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2020-11-18 洞鑑五千年歷史

01引言

明朝在自朱元璋建國至崇禎皇帝沒滅亡,明朝一共歷經26個皇帝,一共200多年。但是到最後還是被異族統治者的鐵騎下滅亡了。都說要以史為鑑,不由得就讓人深思,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

02氣候降到了極點

在明朝的這段時期正處於小冰河期,氣候寒冷。尤其是在公元1453年的冬天可以說是冷到了極點,不僅是東北地區還是山東地區還是南方的江西,都在下雪。這場雪有多嚴重呢,根據相關的統計,僅僅是江蘇常熟這一地區被凍死的就有接近200人,本來就寒冷的北方更是不計其數。

公元1454年的的五月份,馬上要進入夏天。揚州地區下來一場大雪,許多的樹木花草都被凍死。這還沒有結束,進入夏天的七月份,又下了一場大雪,這場大雪都多大呢,地上厚厚的雪都有三尺。

公元1477年的冬天,天氣冷到京杭大運河上的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要知道京杭大運河可是南北交通的重要航線,江南地區的交通也不能通航,足足持續了好幾個月。

公元1577年,寒潮再次來襲,席捲整個大明境內。公元1578這年的天氣狀況依然沒有好轉,反而愈加嚴重,在長江三角洲的江河湖泊全都都是冰。

當時來西方的傳教士利瑪竇也記錄了這一現象,在1587年,也就是萬曆25年的冬天,利瑪竇從從北京打算到南方的時候,發現交通全部沒有通航,沒辦法南下。但是機智的北方人可以進行短途出行,馬車都能在河上行走。

這一寒冷的氣候在崇禎登基後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03自然災害頻發

明朝時期的自然災害有多嚴重呢?雖然在在明朝之前也經歷過小冰河期,這就使得明代的人口減到了一半,因為美洲地區的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支持下,才不至於像前幾次的冰河期那麼嚴重。因為氣候的影響,在長城地區的農業已經支撐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走投無路下農民只能是向南遷移。

由於小冰河期的影響,明朝的天氣不僅寒冷,也非常乾燥。明朝時期的旱災不斷,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末年,當時的狀況就是赤地千裡。苦,百姓苦。在底層的勞苦大眾便揭竿而起,顛覆老明朝的政權。

在明朝的萬曆年間,自然災害可以說是非常嚴重。就拿萬曆43年的災情來說,在山東地區的尤為嚴重,根據當地官員向朝廷匯報,山東地區由於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社會秩序一片混亂。盜賊橫行,光天化日之下搶劫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災民更是不計其數,山東省內的90多萬人民吃不到飯,為了勉強生存,吃人的現象更是時有發生。

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了長江地區,不僅是旱災嚴重,蝗災肆虐。在萬曆46年的這兩年時間內,還發生了嚴重的沙塵暴。因為人民對森林的大肆砍伐,這一年的3月份的北京發生了嚴重的沙塵暴。第二年,北京這樣的狀況再次上演,飛沙漫天。

在不少人就有疑問,萬曆年間的自然災害這麼嚴重, 明朝為什麼沒有滅亡?這還要得益於當時的一位改革家張居正。正是由於他進行了積極的財政改革,使得明朝的國庫積攢了財富,使明朝在巨大的天災下挺過來。

04 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雖然萬曆年間的自然災害挺過來了,但是到了崇禎年間,自然災害又開始肆虐。從崇禎五年開始發生了蝗災,兩年之後發展成大面積的蝗災,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了近七年。尤其是在崇禎十三年,山東地區的蝗災尤為嚴重,當時的老百姓為了充飢,啃起了樹皮,嚴重時吃起了人肉。

都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時出現了一種可怕的病——天花。不僅在山東、蒙古、山西、陝西等地都有這樣的現象。到了崇禎12年,長江流域地區也發生了疫情。

崇禎時期發生的這場災害,不僅糧食大幅度減少,經濟上造成了大幅度的通貨膨脹,人民更是無力繳納賦稅,繳不了賦稅,朝廷也無力對展開救災。到了明朝的最後一年,國家只能繳到百分之二十的賦稅,國家幾乎是空了。

不僅明朝如此,北方的少數民族也受到的波及,由於自然災害的肆虐,北方的少數民族開始向南推進。在一次次災害的影響之下,女真人還是挺過來了。女真人的政治意識比較強,在實力還沒有完全壓倒明朝的情況下,一直暗中隱忍。

並且靠掠奪遼東地區的人民躲過了饑荒,還趁機籠絡了漢族的的人民。而明朝的自然災害則加劇了明朝的加劇了自身內在的矛盾。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起義軍攻入了北京城,清朝則也順勢取而代之。

05結語

不得不說,正是由於由於這場小冰期,明朝的實力逐漸削弱。當然,自然災害只是壓死明朝的稻草。明朝內部的種種弊端因為自然災害得以暴露出來,從而一步步將明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參考文獻

《明史》

《乾隆江都縣誌》

《濟南府志》

《明末東北自然災害與女真族的崛起》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一些專家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河期。什麼是小冰河期?對明朝又有怎樣的影響?顧名思義,小冰河期是指比較冷的時期,歷史上的小冰河期,地球氣溫普遍下降……氣溫下降導致糧食減產,明朝作為農業為主的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還是農業稅。
  • 明朝小冰河時期
    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清代康熙中葉左右。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七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 明朝小冰河時期,奇特的氣象
    明朝小冰河期(LittleIceAge)所遭遇的一個冬天非常的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因為在一千年裡也都是最冷的,同樣在一萬年裡也是同樣佔第二位的,因此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只是因為它是相當寒冷的,因此可以說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一個時期。      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個中國的冬天都是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
  • 明末進入小冰河期,人口銳減,古人如何度過寒冷期?
    關於中國近五千年的氣溫定量變化有一個最經典的模型——竺可楨曲線。在竺可楨曲線中,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明朝末年,整個中國進入文明時期以來最寒冷的階段。
  • 改朝換代與明朝末年氣候劇變
    關於改朝換代:改朝換代是一種歷史,在中國形成一部中國歷史,然而這一切都是被預定的事。每當改朝換代出現時,都會有天兆,這就是彗星周期。每當天下出現大爭戰,皆是彗星顯示影響太陽系情形,從而造成氣候混亂,水災旱災並發,這時饑荒戰爭必定來臨。其前皆有一個溫暖期!
  •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當時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明朝滅亡的原因雖然是與滿人的進攻、內部政治的混亂,農民起義頻發等原因密不可分,但是還有一點原因同樣不可被忽視,那就是此時的明朝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時期。有人或許會問進入小冰期時代為何就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一、這裡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小冰期?冰河時代大家都應該清楚,全球氣溫降低,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所覆蓋,而每一次的冰河時代,都會造成一些物種的消失與滅絕。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小冰河時期下的社會動蕩由於考古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現在有更多的技術去研究古代的氣候,而不用拘泥於當時語焉不詳的文字記載。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約從十三世紀開始,直到十七世紀,地球進入了一次小冰河時期。從今年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們不難想像在科技力更低的元明時期,天災人禍頻繁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會有多大。作者甚至發現菲律賓板塊的火山噴發,一樣會造成東亞大陸國家饑荒。「中國並沒有位於板塊邊界上,但是這並不意謂元、明兩代能夠免於受到火山爆發的影響。
  • 明朝亡於小冰期?氣象學家:明朝冬天頻打雷,違反氣象規律,詭異
    地球經歷過很多更極端地環境,剛誕生時遍地都是巖漿與噴發的火山,曾有過下了兩三百萬年的大雨,也曾氣溫升高到完全融化掉南北兩極的冰面。 所以人們對於環境的關心歸根結底是在關心自己,而環境也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影響深遠,就有論調認為明朝亡於小冰期。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紅樓夢》中透露出明亡與傳染病有關係
    明朝滅亡的確實有些冤枉,要知道當時明朝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GDP遙遙領先,然而短短一段時間就亡國了,實在是讓人遺憾。雖然我們可以找到太多的原因,比如崇禎的無能,群臣的無恥,國民上上下下不求上進,享樂之風深入人心,性解放大行其道等等,然而實際上最為關鍵的還是連綿不斷的小冰河期,如此看來其實是天滅大明。
  • 天災不是朝代滅亡的罪魁禍首,人禍才是,明朝的滅亡告訴我們這些
    明朝末年,北方出現了嚴重的瘟疫,死亡者不計其數。與此同時,禍不單行,旱災、蝗災也席捲而來。天災不斷,加上明朝政府也沒什麼好辦法去處理,導致赤地千裡,民不聊生,根本不復嘉靖年間以前的繁榮盛景。在天災不斷的過程中,民怨沸騰,人們生存不下去了,最終爆發了起義。
  • 明朝是因為什麼滅亡了呢
    明朝的滅亡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單一隻是明朝的政治制度上存在缺陷。萬曆皇帝以後,明朝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而偏偏又遇上了明末各種大規模自然災害,農民起義不斷;因為「國本之爭」,朝野之中的黨爭不斷,極大損害了明朝統治的根基;以及明朝財政系統的崩潰、邊患嚴重外敵入侵等,都造成了明朝最終的滅亡。
  • 從四個角度全面剖析明朝滅亡的原因
    縱觀有明一朝,其科技技術的發展在同時期的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其軍事力量、商品經濟和工商業的繁榮程度在當時的世界背景下也顯得尤為突出。作為一個本該繁榮昌盛的正統王朝,其為何會在兩百多年後就匆匆退出歷史舞臺?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明朝滅亡後,李朝正式使用清朝的年號,但私下仍使用明朝的年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仇國:"丁丑下凡"被認為是恥辱即使在明朝滅亡後,李朝仍然視清朝為"犬羊易帝",私下稱清朝皇帝為"胡皇",稱清朝使者為"盧氏"。特別是在喪葬和祭祀中,李朝一直反對使用清朝名字,一直使用明朝名字,一旦有人使用清朝名字,就會被罵為"家賊"。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明朝擁有世上最早的火箭車,領先世界240年,為何還打不過八旗兵?
    ,其實這句話是錯的,早在中國明朝時期,火器的發展就不落於西方國家,其中最出名的有神火飛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萬人敵,飛空沙筒等。 中國歷史上第1支管制火器發出現在宋朝,當時叫突火槍,這種槍管採用竹筒製作,容易炸膛,而且子彈也是鐵彈子,並沒有多大的殺傷力,到了元朝末年,中國已經能夠使用鐵器火槍作戰,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亡不可思議
    作為古代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倒數第二個王朝,明代歷史一直是人們重點研究的對象,在明期間,先後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等盛世,之後又經過了弘治中興、萬曆中興,但最終還是在內外交困下,遺憾的退出了歷史舞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明朝結束。
  • 明末清初史學家評論明朝滅亡,除崇禎皇帝之外,還有四點重要原因
    一個朝代滅亡,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全盤皆輸的產物,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在歷史的長河中,除了上古時期的夏商周之外,一個王朝的壽命最多也就二百多年,而明朝對歷史進程有著深刻的影響。明朝疆域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以大歷史觀的角度推斷,總結出明朝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數位化管理。
  • 從開局一個碗到結局一根繩,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當然明朝的滅亡不能歸結到崇禎一個人的身上,而恰恰崇禎還是一個勤政節約的皇帝。因為之前幾任皇帝的種種作為或者不作為,大明這條戰船已經千瘡百孔,崇禎無能為力挽救了。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比較多。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認為明朝末年的天災導致糧食大幅減產,農民沒法填飽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加上滿清又趁火打劫,大明顧此失彼,最終被李自成推翻。一個龐然大物不會簡單的就被一場自然災害打敗,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必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那麼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一、明朝後期的位奇葩皇帝們(可能叫朱重八的不肖子孫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