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遊戲毀害青少年毀害家庭?

2021-01-18 鍋德蓋

網路遊戲並沒有錯 問題在於青少年玩遊戲過度會沉迷 即使有防沉迷系統也無濟於事 因為號碼隨隨便便一搜就有 無法切實的防沉迷 當然 這都是治標不治本 最根本的在於為什麼青少年會如此沉迷網絡?

1 攀比心

網路遊戲一大特點就是排位 攀比 這讓勝負心顯得格外明顯 而這種勝負心 從咱們從小的教育就貫徹始終 要考第一 要出人頭地 比比皆是 所以一定要矯正青少年的虛榮心

2 社交需求有部分玩網遊是為了社交 在遊戲平臺能認識很多人 而且志同道合 為什麼這麼說呢 是因為能在遊戲裡認識 這就已經有共同的愛好了 就好比這個遊戲

3 無緣由

玩遊戲本身也是一種加壓方式 能暫時逃離現實的世界 其次 我覺得男生玩遊戲會多於女生 就好比女人愛包包 男人愛機械 女人愛逛街 男人愛遊戲一樣 所以女生可能並不會理解男生為什麼喜歡打遊戲 是因為有可能男生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打

總結

對於這樣的標題 網路遊戲毀害青少年毀害家庭 我認為 問題不在於遊戲本身 因為現在市場上的遊戲那麼那麼多 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被遊戲毀掉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老番茄初中開始打遊戲 錄視頻 發布平臺 從初中堅持到現在 遊戲也是沒有斷過 因為是遊戲主播 但是他本人可以很好地調劑生活與遊戲之間的尺度 甚至 老番茄以優異成績畢業復旦之後 還在堅持做遊戲視頻 可能無法想像 擁有千萬粉絲的老番茄是遊戲up主 而他所掙的錢可能會讓很多家長汗顏 他的成功在於他的邏輯思維 他也曾經在視頻說過 錄遊戲做視頻會使他快樂 而且很輕鬆 那是因為他有縝密的邏輯思維 做事井井有條 學習遊戲兩不誤 歸根到底是要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

我之前從事scratch教育 也就是少兒編程 我想說的是 要讓孩子們正確認識遊戲 一定不要像防洪水猛獸般防著孩子打遊戲 而是正確的方式認識遊戲 甚至鼓勵他們去做遊戲

玩遊戲和做遊戲完全兩個概念 玩遊戲只會活在別人的套路中 而做遊戲 你是設計套路的那個人 而且編程應該從小學起 不光要學起 而且要凌駕於語數外這些主課之上

數學是思維邏輯訓練 語文和英語是一種語言 而編程是計算機語言 也是一種邏輯思維訓練的實訓提現 有什麼理由不重視編程呢

只要讓孩子從小接觸遊戲編程 長大之後再多的網路遊戲 在他們眼裡 所看到的再也不是閃閃發亮的皮膚 也不是互相吹捧的排名 而是一串可執行的代碼 一席運行的腳本 通過現象看本質

相關焦點

  •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已是屢見不鮮,我們究竟要如何去管教
    看到網上的新聞有個17歲兒子玩遊戲不服管教把自己媽媽都殺了,這聽著太不可思議了,不知道如何評論,這種結果肯定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這孩子還未成年,以後的路還很長。.網路遊戲的確讓好多的青少年走向了極端。聽說還有另外一種打怪升級的遊戲也挺過癮的,有點像吃了興奮劑,欲罷不能,如果沒有節制,後果是害人害己。網路遊戲的真是殘害了許多的青少年,也害苦了不少孩子的家長。網路遊戲輕則影響學業和身體,重則失去生命,這樣的事件已是屢見不鮮了。
  • 青少年如何提高網絡素養?
    2020年9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 朱永新: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家庭角色最重要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在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和企業幾種角色中,家庭是最重要的。」12月27日在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主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應對青少年網絡素養問題,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並提升網絡素養。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對於這一代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青少年來說,當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成為家庭、學校、網際網路企業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由此可見,孩子並非不想與父母溝通,而是家庭中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姚曉光回想自己的經歷,從17歲立志要做遊戲,當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遊戲行業,因為遊戲《暗黑破壞神》深深打動了他,決定將來一定要做出一款超越它的遊戲,而且要用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格來製作。
  • 如何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應訂立網絡使用規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圖/主辦方提供 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頻率倍增,如何防止網絡成癮?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 騰訊發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
    品玩12月26日訊,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
  • 青少年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青少年打賞網絡主播「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現在卻有很多未成年人在所謂的「網絡自由空間」肆意而為。俗話說「防風就得先堵洞」,一方面,立法機關出臺禁止未成年人註冊網絡主播的相關條例,對於違反條例的相關網絡直播平臺嚴加查處,從源頭上杜絕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另一方面,制定推動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管理規則和政策導向,對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涉黃涉暴的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從立法角度對整治網絡直播平臺進行積極探索。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直播及網路遊戲的現象愈發普遍。針對這一問題,已有不少平臺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在相關功能以及內容方面進行限定。那麼,「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99%,騰訊等攜手發布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
    對於這一代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青少年來說,當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成為家庭、學校、網際網路企業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表示:「青少年基於其自身獨特氣質形成了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景觀,對網絡流行文化較為敏感,在網絡流行文化熱點事件中的參與度高,網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言語和行為。對於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呈現的一些新特徵、新問題,要深入觀察思考。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推動青少年教育創新是我們在新時期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 網絡暴力對青少年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這些網絡輿論的初衷往往是好的,但一些不理智的言行會使網民的情緒受到煽動,對當事者產生極端的負面輿論評價,影響到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比如,較早的發生在2006年的「高跟鞋虐貓事件」,眾多網民在憤怒之餘搜索虐貓者姓名、工作、家庭地址等相關信息,並對其進行言語辱罵。自此之後,網絡暴力一發不可收拾,梅根事件、安陽女醫生死亡事件,今年10月14日韓國影星崔雪莉自殺事件,背後都有網絡暴力的推手。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9% 騰訊等倡議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對於這一代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青少年來說,當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在他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們鑑別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成為家庭、學校、網際網路企業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 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記住!孩子有網癮,絕不是王者榮耀之過
    當下手遊成風,無論何時何地、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都對各類手遊十分沉溺,在遊戲中付費也是很常見,一些孩子心智不成熟常在遊戲中「大手筆」花銷讓家長大呼吃不消。用王者榮耀舉例,全中國3億青少中接近1/3的青少年在玩,在遊戲中充值、付費現象也實屬再常見不過。其實,自網路遊戲大行其道開始,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話題幾乎從未停止過。
  • 青少年接觸網絡不良信息超七成含淫穢色情--人民網遊戲_最權威中文...
    而隨著網絡技術日益普及化,一些被開發出來的新型網絡活動也開始摻雜著淫穢信息。比如當下日益火爆的直播區域,情色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在一些網路遊戲上,很多遊戲人物穿著暴露,動作不雅,遊戲過程中更是充斥各種淫穢色情情節;甚至,還有5.4%的色情信息包含於各類新聞資訊中。
  • 《變形記》開播至今14年,本是富人間的遊戲,卻毀了王紅林一生
    《變形記》開播至今14年,本是富人間的遊戲,卻毀了王紅林一生俗話說的好: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從爆火的《變形記》這檔綜藝節目上就可以看出來。富人們的孩子在窮人家磨鍊一番後,變得倒是懂事乖巧,而窮人家的孩子在富人家見過世面後,心態到發生了變化。
  • "藍鯨"死亡遊戲流行,折射出青少年對生命的草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遊戲越來越受到青年人的歡迎,比如《英雄聯盟》《我的世界》《穿越火線》《QQ飛車》等等遊戲以其絢麗多彩的畫面、驚險的故事、刺激的打鬥刺激青年感官,讓很多青年沉迷其中。
  • 【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網路遊戲與短視頻相比,遊戲產品理念背後的激勵機制更為複雜,玩遊戲也更容易佔據未成年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網路遊戲為未成年人創造的是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讓未成年人以與現實世界可能完全不同的方式體驗人生,來影響其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的形成,更容易對未成年人形成控制力。
  • 為什麼這種邪惡的自殺遊戲能夠控制青少年
    低度傷害,青少年會覺得刺激、新鮮,由此打開一扇門。」當病態的「藍鯨遊戲」進行到最後一天,幕後「主人」就會命令參與者自殺。俄羅斯警方發現,兩人同屬於一個名為「死亡小組」的網絡社群,「藍鯨」是這個群體的圖騰,也是這個遊戲的代號。據俄羅斯媒體統計,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間,全俄境內發生的130起少年自殺事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藍鯨」有關。俄羅斯媒體在報導中描述:「這些孩子的家庭條件都不差,但生活空虛,性格較為孤僻。」
  • 一年百萬個求助電話背後的焦慮 網絡時代家庭迴避不了的難題
    原標題:一年百萬個求助電話背後的焦慮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企業與家庭間如何互幫互助,一起守望孩子的健康成長?記者走訪多地,探究青少年網絡沉迷背後的那些事。  百萬求助電話背後的焦慮  「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 泰瑞斯宣布退出《速激9》:他「毀了整個家庭」
    《速度與激情》男星泰瑞斯·吉布森(Tyrese Gibson)1日宣布退出《速度與激情9》演出,隨後又在臉書PO出淚崩影片,因為他氣巨石強森「毀了整個家庭
  • 「藍鯨」——青少年自殺遊戲再度蔓延至中國!
    曾經席捲全球的死亡遊戲——「藍鯨」,在中國再度出現!!!什麼是「藍鯨」?「藍鯨」,是一款俄羅斯死亡遊戲,遊戲的參與者在10-14歲之間,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已經有 130 名俄羅斯青少年自殺了,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