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如何應對毀謗?培養自己的戰略定力!

2020-11-17 寧波晚報

康震

    王陽明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也是毀謗纏身。他是如何應對毀謗的呢?昨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康震在參加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中天閣論壇專場講座時說,王陽明的方法是以「無辯止謗」,培養自己的戰略定力。「不到別人身上找自己的答案,而是到自己的心裡尋找答案。這就是陽明心學的功夫。」他說。

    在自己心裡找答案

    康震說,王陽明因仗義執言而被發配龍場,可謂九死一生,他的良知學說,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1519年,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只手挽救了朝廷,立下不世奇功。按理應該加官進爵。可是,在此後的人生歲月裡,王陽明至少遭受了兩次大規模的毀謗,其中一次直接導致他的「新建伯」爵位被削。

    「王陽明積極練兵時,有人誣衊他謀反。面對毀謗,王陽明找到了解脫的方式,他認為每個人的認知有先後,學業有專攻,水平有高下。你憑什麼要求別人理解你呢?」康震說,王陽明的方法是,他不到別人身上找自己的答案,而是到自己的心裡尋找答案。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改善內心。

    人生需要戰略定力

    「遇到痛苦,不能採取逃避主義,要積極保持自我本性和勇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不能隨你起舞,而是隨自己起舞。」康震說,王陽明心學講究修心,他啟示我們做事要有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他的戰略定力,不僅體現在打仗上,也體現在做人上。

    「稍有風吹草動,你就草動風吹。很多事情做不成就是因為沒有戰略定力。你要做好自己,然後等待、觀察。」康震還引用鄭板橋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斷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來強調一個人要有戰略定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要把自己的硬功夫練好,才能做到『我自巋然不動』。」康震說,我們時常搖擺,經常改變主意。上午一個看法,下午一個看法,核心問題是心中的信仰不夠堅定,沒有一根準繩。

    成就離不開優良家風

    康震說,王陽明在餘姚和紹興講學時,規模很大,門人來自五湖四海。由於人特別多,很多房子住滿了,晚上睡覺都成了問題,弟子們只好輪流睡。明朝嘉靖年間,陽明祠、陽明書院遍布南中國。「為什麼王陽明這麼受歡迎?因為他的學問是要解決世道人心的。他的課堂經常在野外,在山間,是實踐課堂,經常有數百名學生圍坐在他的旁邊,大家坐而論道。」

    「王陽明文武雙絕,以文人帶兵而成為常勝將軍,這是有家族傳統的,是與優良家風分不開的。」康震說,王陽明的祖父王倫以教書為業,喜歡讀史,又愛好詩詞、古琴,王陽明從小在旁聽他讀書,默記了很多。王陽明的父親是明成化年間狀元,不僅是學問家,還修史。王陽明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和祖父對他的耳濡目染分不開的。

    「王陽明從小就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如果一直聽他爸的話,他也不可能超越父親。」康震說,一個人要做大丈夫,就要敢於衝破舊的傳統。

    「人才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不是書齋裡圈養的。」康震說,王陽明小時候就對文武兩方面都有濃厚的興趣,但為什麼後來選擇了哲學而沒有選擇文學呢?因為他知道,哪怕他再怎麼努力,寫文章寫不過韓柳,寫詩超不過李杜。「一個人可以愛好廣泛,但要有一個主攻方向,要學會聚焦。」康震說,王陽明年輕時曾痴迷求仙,很執著,新婚之夜遇到一位道士竟然聊了一個通宵。但後來他還是選擇了儒家,因為他始終是一位自覺的思考者、主動的選擇者。

    康震說,1529年王陽明去世,臨終遺言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在短短57年間,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一切,這是一個思想家的魅力所在。

    是心學的力量,還是人格的壯美,才能讓一個人的胸懷坦蕩若此?陽明先生曾經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康震說,王陽明一生都在踐行知行合一,作為陽明故裡人,要重溫先生那些用生命書寫的篇章,用心閱讀王陽明,喚醒自己那顆光明之心,去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記者  薛智誼 文

    餘姚市委宣傳部供圖

相關焦點

  • 面對毀謗和流言蜚語我們該如何?王陽明:浮雲掩日,人只貴於自修
    論語有言:「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誹謗?」即使是孔子這樣的大聖人也一樣有叔孫、武叔等人毀謗,更何況是其他人呢?王陽明:「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人只貴於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著。」誹謗是從外來的,即使聖人又如何避免呢?人貴在自我修養,如果自己確確實實是個聖賢,縱然大家都毀謗他,也傷害不到他。
  • 始終保持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
    一個人有定力,才能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一個國家和民族有戰略定力,才能臨危不懼、「任爾東西南北風」。戰略定力,是指能夠獨立自主地分析客觀形勢,準確敏銳地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為實現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而審時度勢做出科學判斷和正確選擇,它既是一種冷靜睿智的戰略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堅定沉著的戰略行動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
  • 看王陽明三條情緒金律,做到非一般人
    能將情緒和事情分離開,情緒是你怎麼看待一件事,行動是你怎麼去做一件事,如果你內心能正確去看待一件事,你就能捋平情緒,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這也許是「心外無物」的另外一種解釋。我們看所有的牛人,幾乎都是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前,先實現了情緒自由。
  • 王陽明:把別人對你的誹謗,當作修行
    遇到這種情況,生氣是正常的狀態,但是如何能解決生氣的問題,讓自己的生氣適度,不會對人生產生壞的影響,這是一門學問。王陽明的學生問王陽明:「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王陽明的學生說的這個事情發生在孔子身上,在魯國。
  • 保持戰略定力 辦好自己的事 勇往直前奪取新勝利
    原標題:保持戰略定力 辦好自己的事 勇往直前奪取新勝利   連日來,全市機關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認真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導
  • 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
    從推動、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長江上遊、中遊、下遊,三次召開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布局逐漸清晰。5年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
  •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發展自信——論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自信,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快推進吉林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自信,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擘畫指引,黨中央的英明領導、親切關懷。回顧這些年吉林發展歷程,我們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風險挑戰、破解各種矛盾問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推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把脈定向,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 保持「打基礎、利長遠」戰略定力
    保持「打基礎、利長遠」戰略定力 ——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十四五」時期是雲南發展的關鍵時期。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必須保持「打基礎、利長遠」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補齊短板、弱項,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有一種非凡的定力,那就是……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有一種非凡的定力,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這種非凡的定力就是……榮辱不驚!或者說,在榮辱毀譽面前,皆能泰然、淡定地面對。為此,範進飽受冷嘲熱諷,甚至連自己的嶽父也看不起他,時常諷刺他、打擊他。然而,面對眾多的詆毀和羞辱,範進依然能孜孜不倦地為科舉考試而不懈努力著,這已經顯示出他超出常人的非凡定力,從這個角度而言,範進的內心比一般人其實還是要強大不少的,遠不像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不堪。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範進終於考中了舉人。
  • 新華日報評論:以高度的定力辦好自己的事——二論貫徹落實省委十三...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面對「兩個大局」交織激蕩的時代背景,我們要做好應對挑戰、用好機遇的充分準備,以高度的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定力是一種智慧,對個人和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古人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鄉音鄉情共話家鄉發展|葉小文:後來居上,要有定力
    剛剛落幕的第八屆天下貴州人新春聯誼活動暨貴商總會年會,可謂群英薈萃,而嘉賓論壇是活動的一大亮點,全國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周其仁、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著名戰略諮詢專家王志剛,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講。
  • 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省委書記應勇主持會議並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必勝信心,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中找準工作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推動我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忍辱,慈悲的念心保持如如不動,讓毀謗你的人減少造業的機會
    所說出來的話,必定是佛法;心裡所想的只有如何度化眾生。佛法中提到,「觀眾生苦,發菩提心」,眾生在生老病死苦海中頭出頭沒,因此當觀眾生如一子、視眾生如親眷,發度眾生之悲願,這就是以大慈悲心行大仁慈。當下這一念心,無論是動、是靜,都在行大仁慈,這就是最大的善法。既然佛以大慈悲心度化眾生,為什麼還會有人毀謗佛呢?因為有佛就必有「魔」,有正就必有邪,有善就必有惡。
  • 有定力的直銷人,才能走到最後!
    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保持定力,才能不輕易被外界因素影響。那麼,到底什麼是定力呢?簡單來說,就是在應對複雜環境考驗中要沉得住氣、穩得住神,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做直銷,也需要定力,也只有有定力的人,才能從容面對各種情況。有定力的直銷人,才能走到最後!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從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看中國超凡戰略定力
    航天事業的厚積薄發,一個個圓滿成功的背後,展現的是中國超凡戰略定力。千年飛天夢想,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從2011年1月立項到現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
  • 人生不順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註定好運連連,很快會苦盡甘來
    人生不順時,牢記王陽明這2句話,註定好運連連,很快會苦盡甘來,福氣不請自來。第1句話:「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終被累倒。」禪家詩作《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中說:「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目疲。
  • 生存的智慧:女人如何避免被別人洗腦,請先培養三種內在的定力
    而一個人事實上,如果不想被人洗腦,我們或許需要明白,你的自信和定力才是關鍵,這才會讓你避免被人洗腦,更能讓你掌控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們要培養自己這三種定力,你會發現自己反洗腦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大。01第一個定力:警惕光環效應,相信自己有些人容易被人洗腦,往往源於自卑。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如何「修心」,他還在自己的「心學」體系提到: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都會順風順水!那到底是哪三不管呢?1、不管人毀謗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從「不管誹謗」開始的。作家馮唐有次應邀去做主持人,節目結束後,有些人在網上批評他不專業,是一片嘲笑和誹謗。有不少朋友看不下去,就詢問馮唐為什麼不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名譽。馮唐只是淡淡地說:「別人罵我是他們自己的事。這個世間的所有事分為兩種在:關我何事,關你何事」。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生是非雜亂,總有不稱人心,生活紛擾冗長,總有不盡人意。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
  • 王陽明:越是有福之人,越是不會管這3件事,別等到40歲才知道!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喜歡活在別人的口中,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其實真的沒有那種必要,那樣你肯定會活得很累。世間萬物,各有各的樣,人無完人,我們做不到讓每一個人都喜歡,那既然如此,幹嘛那麼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呢?只要自己身邊在意的人知道你是怎麼樣一個人就好,沒必要在意那些無關緊要之人對你的奚落和嘲笑,不用和他們計較更不必生氣,不然受到損害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