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2021-01-18 騰訊網

我經常說晚明滅亡是因為「傳統思想被擊碎,忠君愛國思維讓位於個人主義泛濫、享樂奢侈思維泛濫」。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展乃至壯大並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變化作為前提。明朝的滅亡和之前的其他朝代一樣都是亡於「吏治不修」「皇權旁落」「內部矛盾」,至於清地方政權入關、從地方政權升級為全國性政權,只是得了便宜。

王陽明生活的時代與明亡還有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他的思想被許多人閹割乃至歪曲了。這一時代的人沒必要去承擔什麼罪責。要承擔也是當時的皇帝明武宗,因為皇權的垂範效應顯示的速度要比一個「哲學家」的垂範效應快得多、大得多。皇帝不正經,迅速會影響朝廷、文武官員乃至百姓。

(1)王陽明思想是「三教合一」的產物,相對於佔主體地位的「理學」產生了一定的衝擊力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是儒家學派之一,晚明的「陽明之學」大盛,只不過是「心學」在與「理學」的競爭中起到優勢地位而已。「陽明之學」屬於心學,心學上推孟子,北宋「二程」為其開端,到王守仁(陽明)時屬於明朝的心學兩大流派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那時的儒學、佛學、道學都在互相吸收,自北宋開始「三教」(儒釋道)間相互吸收相互競爭的思想就已經比較濃重,心學的對立學派理學也是「三教合一」的產物。由此,從文化史上看「陽明心學」的脈絡很清晰,因此,該思想並非橫空出世有其前因,何以不再前因導致明亡,偏偏在王陽明死後大興,是有其原因的。

王守仁死後,其弟子逐漸分出所謂的「七學」,七門可分左右,左派弟子又分為「泰州學派」「異端」等多種。人們所說的「王陽明滅明」其主要是指「左派」,這一學派宗旨就是堅決反對理學、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無為、反對忠君思想、倡導物理價值觀竭力為商賈利益和價值呼號等。

由此可見,王陽明思想確實對儒家主流思想起了消融作用。再加上古代中國只有家族宗族觀念、政權朝廷觀念等,大量儒家子弟降清也有受其影響的因素之一。但其影響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人性和物質利益分化。

(2)真正讓明朝滅亡的是商品經濟畸形發展下,人性本身的醜惡導致「皇權旁落」

為何心學在明憲宗時期開始興起?陳獻章和湛若水的嶺南學派(江門學派)、陽明心學先後興起?其創立者都是廣東、浙江等省份?以上這些都充分說明,思想的形成是落後於社會現實的。憑空開創出一個理論,沒有現成案例去說服他人是不可能的。

因此,「陽明心學」在兜售反對君權的同時,社會上已經有了相當一批人具備這種思想。這不過因為他們的地位或知識能力無法表達清晰或者不敢表達一樣。

中國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歷程都是一樣的:

建國之初肚子問題最重要,開始重農抑商——肚子飽了,開始種植經濟作物或家禽,同時進行小商品的交換,從而形成交易中介市場——隨著經濟作物發達,各行各業開始興起——各種青樓業、腐敗問題開始廣泛出現——權臣出現、皇權陷落——內部反叛或地方政權強起。

肚子飽了人們就開瞎琢磨了,思想開始分化後,再加上統治者引導不力,自然產生混亂。恰巧中原政權從來不缺少內憂外患,又趕上千年一遇的大災荒,明朝就這樣倒在了自己的懷裡。

相關焦點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到明朝末期,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對於長城的修築,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輔助以城池和大炮火器,努爾哈赤也只得飲恨而終。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時就顯露自身聰明才智的人,比如:陳洽,楊慎等,但這些人物的經歷對於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而在明朝中葉歷史上,卻有一位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後來的經歷卻直接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他就是明朝中葉歷史上著名的鄒元標。鄒元標,字爾瞻,江西吉水人,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正直之臣。
  • 明朝是因為什麼滅亡了呢
    明朝的滅亡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單一隻是明朝的政治制度上存在缺陷。萬曆皇帝以後,明朝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而偏偏又遇上了明末各種大規模自然災害,農民起義不斷;因為「國本之爭」,朝野之中的黨爭不斷,極大損害了明朝統治的根基;以及明朝財政系統的崩潰、邊患嚴重外敵入侵等,都造成了明朝最終的滅亡。
  • 莫德雷德是致古王國滅亡的元兇,阿爾託莉雅也要負責任,誤會太深
    對於fate動漫世界中的莫德雷德大家定然不會陌生,他是著名的圓桌騎士中的叛逆騎士,是古大不列顛之王亞瑟王的子嗣,同時也是導致古大不列顛滅亡的致命元兇,身負紅龍血脈,實力強悍,恐怖非常。但莫德雷德真的怨恨亞瑟王,實際並非如此,要兩個方面來看待,前期莫德雷德無比崇拜亞瑟王,想要引得亞瑟王的注意,就如同一個舔狗一般,誰知道亞瑟王壓根沒有將莫德雷德這個舔狗放在眼中,最終舔狗醒悟,開始上演逆襲,以另一幅姿態贏得認可。
  • 韓國人為什麼要買走電視劇《王陽明》的版權?
    韓國版《王陽明》由陳曉雷執導,朱一龍、周海媚、陸劍民等知名影星聯袂出演的電視劇《王陽明》,是截至目前唯一 一部講述大聖人王陽明的影視劇作。韓國古裝受明朝影響很大二是迎合了韓國人「崇明」的歷史情節。眾所周知,作為中國鄰居的韓國,其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中國曆朝歷代的影響,韓國很多時期都屬於中國的藩屬國。
  • 明朝宣布滅亡,老百姓卻毫不關心,照舊生活
    1644年4月稱為「後金國」的滿人們在東北自居,與明朝形成軍事敵對。很快便向中原進攻而來,明朝都督指揮吳三桂,對明朝的治理不滿,直接放滿人攻打進來。應戰的是農民起義軍顯然沒有對戰經驗,分分鐘被秒殺。同年十月,滿人佔領明朝繼承大統稱清朝。而吳三桂親手殺掉永曆帝,終結了大明王朝。
  • 從開局一個碗到結局一根繩,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用一根繩保住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尊嚴,明朝滅亡。朱元璋用一個碗作為開局建立大明,崇禎用一根繩給明朝畫了個句號。假如崇禎到了地府見到朱元璋,該說些什麼?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如果王陽明入閣成為首輔,明朝歷史走向會是如何?王陽明是否會超越...
    不可否認王陽明是個很厲害的人,可是他能改變什麼呢?他能改變明朝的體制麼?不能! 在《大明王朝1566》裡面第34集,海瑞曾經和李時珍討論明朝的體制,說的就是:明朝的君主視天下為自家私產
  • 王陽明:心裡有什麼,就相信什麼,相信什麼就看到什麼,建議看看
    王陽明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他是儒學的集大成者,在明朝的時候,他的儒學思想被奉為先賢,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那個時候,王陽明的思想就像我們現代的科學思想一樣,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 明朝滅亡時,為什麼沒看到錦衣衛的身影?
    明朝末期,以戰力最強著稱的錦衣衛究竟做了什麼?錦衣衛這個在明朝所誕生,而且是明朝獨有的機構,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明朝歷史發展的始終,到明朝滅亡之時,為何錦衣衛沒能夠為國而戰?錦衣衛的主要職能可以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不僅要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還要監督朝廷當中的諸位大臣,對外,便是要從事各種間諜和策反活動,使得大明朝廷能夠及時掌握周邊國家的動向,以便及時應對。其實,朱元璋之所以會設置錦衣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錦衣衛的控制,進而掌控朝廷官員的一舉一動,達到威懾百官,皇權至上的目的。為此,他賦予了錦衣衛超常的權力。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天災不是朝代滅亡的罪魁禍首,人禍才是,明朝的滅亡告訴我們這些
    農民起義事實上,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人禍,而不是天災。明朝的人禍其實從其滅亡的百年前就開始了,這與明朝諸位不正經的皇帝脫不了干係,他們應該為明朝的滅亡負責。放飛自我、什麼都想當,就是不想當皇帝的正德皇帝;沉迷煉丹、玩弄權術的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沉迷木匠事業的天啟皇帝。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結果十分令人意外:在國內長期無人問津的明代"王陽明",居然名列榜首,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智聖"諸葛亮等人齊名。什麼?你不信?曾經有位少年就在日本地鐵站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日本人幾乎人人都拿著王陽明的《傳習錄》在閱讀。那時候少年就感嘆,我們中國和日本可能就差了個王陽明!除此之外,更有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跪拜王陽明,將他視為自己的偶像。
  • 明朝王陽明創立心學,知行合一原來是這個意思
    王陽明所創立的心學是中國封建歷史上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成果。而且它的創立者王陽明通過自己研究得出的這個理論成果指導了自己的實踐活動而且立下了很大的功勳。這也是研究它的人們看到了新學的成果與威力。所以引來了後代許多人對它的研究和學習。自從明代出了王陽明之後,一直到清朝滅亡中國幾乎都沒有出來一個非常厲害的聖賢人物。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從四個角度全面剖析明朝滅亡的原因
    在明朝很多高級武官面對品級比自己還低的文官都要唯唯諾諾,可見明朝文官在朝內的地位。  文官勢力的壯大意味著皇帝很難把他們分化和控制,同時國家制定的政策也不會從國家長遠發展角度考慮,而是站在文官集團利益的立場上考慮。這樣一來,底層階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農民起義就伴隨而來,社會的穩定也就無從說起了。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禁播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
    被禁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電視上關於明朝的歷史劇遠遠少於其他朝代的電視劇,其實也不是電視臺不願意拍攝這個時期的電視劇,只是剛剛拍出來就被禁播了。這四部民國的歷史劇一直被禁播,幾乎是到現在還沒有在電視上出現,知道的人相信年紀已經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