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局緊急提醒:2020年度個稅手續費退付開始,務必在2021年3月30日前...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

01

財務人員注意

2020年度個稅扣繳手續費退付開始!

自2021年1月1日-3月30日,財務人員可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退付手續費核對」申請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扣繳手續費。

為確保您的合法權益,請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向稅務機關提交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扣繳手續費退付申請。

操作步驟

1、登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

2、點擊【退付手續費核對】

3、點擊【獲取結報單】,通過「結報單」和「單戶核對清冊」分別查看核對上一年度本單位個人所得稅扣繳匯總與明細申報記錄

4、核對完成後點擊「申請退庫」,在「代扣代繳手續費退費申請」中依次選擇「開戶銀行」、「銀行帳號」然後「提交」

待稅務機關審核完成後,即可返還對應的手續費。

02

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

「退付手續費核對」操作說明

根據相關政策要求,扣繳義務人可按照所扣繳的稅款退付百分之二的手續費。單位上年度有代扣代徵稅款的,可在3月30日前完成上一年度的結報單確認工作。

手續費退稅流程說明:

稅務機關查詢扣繳義務人的「代扣代收代徵稅款分戶清冊」和「代扣代收代徵稅款結報單」。查詢出結果後,可提交給扣繳義務人核對。

扣繳義務人在扣繳客戶端中點擊【獲取結報單】按鈕獲取結報單和核對清冊。

結報單和核對清冊核實無誤後,可點擊【我已核對無誤】進行結報單確認。

稅務機關以扣繳義務人確認的結報單作為退付手續費的依據,在進行手續費確認之後,系統自動觸發手續費退稅流程。

若手續費退稅審批流程中發現錯誤,稅務機關可作廢手續費退稅審批流程並撤銷確認。

撤銷完成後,可重新由稅務機關查詢並列印扣繳義務人的分戶清冊和結報單。

這2%的手續費返還,會計該如何進行帳務處理與稅務處理,不少會計人認識並不清晰,對此還有諸多疑惑。那麼個稅手續費返還,該繳哪些稅?

3

個稅手續費返還

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及增值稅

1、是否繳納增值稅?

企業所取得的手續費返還嚴格來講應按服務業中的代理業計徵增值稅。

部分省市對此作了明確地徵稅規定,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稅務局關於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取得手續費收入納稅問題的函》(桂地稅函[2009]446號)就規定,「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代扣代繳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手續費收入徵免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1]31號)的有關規定,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取得手續費收入應繳納營業稅。」營改增之後,自然改為徵收增值稅了。

現實情況是,該筆收入是企業從稅務機關取得的,因而模糊了徵稅概念。多數稅務機關未對這一筆增值稅進行實際徵收,企業也未主動做納稅處理。

如果企業對此沒有交增值稅,自然附加稅也就漏交了。

2、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稅手續費返還既然是稅務給企業的「勞務報酬」,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企業取得的個稅手續費返還就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4

稅務局答覆

個稅手續費返還獎勵財務人員能否免稅?

江蘇省稅務局答覆: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1994)財稅字第20號)規定:

「二、下列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五)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手續,按規定取得的扣繳手續費。」

依據上述規定,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手續,按規定取得的扣繳手續費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河南省稅務局答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令第707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20號)相關文件規定: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手續,按規定取得的扣繳手續費,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但是,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所取得的手續費,將部分手續費直接支付給本公司從事該項工作的辦稅人員或其它人員,並不屬於財稅字〔1994〕20號規定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情形,不可免徵個人所得稅,需要併入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河北省稅務局答覆:

如果扣繳義務人是個人,個人取得的個稅手續費返還可按照文件規定享受免稅。

如果扣繳義務人是單位,單位將取得的個稅手續費返還支付給本單位的辦稅人員或其他人員,不屬於財稅字(1994)第20號規定,不可免徵個人所得稅,需要併入工資薪金計算納稅。

山東省稅務局答覆:

代扣代繳手續費返還用於獎勵辦稅人員需要合併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安徽省稅務局答覆: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第十七條 對扣繳義務人按照規定扣繳的稅款,按年付給百分之二的手續費。不包括稅務機關、司法機關等查補或者責令補扣的稅款。扣繳義務人領取的扣繳手續費可用於提升辦稅能力、獎勵辦稅人員。」

因此,對於扣繳義務人將取得的手續費返還獎勵給辦稅人員的情況,可參照(1994)財稅字第20號文件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免徵優惠。

4

個稅手續費返還

帳務處理

企業收到個稅手續費返還時要交流轉稅,在會計處理上,應計入「其他收益」科目。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

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

個稅手續費返還在使用時,會計做帳應記「管理費用」。實際發放給辦稅人員時,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個稅手續費獎勵(張三)

管理費用-個稅手續費獎勵(李四)

貸:銀行存款

還有一點要說明:個稅手續費返還不是由稅務機關自發操作的,它需要企業主動向稅務機關申請,企業不申請的,視同放棄。

⊙素材來源:國家稅務總局12366、山東稅務局、指尖上的會計、眾智財稅智庫

相關焦點

  • 稅局緊急通知!1月1日起,社保全額徵收+反洗票系統+取消核定徵收+免徵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個稅+營業執照大改,會計馬上列印學習!
    1、中小微企業注意了,社保免徵和緩繳政策執行到2020年12月底,2021年1月起應繳納的社會保險將全額徵收!四、本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執行。《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41號)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財政部 稅務總局2020年11月27日
  • 這件個稅事項趕緊操作,事關你明年的收入!
    2020年就要接近尾聲了,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提醒大家千萬別忘記:2021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確認工作已經開始,12月31日前務必確認申報2021年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以便大家在2021年1月份能夠及時享受到相關扣除優惠!
  • 我叫個人所得稅,2021年起,這是我最新最全的扣繳、計算和申報方法!
    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1稅局最新通知! 個稅扣繳、計算和申報都變了! 今天起,都按這個來!01預扣預繳(1)2020年7月,稅總局公告2020年第13號對首次入職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進行了優化:(2)12月4日,稅務局又發布了一項最新公告,簡化了兩類人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方法:
  • 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1)上一納稅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單位取酬且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申報了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2)上一納稅年度1-12月的累計勞務報酬(不扣減任何費用及免稅收入)不超過6萬元;(3)本納稅年度自1月起,仍在該單位取得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例】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單位員工。
  • 2021年個稅扣繳將有新變化 全年工資不足6萬如何繳稅
    舉例來說,2020年1月起就固定在一家單位上班且全年工資收入不足6萬元的小張,假設他在2021年1月從單位領取1萬元工資,2—12月每月領取4000元工資,全年工資為5.4萬元。在不考慮「三險一金」等各項扣除情況下,按原來的方法,小張1月因為收入超過5000元,需預繳個稅150元,其他月份無需預繳個稅;全年算帳,因其年收入不足6萬元,通過彙算清繳可退稅150元。
  • 2021年個稅繳納與有啥不同?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常見問題?
    最主要的變化可以從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的一則公告中發現端倪,《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中指出,從2021年1月份開始,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六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國航、川航出臺涉成都航線退改方案:12月7日前購買免費退
    一、適用範圍自2020年12月7日0時(含)起,凡在2020年12月7日24時(不含)前購買或換開的999國內客票(包括裡程獎勵客票),行程為下述情況之一的:(一)客票行程涉及旅行日期為2020年12月7日(含)至2020年12月21日(含)之間成都進出港國航實際承運航班和掛CA航班號的代碼共享航班
  • 國航出臺成都國內航線退改方案:12月7日前購買的機票可免費退
    一、適用範圍自2020年12月7日0時(含)起,凡在2020年12月7日24時(不含)前購買或換開的999國內客票(包括裡程獎勵客票),行程為下述情況之一的:(一)客票行程涉及旅行日期為2020年12月7日(含)至2020年12月21日(含)之間成都進出港國航實際承運航班和掛CA航班號的代碼共享航班。
  • 稅局終於出手!1月20日前,必須完成這件事!
    (3)虛假納稅申報 你單位2018年、2019年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均為0,2020年5月7日前一直未申報,直到2020年5月7日才直接上門辦理2018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增值稅零申報。
  • 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進入倒計時,一鍵帶入了解一下!
    四川在線記者 羅之颺近日,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經開始確認。根據政策規定,納稅人可依法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2021年即將到來,如果自然人納稅人2020年度已填寫過專項附加扣除信息,2021年要繼續享受的,該如何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對2021年度的專項附加扣除進行確認呢?據悉,如個稅相關扣除信息與2020年無變化,可一鍵帶入;如有變化,可修正後提交。個稅扣除信息如不確認將自動延至2021年。
  • 繳納醫保、確認個稅附加扣除……@貴州人,2020年底前,這5件事別忘...
    及時繳納城鄉居民醫保費2021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工作已開啟。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一般是按年繳費,到年底,很多地方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期將會截止。比如,上海2021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登記繳費至2020年12月25日結束;北京要求參保人員應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參保。
  • 個稅APP可查詢年度收入納稅明細
    原標題:個稅APP可查詢年度收入納稅明細   昨日,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APP)上線個人綜合所得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納稅人可登錄查看年度收入納稅情況。   記者登錄「個人所得稅」APP,看到「常用業務」下已經出現「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
  • 12月31日前申報和繳納2020年社會保險費!企業不完成,小心滯納金!
    稅局剛通知!社保費的延繳政策將執行至2020年12月31日,逾期未交的,自2021年1月1日起,稅務機關將依法按日加收萬分之五滯納金。更重磅的是...... 01 稅局緊急通知!12月31日完成社保繳費,否則加收滯納金!是當月申報次月繳納。河北、山西、青島、廈門等地是當月申報當月繳納。
  • 去年交了多少稅,個稅App能查了
    2019年度個稅彙算清繳3月1日起辦理新個稅法全面實施已滿一周年,通過提高起徵額、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這兩項重要改革,它大大減輕了納稅人的實際稅賦。那麼,納稅人2019年到底交了多少稅呢?1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個人所得稅」App發布更新,最新版本為1.2.1。
  • 個稅新變化 辦稅更簡便(財經眼)
    舉例來說,2020年1月起就固定在一家單位上班且全年工資收入不足6萬元的小張,假設他在2021年1月從單位領取1萬元工資,2—12月每月領取4000元工資,全年工資為5.4萬元。在不考慮「三險一金」等各項扣除情況下,按原來的方法,小張1月因為收入超過5000元,需預繳個稅150元,其他月份無需預繳個稅;全年算帳,因其年收入不足6萬元,通過彙算清繳可退稅150元。
  • 個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自行申報繳納個稅,快來看看,以免被查
    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的收入是下面幾種情況,而沒有自行辦理申報納稅,可能就會被稅務局追查,情節嚴重的甚至被認定為偷逃個稅。1、 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情況。注意: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居民取得的綜合所得,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要辦理彙算清繳補稅的,或年度彙算清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居民個人可免於辦理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納稅人,應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之間,向任職受僱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 事關錢包 你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確認了嗎?
    年12月31日前進行確認,以便享受政策紅利。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經開始確認。  如何確認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申報為例:   進入APP首頁後,點擊熱點專題「開始確認2021年度專項附加扣除啦」,然後選擇扣除年度「2021」,就可以開始確認各種信息了。   對普通納稅人來說,如果2021年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無變動,那麼只需在2020年基礎上一鍵確認即可。
  • 事關你的錢包 你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確認了嗎
    按照相關規定,如果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有變化,應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進行確認,以便享受政策紅利。哪些情況需要修改專項附加扣除信息?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已經開始確認。如何確認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 個稅有重大變化!明年1月1日起實行,這群人將受益……
    舉個例子,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單位員工。A單位2020年1-12月每月均為小李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假設小李2020年工薪收入合計54000元,則小李2021年可適用本公告。有什麼好處?——減輕其辦稅負擔怎麼減輕負擔呢?
  • FATCA法案正式實施—美國8938資產申報,經驗對談中國新個稅
    2020年1月1日起,美國將實施一項新的法案—海外帳戶納稅法案.無獨有偶,2020年也是中國企業彙算清繳向個人稅彙算清繳轉變的第一年.本期內容我們以美國的新法案為標準,對兩國的個稅立法進行一次對比,一起了解您未必知道的-稅務法案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