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五環無人駕駛被約談,小插曲背後的大時代

2021-01-17 maomaobear

7月5日,百度AI大會召開,各方媒體雲集,這本來是百度展示技術與商業前景的良機,百度的DuerOS和Apollo大放異彩的時候。不過有個小插曲攪局。

在AI大會上,李彥宏乘坐一輛裝載了百度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駕駛者手不碰方向盤通過五環路抵達現場,而眼尖的參會者這輛車在變道的時候壓實線違反交規了,此外,無人駕駛車輛直接上路是否符合交規也存在疑問。於是,有好事者打了122,而北京交警部門也約談了百度公司。其實,百度很早就在道路上測試過無人駕駛,也與多地政府有過合作,這次烏龍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小插曲背後隱藏的確是百度的大時代。一、百度進軍無人駕駛意欲何為?最近一段時間,隨著618電商的熱潮,關於京東市值即將超越百度的話題一直在各個科技媒體出現,百度的發展潛力被質疑。其實,百度自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一直就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是多元化的APP,百度在PC網際網路時代唯一的搜尋引擎入口優勢沒有了,市場面臨著分流。最近幾年,隨著今日頭條的崛起,新聞類推送類APP直接內容推送到用戶面前,用戶主動搜索的行為被擠佔,這意味著眼球經濟被分流了。而與眼球經濟一起分流的就是百度賴以生存的廣告業務,雖然百度搜索的廣告轉化率依然遠遠高於推送的廣告,但是客戶公關費,廣告費的盤子就這麼大,有人分走一塊蛋糕,百度的蛋糕自然就小了。所以,百度需要搜索與廣告之外新的增長點。從2014年開始,百度就在人工智慧上連續多年投入巨資,聘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投入規模龐大的硬體,在研發上也達到了高水平。但是這些研發遲遲未能轉化成效益。隨著,陸奇的加入,百度終於要把積累多年的AI研究成果變現了,這次百度AI大會推出的DuerOS和Apollo就是當前階段變現的兩個抓手。百度的DuerOS是基於語音識別的,百度在語音識別,特別是中文語音語義識別上有世界第一流水平,MIT評選2016年十大科技的時候,百度語音識別是中國唯一的一項成就。這個識別率甚至超過人類。百度把DuerOS提供給家電企業,用自然語言替代各種遙控器,同時提供交互信息,這對家電的體驗是革命性的,而DuerOS的軟硬體是直接可以變現的。、現在一臺家電大約幾千塊,DuerOS作為一個模塊,最多不過百元級別的銷售額,這對百度來說並不過癮。於是,Apollo就開始登場,百度做無人駕駛,並且開放Apollo給汽車產業,是準備做無人駕駛時代的微軟、谷歌。不出意外,未來幾十年,每一輛汽車都會帶有或高或低的無人駕駛功能,這些功能可以是汽車廠商自己開發,可以是外購合作。百度的野心是做無人駕駛汽車的Windows、安卓,如同現在大部分手機都用安卓系統一樣,百度希望未來大部分汽車都用百度的無人駕駛系統,一輛汽車的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幾百萬不等,而這套系統至少可以是千元、萬元級別的受益。而這套系統成為基礎以後,所有汽車上面的應用都要基於這套系統,這個入口的意義甚至比手機入口更強大,背後的效益更加難以估量。如果百度這個計劃成功,那麼現在看起來很龐大的搜索業務就只會成為一個部門,百度的體量也會翻上數倍,重新領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未可知,這是百度的如意算盤。二、百度無人駕駛到了什麼水平?無人駕駛現在分類很多,不同的機構把無人駕駛分成了不同的階段。通常的分發是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駕駛員輔助,駕駛員輔助系統能為駕駛員在駕駛時提供必要的信息採集,在關鍵時候,給予清晰的、精確的警告,相關技術有:車道偏離警告(LDW),正面碰撞警告(FCW)和盲區報警系統。、第二階段是半自動駕駛,駕駛員在得到警告後,仍然沒能做出相應措施時,半自動系統能讓在汽車自動做出相應反應。相關技術有:緊急自動剎車(AEB),緊急車道輔助(ELA)。第三階段是高度自動駕駛。該系統能在駕駛員監控的情況下,讓汽車提供長時間或短時間的自動控制行駛,這個階段目前還比較初級。第四階段:完全自動駕駛,在無需駕駛員監控的情況下,汽車可以完全實現自動駕駛,意味著駕駛員可以在車上從事其他活動,如上網辦公、娛樂或者休息。百度的L3和L4階段一直是並行的,目前難度比較高的是L4階段,完全無人駕駛不僅僅是人工智慧需求高,還有一個硬體成本高達的問題。L4階段的無人駕駛需要多線雷射雷達做傳感器,目前這個東西還是天價,幾十萬一個的東西即使是賓利也嫌貴。隨意L4階段雖然一直在研發,但是距離實用尚有一定距離。所以,百度目前在推的還是L3階段的東西,這個與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同一個級別的東西。駕駛員監控狀態下的無人駕駛。相比同級別的特斯拉,百度無人駕駛是有優勢的。首先,百度手裡已經掌握了中國很多地區的高精度3D地圖,釐米級別的高精度3D地圖與高精度GPS結合起來,對於無人駕駛很重要,在L4級別的無人駕駛中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美國通用採集過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高精度3D地圖,而中國的地圖,百度是獨家的。此外,百度還有一流的圖像識別技術,百度的圖像識別兩年前就在國際上排名前列,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對於依靠攝像頭採集信息的L3階段無人駕駛也很有用。百度的深度學習研發很久,在無人駕駛上,百度搭建了模擬平臺,通過自我學習提升無人駕駛的水平,這個與AlphaGO學圍棋是一樣的。所謂,變道壓實線這種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交規沒有做到試驗車輛上面去很正常。百度的技術對於大部分車企都有吸引力,所以,百度的Apollo計劃才有那麼多廠商捧場。三、方向正確,道路曲折前不久,百度和德國大陸、博世合作,在中國總理和德國總理見證下簽字。百度還一直與nVIDIA,Intel又不錯的合作關係。百度實現無人駕駛的道路是正確的,開放部分軟體算法,與nVIDA,Intel合作,上遊出硬體,自己出軟體算法出數據,下遊大陸、博世把軟硬體集成做成方案,然後利用大陸博世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把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裝車實用。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百度這裡還隱藏了一手。廠商用了百度的方案,就意味著裝車的數據也歸百度所有,特斯拉依靠它可憐的幾萬車主收集數據,提升策略。而百度的計劃成功,則意味著百萬,千萬的車主都給百度提供大數據,百度用這些大數據深度學習,無人駕駛水平很快就會讓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等到多線雷射雷達價格下來,進入L4階段,也就沒有什麼企業能和百度的無人駕駛競爭了。百度的理想非常豐滿。當然,真正執行起來,上遊的nVIDIA,Intel,下遊的博世,大陸,再下遊的汽車廠商能否和預想的那麼容易合作,還需要實踐來檢驗。百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是能不能到達預想的目標還有很多變數。

相關焦點

  • 李彥宏願打賭5年後無人駕駛可解決大城市擁堵 百度AI商業化一邊...
    百度CEO李彥宏坦言,2020年AI商業化進展沒想像中迅速,但他願意打賭,5年後,無人駕駛會全面商業化,中國很多城市的擁堵將大大緩解,不再需要限購限行。AI需要長期投入,規模化變現緩慢,商業化和場景突破,是百度AI需要同步走且做好平衡的必要路徑。
  • 李彥宏直播首秀背後:百度直播布局加速
    近日,百度也在這一如火如荼的賽道之中頻頻發力,5月15日晚8點,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開啟直播首秀,聚焦信息與知識這一內核,展現百度天然所具備的知識基因,以及其進軍直播領域的全新視角和獨特優勢。事實上,百度早在2014年就已在直播領域小試牛刀,彼時對華山、峨眉山風景區以及中秋圓月的實時直播都曾引起熱議。正如李彥宏在直播首秀中所提到的,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是繼文字、圖片、視頻之後的一種新進化,因此,百度以這一平臺為著力點傳遞信息、傳遞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當下這個巨頭迭起的新直播戰役中,百度又將以什麼樣的姿勢破局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 李彥宏打賭5年內北京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
    9月15日,「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披露了這樣一組驚人的數字。普通民眾對於百度自動駕駛的印象估計還停留在三年前,當時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結果吃了交警罰單。事後李彥宏作出了這樣的回應:「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 我騎車去坐了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像剛從駕校出來的新司機
    3年前,北京的五環路上就曾出現過百度無人車的身影,當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乘坐時如今不僅李彥宏,更多普通乘客也可以親自感受了。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安全嗎?如何叫車?收費嗎?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趕赴亦莊體驗。
  • 甜黨鹹黨別爭了,李彥宏的白糖餡兒餃子了解一下?
    冬至前的百度科技園,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百度高管和百度同學們一起邊包餃子邊聊2020年的收穫和明年的小目標。李彥宏還包了象徵甜蜜美滿的白糖餃子,作為食堂彩蛋發放給員工們,甜黨鹹黨都能嘗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 「車路協同」2018百度世界的主會場,李彥宏聚焦人工智慧
    李彥宏:看看吧。(小度播放新聞)李彥宏:小度小度,我知道了。小度:好的,不過我還有超級雜交水稻百科等其他熱議詞的內容,要為你播放哪一個?李彥宏:還是繼續播放《花朵的歷程》吧。小度:為你找到《花朵的歷程》。
  • 先機已佔,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這一次,答案越來越清晰!
    在每一年,這個問題都會有重量級的媒體追問,這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無人駕駛帶來的想像空間實在是太令人期待了。時間倒流回去,我們發現真正把無人駕駛這個概念種到每一個人的期待裡的時間是2009年,這個種下夢想和渴望的企業則是谷歌。
  • 原來是在尋找李彥宏的糖餃彩蛋
    冬至前的百度科技園,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百度高管和百度同學們一起邊包餃子邊聊2020年的收穫和明年的小目標。李彥宏還包了象徵甜蜜美滿的白糖餃子,作為食堂彩蛋發放給員工們,甜黨鹹黨都能嘗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 自動駕駛道阻且長 車到山前百度「拐彎」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顯示,百度正在對IDG事業群(智能駕駛事業群組)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具體的內容為推動L3(智能汽車事業部)和L4(自動駕駛事業部)兩大部門的合併,實現技術和資源方面的整合。從去年開始,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的人事和組織架構就已經有過多次調整,而每一次調整的背後,都意味著戰術的改變。特別是當公司出現虧損,財報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這些改變也在不斷加快。
  • 百度Apollo無人駕駛路測更進一步 李彥宏感慨:終於可以不用安全員了
    李彥宏百度動態對於百度Apollo的無人化測試許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動態中發文感慨:「終於可以不用安全員了,責任重大啊」。這也應證了百度Apollo在北京進行的無人化測試將不再在車內配備安全員。
  • 千人集體頂替高考是大時代的小插曲
    原標題:千人集體頂替高考是大時代的小插曲跟那些靠拼關係、拼背景或者拼身體的人相比,孫大勇夫婦頂替他人學籍參加高考,不過是在一隻利益大手撥弄下,被動配合著旋轉。近日,一封實名舉報信打破了小縣城江蘇灌南的平靜。信中稱,當地擔任公職的一對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學籍考入大學。記者調查發現,當年頂替應屆生學籍參加高考並最終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數。
  • 7點見|李彥宏承認「把車子開上五環」吃了罰單;樂視影業擬更名「新樂視文娛」;即日起廣州可用微信乘地鐵
    4.李彥宏:百度無人車確實吃了罰單 明年量產、試運營  在演講中,提到今年5月份「百度無人車開上五環」時,李彥宏表示,坐無人車上五環後,確實收到了一張罰單。如果無人駕駛的罰單已經來了,無人駕駛汽車的量產還會遠嗎?現在,百度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阿波羅的項目,也有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數據。
  • 無人技術的烏託邦裡 我們離百年孤獨還會遠嗎?
    【環球網科技記者 王楠】亞馬遜的無人機、京東的無人倉、阿里的無人超市,百度的無人駕駛,西門子的無人工廠……層出不窮的「無人技術」令人眼花繚亂。人們在感嘆科學技術大邁步的同時也對未來世界充滿了焦慮與不確定性:「無人時代」的來臨,人類能做些什麼?
  • 窺探翻紅的百度和背後的李彥宏
    Apollo和百度造不造車成為了投資者討論的焦點,百度智能雲和小度,以及百度AI底層平臺技術不斷刺激著投資者的癢點,資本的冷酷和熱情,輿論的無情和溫柔都在這幾天裡完完整整地展現了出來
  •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年三次參會! BAT對重慶的預言和承諾實現了...
    ▲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與2018年、2019年不同的是,2020年智博會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但這並不影響數字智能領域和大眾對「智博會」關注熱度,尤其是對數字經濟未來,更是滿懷期待。李彥宏宣布將人工智慧帶進生活:無人駕駛中巴在永川全球首發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三次智博會期間的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那就是「一心一意」。從2018年首屆智博會,到2019年智博會,再到2020線上智博會,李彥宏的三次開幕高峰會演講,都有貫穿了同一件事——人工智慧。有人評價說,這跟百度的主業有關。的確如此。
  • 無人駕駛爽死了,但副作用也不小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上述這幾個州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在所有無事故形式的時間裡,無人駕駛汽車遇到了20萬個停止行駛標誌,60萬個交通燈,以及1.8億輛其他類型的汽車。當然,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也承認,他的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了12起交通事故,但是他很快便對媒體透露,所有這些事故都是由其他車輛所引發的,無人駕駛汽車沒有任何責任,而且完全有能力接管人類駕駛員來開車。
  • 百度第三季度扭虧為盈 李彥宏稱要有創業者「朝不保夕」的危機感
    李彥宏表示,面對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百度要在既定的戰略方向上堅決地執行和兌現:第一,「要把以百家號、小程序和託管頁為支柱的移動生態基礎打得更加紮實」;第二,「百度智能雲正通過百度擁有優勢的AI解決方案,取得可持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進入快速增長通道」;第三,「Apollo和小度助手等AI新業務,始終保持著領先位置」。
  • 苦熬自動駕駛,百度的奮力一搏
    而後,在10月11日,百度官方發布消息,稱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用戶可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站點直接下單,無需預約就能免費試乘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要知道百度發力AI已久,而自動駕駛是百度AI項目裡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一消息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 師從李德毅、李克強,清華無人車領隊張新鈺詳解智能駕駛進程、關鍵...
    隨著汽車電子、通訊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汽車儼然要成為下一代的移動終端。智能駕駛也在這一進程中不斷發展。也許我們對開始於美國莫哈韋沙漠的DARPA無人車挑戰賽已經很熟悉了,很多人都將這一賽事視作無人駕駛人才的「搖籃」,但殊不知,關於無人駕駛,其研發在世界範圍內已有很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