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戰國時期最勇猛善戰的將軍,一生打仗無數,從無敗仗,別人打仗爭城池,而他打仗要人命,一生斬殺敵軍160萬,尤其在長平之戰更是斬殺40萬降卒,震驚各國,無人不聞風喪膽,但這種驍勇善戰,功高蓋主也殺死了他自己。
輝煌的歷程:驚天動地的人生戰績
他雖出身貧微,但母親卻讓其學習了大量儒家知識,後來覺得仍要學習武藝才可能有出頭之日,由此,他練就一身好本領。當時赳赳老秦,國難已經不再那麼危機,而白起剛開始也只是一個打鐵練劍的,直到贏渠梁發現了他打劍時目光堅定,充滿冷氣,認為不是一般人物,剛好當時的秦國也在廣泛招納各種棟梁之才,白起很自然就被發現了,可以說,他的時運還是不錯的。此後,他為秦國帶來的勝仗數不勝數,被稱為「戰神」是當之無愧的,他是秦國的定心丸,從未嘗過戰敗的滋味。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就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我們來看一下這位英雄驚人的戰績:首戰,攻打韓國,大獲全勝;二戰,攻韓魏,斬首24萬,接著分別攻魏、攻趙、攻楚,伐楚,華陽之戰、陘城之戰等等,都為大獲全勝,他30多年久經沙場,經歷70多場戰役,斬殺無數,舉「人頭收割機」稱號好不為過,他的作戰水平代表了戰國時期最高的水準,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對於他來說,勝才是兵家常事,敗不存在的。
人生最重要戰役:長平之戰,坑殺40萬降卒
最飽受爭議的便是秦國與趙國的長平之戰,此戰役可以說兩國都傾盡全部國力,秦國將領為白起,趙國主將為老將廉頗,此戰並不是一開始秦國就迅速取勝的,中間有過相持不下的階段,廉頗認為秦軍遠道而來,糧草不可長久維持便根據地形築起營壘,堅持不出,想以此拖垮秦軍,遭到了趙王的不滿,把年輕氣盛的趙括替換為主將,加速了戰爭發展之勢和趙國的滅亡。
最後趙軍被全面圍困,只要有人想要衝出,便被亂箭射死,最後只剩下40萬無力的降卒,當時的規定,是不可殺降卒的。但是這麼多降卒如若收服則無力供養,放回則趙國實力仍舊會增長,所以,一種最常見的說法是白起下令坑殺了這些降卒。我認為這是值得探究的,首先,40萬降卒的坑要挖多大,是不太現實的,另外,考古並沒有發現被集中掩埋的眾多屍骨,而且發現,長平之戰中,戰士們都為戰死的,所以即有可能為白起矇騙這40萬降卒,讓她們吃好喝好,也許會許諾他們回家,消除他們心裡界限,待到夜晚降卒睡熟之時,萬箭齊發,集體射殺這些降卒,只留下孩子般的士兵,讓他們回家。
長平之戰,秦國雖勝,卻是慘勝,消耗仍舊十分巨大,趙國更是無回天之日。這一戰,白起的名聲威震天下,雖然他的妻子也為趙國人,我們無法得知他的妻子是否求他夫君放了這些降卒,以及在殺害這40萬降卒時有無想到他的趙國妻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白起一心事秦,絕無二心。
走向滅亡:功高蓋主,自我了結
白起是一個狠人,一生殺人無數,最後自身也死於自己的劍下,這又是為何呢?我們說長平之戰,坑殺降卒,趙國再無回國之力,只要乘勝追擊,則必定取下趙國,他作為一名久經沙場,戰無不勝的將軍,這種想法是無疑是正確的,但秦王身邊的相國範睢因為擔心白起如若一舉滅了趙國,那麼功勞之大自然會蓋過自己,在朝中是對自己不利的,其實這種人物心裡,在各國的君臣中都會出現,於是範睢便進讒言,認為白起功高蓋主,秦王便下令白起撤軍。雖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他是忠心的,仍舊願意唯軍命是之。一年之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卻遲遲無法攻下,這時的秦王再次派白起出徵,但這時的白起已和秦王多有嫌隙,自身已老,也不願再次出徵。範睢再進讒言,秦王大怒,便讓白起做了自我了斷。
其實白起一生對於秦國盡職盡責,守護國家同時,保障國家強大,對於秦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一生有著輝煌的戰績,尤其是長平之戰,這個戰役是他的轉折點,雖然戰爭獲得了大勝,但是他的人生卻從此失敗了,至此,也斷送了自我性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