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的家長說「我的小孩就是不喜歡英文,我一讀英文繪本他(她)就跑開或者讓我把書合上換中文」或「我一放英文歌孩子就把耳朵堵上,說不要聽不要聽。連最愛的小豬佩奇也只肯看中文版不肯看英文版」……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就十分挫敗,覺得英文啟蒙繼續不下去了。然後問我怎麼辦?
我們先不談「怎麼辦」的問題,先來談談怎麼避免。
基於我的經驗,有幾點建議:
1、 儘量早接觸。
如果孩子還小,讓孩子先接觸就可以了,比如一天中的某一時段給孩子放一放英文歌,給孩子翻一翻英文的布書或紙板書。目的是建立孩子和英文的安全關係,消除陌生感。這樣等正式啟蒙時,無論是自己來還是請外援,孩子都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之前都沒有鋪墊,突然某一天和孩子說我們來讀一讀英文書吧或者聽一聽英文歌吧,我想很多孩子會因為不熟悉而覺得沒意思,然後跑掉吧。
這就像是你想讓孩子交朋友,你會怎麼做?通常是先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相處一陣子,玩在一起,等他們互相信任了,自然就成為朋友了。所以,想讓孩子和英語交朋友,也要從接觸開始。
我還想說,即使回去了(多少人因此生二胎的?),也不用每天只聽、看英語。英語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重要。現在很多家長在英語啟蒙上用力過猛,有的為了培養英語牛娃,只講英文書,只看英文動畫,只聽英文音頻。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這是十分不可取的。
這裡插播一段:昨天見了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我們年齡相仿,大娃年齡相仿,二娃年齡也相仿,有緣吧!我這位朋友英語科班出身,在領館工作多年,她幾乎從老大出生就開始和他講英語了。當我家姐姐剛剛啟蒙時,她兒子的英語已經說得媲美NATIVE SPEAKER了。然後這是我們昨天的對話:
她:「你有天天和妹妹講英語嗎?」
我:「沒有。」
她:「你有每天給妹妹讀英文書嗎?」
我:「沒有。」
我:「你有嗎」
她:「也沒有」
然後我倆相對哈哈大笑。
為什麼在老大身上堅持的事,在老二身上卻不堅持了呢?除了因為二胎老母親的精力有限,還因為我們在養育老大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比英語重要的事情多得多。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比中文好學很多,考試要求也不像語文要求那麼精那麼高,作為家有小升初學生的家長,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中文是根本,英語再溜語文不好都白搭。
上面那段插播主要是緩解一下英文啟蒙受挫家長的心情,旨在提醒家長讓孩子早接觸英文的同時注意「度」的把握,並不是否認英語的重要性。
2、 培養孩子愛看英文書的前提是培養孩子愛聽故事。
我認為中文英文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愛聽故事愛看書。孩子對某一事物的熱情會幫助他去跨越語言障礙。
我記得某一年看到電視上採訪一個全國英語大賽的冠軍,他說之所以愛上英語完全是因為喜歡打遊戲,為了玩得更高級就去啃原版的遊戲攻略和編程書,從英語渣逆襲為英語通。
同理,如果孩子是愛聽故事愛讀書的孩子,也是很有可能因此愛上英語的。語言只是媒介,首先培養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吧。有了這樣的前提,接下來的啟蒙和引導才有意義。
3、 避免中英雙語的書和動畫。
很多家長因為怕自己英語不好就選擇了中英雙語的書給孩子讀,自己給孩子用中文讀,然後想讓孩子聽英文音頻,孩子哪肯聽呢。或者讀一句中文讀一句英文,完全破壞了聽故事的感受,孩子自然也對英文提不起興趣。而且,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一頁上兩種語言同時出現,不利於他們進入自主閱讀。
還有的家長意識到英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時,孩子已經大了,中文已經能自主閱讀了,家長怕孩子看不懂就買了很多中英雙語的讀物讓孩子讀,然後很苦惱地和我說孩子只看中文部分。在我看來這是必然的,孩子肯定會優先選擇自己熟悉並能輕鬆駕馭的語言,很多家長又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伴讀,所以孩子始終愛不上英文閱讀。
動畫片也一樣,想給孩子看英文動畫片,就不要讓他知道有中文版的存在。如果你已經先給她看過中文版,很簡單,換一個動畫片,即使像小豬佩奇這樣的經典也不是說無可替代的。
總之,要給孩子一個能進入單一語言狀態的學習情境。
4、 營造輕鬆的親子閱讀氛圍。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學習效果最好?答案肯定是無壓力、輕鬆的氛圍下。如果孩子還小,家長的心態一定要放鬆些,引導為主,不要功利,即使你有功利的目的,也請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出來。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教」的痕跡或意圖太明顯,很可能不但讓孩子失去閱讀故事的樂趣,還會對英文學習倒盡胃口,因為他會感覺到父母想要看見成果的「學習壓力」。另外,時間也要選在大家都很放鬆的時刻,比如晚上洗完澡睡覺前的那段時間,周圍比較安靜,和家裡人提前說好儘量不要打擾。
可是,無論怎麼想避免,排斥還是出現了,這時怎麼辦呢?就這樣放棄了嗎?
我們總和孩子講,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要去面對去解決。家長在啟蒙這件事上也一樣。
一般出現對英文排斥現象的孩子以兩歲以上居多,中文越強勢,排斥越明顯。
以我家為例:妹妹兩歲半,從出生開始就接觸英文了,所以現在中英文對她來說沒什麼區別,給什麼看什麼給什麼聽什麼。姐姐三歲半英文啟蒙,出現過短暫排斥英文書的現象,但現在能無障礙聽讀高章原版,我說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1、 從來不選中英雙語的書或者動畫片。
我當時給姐姐啟蒙,從開始選書就是原版繪本,當時原版很貴,能買的就買,買不到或太貴的就列印,總之初期儘量給孩子提供原汁原味的東西。對比當初,現在買原版方便太多了,也便宜太多了。
同樣地,動畫片只看英文,一是因為想啟蒙英語,二是國產動畫片實在讓我失望,喜羊羊、熊出沒那些除了無釐頭就是暴力,對比之下,英文動畫無論從寓教於樂方面還是人物形象設計方面都好太多。還有一些動三明治英語教學動畫片也是我拒絕的,有中文又有英文,可能會學到一些單詞或句型,但不利於孩子英語思維的形成和完整表達。
2、 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排斥英文是因為家長買的書自己不喜歡。當時我家姐姐三歲半,中文已經相當強勢,但她是個非常愛看書愛聽故事的孩子,我們每天都親子閱讀。開始我加入英文書的時候她也是不接受的,每次都強烈表示讓我換成中文。
當時她特別喜歡魔法,整天幻想著拿著魔棒變變變。於是我決定從她的興趣入手,開始在網上搜尋魔法或女巫的繪本,最後選定了Winnie the Witch。其實,以這本書的長度和難度,並不適合作啟蒙,但它的確成功地引起了女兒的興趣。我們一起從瀏覽圖畫開始(孩子都是讀圖高手),然後我讀一句英文再大致翻譯一下(不是逐字翻譯,只是大概),有些詞在畫面上出現就指一下不翻譯,這樣讀了兩遍她明白意思了,第三遍我就完全講英文,這樣她也聽得津津有味。於是,從 Winnie the Witch 開始,我們也開啟了英文閱讀的魔法之旅。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同,家長要多觀察、多嘗試,總能找到他喜歡的那一款。
3、 把書或動畫的內容演出來。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和模仿。角色扮演是很多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喜歡的遊戲。那時候我經常和姐姐把書裡或動畫片的內容演出來,比如她扮女巫,我扮壞人,她拿著魔法棒指著我喊「ABRACADABRA」(Winnie the Witch裡的咒語),我就變成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後來,她不但會說咒語,還會說「I'll turn you into a frog.」之類,老母親不容易,除了出得廳堂入得廚房,還得會演戲。我們也會把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的場景搬到現實中,一個人問一個人答並配合肢體動作,後來她語言積累豐富了,還會自己改編,很有成就感。
通過演,孩子不但提升了興趣,還增強了理解和應用。說起來,我真的也挺懷念那段時光的。
4、 堅持,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孩子說不喜歡英文你是不是就放棄了呢?我們總說讓孩子堅持,其實首先我們自己要堅持,如果你確實認為這件事是對的話。
也許你嘗試了,但孩子始終沒那麼愛英文,沒關係,不要讓他們斷了聯繫就好,也許某一天就開花結果了。你自己不行,還可以尋找外援,有時候,不要太勉強自己,什麼都親力親為豈不累死?!找個靠譜的老師引導、帶領閱讀,家長在家配合(放一下音頻、督促下作業),省事很多,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因為引導閱讀是一件見效比較慢的過程,很多家長等不及中途就放棄了,實在可惜,有時候孩子剛和英語閱讀建立了那麼一點點聯繫,也許你看不到,就截斷了,想再接上真是難上加難。
5、 創造英文閱讀環境,漸進式讓孩子愛上英文閱讀。
比如在家裡放各式各樣的多種中文和英文繪本,孩子抓到什麼書,就讀那一本。英文書放多了,孩子抓到英文書的機率也高一些,也可以哄哄孩子「這次先讀三本中文、兩本英文,下次讀三本英文、兩本英文的」,慢慢進步。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分享,如果你覺得有道理,不妨試一試。作家長的就是要勤思考、多實踐,在和孩子的鬥智鬥勇中,目送他們一步步走向獨立,走向屬於自己的旅程。
如果你在孩子的英語啟蒙或學習上有什麼困惑,或者你針對題目的問題有什麼好方法想分享,可以加我微信:13424479886,咱們一起交流、進步!
關注我的公眾號請長按下面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