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 |「心理癌」——反社會人格障礙

2021-02-23 藍心社

近日,在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日本推理熱劇《輪到你了》(已結局)引起熱議,尤其是番外篇中提到了幕後boss為反社會人格更是引得觀眾們對這一群體的關注。

很多人對反社會人格有些誤會,比如反社會都是殺人狂魔,就像我們對很多心理障礙的錯誤解讀一樣:自閉症都是與眾不同的天才等。

他們的大腦與我們一樣嗎?

精神病學定義上的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在影視作品或者生活中俗稱心理變態(片中boss)。以下我們會主要使用心理變態這個詞來介紹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劇中出現過這樣一個鏡頭,表示他們的大腦和一般人不同。

在暴力犯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所謂的心理變態(psychopath) 。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正常人中1%的心理變態流行率。也就是說,心理變態的人比起一般人確實更容易犯下暴力罪行。大腦研究告訴我們,心理變態犯人的大腦和正常人的大腦相比,似乎不太一樣。變態罪犯往往被電視和小說描繪成冷血的捕食者,研究發現確實也是如此:心理變態的人對其他人疼痛的感知,跟一般人是不同的。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身體受傷或者感到疼痛的時候,我們也會在心理上感到一定程度的疼痛,這是一般人都有的共情。心理變態的犯人對於自己的疼痛感覺是正常的,但是對於其他人的疼痛卻沒有太多的共情。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感知到別人的疼痛。

每當出現一些暴力性質比較高的刑事案件,「反社會」、「反社會人格」這些個詞在新聞下面的評論裡就八成是跑不了了。

這個詞的確很多吃瓜群眾都喜歡用,也正是因為這樣,反社會人格障礙似乎變成了一個形容詞,屬於大眾認知裡誤解度很高的一種人格障礙。

因為這種人格障礙具有極強的致罪性,且行為特點殘暴、具有可以發展暴力度的潛力,所以經常出現在我探案所裡的很多案件分析中,於是我打算把和這種人格障礙相關的點進行全方面的歸納,統一放在這篇文章裡,以便大家查閱。

1806年的法國發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叫做萊斯曼的村夫把一位女士直接推進了井裡,調查後他的犯罪動機是「憤怒的情緒表達結果」。

精神病學專家皮內爾(P·Pinel)對此十分不理解,他認為憤怒的情緒表達不應該如此極端,於是他在分析意見上把萊斯曼的精神問題定義為〝無妄想出現的躁狂症發作〞。

從此開始,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很多犯罪者都具有這種危險的情緒表達模式和冷酷無情的性格,於是這個案例成為很多精神病學者的經典研究案例。

1835年,英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家普裡查德嫌這個稱呼太冗長,於是進行了修訂,把〝無妄想出現的躁狂症發作〞修改為了〝悖德狂〞(Moral Insanity).

他還給出了悖德狂的特點描述:

一種心理錯亂的形式,其中智力功能似乎很少或沒有形成傷害,而.內心的道德或行為準則很奇怪的變得不正常或墮落了。

到了十九世紀晚期,精神病學家們引入了「心理病態」這個詞來形容這種心理疾病,而真正的「反社會人格障礙」這個說法是在1968年才首次亮相的。

1968年,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首次提出反社會人格障礙(ASPD)這個說法,正式的把它列入人格障礙群中。

心理學上所說的「人格」是指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以及日常活動中的習慣方式。

所以,人格障礙有兩個判斷的核心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行為明顯偏離正常

行為已經根深蒂固

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也是如此。

一般來說DSM習慣於把人格障礙分為ABC三個群:

——A群(古怪的、反常的人格障礙)

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等。

——B群(戲劇性的、情緒性的或不穩定的人格障礙)

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等

——C群(焦慮的、恐懼的人格障礙)

包括迴避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等

介紹ASPD的特點之前,要了解另外一個基本概念:

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CD)

這是一種反覆持久侵犯他人基本權利、違反和年齡匹配的主要社會規範的行為模式。(APA,2013)

DSM5的鑑定標準:

在過去12個月內,表現為以下15項標準中的至少三項,並在過去6個月中至少存在一項:

經常欺負、威脅或恐嚇他人。

經常挑起鬥毆。

曾使用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嚴重人身傷害的武器(例如,棍棒、磚塊、碎玻璃瓶、刀、槍)。

曾殘忍傷害過他人。

曾殘忍傷害過動物。

曾當著受害人的面偷竊(例如,搶劫、搶包、詐勒索或持械搶劫)。

曾強迫他人發生性行為。

曾故意縱火試圖造成嚴重損壞。

曾蓄意欺詐或盜竊。

經常無視父母管教的夜不歸宿(在13歲之前開始)。

經常逃學(在13歲之前)。

導致有臨床意義的社交、學業等方面的功能損害。

說完了品行障礙,就可以步入主題了。

屬於B群人格障礙的ASPD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在青春期以前多次出現品性障礙的行為,而且伴隨年齡增長,這些行為的危害性也會呈現出增加的態勢。(因此我們可以把青春期的品行障礙行為視為ASPD早期的發展土壤)

(2)行為衝動、思維異常、喜歡撒謊。

(3)完全沒有責任感、道德意識和同理心,自私自利、冷酷無情。

(4)認知能力正常,智力水平正常。

(5)具有極端的反社會意識,對於主流的社會文化規範體系抱有一種天然的逆反情緒。

(6)哪怕是因為越軌行為受到了某些懲罰,也還是會繼續犯錯,犯罪成癮。

這個特點讓ASPD的矯正變得很困難,按照心理學家巴拉特的觀點,ASPD個體或許在信息加工能力上有問題,因此把注意力從獎勵線索轉換到懲罰線索對他們來說很難做到。 

從特徵上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人格障礙的最大核心就是:

——從青春期前就對違反規則已經成癖,犯罪出現成癮式的特點。 

由於這種人格障礙的滿足方式是不斷的去通過各種方式違反社會規則,所以致罪機率在人格障礙中幾乎沒有第二種人格障礙可以與之匹敵。

相關焦點

  • 科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科普||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過年期間,大家都看了《拆彈專家2》吧,感慨這些電影邏輯,也感慨潘乘風、董卓文等拆彈專家血雨腥風的職業生涯,我們也關注這些總是製造恐怖和麻煩的「亡命之徒」,典型的反社會型人格人群。社會上也出現了好幾起無任何理由和原因而殘殺兒童青少年事件,很多專家就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有人稱:人渣。
  • 杭州殺妻案:你身邊隱藏的「定時炸彈」|反社會人格障礙
    02 無良症者無良症,又可以稱為「反社會人格症狀」,在臨床心理學上,是一種病症:反社會人格障礙( ASP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03 異常的腦區反社會人格障礙(ASPD)的形成,在心理學上眾說紛紜,主流認為是:先天和後天的雙重因素。先天主要是指遺傳因素的影響,以及大腦結構的特異性。
  • 細談劇集與電影那些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塑造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作為人格障礙的一種,因著諸多有此障礙的劇集和電影角色而廣泛為公眾所知。這些角色往往聰明絕頂且充滿人格魅力,但他們不具備常人的感情,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時常操縱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可能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這些角色讓觀眾們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能感受到絲絲寒意。
  • 連環殺手心理迴路奇葩:人格障礙,把掠殺當快感
    連環殺手通常都有人格障礙大多數連環殺手都患有某種人格障礙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為,他們通常有精神病或反社會人格。與之相比,反社會人格是後天形成的,通常是在虐待或被忽視的童年時期發展起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連環殺手是瘋狂的,這就是很少有為連環殺手進行「無罪精神錯亂」辯護取得成功的原因。要想認定犯罪的瘋子,人們必須證明當他們犯罪時,他們無法分辨是非。但是連環殺手很清楚對與錯的區別,只是他們根本不在乎。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和反社會人格談戀愛,真有那麼甜嗎?
    徐睿知飾演的女主則經歷了被母親精神控制,目睹死亡,差點又被精神病父親掐死,導致她患上反社會人格作為一部治癒劇,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女主不僅有錢有名、又A又颯,大結局當然也是happy ending,與歐巴獲得彼此救贖。但關掉屏幕回到現實,和反社會人格談戀愛,真有那麼甜嗎?
  • 從來女士案談起,細數這些年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反社會人格案件
    杭州來女士案,我已經寫了3篇文章說這是反社會人格障礙惡性案件。心理學家們曾經說過,除了戰爭和烈性傳染病,反社會人格障礙將成為本世紀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因素。我贊同以上觀點,反社會人格一直都是心理學者和精神病研究者重點關注的對象,我本人也做了不少觀察研究。
  • 每25人就有1個反社會人格
    鑑別一個人是不是反社會人格,是個技巧很高的技術活兒。 反社會人格不是一種健康的人格特質,它是一種人格障礙。退一步說,他也只是具有反社會傾向,但還沒有嚴重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程度。 其實,很多像曾春亮一樣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有著共同的特徵:從來沒上過學,沒有工作,非常自卑。他們自然是談不上魅力值的。  誤區:所有反社會人格都會犯罪? 又錯了。 雖然反社會人格很「沒人性」,但是不等於都會犯罪。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人格障礙性格源於遺傳、生物和環境因素,正是它造就了我們所有人。 當一個人有人格障礙時,他們就更難對生活的變化和需求做出反應,並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係。這些經歷會導致痛苦和社會孤立,增加患抑鬱症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問題和挑戰面前,會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可能因為感到無能應對而直接放棄。
  • 人格障礙的10種主要類型
    人格障礙又稱變態人格、病態人格或人格異常,它是一種人格在發展和結構上明顯偏離正常,以致不適應正常社會生活的異常人格。此種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多為偷竊、搶劫、鬥毆、傷害、交通違章等,也有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在犯罪人群中佔有較高比例。 (二)衝動型人格障礙 又稱「爆發型」,表現為易怒、情緒不穩定、控制力差。此種人格常導致傷人、 殺人、毀物、侵犯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
  • 兩性心理學:「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不是被愛人嫌棄就是被拋棄
    什麼是「表演型人格障礙」?心理學上,「表演型人格障礙」是指行為就好像進行演出一樣,顯得浮誇造作不自然,特別喜歡吸引他人的關注,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僅如此,存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拔高自己,認為自己是周邊人的中心,周邊的人都應該讚美和關注自己。看似這種情況特別正常,畢竟大多數人都具備這種想法,但其實,「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非常的任性,不能忍受一點委屈,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受關注的時候,會表現的非常氣憤,甚至為此大搞破壞。
  • 一本書讓你知道什麼叫「反社會人格」(送書了啊!)
    在那篇推送裡我大概給大家介紹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徵以及DSM-5當中的定義標準,並且在結尾表示我們以後會講幾個有趣的相關實驗,不少朋友表示非常有興趣,那麼今天我們來說幾個關於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實驗。說起來,我的研究重點並不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這方面我只學過點基礎,很多關於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實驗都是在一本叫《The wisdom of psychopath》的書裡看到的。
  • 心理學:「我恨你,別離開我」,邊緣性人格障礙,讓幸福越來越遠
    在眾多的心理疾病中,有一種新型病會讓人遠離幸福,它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也被稱為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英文簡稱BPD。據統計,100人裡有6%的人患有此病,而這類病是臨床上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會造成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患有BPD的人通常異常熱情,理想主義,快樂和充滿愛心,但可能會因焦慮,沮喪,內/羞愧,擔憂,憤怒等,感到不知所措。
  • 自戀型人格障礙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釋
    我國專業心理治療工作者對這種人格障礙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本文介紹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界定,以及精神分析學派中不同學者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解釋。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一個人的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使其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
  • 反社會人格障礙有多可怕
    最近影響很大、危害嚴重的貴州安順公交車車案,引起了社會關注,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一個知天命的大叔,一名有多年從業資格的公交車的司機,怎麼可能犯下這樣一起觸目驚心的案件?他是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我們可以對照以下症狀加以分析。
  • 《心理追兇》劇情非純虛構,「反社會人格障礙」通街都有
    當中的原因是故事及角色吸引,特別是由王君馨所飾演的有「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personality disorder)的汪海澄一角,為劇集加添不少的懸疑和恐怖。但最恐怖的是,「反社會人格障礙」並非虛構,不是純屬電影或電視的橋段,在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裡,擁有這問題的人為數不少,他們可以說是活在正常人群中的「不正常人」。不幸遇上他們,雖然未致如劇中人物般會逐一被殺,但卻肯定無運行和有排煩,真是「唔死也一身潺」。所以,大家有必要增加對他們的認識,小心為上。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公布 罪犯李春宰反社會人格障礙傾向明顯
    起初,李春宰拒不承認犯罪事實,但當得知DNA檢測結果和已無假釋可能後,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警方表示,他首先承認已殺害14名女性,但對在哪起案件調查中檢測出自己的DNA毫不知情。在沒有對個別案件進行說明或提供資料的情況下,李春宰憑藉自己的記憶,陳述出具體犯罪過程。在李春宰供認的殺人案件中,已從5件證物中檢測出他的DNA,從而證實了其供詞的真實性。
  • 韓劇中溫柔的反社會人格的角色是是可以真實存在的嗎?
    今天我就來講講影視劇中反社會人格的角色1.這種精神狀態不同於常人,它被賦予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這種影視角色不單單局限於女性,其實這種患者男性比女性更為常見。3.
  • 盤點國內外20部心理學電影,解析人格分裂,透徹人心深處
    《水果硬糖》心理學看點:戀童癖、犯罪心理學。影片講述了一個高智商的14歲少女海莉報復一個32歲的戀童輝攝影師傑夫的故事。《大象》心理學看點:校園暴力,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影片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中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孩子們的命運就此被改變。
  • 報復社會!貴州公交墜湖事件起因令人震驚,「反社會人格」有多可怕!
    01什麼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簡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