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娛樂訊 「一捲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前有江湖梅宗主,今有長林蕭氏郎」。兩年前,《琅琊榜》憑藉高品質、好演員與價值觀修成神劇。如今,《風起長林》也即將收官,其後期平均不超過0.5的收視率,22億的網播量,以及始終溫吞的話題量,都使得我們幾乎可以蓋棺定論:這部續篇並未如前作《琅琊榜》般成為爆款。而另一方面,無論是8.6的豆瓣評分,還是行業內的好評,又印證著,《風起長林》是一部佳作。
《風起長林》
對於「《琅琊榜》十級學者」們來說,《風起長林》從古風古韻的畫風,到陰風詭雨中對清明理想的價值觀的堅持,都是熟悉的味道,而且也有縱深的探索。從角色人設的豐富性到演員的選擇,也都是閃閃惹人愛。但最終,這部高品質劇卻叫好不叫座,不可謂不遺憾。這其中,既有故事、主角、人設與觀眾粘性不足的因素,也有排播方式的不合適的原因。
延續《琅琊榜》之精神內核 立意高亦有拓展
《風起長林》對《琅琊榜》所延續的,不僅僅是「長林之名」。在《琅琊榜》中,「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鬥爭。而《風起長林》同樣是一個講述風雨飄揚中清明理想不滅的故事。
蕭氏父子所率領的長林軍為邊境安寧立下赫赫戰功,卻遭惡意揣測,被指權傾朝野、功高蓋主,「長林之罪,罪在將來」。而全局最大的戲劇高潮,莫過於蕭平旌為了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力克敵軍,拂逆聖旨而被問罪之時,長林王蕭庭生勸誡小皇帝「國家安定不在於朝堂制衡」的一場戲。
蕭庭生勸誡小皇帝
蕭平旌的抗旨,將權力制衡與天下安定孰輕孰重這一政治問題擺了出來。而蕭庭生甘冒風險對小皇帝的勸諫,則讓《琅琊榜》粉絲不禁心有戚戚焉:縱然皇權野心、陰風詭雨代代不斷,卻也總有初心未變、熱血仍殷,這不正是《風起長林》自《琅琊榜》延續而來的「琅琊風骨」或者說是「長林風骨」的精神內核?
《琅琊榜》結局時長林軍成軍,在《風起長林》中,以蕭平旌的抗旨成為導火索,長林軍覆滅。但是長林風骨卻並未泯滅。當宮城陷落,蕭平旌憑藉著長林王府「兩代忠烈」,以及長林軍之忠義所積攢的威望與信任,短時間內成軍,殺謀反的蕭元啟以措手不及,讓小浪看得酣暢淋漓,也不禁感嘆長林風骨的傳承,不僅在血脈,更在人心。君不見,先帝武靖爺(沒錯就是你們的琰琰)教導出的的蕭庭生和梁帝,一個寬厚明君一個忠義之臣,而蕭平章蕭平旌兩兄弟,無論是否親生也都繼承了長林風骨。即使是年幼的小皇帝,得梁帝與蕭庭生教導、薰陶,也能夠在太后、荀白水的幹擾之下明辨是非。
除了沉重嚴肅的政治議題,《風起長林》也不乏溫馨之處。當蕭庭生對並非親生的大兒子平章稱「我還是偏愛你」,卻被悄摸進門的平旌全聽了去,他「指責」父親偏心一陣鬧。平旌奚落大哥「輕浮」,「蒙姐姐才14歲就忙不迭請皇上賜婚將她娶了去」,卻被兄嫂二人扔東西砸了過來……這逗趣溫馨的家庭氛圍,都讓不少曾經沉溺於「蘇宅日常我願意再看三百集」的觀眾覺得似曾相識。
兄弟溫馨日常
另外,梁帝與長林父子,平旌與小皇帝之間,都不僅是君臣,而有著真摯的親情。這都與《琅琊榜》中父子、兄弟相殘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是《風起長林》相對於《琅琊榜》,對於長林風骨的縱深化闡釋。
無論是《琅琊榜》還是《風起長林》,這樣高深雅達的立意將自己從一眾價值觀蒼白甚至是扭曲的快餐式劇集中拔高了出來。
人設豐富有層次 演員合適演技在線驚喜多
在倒數幾集中,京城陷落,荀飛盞火急火燎來報信之時,蕭平旌在琅琊山上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隨後與林奚擁抱淚別,毅然以天下為己任之時,小浪不禁感嘆:小平旌終於完成了林殊到梅長蘇的成長蛻變。
曾幾何時,他也是琅琊山上最明亮的少年。從寒潭裡一躍而起,露出一張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青春朝氣的臉。 「寒潭小神龍」那中二的名字也貼切得可愛。後來,父兄相繼故去,他不再任性而學會謹慎,挑起了長林王府與長林軍保家衛國的重擔,不僅僅是翻起了劉海,眼神也變得堅毅。
平旌的成長
劉昊然曾將這個角色理解為「少年的成長」,「他開始想挑戰命運,後來是接受命運。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被規劃好的路,但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被規劃好的,最終只能接受了」。毫無疑問,第一次主演電視劇的劉昊然很好地詮釋出了角色的蛻變,這個角色也得以立住。興許是看了太多如今國產劇中的「裝嫩」「油膩」,劉昊然天然的朝氣尤其顯得珍貴——何況這還是一個女性可以對男性審美的時代。
而這部劇的最大咖演員黃曉明,給觀眾帶來的也是最大的驚喜。這些年因為種種原因,他給觀眾留下了「邪魅狂狷」「傑克蘇」的印象,黃曉明參演《風起長林》,更像是一場為自己正名的戰役。
於外,需上安君命,領兵打仗外御強敵;於內,需下撫家事,重振旗鼓內佑家門;與父親亦臣亦子,與弟弟亦兄亦友,與蒙淺雪亦伉儷亦同袍,與長林軍共命運共生死。戲份不如劉昊然多,卻是促進蕭平旌成長的起點。蕭平章幾乎是《風起長林》的靈魂人物。
平章血戰
不少觀眾表示,不刻意耍帥的黃曉明,演技又回來了。可以看得出來,在演繹這個近乎完美的角色時,他在努力地改掉自己演戲時習慣性的小動作,例如回眸與斜嘴笑等。到蕭平章之死時給觀眾帶來的震動與催淚,毫無疑問黃曉明將這個角色演成了觀眾心上的一點硃砂痣。
女性角色也同樣吸睛。當林奚告訴平旌「我的心會永遠等你,但我的腳步不會停留」之時,這個少年持重而掩藏著純真的醫女角色,真正應了蒙淺雪對她那句「心中自有天地」的評價。不少觀眾也表示,「因為這部角get到了張慧雯的美。」
林奚
如果說理想主義的價值觀是《風起長林》之骨,那立得住又豐富的人物角色,以及適合又演技在線的演員,則是這部劇的血肉。
代入感及劇情驅動力不足 排播方式限制拖累熱度
《風起長林》不僅繼續著眼家國情懷與權謀爭鬥,也延續了《琅琊榜》中對角線構圖、黃金螺旋構圖、三分法則等的運用。無論是鏡頭畫面、服裝造型、道具置景,亦或是禮儀呈現,從製作上說,《風起長林》都是一部「處女座」作品。
布景
對於「《琅琊榜》十級學者」們來說,《風起長林》從古風古韻的畫風,到陰風詭雨中對清明理想的價值觀的堅持,都是熟悉的味道。那麼,《風起長林》為何會叫好不叫座,而沒有複製《琅琊榜》的爆款之路呢?
《琅琊榜》有著強有力的劇情發展的驅動力,那就是梅長蘇和赤焰軍的平冤昭雪。這部劇無疑是一部「大男主劇」,讓觀眾代入感強的梅長蘇的步步為營、匡扶正義,讓劇情發展與觀眾之間有了粘性。相比之下,《風起長林》就缺乏這樣強有力的驅動力,反派從濮陽纓、皇后、荀白水換到蕭元啟,故事的推動主要依賴於他們的 「使壞」,而主角蕭平章與蕭平旌所做的,只是應對拆招。
另外,蕭平章領盒飯提前下線,蕭平旌卸軍權上琅琊山後也算是「下線」了一小段時間,他們的戲份被分散,也使得觀眾的代入感不強。
劉昊然飾演蕭平旌
在《風起長林》播出期間,最大的話題度是來自於人氣急升的昊然弟弟,以及「控油成功」的蕭平章。但對於一部長達50集的電視劇來說,光有演員的流量貢獻還是不夠的。就《琅琊榜》來說,無論是至今令觀眾難以忘懷的林殊與蕭景琰,梅長蘇與飛流,亦或是梅長蘇與藺晨,梅長蘇與蒙摯,飛流與藺晨,蕭景禺與豫津……百搭的花樣CP所引發的討論與話題,為《琅琊榜》從開頭因節奏慢一度熱度有限,後來低開高走成為爆款,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問題還不僅來自於劇情與人物設置,還有排播方式。彼時《琅琊榜》雙臺都是日播黃金檔,而《風起長林》卻是周播且在晚10點檔。這樣的排播方式,首先流失了大量傳統電視受眾,重視鋪墊格局的慢節奏與周播的相衝,又不符合被英美劇、網劇快節奏養出胃口的年輕觀眾口味,可謂是兩邊不討好。
最終,《風起長林》的收視率未能實現逆襲,二十多億的網播量,對於這樣一部大體量古裝劇來說,也算不得好成績。
結語
作為「劇二代」,《風起長林》未能如《琅琊榜》般成為爆款,高口碑而數據有限,不可謂不遺憾。但無論是在價值觀上的堅守,在精神內核上的拔高,疑亦或是製作水平與合適的演員,創作者的用心可鑑,都依然是國產古裝劇的標杆。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不久前收官的《虎嘯龍吟》,還是《風起長林》,究其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排播方式都是重要原因。周播、純網播或許是大勢所趨,但觀眾觀劇習慣的培養,內容與排播方式的匹配,這條路或許應該走得更審慎。(葉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