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稱為「後金國」的滿人們在東北自居,與明朝形成軍事敵對。很快便向中原進攻而來,明朝都督指揮吳三桂,對明朝的治理不滿,直接放滿人攻打進來。應戰的是農民起義軍顯然沒有對戰經驗,分分鐘被秒殺。同年十月,滿人佔領明朝繼承大統稱清朝。而吳三桂親手殺掉永曆帝,終結了大明王朝。大清基本實現統一,這期間只用了不到一年,中間有好多像吳三桂一樣不戰投靠的人,也有對此事漠不關心,心中毫無憤恨的老百姓。到底是什麼情況讓老百姓和朝臣對自己的王朝失去了信心呢?
大明王朝真正滅亡的原因並不是滿人的攻打成功,而是在進攻之前就遭到老百姓抱怨不滿的腐敗統治。農民實在是受不了壓迫,選擇對王朝發起抗議。
朱姓王爺們瘋狂的收斂財產土地,不顧農民的生活。導火線還是陝西大旱那一年,朝廷不但不管,還進一步徵收稅。這讓本就饑荒的老百姓起義反抗,由李自成帶頭的起義軍攻打北京。明朝滅亡,各大階級的朝臣都推脫責任,將錢財視為最重要的,完全忘了一個王朝的統治最基礎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們被剝削的苦不堪言,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還要面對領導們無窮無盡的壓迫,這種生活太黑暗了,老百姓們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明史》:中國之有逆虜之難,貽羞萬世,固逆虜之負恩,亦中國士大夫之自取也。木必朽而後蛀生之。未有不朽之木,蛀能生之者也。
清朝建立,滿人抓住了機會滿人剛攻打進北京時,立馬意識到明朝的統治就算不被自己攻打也會滅亡,當時擁有攝政大權的多爾袞即使反應過來,將明朝的百姓納入清朝,為了讓清朝更名正言順,他還尊重的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
古代中國的農民是最頑強的生存者,只要能夠生存再艱苦也能扛下去。所以你們能想到連中國農民都扛不下去,要起義反抗的明朝統治是多麼的糟糕。對於老百姓而言,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跟自己並沒有太大關係。只要上頭的人將國家治理好,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沒有人是非想要反抗起義的。後金的創始人努爾哈赤是明成祖朱棣受封,是明朝朝廷的官員,現在算是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治理國家。滿人認同明朝的儒家統治,天下還是那個天下,朝臣也認同。大清承接了明朝的統治制度,接受漢族的政治結構,逐漸被世人認同。由此可知,治理一個國家比鐵血手腕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維持社會穩定,有利於社會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明史》
《大清王朝》
《中國古代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