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布滅亡,老百姓卻毫不關心,照舊生活

2021-01-18 鐵頭的娃娃

1644年4月稱為「後金國」的滿人們在東北自居,與明朝形成軍事敵對。很快便向中原進攻而來,明朝都督指揮吳三桂,對明朝的治理不滿,直接放滿人攻打進來。應戰的是農民起義軍顯然沒有對戰經驗,分分鐘被秒殺。同年十月,滿人佔領明朝繼承大統稱清朝。而吳三桂親手殺掉永曆帝,終結了大明王朝。大清基本實現統一,這期間只用了不到一年,中間有好多像吳三桂一樣不戰投靠的人,也有對此事漠不關心,心中毫無憤恨的老百姓。到底是什麼情況讓老百姓和朝臣對自己的王朝失去了信心呢?

永曆帝

大明王朝真正滅亡的原因並不是滿人的攻打成功,而是在進攻之前就遭到老百姓抱怨不滿的腐敗統治。農民實在是受不了壓迫,選擇對王朝發起抗議。

李自成

朱姓王爺們瘋狂的收斂財產土地,不顧農民的生活。導火線還是陝西大旱那一年,朝廷不但不管,還進一步徵收稅。這讓本就饑荒的老百姓起義反抗,由李自成帶頭的起義軍攻打北京。明朝滅亡,各大階級的朝臣都推脫責任,將錢財視為最重要的,完全忘了一個王朝的統治最基礎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們被剝削的苦不堪言,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還要面對領導們無窮無盡的壓迫,這種生活太黑暗了,老百姓們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農民起義

《明史》:中國之有逆虜之難,貽羞萬世,固逆虜之負恩,亦中國士大夫之自取也。木必朽而後蛀生之。未有不朽之木,蛀能生之者也。

清朝建立,滿人抓住了機會滿人剛攻打進北京時,立馬意識到明朝的統治就算不被自己攻打也會滅亡,當時擁有攝政大權的多爾袞即使反應過來,將明朝的百姓納入清朝,為了讓清朝更名正言順,他還尊重的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

多爾袞

古代中國的農民是最頑強的生存者,只要能夠生存再艱苦也能扛下去。所以你們能想到連中國農民都扛不下去,要起義反抗的明朝統治是多麼的糟糕。對於老百姓而言,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跟自己並沒有太大關係。只要上頭的人將國家治理好,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沒有人是非想要反抗起義的。後金的創始人努爾哈赤是明成祖朱棣受封,是明朝朝廷的官員,現在算是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治理國家。滿人認同明朝的儒家統治,天下還是那個天下,朝臣也認同。大清承接了明朝的統治制度,接受漢族的政治結構,逐漸被世人認同。由此可知,治理一個國家比鐵血手腕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維持社會穩定,有利於社會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明史》

《大清王朝》

《中國古代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01引言明朝在自朱元璋建國至崇禎皇帝沒滅亡,明朝一共歷經26個皇帝,一共200多年。但是到最後還是被異族統治者的鐵騎下滅亡了。都說要以史為鑑,不由得就讓人深思,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這一寒冷的氣候在崇禎登基後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就像李世民那時候的貞觀之治,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社會上下都很幸福。而到了唐玄宗的時候,他剛開始當皇帝的那一段時間,還有點動力,把國家管理得比較好。可到了後來,他沉迷美色,國家就爆發了安史之亂,整個唐朝的老百姓們,也過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當然了,也有一些皇帝,從剛上位開始,就過上了荒淫無度的生活,絲毫不管百姓的死活。
  • 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萬曆不背這個鍋!
    關於明朝的滅亡,最多的評價是:明亡於萬曆。就連《明史·神宗本紀》也持這種觀點,但是明朝真的是被萬曆皇帝搞垮的嗎?恐怕不是。本文就為您闡述一下我的理由:一般來說,薩爾滸之戰是明朝與後金戰爭的轉折點,此後明朝轉攻為守,陷入被動,不過拿這種事說明朝走向滅亡也太牽強,因為早在薩爾滸之戰前的170年前,明英宗也打過一場打敗仗,自己還被俘虜了,國家形式比薩爾滸之戰後更危機,可明朝還是挺過來了,所以薩爾滸之戰確實影響了明朝,但還沒到亡國的地步。
  • 明朝是因為什麼滅亡了呢
    明朝的滅亡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單一隻是明朝的政治制度上存在缺陷。萬曆皇帝以後,明朝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而偏偏又遇上了明末各種大規模自然災害,農民起義不斷;因為「國本之爭」,朝野之中的黨爭不斷,極大損害了明朝統治的根基;以及明朝財政系統的崩潰、邊患嚴重外敵入侵等,都造成了明朝最終的滅亡。
  •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如果瞧瞧明朝亡國前二三十年,即晚明大亂爆發前,明代萬曆晚期的中外史料,明朝的滅亡,實在是無比突然。萬曆晚期史料裡的明王朝,還滿是豐富多彩的城鄉生活,紅紅火火的商品經濟。套明末清初遺民陸應暘的話說,那簡直讓人「好不感嘆思慕」。而慕名而來的外國傳教士們,也是上岸就看花了眼,利瑪竇等外國學者們,更是驚呼「遠比歐洲富裕得多」。
  • 天災不是朝代滅亡的罪魁禍首,人禍才是,明朝的滅亡告訴我們這些
    明朝末年,北方出現了嚴重的瘟疫,死亡者不計其數。與此同時,禍不單行,旱災、蝗災也席捲而來。天災不斷,加上明朝政府也沒什麼好辦法去處理,導致赤地千裡,民不聊生,根本不復嘉靖年間以前的繁榮盛景。在天災不斷的過程中,民怨沸騰,人們生存不下去了,最終爆發了起義。
  • 明朝滅亡時黑色幽默與壯烈時刻,細看卻哭笑不得
    清朝民國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518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說起明朝的滅亡,似乎總有說不盡的悲壯:兩線作戰的困頓,天災人禍的折磨,卻是苦苦支撐到最後,終於以崇禎帝煤山悲情殉國告終
  • 明朝滅亡時,為什麼沒看到錦衣衛的身影?
    明朝末期,以戰力最強著稱的錦衣衛究竟做了什麼?錦衣衛這個在明朝所誕生,而且是明朝獨有的機構,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明朝歷史發展的始終,到明朝滅亡之時,為何錦衣衛沒能夠為國而戰?專門設置了鎮撫司這樣一個機構,其中掌管鎮撫司的官職便叫做錦衣衛指揮使,這個官職的人選,朱元璋以及後世的明朝皇帝都會選擇他們十分信任的武將來擔任。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從四個角度全面剖析明朝滅亡的原因
    追其滅亡的原因,我總結出以下幾點(這裡主要從朝政、經濟、軍事、自然四個角度全面剖析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一、朝政角度  1、中央集權制度註定大明不可長存萬世。長期時局的不穩,明朝滅亡也成為必然。  2、張居正的賦稅改革成為明滅亡的重要推手。  在張居正賦稅改革之前農民都是以穀物直接作為賦稅。但是改革之後,農民需要把糧食出售換取錢財,將錢財作為賦稅。所有農民幾乎在同一時間出售糧食,糧價又遭到商賈的按壓,農民進一步遭到剝削。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我經常說晚明滅亡是因為「傳統思想被擊碎,忠君愛國思維讓位於個人主義泛濫、享樂奢侈思維泛濫」。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
  • 從開局一個碗到結局一根繩,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用一根繩保住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尊嚴,明朝滅亡。朱元璋用一個碗作為開局建立大明,崇禎用一根繩給明朝畫了個句號。假如崇禎到了地府見到朱元璋,該說些什麼?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明朝滅亡,皇室後裔秘密逃亡一村,改了姓氏,現在說要回中國故土
    在緬北一帶,明朝採取「以夷制夷」的方式進行統治,六個宣撫司,統治範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遊,伊洛瓦底江上遊,都是明朝的內河。明朝滅亡後,南明建立,小朝廷為了躲避追殺,一直跑到雲南邊境,後來進入緬甸。然而緬甸也不是明朝的溫柔鄉,吳三桂率領十萬清軍抵達緬甸阿瓦,逼迫緬甸王交出永曆帝和他的親人,緬甸王沒辦法,不敢跟吳三桂力拼,只得交出永曆帝,吳三桂用弓箭結束了一代帝王的生命。
  • 明朝滅亡後,朱元璋後人去哪了?全部改姓躲到此山村,世代供奉祖傳龍椅
    這龐大的明朝皇族,鳳陽朱氏數十萬成員經歷了兩次大屠殺,在這場空前的浩劫當中逃脫的皇族成員還有許多在躲避逃往的生活中。朱元璋影視形象根據歷史的記載,在明清交際的權力真空期時,一部分皇族成員成功逃脫了大屠殺。比如說皇太子朱慈烺、崇禎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傳。
  • 電影《大明劫》:明朝的滅亡與瘟疫
    可是,軍營中生病的士兵越來越多,馬車一車車的往外拉屍體,大軍即將拔營,而軍營之外,潼關的老百姓也因瘟疫大量死去,百姓開始做法驅瘟神。趙提領因為沒能治好士兵的病,自己也染上了瘟疫,被指揮使責問,他說:&34;,然後,在絕望中自殺。吳又可一路上見到許多人死去,他覺悟到瘟疫傳染的途徑:天地之間另有一種癘氣,它能讓人致病於無形,一旦有人患上瘟病,就能通過呼吸傳染。
  • 明朝滅亡後,李朝正式使用清朝的年號,但私下仍使用明朝的年號
    在李朝與清朝的協議中,李朝成為清朝的屬國,並斷絕了與原宗主國明朝的聯繫。當然,李氏不再被允許使用明朝皇帝的年號,而是使用清朝的年號。然而,李朝雖然在正式場合履行了條約,但在其他場合仍然使用"崇禎"的稱號,這是為什麼?。仇國:"丁丑下凡"被認為是恥辱即使在明朝滅亡後,李朝仍然視清朝為"犬羊易帝",私下稱清朝皇帝為"胡皇",稱清朝使者為"盧氏"。
  • 李自成攻破京城後,太監曹化淳怒喊10個字,道出明朝滅亡的原因
    漢朝在鼎盛時期,把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打的潰不成軍,因此被稱為「強漢」;唐朝最繁榮的時候,周邊國家無不俯首稱臣,仰慕大唐國威;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明朝的滅亡感到惋惜,稱其為「剛明」。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那是相當的不容易,一方面要對付元朝廷的軍隊,另一方面還要與陳友諒等人搶地盤,但他卻堅持了下來,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 明朝滅亡後,錦衣衛都去哪裡了?
    錦衣衛在明朝時,讓朝臣聞風喪膽,手握廷杖和詔獄兩大法寶,手下血債纍纍。但是,明朝滅亡之後,錦衣衛的結局令人唏噓。當李自成的大軍猛攻北京城時,已經年屆七旬的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李若璉,死守崇文門。但錦衣衛兵力太少,而且並不是專業的作戰部隊,最終無法抵擋源源不斷湧進來的大順軍,無奈失了城門,李若璉等忠於明朝的錦衣衛自殺殉國。
  • 為什麼明朝第一太監一死,明朝就滅亡了,因為他從不壓迫這些人!
    時間久了公公自然是對他疼愛有加,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他便進入了「甲字庫」,之後他在無意中結實了皇帝長孫的乳母客氏,於是他的宮廷生活便從此走上了高速公路。後來由客氏撫養的朱由校繼位之後,客氏也是被封為了奉聖夫人,自然一直得到客氏疼愛的魏忠賢也是沾到了光,被提拔為了司禮監兼任提督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