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2020-12-23 精彩在重慶

人心善惡難辨,身處低谷,遭人嘲諷;身居高位,又招致嫉妒。更有甚者,還會有人故意刁難你、伺機栽贓陷害你。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只能憋下心中的苦悶與委屈嗎?其實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多次遭到這樣的非難,不過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讓壞人灰頭土臉。這是如何做到的?其實這是因為王陽明拿起了自己最鋒利的武器——「知行合一」。

平定叛亂後反遭陷害

王陽明曾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隻身平叛寧王之亂,立下大功,可在那個皇帝昏庸和姦臣當道的年代,卻招致了嫉妒與陷害。

當時朝廷委派許泰、張忠負責平叛事宜,可這二人沆瀣一氣,總想找機會陷害王陽明。就在他們調兵遣將的時候,叛軍就已經被王陽明剿滅了,連寧王都被生擒了。這樣的話那他們就不能在皇上面前邀功了,於是他們便密謀起來,決定上疏皇帝,建議他御駕親徵,另外為了爭功,他們還扣下了王陽明已經平定了叛軍,生擒了寧王的奏摺。

他們打算私下放走寧王,再由皇帝親自率兵督戰,生擒寧王,然後凱旋返京。只是王陽明不願意交出寧王,於是這兩奸臣惱羞成怒,造謠誣陷王陽明私通反賊寧王。

危機重重之下,幸好皇帝身邊的太監張永是個忠臣,張永深知王陽明忠心耿耿,於是極力為王陽明辯護,並親自去見了王陽明,了解了真實情況,還寧王等一幹俘虜安全地帶了回去。

即使後來許張二人又連續主動挑起事端,想找機會陷害王陽明。但是王陽明始終泰然自若,以禮相待,行事規範嚴謹,無懈可擊。王陽明對許張二人帶來的北方軍隊也非常照顧,犒賞安撫軍心,使得這些士兵從心裡敬佩王陽明。

許泰、張忠之前一直沒找到機會,故回京後又向皇帝進讒言,說王陽明企圖謀反。還出謀劃策道:「陛下只要下旨召見便知,如果王陽明不肯前來,就能證明他企圖謀反。」其實這也是許張二人的一條毒計。他們為了阻止王陽明來南京面聖,竟偽造詔書讓王陽明在蕪湖待命。最後還是在張永的幫助下,王陽明沒有上當,繼續前往南京面聖。

皇帝最後也聽從了忠良的建議,相信王陽明沒有謀反之心,於是王陽明才逃過偽詔一劫。

立了大功,不但沒獲得獎賞,還險些被小人害死,這就是王陽明的遭遇。而且這個小人還有權有勢,高高在上,怎麼辦?王陽明心裡有定盤針,王陽明有貴人相助,王陽明有天理在心,這就是王陽明的底氣。廣結善友,不破本性;邪不壓正,聖人之心!

依良知而行,知行合一

學者對王陽明的一個評價:「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明朝的王陽明,一個是清朝的曾國藩。」只有把學識思想在事業生活中應用起來,這才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陽明心學被稱為」實踐的哲學」,是能夠在實踐當中落地的哲學。其實就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也就是」修心」」做事」紅塵煉心和事上磨練。別人的羨慕嫉妒恨,我們無法掌控,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行為。我們的情緒千萬不能被牽著鼻子走,那樣只會順了對方的意,更方便陷害你。

要知道,有為才有位,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我們才能贏得尊重和賞識,只有行得端走得正,才不會給小人可趁之機。當我們聽從內在良知的召喚,依良知而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那什麼事情都會各得其正,尋到最好的結果。

大膽做,不違心。心至純,行至善。僅此而已。正是有鑑於此,我們才講陽明心學其實就是最高明的實踐哲學,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當我們將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實踐運用,就能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不斷完善強大自己的內心。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相信憑藉對前人思想精華的學習,不斷追尋內心的強大力量,相信我們終有一天也能突破艱難險阻,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與人交往時,這四種人不可輕信,最好避而遠之
    後來王陽明因平叛南贛之亂有功而重返官場,重歸官場的王陽明吸取上次的教訓,他認為有的人最好不要親近,要避而遠之。今天,我們來說說王陽明認為有哪些人最好不要深交,要避而遠之。     一、口蜜腹劍之人不可交   王陽明認為這類人往往都是習慣用甜言蜜語來迷惑別人,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實際則一肚子壞水。平時能當面指出你缺點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深信的人。
  • 王陽明: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需修煉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
    有的人會抱怨命運不公,時機不遇,「黴運」纏身,但是卻不知反省自己。明朝的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一生立言、立德、立功,他提到:如果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需修煉這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一、「心」字訣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他重視修心養性。「心外無物」,外界的種種皆來自內心,你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和人生高度,是你的人生的行動指南。人到中年,應該將修行作為第一要務,心靜則萬物止。
  • 如果你的領導惡意排擠你,見面還笑臉相迎,虛偽至極,怎麼辦?
    領導能夠讓你覺得受排擠,而且還能做到在面子上過得去,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如果你已經被排擠和打擊,那麼短時間內你肯定無法直接還擊,能做的無非是蟄伏待起或者直接離職換工作,如果換工作對你來說不是最佳的選擇,那麼我勸你這樣做:做好自己的分內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業務能力
  • 王陽明:人走背運時,悟透五句話,令自己煥然一新!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即便是被譽為「大明第一牛人」「明朝一哥」的王陽明也不例外。王陽明的人生同樣充滿了痛苦,處於人生低谷的次數並不少,時間也並不短。尤其是被貶黜到缺衣少食、瘴氣橫行的貴州龍場時,更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最低谷。可就是在這一時期,王陽明實現了人生的頓悟和升華。所以說,對於人生低谷,王陽明非常有發言權,也有不少的智慧。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不懂「高手」的兩個「武器」,你註定平凡一生
    很多人可能是因為王陽明的「心學」而知道他,他其實從小就有著遠大的志向,成為一名永垂不朽的聖人,傳統文化中的聖人指的是「才德全盡」.王陽明可算是一個「高手」,但是他究竟有哪些「武器」能讓他獲得如此成就呢?一、以終為始是他的頭等要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終點究竟要落在哪裡,因此非常迷茫地過著自己的一生。
  • 王陽明告誡:男人想發達,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七字真言
    心學大成者王陽明給了我們回答:牢記七字真言,人脈和金錢自會源源不斷地湧來。二、行大丈夫頂天立地,所言所行都被別人看在眼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當自己有所追求的時候最好儘早去付出行動,不要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不靠譜的人,老實做事、踏實做人,這樣的人很難會不成功。
  •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格局大的人不糾纏,智慧高的人會周旋
    他這一生經歷過不少小人的為難,在做官時更是如此。那些小人當時都要比王陽明厲害,很多次都把王陽明逼上絕境,甚至多次危及到性命!但是王陽明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自有一套方法對付他們。用利益和隱忍,讓他們知道和你鬥,會喪失更多利益,和你合作才是獲得更多利益!王陽明拿出這兩名宦官和寧王來往的書信,交給他們,讓他們自行處理,並且告訴他們手裡沒有關於他們書信了。這兩名宦官一看,自己的把柄在王陽明手裡,只好作罷!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搖擺不定的人,最終只會困於彎路之中。堅持本心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品質之一,他讓我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去走著那條看似遍布荊棘的道路。雷區二:忌自視甚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生大多數的坎坷都是因為一個「傲」字,自視過高的人總會遭遇更多的坎坷。
  • 找家政服務卻遭謾罵?淨美居家政稱顧客故意刁難
    對此,淨美居家政保潔的負責人李女士承認與宋女士起了衝突,但她認為是宋女士故意刁難。按照約定,保潔員只負責清潔地毯和擦玻璃,卻被指使著幹了其他服務範圍之外的活,而宋女士說的玻璃不乾淨則是由窗戶外面的灰塵造成,因屬於高空作業,保潔員擦不了。
  • 發現公司裡有故意排擠他人的現象,你最好明白這五點在考慮離職
    大剛連續當了三個月的銷售冠軍,另外團隊的女經理就有點看不慣,於是開始聯合自己團隊的成員,共同排擠大剛。起初只是在辦公室裡排擠,故意不待見大剛,但是大剛對此心裡也非常清楚,知道是有人在故意針對自己,所以也不管不問,就當沒看見。
  • 王陽明:人到中年事業沒起色?修煉「六字真言」,人生會迎來轉機
    明朝的王陽明,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公認500年來最接近聖人的一個人,他有一個「六字訣」,值得我們借鑑:一、「心」字訣王陽明認為,人的內心,才是一切問題的本源。三、「知」字訣在王陽明看來,「知」與「知」是不一樣的,有淺薄的知,有深刻的知,王陽明從不追求淺薄的、純粹的「知」,因為在他看來,人生在世,就要學會知善知惡,人會受到教化,在外部環境中受到薰染在所難免,但無論如何都要明白善惡之道,這就是良知。
  • 王陽明:你一直都差一點的原因,只是因為沒做到這4個字
    每個人都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有一個人給自己人生建議,好讓自己迷茫的時候能夠獲得一點方向,但良師總是可遇不可求,被動等待倒不如主動尋找。中國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是歷史上罕見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家。
  • 王陽明,願你一生活成一道光
    試想,如果沒有當初那當眾廷杖的奇恥大辱,下獄等死的戰戰兢兢,如果沒有之後遭人暗殺的千鈞一髮,流放南蠻的孤寂落寞,也許王陽明只會是一個一生順遂的平凡人。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難,人世間所有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公元1509的某天夜裡,這大概是中國歷史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夜晚。在這個夜晚,王陽明於千裡之外貧瘠的龍場突然頓悟到:他苦苦所追求的「道」,不在外物,而就在自己的本心。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這一輩子要吃三碗面,那就是人面、情面和場面,要想有所成,就不得不「煮」好這三碗面。早在百年前,明代一哥王陽明就已經在探究為人處世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最複雜的,別的都是浮雲。現實中,很多人在壓力、困難面前,也會選擇迴避態度,結果只會使問題更加複雜、更難處理。大聖人孔子在異國遊學時,有人嘲諷他說:「你這樣周遊列國,不就是在用花言巧語來顯擺自己嗎?」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心中有光,前方就是康莊大道;心中無光,前方就是荊棘滿地。心態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每當晴空萬裡的時候,老婆婆就滿面愁容,嘆氣道:「太陽這麼曬,買雨傘的人很少,大女兒該怎麼生活呀?」可到了下雨天,她又擔心自己的二女兒:「雨這麼大,誰還去買鞋呢?我那二姑娘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因此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老婆婆就沒有開心過,總是憂心忡忡的。
  • 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大家看電視時應該都看到過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誇讚「此人以後必成大器!」果不其然這人日後就成為人中龍鳳,當然這只是一種主角光環。現實中,成功並不容易,在路途中一定會經歷各種挫折。都說男人要成大器需要廣闊的人脈和充足的金錢。
  • 為什麼職場中越優秀的人越受人排擠?遭人嫉妒,遭人恨!
    很多人對這話深信不疑,似乎優秀的人,總是要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詆毀。因為這樣一群優秀的人,他們被所有領導和上司肯定,但卻是同事的眼中釘。不僅如此,在團隊合作中,比較優秀的人往往會被成員排擠,甚至有些人會因為那些優秀的人出醜而感到幸災樂禍。在職場中,優秀的人為什麼會受排擠?幾個原因告訴你答案。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牢記這7字箴言,陷入貧困中,也有望翻身
    王陽明是明朝的大思想、政治家,曾擔任過龍場驛丞,巡撫大人乃至兩廣總督,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興衰與否,靠的並不是這兩樣,他總結畢生經驗與智慧,提煉出這7個字:「行、勤、知、底、心、誠、耐」,以此來警醒世人。
  • 王陽明:面對得罪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用這八個字,輕鬆搞定
    也如孟子所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王陽明全集》所記載一段故事:王陽明成為聖賢之前,面對位高權重、惹不起的小人的主動挑釁,他運用心學作為武器,輕鬆應對的策略,進退有度,化危機於無形,實在高明,至今也頗為實用!
  • 王陽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窮困潦倒時,要多在外少在家
    王陽明曾說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人生在難免磕磕絆絆,不一定會一帆風順,當我們正面臨苦難,窮困潦倒時,要記住多在外面奮鬥,少在家裡。陽明先生,一生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的困境,飽受命運的折磨,受盡了肉體與心靈的痛苦,放在我們這樣的尋常人身上恐怕早就無法自拔、鬱悶而死了。而陽明先生非但沒有因打擊而灰心喪氣,反而在被貶的時候頓悟了「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