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窮困潦倒時,要多在外少在家

2020-12-23 楊田說育兒

王陽明曾說過:「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人生在難免磕磕絆絆,不一定會一帆風順,當我們正面臨苦難,窮困潦倒時,要記住多在外面奮鬥,少在家裡。

陽明先生,一生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的困境,飽受命運的折磨,受盡了肉體與心靈的痛苦,放在我們這樣的尋常人身上恐怕早就無法自拔、鬱悶而死了。而陽明先生非但沒有因打擊而灰心喪氣,反而在被貶的時候頓悟了「心學」。

「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乃道語錄,與陽明「心學」中表達的意思,不謀而合。

「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此句原意為:人在貧窮的說的話是沒人聽的,水在平地上也不會流動,窮困潦倒的人,是沒有什麼說話的地位的,就像水倒在沒有弧度的地面上又怎麼會流動呢。

王陽明:「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窮困潦倒時,要多在外少在家

人在貧窮時,要少說話,多做事,少在家,多在外。越是窮困潦倒時,越不能讓自己頹廢混日,待在家裡只能坐以待斃,所以我們一定要走出家門,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

一、窮困潦倒時,越在家待著、發展的機會越少

當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導致了我們貧窮,我們可能會負債。在家裡待著,我們只會由債權人來討債。我們不僅煩惱,而且無助。這時,不能坐視不理,應該出去尋找工作機會,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發展機會,扭轉局面。

二、窮困潦倒時,越在家待著、家庭矛盾越多

「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的時候,多呆在家裡只會增加家庭的矛盾。當你已經窮困潦倒,沮喪不堪,無法自拔的時候,家裡還有人對你施加壓力,希望你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去賺錢養家,去爭取成功。在這樣的壓力下,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還呆在家裡,很容易傷害你的感情,所以早點出去,制定其他計劃。

當我們窮困潦倒時,我們不應該呆在家裡。減少我們呆在家裡的時間將減少家庭衝突。

三、窮困潦倒時,越在家待著、越被瞧不起

當你富有的時候,人們可能不會懷念你的好,但當你貧窮的時候,人們會看到你的笑話。尤其是你經常聯繫親戚、朋友、鄰居之類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當你窮困潦倒時,幫你是別人的情分,不要幫助你不要責怪別人,因為有一種說法「救急不救窮」,這時,你呆在家裡也會讓你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別人想幫你不敢,只會更加看不起你。

當我們窮困潦倒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要待在家裡表現出我們的順從,不然更會引起別人的蔑視。

人挪活,樹挪死,窮吵鬧,富安然。人到了窮困潦倒之時,還是要外出奮鬥,要出去找活幹賺錢,不要閒在家中無所事事!

人生讀一讀王陽明,離成功更進一步。

王陽明不僅是個厲害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更厲害的思想家,他的陽明心學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並且陽明心學被流傳到海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想了解更多王陽明心學以及王陽明的做人哲學的朋友,給大家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知行合一》,一本是《傳習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相關焦點

  • 人在30歲以後可能會遇一道坎,過來人說:人貧不語水平不流
    易經云:人貧不語,水平不流。30歲以後的男人最應該閱讀這篇文章,馬雲、雷軍睡前都會讀。《易經》包羅萬象,在這世間唯有《易經》可以說得上是前所未有的絕大智慧。《易經》有云:「人貧不語,水平不流。」這句話的意思也在時刻暗示著我們:人越是在貧窮的時候就越是要懂得少說話多做事,要學會暗自下定決心,有志氣、有勇氣去尋找夢想。虞世南曾經說過:不知易經者不可為將帥。
  • 認知水平低下容易導致窮人思維,改變認知需要在當下去感知和經歷
    人很難通過單純的頭腦思維去提升認知,你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你的認知範圍。你接觸的事物也桎梏了你的認知水平。古代有兩個樵夫山上砍柴時候閒聊,其中一個人就感嘆道:要是做皇帝多好呀!他砍柴的斧頭都是金子做的。其中一個樵夫嘲笑道:皇帝還用砍柴嗎?這麼冷的天,他肯定天天賴在家裡煨芋頭吃呢。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1、少說話,俗話說「水平不流,人貧不語」,大自然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越是人微言輕的時候,越要低調,少說話多做事,這樣才能避免招致麻煩,安安心心做好事情,打牢地基,繼而為之後的翻盤做好準備!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何況人卑微的時候,說話也沒有什麼分量,也沒人聽,所以還是少說話為妙,多聽他人說話,向優秀的人學習!
  • 王陽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這3種人很難成功,看看你是嗎?
    早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後世譽為是「千古聖人」,是與孔子孔聖人齊名,同樣被尊稱為聖人的唯一一個,就連「晚清名臣」曾國藩也只是被稱為「半個聖人」而已,由此可見,這個人有多優秀,他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人生落魄時,關鍵要戒掉這3種「思維」,路或許就會越來越好走
    但王陽明卻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維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直至「龍場頓悟」,心學的誕生也讓王陽明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光明。而在王陽明來看,人生窮困潦倒時,一定要戒除這3種「弱者思維」:1.要戒除「活在當下」的思維心學大師王陽明37歲時,遭受到了人生最大的磨難,他被貶職到了,那時候極其偏荒,鳥不拉屎的貴州龍場驛站。
  • 王陽明:與人交往時,這四種人不可輕信,最好避而遠之
    後來王陽明因平叛南贛之亂有功而重返官場,重歸官場的王陽明吸取上次的教訓,他認為有的人最好不要親近,要避而遠之。今天,我們來說說王陽明認為有哪些人最好不要深交,要避而遠之。     一、口蜜腹劍之人不可交   王陽明認為這類人往往都是習慣用甜言蜜語來迷惑別人,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實際則一肚子壞水。平時能當面指出你缺點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深信的人。
  • 王陽明:人小志大,人小鬼大
    而在內書堂任教的翰林官日後則多會得到宦官們的關照,雖然並無直接資料證明王華曾在內書堂任職,但他的幾位同僚卻是教過正德朝的大宦官劉瑾,並還常向劉瑾推薦王華的人品和學問。再加上王華高中狀元,隨著內閣地位的不斷上升,新進士一入翰林,便被時人視為"儲相"。基於此,王華在當時是被人刮目相看的。
  • 王陽明:人走背運時,悟透五句話,令自己煥然一新!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即便是被譽為「大明第一牛人」「明朝一哥」的王陽明也不例外。王陽明的人生同樣充滿了痛苦,處於人生低谷的次數並不少,時間也並不短。尤其是被貶黜到缺衣少食、瘴氣橫行的貴州龍場時,更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最低谷。可就是在這一時期,王陽明實現了人生的頓悟和升華。所以說,對於人生低谷,王陽明非常有發言權,也有不少的智慧。
  • 王陽明:男人不管多委屈,和別人聊天時,都不要輕易說這3件事
    「假話全不說」,是在提醒世人,假話說得越多,給自己帶來的麻煩也會更多;「真話說一半」,則是在告誡我們,說得多錯得多,少言謹行才是處世之道。語言是有溫度的,過冷會讓人覺得冷漠,過熱則會灼傷到對方。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好說話的「溫度」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王陽明的「不爭」並非懦弱、退縮,而是不再追求眼前之事,將自己的目光放到遠處,故而才能一門心思地將「道」研究透徹,領悟其中的真理,成為受人尊崇的哲學思想家。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世事無常,尤其是在名利場上,要想明哲保身,必須懂得「不爭」之理。唯有不爭,才會無憂。就像老子描繪的水的特性:「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王陽明識人術告誡: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此人便是一代奇人王陽明,他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文能教育天下英才,武能平等寧王叛亂,可謂文武雙全。因此我們人生在世,如果想要有一番成就的話,就一定要有一個慧眼識人的本領。王陽明認為,下面這三種人是不可深交的,敬而遠之才是上上之策!
  • 王陽明:「人窮莫說三句話」,人越窮越少說3句話,福氣越來越多
    男性朋友不怕沒地位,就怕窩囊,不怕沒有錢,就怕被人瞧不起。作為男人,我深深明白這一點,落難之時,就連家人都會看不順眼。一直以來在生活中那些當年圍著你的人,到現在都已經開始離你而去,眼睜睜躲得遠遠的,這就是人性。說到落難,我就想到了王陽明的書,王陽明說過,修心可以扭轉命運。
  • 人在窮困潦倒時,記住十二字箴言,幫你走出逆境
    人越窮,越要記住十二字箴言,幫你走出逆境一、不要摳門人活在世,人人都有私心,都不要為了別人損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更是在錢上要斤斤計較,本身自己都沒錢了,在給別人花自己的錢,這樣讓窮人很是心裡不平衡,不過有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王陽明:人到中年生活不順心,內心不夠強大,多是這些原因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告訴我們人到中年,要想活得順心,就要強大自己的內心,並做到以下三點。第一,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王陽明說過:「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那個人是完美無缺的,不管你做什麼事,也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都會被他人議論。當我們面對外界對自己的議論和評價時,不要太往心裡去,如果是客觀恰當的評價和意見,我們都可以虛心接受;但如果是主觀完全不實的評價,我們沒有必要去理會和在乎。因為我們只能管好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去控制其他的人和事!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我們中國人大多都很講究有「福」無「福」,誠摯的祝願一個人的時候,喜歡祝對方有萬事勝意,有兩個人相遇、相知我們喜歡說這兩個人是有緣分,過年的時候更是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倒著貼寓意著福到了,這都是我們對於有福的認識。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在菜根譚裡曾經說過一句話非常引人深思: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意思就是,一個人連菜根都能咬得,那這人一定能做成任何事情。其實,王陽明沒取得成功時,很像現實生活中每個還沒成功的人。但最大的區別就是現在很多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家庭和一個好的出身,但卻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大多數男人之所以貧窮和失敗,問題都是源於自身,是自身不夠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對。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展乃至壯大並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變化作為前提。
  • 王陽明:去人慾存天理,方是功夫
    簡單的說,「存天理滅人慾」主張的是「明理見性」,認為人們被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不到自己的真實面貌,所以不能體悟到天地之理,要想體驗到、找到萬事萬物之理,就要去除人的私慾。 基於這點,「存天理滅人慾」的意思是說,人的欲望要有一個度,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成了要「滅」的對象,否則就無法「存天理」。
  • 王陽明:越是深愛,越要溫柔.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宣洩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是高雅,發洩在別人身上就是庸俗。心學宗師王陽明和他的妻子感情和睦,可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苦衷:其實,王陽明的妻子無法生育。來自宇宙的神秘高能量——隕石,助你修煉;為你闢邪、鎮宅、轉運諮詢微信:Zyh186868而在家人的面前,我們放下了戒備,要求也變多了,只要親人們的反應稍有不如意,有些人就會大發脾氣。老話說:「升米恩,鬥米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