跨學科課程,讓孩子不只是學習語言,而是運用英文去學習社會人文、科學及數學。透過閱讀,我也希望不只是給孩子一個多元的語言學習環境,而是引導孩子如何同步運用這個工具開闊視野,建立自己的文化涵養,因為我們希望孩子不只擁有閱讀英文的能力,還能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無論是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章都能「言之有物」。

吳敏蘭

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作家。現任凱斯教學機構執行長(CEO),育有一子一女。

小時候跟著外交官父親遊走各國,受過6個國家不同文化的洗禮,學過7種語言,在泰國住了三年、韓國六年,回到臺灣念國中,又到瑞典念


相關焦點

  • 新手媽媽必看的英文啟蒙心得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杞杞媽媽是怎麼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英文啟蒙之路。我和孩子的英文啟蒙之路杞杞媽媽在第一個孩子降臨前,幾乎都是第一次當媽媽。當了媽媽的那一天開始,你就不會有太多空閒的時間,你的時間將不全都屬於你。你開始搜集一切關於孩子的東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當然還有早教訊息。
  • 小籠包的英文啟蒙之路|媽媽英語不好,啟蒙照樣可以進行
    很多媽媽看了我朋友圈裡,小籠包讀英文繪本的視頻,給我留言,問小籠包英語怎麼能發音那麼標準?有沒有上過什麼培訓班?我回答:沒有上過任何培訓班,我給包子的英文啟蒙,就是每天堅持陪著她讀原版繪本,聽大量的原版音頻。有媽媽又問:那是你英語好啊,我和孩子爸爸英文都很差。可能沒辦法給寶寶啟蒙了。我想,這可能是很多媽媽的困擾。
  • 原來我做錯了!英文啟蒙這樣做
    2020年疫情過後,原本佛系的我,無意刷到了朋友雞娃的朋友圈,我一時有點慌張,堅信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開始尋找英文啟蒙的方法。在這個人均牛蛙牛媽的年代,我實在太普通,普通的讓我焦慮,而我作為一枚在職麻麻,更是被生活的一地雞毛折磨的面目全非,我本身也並非英文專業,口語不好,語感也差,總感覺哪裡落後了,想趕上可又不敢下手,總怕耽誤了孩子。
  • 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排斥)英文怎麼辦?我覺得啟蒙進行不下去了
    如果孩子還小,讓孩子先接觸就可以了,比如一天中的某一時段給孩子放一放英文歌,給孩子翻一翻英文的布書或紙板書。目的是建立孩子和英文的安全關係,消除陌生感。這樣等正式啟蒙時,無論是自己來還是請外援,孩子都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之前都沒有鋪墊,突然某一天和孩子說我們來讀一讀英文書吧或者聽一聽英文歌吧,我想很多孩子會因為不熟悉而覺得沒意思,然後跑掉吧。
  • 英語不好,能給孩子做好英文啟蒙嗎?---答疑解惑篇
    但每每看到別人家的牛娃,又特別想給孩子啟蒙,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針對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寫了這篇答疑解惑,希望更多人能克服自己內心的困難,勇敢地給孩子埋下一顆英文啟蒙的種子。英文啟蒙,顧名思義,是播一顆種子,不是學習,不會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甚至,孩子能輸出幾句也切勿沾沾自喜,因為語言學習是非常難的,它不是單詞量足夠多就行,不是孩子會讀幾本書就行!
  • 花4年整理的英文啟蒙攻略,英文不好的爸媽有救了
    今兒的文章有點長,都是乾貨,你們可得認真看完哈~英文啟蒙從幾歲開始最好米粒媽小時候,四年級才開的英文課,一上來就大量背單詞(沒學過自然拼讀,背單詞多痛苦啊,我記得第一批要記的單詞就有newspaper,library,簡直要命了哈哈)。零零落落稀稀拉拉,到小學畢業,也沒掌握太多英文。大大耽誤了英文啟蒙的最佳時機。
  • 27個英文啟蒙理念|視頻&文章匯總
    回到正題,這篇想給大家整理一下我分享過的啟蒙理念,因為太多了,雖然一再做分類,但還是越來越不好找了,整理到公眾號方便大家查找。為什麼要學習英文啟蒙理念呢?因為理念決定路線,理念不對,是很容易走錯路的。英文說得好與啟蒙理念完全是兩回事,很多英語專業出身的人、甚至是高校英語老師,都來找我探討啟蒙理念,深深感慨給孩子啟蒙與學英文完全是兩回事!開始我的表演我大致把視頻分為四大類:啟蒙理念傳遞類;套裝視頻;單本視頻、直播回放等等。內容太多,本篇只Po第一類:啟蒙理念傳遞!
  • 英文閱讀從啟蒙到精通的三個必經階段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英語閱讀的三個必經階段。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先了解幼兒園,學校,培訓機構裡孩子在上課時候的閱讀和家庭閱讀到底有什麼不同。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庭閱讀的三個必經階段。,而且句子開頭的字母大寫等這些內容,為孩子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家庭閱讀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就是個性化,孩子和孩子不同,他們的愛好和想法也不一樣,所以在家的時候可以多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每天飯後或者睡前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可以更好的促進親子關係,當然長期的家庭親子英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閱讀培養英文語感,從而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
  • 孩子2歲半會600個單詞和簡單英文交流,英文啟蒙我這樣做
    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語言嘛,敢說就行~這不,彤彤媽咪從彤彤咿呀學語開始進行英語啟蒙,如今2歲半,已經小有效果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文 | 彤彤媽咪我的孩子現在2歲半,會600個單詞和簡單的英文日常交流,我的英文啟蒙是這樣做的。
  • 英文啟蒙 | 孩子總是排斥英文怎麼辦?
    不僅僅是個人,一些幼兒園、培訓機構以及繪本館的閱讀時間也有這樣的問題。 英語啟蒙的切入點和年齡有關,和孩子的中英文差距也有關。 一般來說,年齡大、中文能力強的孩子,往往開始切入英文會有排斥。讀圖能力強的孩子,如果開始家長不急於要求用英文讀出原版圖畫書,一般孩子對英文書不會排斥。
  • 英語啟蒙:孩子不願意讀英文繪本怎麼辦?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英語啟蒙,興趣第一。現在的網絡發達,各種英文動畫片應有盡有,總能找到一部孩子喜歡的英文動畫片。作為一部入門級動畫片,儘量不要使用帶有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如果可能的話,甚至不要選擇有字幕(包括英文字幕)的動畫片。關於這個問題,以前苗爸曾經解釋過,當孩子的注意力在字幕上時,就不太專注於畫面和聲音,不利於聽力的訓練。
  • 那些讓你痴迷的著迷的又昏迷的英文啟蒙和 21天英文繪本親子共讀挑戰的官宣
    沒有沒有,我只是要強調一下閱讀的重要性,至於英文閱讀怎麼啟蒙,其實跟中文一樣的啊!      真的是這樣,很多家長英文啟蒙的誤區就是太當回事兒又太不當回事兒了      大多數家庭在3歲之前是沒有接觸過英文的,為什麼呢,因為你覺得英語是要學的,我3歲把娃兒送到培訓班已經是思想超前的家長了呢
  • 這一年,英文啟蒙牛媽都做了些什麼?讓孩子的英文啟蒙穩穩進步
    這篇文章其實是果子媽媽對這一年半的英語啟蒙的復盤,分享了自己買書、讀書的經驗,值得很多對於英文啟蒙還懵懵的媽媽們借鑑。她的金句是: 啟蒙的書,買著買著就不懵了!除了繪本以外,她還分享了童謠和日程生活中的指認也是低幼孩子學習英文的最好途徑,孩子和爸爸媽媽的日常互動總是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這些方法,在英語啟蒙的路上少走彎路
    而且為了提高孩子英語學習效果,家長們跟隨最新的研究和理論,不斷前置孩子英語啟蒙的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在幼兒階段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提出,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從嬰兒期就開始,越早越好。而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就是讀英文故事書,重要的不是英文,而是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上聽英文故事就好。
  • 2000首原版兒童英文歌,1500集英文動畫片,超級英文啟蒙資源推薦
    有這個想法,是因為好多媽媽都跟我說很喜歡我每周推薦的英文故事視頻,希望能看到更多,最好是能提供下載,這些視頻都是我從網上一點一滴收集來的,非常不易,所以當我發現「嘰裡呱啦」這個手機app裡竟然有廖彩杏力推的《鵝媽媽童謠》《WeeSing》,而英文動畫更是有我家從小看到大,每天一集的《粉紅豬小妹》《老鼠波波》《查理和蘿拉》等等,這一切還都是免費的,不禁大呼「撿到寶」,所以當嘰裡呱啦創始人,兩個孩子的媽媽
  • 小窩頭4-5歲英文啟蒙之路回顧:所走的"彎路"和收穫
    關注我公眾號的朋友,大多有我微信(微信號:5808340),也能從朋友圈看到我的育兒日常記錄。年終的這篇,是系統總結自家小白鼠的實踐情況,捋一捋這一年的收穫,以及走過的不算彎路的彎路。之前,我寫過很多啟蒙記錄,最核心的兩篇如下1.【梳理三年啟蒙路】0-3歲英文啟蒙書單整理,也可作為學齡前參考入門書單2.
  • 史上最用心的英文繪本書單(幼兒啟蒙第一輯)& 耶魯奶爸精心研發的英文親子閱讀助手APP和繪本音樂
    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英文親子閱讀,最最關鍵的是選書!選適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能引起孩子興趣的繪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選的繪本如果超過孩子認知水平太多,無論你再怎麼聲情並茂,孩子也無法理解,可能因此喪失對英文繪本的興趣。
  • 讓英文啟蒙變得更好玩-多納學英語app新版體驗及測評
    應該說,現在英文啟蒙的app不少,多納學英語則是國產英文啟蒙app裡比較優秀的一款。在呈現體驗心得之前,艾瑪依然想提醒大家:1. app只是學習英文的輔助手段,親子閱讀和音頻輸入應該作為語言學習的核心。2.
  • 那個大喊著「我討厭英文」的孩子,如今怎麼樣了?
    看著視頻,誰能想到這是曾經大喊著「我討厭英語!」「我想試下沒有英語的世界會怎樣」的小孩。因此給Jessica的英語啟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媽媽在水一方老師將這兩年多的英語啟蒙之路都進行了階段性的記錄,下面選取了部分記錄整理分為初期、中期、後期三個部分給大家詳述。當我意識到該給孩子進行英文啟蒙時,Jessica已經3歲半了。
  • 3歲寶寶能唱近50首英文兒歌,論親子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好羨慕你家孩子那麼小,英語就那麼好了」「我家孩子好像很排斥英文怎麼辦」「你怎麼給孩子做的英語啟蒙」「我的英語好差,孩子沒有好的語言環境」我家孩子Timmy3周歲,目前能聽懂且會表達出的常用高頻詞彙近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