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陽明入閣成為首輔,明朝歷史走向會是如何?王陽明是否會超越...

2020-11-19 騰訊網

任何王朝都是從強盛走向衰弱,這是以土地為根本的j歷史規律決定的;隨著土地的不斷兼併,流民越來越多,一旦遇上天災人禍,那麼就會釀成推倒王朝的大禍!

不可否認王陽明是個很厲害的人,可是他能改變什麼呢?他能改變明朝的體制麼?不能!

在《大明王朝1566》裡面第34集,海瑞曾經和李時珍討論明朝的體制,說的就是:明朝的君主視天下為自家私產,用家奴治天下,視百官如同仇敵,任用錦衣衛東廠對官員肆意殺伐,海瑞所寫的奏疏就是推崇君臣共治,結果卻不能實現!

我們來看看張居正,開創一條鞭法,把賦稅徭役全都折合現銀,這樣就有了明確的章程,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也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結果呢,張居正一死就被萬曆皇帝給挖墳掘墓,給破府抄家了;皇帝就是如此的忘恩負義!

王陽明當首輔又能怎麼樣?皇帝難道還能給他跪下嗎?最終還不是被明朝的皇帝咔嚓一刀送上西天!

明朝的皇帝自己都救不了明朝,何況是幾個皇帝的奴才,想都別想!就算你把心想穿了,明朝還是亡了!

孟子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明年開拍 講述王陽明心學實踐
    王陽明》將於2021年6月開拍。記者了解到,《天地人心•王陽明》通過戲劇化、藝術化,深入淺出地闡述心學哲理,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王陽明對心學的實踐與傳授。這是一部歷史正劇,是以王陽明為文化傳承的一個切入點,重塑國人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通俗正本。該劇講述的是明朝一代傑出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奮鬥的一生。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展乃至壯大並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變化作為前提。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 問題少年王陽明,潛心向學,終成大器,被稱明朝一哥
    1.問題少年王陽明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狀元,是學問、人品都十分傑出的人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應該會自小就是在別人的掌聲中長大。但王陽明卻是從小讓父親頭疼。王陽明七八歲的時候,瘋狂迷上下象棋,在王華這個當時的儒家正統知識分子看來,下象棋之類的娛樂都是旁門左道,於是趁王陽明熟睡之際,將棋子棋盤都扔到了河裡。
  • 王陽明:人為什麼會走黴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好運並非突然消失
    人在倒黴前一定是會有預兆的,特別是王陽明提出的幾件荒唐事如果你做了就會越來越倒黴,想要黴運遠離我們,就要改變自己少做這三種荒唐事。當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裕的時候,很多人就有些忘乎所以了,對待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就變得心狠手辣、唯利是圖成為土豪劣紳,往往這個時候盛極必衰,如果再不改正人就要開始走黴運了。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時就顯露自身聰明才智的人,比如:陳洽,楊慎等,但這些人物的經歷對於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而在明朝中葉歷史上,卻有一位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後來的經歷卻直接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他就是明朝中葉歷史上著名的鄒元標。鄒元標,字爾瞻,江西吉水人,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正直之臣。
  • 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陳劍 攝阿來任文學顧問 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啟動 陳劍 攝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事實上,我是王陽明先生的忠實『粉絲』。」23日,大型歷史劇《天地人心·王陽明》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擔任該劇文學顧問的著名作家阿來表示,「他(王陽明)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可以說是開一代風氣,再次探尋他的心路和思想對於當下的我們意義非凡。」據介紹,《天地人心·王陽明》由李偉導演執導,這部歷史正劇將記錄王陽明自1472年出生直至1529年離世的一生經歷。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中青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新聞發布會
    這是一部歷史正劇,是以王陽明為文化傳承的一個切入點,重塑國人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通俗正本,將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光明與燦爛的實際範例。《天地人心·王陽明》講述的是明朝一代傑出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奮鬥的一生。
  • 禁播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
    被禁的「明朝」歷史劇,《王陽明》韓國熱播,第三部被禁了10年!電視上關於明朝的歷史劇遠遠少於其他朝代的電視劇,其實也不是電視臺不願意拍攝這個時期的電視劇,只是剛剛拍出來就被禁播了。這四部民國的歷史劇一直被禁播,幾乎是到現在還沒有在電視上出現,知道的人相信年紀已經不小了。
  • 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
    王陽明,明代心學集大成者,在王守仁逝世後五十四年,王守仁從祀孔廟,他與薛瑄、胡居仁、陳獻章一起成為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位學者。王守仁的從祀,表明王陽明心學最終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王陽明心學後來還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中國青年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首次新聞...
    《天地人心·王陽明》由李偉導演,通過戲劇化、藝術化,深入淺出地闡述心學哲理,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王陽明對心學的實踐與傳授。這是一部歷史正劇,是以王陽明為文化傳承的一個切入點,是重塑國人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通俗正本,將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光明與燦爛的實際範例。
  • 王陽明如何應對毀謗?培養自己的戰略定力!
    康震    王陽明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也是毀謗纏身。他是如何應對毀謗的呢?1519年,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只手挽救了朝廷,立下不世奇功。按理應該加官進爵。可是,在此後的人生歲月裡,王陽明至少遭受了兩次大規模的毀謗,其中一次直接導致他的「新建伯」爵位被削。    「王陽明積極練兵時,有人誣衊他謀反。面對毀謗,王陽明找到了解脫的方式,他認為每個人的認知有先後,學業有專攻,水平有高下。你憑什麼要求別人理解你呢?」
  • 王陽明「從凡至聖」,一生經歷四大階段:立志、懷疑、專注、圓滿
    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但只有一種人才能被稱為聖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應該說這是最完美的人設了,上下五千的歷史長河中,讀書的能人不計其數,但是真正能被稱得上「聖賢」的也不過只有「兩個半」。其中一位聖賢就是有「明朝第一聖人」美譽的王陽明。我們今天了解一下他的聖賢之路吧。
  • 從明朝大儒王陽明的前世今生看因果輪迴
    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書王華的兒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進士,起家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獲封新建縣伯,成為明代憑藉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時年五十八。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
  • 此心不動,隨心而動,另一面的王陽明:明朝打仗最猛的文人
    不過,在中國明朝時,卻出現了很多文官帶兵打仗的現象,從王陽明、胡宗憲,到後來的盧象升、熊廷弼、袁崇煥等,都是文人打仗的傑出代表。 其實,一提到王陽明,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放到現在那就是知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8句名言 帶你了解「知行合一」
    王陽明的
  •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格局大的人不糾纏,智慧高的人會周旋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學會這3種辦法,輕鬆贏到最後中國作為歷史最長的文明古國,有很多傳統文化,其中便有一條"以禮待人"。對於君子來說,我們要待之以誠,但是面對惹不起的小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惹不起我躲得起"?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