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殺45萬趙卒,卻因心軟放走240娃娃兵,使秦國統一推遲36年

2020-12-23 大大大紅袍子

長平之戰,也許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殺傷力最大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趙國投入了45萬大軍,但被人數更多的秦軍團團包圍。四百五十萬人的趙軍46天後完全斷糧,因為飢餓,士兵們互相殺食。趙括見情況不妙,便將部隊分成四隊,每天都想突圍。但因秦軍佔盡地利,導致趙軍全部突圍失敗。趙軍因缺少糧食,抵抗能力越來越弱。在趙國本土,根本無法派出任何援兵。

最後,趙括集合最後的精銳部隊,身先士卒,向秦軍的營壘發起了一次自殺式攻擊。和秦軍暴雨一般的弩箭作為回應,「紙上談兵」趙括被射得頭破血流。

最後,失去主帥的數十萬趙軍(人數肯定在45萬以下)投降了秦軍。可是打完了這場仗,秦軍也是一敗塗地,可謂是「傷亡過半,國內為空」。現在糧荒已近,又有幾十萬張口,秦國恐怕不堪重負。再者,當趙國人吃飽了的時候,難免不炸營,不鬧事。

假如數十萬趙軍收復失地,白起又擔心長平之戰會前功盡棄。於是他對秦昭襄王說:「秦已拔上黨,上黨之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再三,不盡砂紙,恐為亂就這樣白起狠起心來,將數十萬趙卒全部坑殺,為秦國的未來背下了沉重的包袱。白起雖然心狠手辣,但他心裡似乎還存有一絲人性。被俘的是一群幼小的娃娃兵,他們似乎使白起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白起心軟了,挑選了240個年幼的士兵,把他們送回趙國。白起怎麼也想不到,他一時的心軟,最終還是讓秦國重新統一,整整拖延了36年。

對許多人來說,白起之所以釋放了240個趙卒,其實是一個陰謀。要用240個小兵,讓趙國人知道秦國的可怕,好讓他們不戰而降。但是在作者看來,這也許不是真的。

人類恐懼,源於對未知的恐懼趙軍的甲冑不退,反而會讓趙國人心生懷疑,甚至產生幻覺。趙國人也許是僥倖的以為,他們的兄弟和孩子,並沒有被秦軍坑殺。降服秦國,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假如他們知道投降的結果也是死了,他們恐怕就更有抵抗的決心了,和秦國拼個魚死網破。

所以筆者認為,白起放走240個娃娃兵,的確是一種同情,是人性的一種體現。而且他的思想,是一鼓作氣,攻佔邯鄲,不給趙國以防備。

但就在這時,秦昭襄王和範雎走了進來。應侯範雎唯恐白起地位超越自己,於是千方百計阻止秦國繼續向趙都邯鄲進發,但修整再戰。並且在秦昭襄王的眼裡,秦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攻打邯鄲是沒有把握的。所以昭襄王對範雎的忠告比較偏愛。

和昭襄王的耽擱,讓白起大發雷霆。由於知道自己放了240個趙卒,就會把秦軍的暴行一一告訴國人。而且趙國得知秦軍的殘暴之後,必然聯合仇敵愾,團結一致,與秦軍血戰到底。再說秦國滅趙,其他五國也不會坐視不理。於是,白起當聽聞秦軍不肯入兵邯鄲,便立即自稱有病,不再出城帶兵。

最後,事態的發展也證實了白起的預言。前258年,秦昭襄王以王陵為將,大舉進攻邯鄲,結果遭到趙國強烈的抵抗。於是秦軍屢次受挫,久攻不下。顯而易見,240個玩偶士兵的宣傳,已經製造了惡果。

無計可施,秦昭襄王只得親自去請白起,請求由他接任指揮。白起卻卻說:「邯鄲不能攻下,我去也無濟於事,諸侯的救兵就要來了。趙之謙、趙之謙、趙之謙、趙之謙、趙之謙其實白起的預言是不合理的。由於趙國人聽說白起當了主帥,其反抗將更加激烈,根本無濟於事。白起所擅長的是野外的殲滅戰,而不是攻城掠地。昭襄王見白起不從,便將王廣封為王陵,但作用仍然有限。

公元257年,魏國、楚國數十萬援軍從邯鄲出發,在信陵君的指揮下,對秦軍發起總攻。看到援兵趕到,趙軍大呼救命,衝出城去了,王氏連戰連敗。因此,昭襄王一再派人去請白起,要他馬上出山。但是白起心中有怨氣,堅持不下。最後,昭襄王將白降為小兵,將他逐出鹹陽。白起到達杜郵,被昭襄王賜死。

白起死了,但戰局卻是一觸即發。最後,信陵君大敗秦軍於邯鄲城下,王安倉皇而逃。大將軍鄭安平陷於諸侯之手,最終率領兩萬軍隊投降趙國。隨後,信陵君率韓趙魏、楚軍乘勝追擊,收復了大批失地,並一路向函谷關進發。長平之戰的戰果,已全部化為灰燼。失去了滅趙的良機,秦國也終於重新統一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這場戰爭作了詳細的敘述。白起殺了四十五萬趙卒,這在司馬光的眼裡是不明智的。人生在世,一定要留有餘地,絕不可做絕,這就叫亢龍有悔。縱觀歷史,寬恕俘虜比殺害俘虜更有效。比如,三國羊祜進攻吳國,抓住了俘虜就直接放掉,最後讓東吳土崩瓦解;明朝朱元璋俘虜了陳友諒,卻一直沒有釋放。最後鄱陽湖之戰後,兵多將廣的陳友諒勢力瞬間瓦解。

白起如果能夠釋放俘虜,反而能夠得到趙國人的心,對秦軍的抵抗必然不會過於激烈。再說幾十萬饑民,打亂了兵陣,對於民窮財盡的趙國來說,只能起到反作用。放了趙卒,趙國才好滅。那不是婦人之仁,而是以史實為證!

相關焦點

  •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餘萬人!
    白起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當代我們都習慣性稱白起為'殺神',他真的是嗜殺成性嗎?今天咱們就以長平之戰初探白起。說起白起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那場慘烈的——長平之戰,這場戰役是全球戰爭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場戰役中,趙國45萬士兵被人數比自己少的秦軍包圍,那年頭沒有飛機也沒有外賣。趙國士兵在被困46天後徹底瘋魔,因為斷糧已久竟相互之間開始弒殺食人。
  •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餘萬人
    說起白起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那場慘烈的——長平之戰,這場戰役是全球戰爭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場戰役中,趙國45萬士兵被人數比自己少的秦軍包圍,那年頭沒有飛機也沒有外賣。  這時,本文的主角白起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白起對秦昭襄王說"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砂紙,恐為亂!"  此話意思是: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  於是白起命令秦軍將這至少四十五萬趙國士兵坑殺。手段相當之殘忍,但在這個過程中,白起心軟挑出了240名娃娃兵放回了趙國。
  • 白起使詐坑殺40萬降卒,一生殺敵160萬,最後也殺死了自己!
    我們來看一下這位英雄驚人的戰績:首戰,攻打韓國,大獲全勝;二戰,攻韓魏,斬首24萬,接著分別攻魏、攻趙、攻楚,伐楚,華陽之戰、陘城之戰等等,都為大獲全勝,他30多年久經沙場,經歷70多場戰役,斬殺無數,舉「人頭收割機」稱號好不為過,他的作戰水平代表了戰國時期最高的水準,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對於他來說,勝才是兵家常事,敗不存在的。
  • 白起坑殺40萬降卒,而40萬降卒為何不反抗?
    而隨著幾百年的戰爭,也是讓當時的戰國時期有著幾個很是強大的國家,秦、齊、趙、楚都是當時實力很強大的國家,而秦國更是最後一統江山,成為中華第一個君主帝國制國家。而說到長平之戰,大家都是熟悉的,長平之戰也是戰國時期秦統一六國的最後一個轉折點。
  • 白起為何坑殺40萬降兵,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
    在公元前262年,秦國成功攻下野王,見狀,韓惠王命令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來求和,只求秦國停止出兵,但是馮亭不願意就這樣把上黨郡拱手相讓,於是他集結了上黨郡百姓,並一致決定藉助趙國的力量來抵抗秦國,隨後便派遣使者前往趙國與其洽談。最後趙王趙孝成不願錯失這個白拿17座城池的機會,決定收下上黨郡,並幫助其一起抵抗秦兵。
  • 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坑殺四十餘萬趙軍,是否出自他自願?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秦趙兩國,決定生死存亡之命運的戰略大決戰。起因是秦國出兵韓國,脅迫韓國出讓上黨這個戰略要地。上黨郡守心想,與其被逼出讓給秦國不如把它獻給趙國,經過君臣之間的討論趙國接受了上黨。這樣就把秦韓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秦趙兩國之間了。於是,秦國進軍趙國。
  • 坑殺40萬降兵
    在公元前262年,秦國成功攻下野王,見狀,韓惠王命令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來求和,只求秦國停止出兵,但是馮亭不願意就這樣把上黨郡拱手相讓,於是他集結了上黨郡百姓,並一致決定藉助趙國的力量來抵抗秦國,隨後便派遣使者前往趙國與其洽談。最後趙王趙孝成不願錯失這個白拿17座城池的機會,決定收下上黨郡,並幫助其一起抵抗秦兵。
  • 戰國末期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真的坑殺了40萬趙國士兵嗎?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並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一切聯繫。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考慮之後決定藉機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 戰國名將白起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了白起一生為秦國徵戰立下的所有戰功: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 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卒,難道不是趙國的一種報應嗎?
    趙國和秦國因為爭奪上黨地區而爆發了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因為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而換了趙軍主帥廉頗,啟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最後被秦國名將白起擊敗,40餘萬的降卒被白起坑殺,自此秦國統一天下大局一定,再也沒有國家能與秦國抗衡。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和李牧,白起和王翦為秦國人,而廉頗和李牧為趙國人,在戰國這個舞臺四大名將馳騁疆場,展示著自己的英姿,白起殺人最多,被稱為「人屠」,秦趙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降卒四十多萬,比之項羽坑殺秦軍降卒還要多一倍,據說一生共殺死160多萬,將近六國成年男子的一半,「人屠」之名確實不是蓋的,對秦國的統一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白起坑殺40萬趙軍是真的嗎?考古人員挖開坑殺遺址,揭開謎底
    在歷史上對於白起的功績也存在很多非議,有許多的史學家稱他為戰神,是一個有著卓越領軍才能的將軍,也有人說白起是一個濫殺無辜的機器,是一個人屠。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秦趙兩國為爭奪領土展開的長平之戰了,這場決定了秦趙兩國命運的生死存亡大戰,秦國這邊正是由白起指揮的。
  • 解讀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兵的真實情況
    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長平之戰非常著名,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遇到了戰神白起,結果趙軍一敗塗地,白起一戰封神。戰後,白起「坑殺」了45萬趙軍?是真的嗎?在冷兵器時代,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如何做到?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一、白起真實「坑殺」趙軍·多少俘兵?
  • 白起坑殺趙軍的太行丹水
    戰國晚期,齊、楚、韓、魏、趙、燕六國相繼走向衰弱,強大的秦國,雄心勃勃地開始實施兼併六國的計劃。公元前266年,秦相範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公元前262年,秦國發動了攻打韓國的戰爭;公元前260年,秦趙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
  • 秦昭襄王殺白起的後果:秦國的無敵軍團不再無敵,最終成就了嬴政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是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他從19歲時登基,在位56年,完全稱得上是秦國國君乃至我國歷史上一位較長壽的君主。
  • 白起真的坑殺了40萬戰俘嗎?長平之戰是白起和誰打的呢?
    白起在長平之戰坑殺40萬戰俘是真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1995年,山西高平就發現屍骨坑和刀幣、銅簇。今年七月山西高平又疑似發現長平之戰的白起坑殺趙國40萬大軍的地方。據當地老人講,經常能夠看見路上有白骨,可見長平之戰有多麼的慘烈。
  • 殺神白起,長平之戰直接坑殺四十萬趙人,難道他當真是一個惡魔?
    看似坑殺40萬降兵的是我們的殺神白起,實際上這一切當真是他自己的決定嗎?其實很簡單,就是秦王下的命令,畢竟白起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打工仔,大秦公司的所有決策白起只有執行權,並沒有太多的建議權。但此時有一個很大問題也出現了,由於趙國的失敗,差不多有近四十來萬的趙軍被俘,雖然對於秦國來講,這些人口可以極大的增加自己的戰鬥力。
  • 戰神白起為何會被秦昭王賜死?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長平之戰放掉二百四十人白起指揮最著名的一戰當數長平之戰。本來秦國和趙國都是當時列國中的兩個強國,而秦國在這一戰中獲得了勝利,最終使得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還有實力與之抗衡。據《史記》中記載: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 戰勝白起為何坑殺40萬大軍?揭秘長平之戰背後的原因
    白起又稱公孫起,是秦國有名的將軍,被封為武安君,未列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歷史中未嘗敗績,每次為秦國出徵都能凱旋歸來,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起後來又被稱為「戰神」或者「殺神」,就是因為白起一生都在為秦國徵戰,但從來沒有過敗仗,可見這個白起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有著卓越的指揮才能,專門是為戰爭而生的,毛澤東曾這樣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能出其右。
  • 白起若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專家說:白起必死無疑
    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統一的趨勢。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對抗起來、久久相持不下。這個時候各國分崩離析,導致連年徵戰,同時,也出現了無數驍勇善戰的將軍。其中,最聞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有意思的是,這四位名將分屬於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