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三十而已》,顧佳、鍾曉芹、王漫妮,三個三十歲的女人一部戲。
在已經播出的劇情裡,三位女主角在感情上都有點「不幸」,鍾曉芹離了、顧佳的婚姻出現了危機,王漫妮被欺騙。
似乎,女人在感情上習慣性弱勢,深情往往被辜負。
婚姻需要呵護,也需要經營,不是單純的愛和付出就可以安然無恙了。在《三十而已》已經播出的劇情裡,隱藏著婚姻的潛規則,你看到了嗎?
1、夫妻之間共同分擔比一起分享更重要
鍾曉芹和陳嶼的不合,主要原因在於陳嶼。當鍾曉芹告訴他,他們有了孩子時,他沒有一點欣喜,反而憂心忡忡,強調的是這個孩子來的不是時候。
胎兒停止發育,鍾曉芹不得不手術時,陳嶼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悲傷。對於鍾曉芹,他甚至連一句暖心的安慰話都沒有。這讓鍾曉芹心寒。
在單位,陳嶼一次次被領導訓斥,工作上一大堆煩心事,可是,這些他從不告訴鍾曉芹,但心情不好,卻又全寫在臉上。導致誤會越來越多。
夫妻是命運共同體,你的事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可有些人卻習慣,開心的事願意和另一半分享,不順心的事情一個人承擔,壓抑在心裡,自己面對和消化。
與分享開心快樂的事情相比,共同分擔那些煩惱、痛苦更能增進夫妻感情。
傾訴後的安慰、流淚後的擁抱,都能讓愛顯現和升華,和分享相比,分擔更能顯示婚姻的價值和意義。
為何很多夫妻能一起吃苦受累,生活再難,也會覺得幸福,可日子好了,條件優越了,感情卻出現了危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失去了很多共同分擔的機會。
彼此可以依靠,彼此都是對方的港灣,這才是婚姻的價值。
2、悄悄地為對方做的再多,如果不說就等於零。
陳嶼給鍾曉芹最大的誤會就是對她漠不關心,在鍾曉芹看來,她在陳嶼心目中的位置不如他養的魚。
在離婚後,陳嶼向弟弟傾訴,其實,他默默地為做了很多,。弟弟指出了他最大的問題:做了又不說,誤會了又不解釋。他以為自己的付出,鍾曉芹能感覺到。實際上,他以為只是他以為。
孩子沒保著,他也曾一個人偷偷地哭,內心深處,並不是像在鍾曉芹面前表現出來的那樣毫不在乎。
離婚後,他主動提出存款給鍾曉芹一半,連婚前他買的房子也同意分一半,這一點讓鍾曉芹都感到意外。
鍾曉芹離婚後又繼續住在家裡,還弄出種種規定,陳嶼一一接受。
這樣一個男人,他能差到哪兒去?只是,他不喜歡說而已。或者說是不會溝通,不善表達。
俗話說,嘴甜的男人往往討女人喜歡。這就說明會說的重要性。你默默做的再多,不一定比一句話更能給對方愛的感受。在愛的表達上,語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當然,做的多說的也多是最好的。只悄悄地做,一句也不說,你所做的就等於零。活該你冤!嘴巴不是只能用來吃飯,它也可以用來表達愛意。
3、男人需要更多的尊嚴,少一點管制,讓他多一份體面
顧佳是一個精英級別的女人,裡裡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企業經營上,她的能力要強過許幻山。
可是,許幻山並沒有為這麼優秀的另一半而感到驕傲,反而生出一點自卑。當顧佳努力融入太太圈,拿到一個讓公司起死回生的大單時,許幻山卻並沒有表現出多麼開心,相反,他還有點失落。
他的理想是自己一個人把公司撐起來,讓顧佳安心在家做家庭主婦。現實是他又沒有足夠的能力,關鍵時刻還需要顧佳出馬。這讓許幻山覺得很沒面子,作為一個有進取心、事業心的男人有失尊嚴。
在生活中,顧佳也管制較多,擔心他受傷,不讓踢球;擔心他身體出現問題,晚飯節食,許幻山夜裡餓了還要跑到兒子屋裡偷吃零食。
在顧佳面前,許幻山像個孩子。而在林有有面前,他被崇拜,被仰望,被鼓勵,可以夜裡去踢球,想吃什麼就大快朵頤。在林有有面前,許幻山找到了成功男人的感覺,在這一點上,精英級別的顧佳輸給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林有有。
世俗觀念裡,男人是強者。正面的意義就是要能承擔、能負責,保護女人,給女人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反面的走向,讓男人產生大男子主義,過於追求男人所謂的尊嚴和體面。容不得另一半的強勢。一旦老婆比他優秀,就會產生失落感、壓抑感。
固然,這種思想和行為不應該鼓勵,但在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女人要適當地給他留些尊嚴和體面,多給一些肯定和讚許,少一些打壓和管制。
已婚要有已婚的修養,同異性交往失去邊界感,婚姻就會出現危機
許幻山在林有有面前得到了顧佳給不了他的自由和崇拜,一步一步脫軌。不是林有有撩漢手段有多高明,而是許幻山沒有保持已婚男士應有的修養,邊界感一點點失去。
當林有有舔過許幻山的冰淇淋後,許幻山沒有覺得噁心,甚至連不妥都不覺得,反而覺得挺有意思。他忘記了自己是個已婚男人,同異性交往應該謹言慎行,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
許幻山愛顧佳,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從內心意願上是不願意背叛愛情和婚姻的。但林有有卻一步一步迫近。就是因為許幻山沒有在一開始就堅定地拒絕,給了林有有希望。
如果許幻山在交往中言行得體,表現出守護婚姻的信念,林有有也不會無所顧忌,那麼大膽地向前衝。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而「縫」就是在失去邊界感後一點點裂出來的。
愛德華曾經提出過「交際距離理論」,把人和人相處的特定距離劃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
交往對象不同,應保持不同的距離,親密距離只適合與愛人或戀人。同其他異性交往,必須堅決避免出現親密距離。
無論男女,已婚人士在面對異性的暗示或者表白時都要堅決地說:「對不起,我已經結婚了。」
保持界限感和分寸感,具有規避的意識,應該是已婚人士的修養。
婚姻就是一場修行,願你給予敬畏,也得到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