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過後,臺灣同胞有話說

2021-02-14 臺北女孩看大陸

「惠臺,惠到哪去了?」其實不用到選舉結果出來後,這幾年輿論對於「大陸出臺惠臺政策」大多頗有怨言──幹嘛對這些白眼狼好?

選舉結果公布的那天晚上,大陸媒體以「蔡英文成功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推出新聞,但底下的留言區塊中,不少微博網民跳出來「補充內容」──何止連任,800多萬臺灣民意,破天荒的歷史紀錄。至於大陸對臺單位的微博留言,果然罵聲不斷,認為「梧桐臺灣」者許多。

 

臺灣網民大喊「臺灣贏了,護主權成功」,大陸網民則大怒「臺灣人民是白眼狼」。這局面對我而言挺尷尬,該說些什麼呢?

 

昔日臺灣人那些含糊的說詞,想必此刻大家都聽膩了吧?

 

在1949年以後兩岸完全斷開,自此產生不同意識形態,大陸從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到經濟起飛,臺灣從白色恐怖、解除戒嚴到政黨輪替,兩岸近代沒有相同的歷史記憶自然難以產生共鳴。

 

七八零年代,臺灣鄧麗君等「靡靡之音」傳入大陸,影響對岸一整代人,那時的臺灣社會深受國民黨教育影響,認為兩岸同是一家人、「反攻大陸」,而後九零年代解除戒嚴、李登輝執政,政黨輪替後臺灣教育改課綱,「天然獨」一代崛起。太陽花學運加速了兩岸民意的對立。

 

然而,近年大陸軟實力影響至臺灣,步步驚心與甄嬛、TFBOYS與肖戰,兩岸在政治越發隔離的今天,卻越來越有相似的文化記憶。我們這一代人,終究會共同創造兩岸溝通平臺。

 

行吧,以上這段話大家不陌生。不過,先告訴各位大陸朋友,其實此次最激動的,並不是各位微博網民,而是那五百多萬臺灣人──比如,我的家鄉新北市永和區,就聚集著不少因為蔡英文八百多萬票,而震驚、不敢置信、仰天大叫的居民。

直到寫這篇文章的今天(1月16日),走在公園裡都還會聽到幾個老太婆在說,「韓國瑜以後該怎麼辦喲~~」

 

身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自然對未來兩岸關係有些預期與期待。但在此之前,得先跟大家實誠地剖析一下臺灣現況──藍營,在藍什麼;而這800多萬民意,又是否代表「臺灣離中國越來越遠」?


榮譽地跟大家介紹我的家鄉,新北市永和區,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臺後,大量軍民遷入這裡,而後這裡聚集了大量的軍、公、教人員,沒有工廠、沒有工業區,純粹是商業和住宅,學校密集,從國小到高中,因此我們永和居民自許文教區,以人文立市。也因此,國民黨在過去屢戰屢敗,唯獨能在我們大永和尋找一絲慰藉。日前臺灣知名網紅政治人物柯文哲赴永和某知名夜市造勢,喊了老半天「可以跟柯市長合照」,但是人潮大多奔著雞排攤而去。我爸回家跟我講到這件事情,露出欣慰的笑容,「柯文哲到我們永和,吃鱉了吧。」當然,在一些「覺醒青年」眼中,永和的深藍們簡直不可理喻,2014年臺灣地方大選,還有人在論壇上嘲笑永和居民「沒有通過智力測驗」(還是投給國民黨)。是以,此次臺灣大選結束之後的早晨,我出門看到了甫當選的永和區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先生,坐在競選車上笑吟吟地對著每個路過行人揮手謝票──沒錯,韓國瑜和國民黨在各區遭受滑鐵盧,但熱情的永和鄉親仍然是國民黨和韓國瑜的堅強後盾。
你們永和怎麼這麼藍?外人會問。永和藍,藍到可以當作指標──若蔡英文來永和,結果人潮滿滿、搶著握手,則可判斷國民黨危矣。此次大選,對於永和住民來說,也是一項數學題──有人投藍不投韓,有人投韓不投藍,有人認為藍的影響力大於韓,有人認為韓的影響遠大於藍,但多數人都認為韓不等於藍。當然,大永和的年輕人表面上不好頂嘴,在臉書上或許也在抱怨「我爸媽太韓粉了,真可怕。」
我們大永和啊,有足夠的捷運站、免費公交車、圖書館,颱風來不淹水,一幫退休中老年人沒事就去公園聚會聊八卦,離臺北市近房租合理咖啡店夠多,天,十多年來永和人太滿足了。所以在永和住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如我父母)成天唸叨,看林德福那張臉簡直看到想吐,但每回走進投票亭時還是「身體很誠實」。如果你直接走過去質問「你們為何沒有通過智力測驗」,老永和人會一腳把你踹上天,沒通過智力測驗?你考得上警官學校、考得上公務員嗎?咱永和可是文教區,乳臭未乾又自以為是的死小鬼!就如同許多老永和人支持了一輩子國民黨,理由各有千秋,有歷史因素,但亦有國民黨政治人物在永和的服務貢獻。你若是粗魯斷定「一幫被洗腦的」,那你永遠活在自己的想像中。若是願意喝茶一敘,許多老人家會告訴你他們的故事。投國民黨者各有理由,投韓國瑜者也分為太多種類:我身邊的以反對蔡英文政策、及害怕《反滲透法》居多,亦有人看好國民黨過去在經濟兩岸的貢獻,當然,也有受韓國瑜個人魅力吸引者。韓粉,其實是許多種類的集合──退休軍公教、失意基層、外省族群、強烈期望兩岸友好者、加上部分非國民黨不投的深藍。他們將自己的不滿與無奈投射到韓國瑜身上。「韓粉」之所以難過,或許不是因為韓國瑜的失敗,而是他們沒想過,自己與臺灣「主流民意」的距離,原來這樣遠。

 

 

投韓國瑜者各有理由,那麼投蔡英文的呢?根據我深入敵營基層的明查暗訪,投蔡英文與投民進黨之間,又是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投蔡英文不等於投民進黨,投民進黨基本等於投蔡英文,蔡英文對中間選民的影響遠大於民進黨。此次大選結果出來後,我也一度下出一個結論──經濟議題、兩岸關係,在大選中沒用了啦!誰跟你談兩岸經濟啊?大家只談「守護主權」!當我興致衝衝說出這個結論之後,我老闆挑起一邊眉毛,真的?你確定?這只是一次選舉,放在未來的時間長河中,你認為這一次選舉就足夠代表未來?好吧,身為公司優良模範員工,我只能再找兩位沒去過大陸的臺灣朋友做深入訪談。一位是科技業,因為中美貿易戰公司受到影響,現在成天哀嘆經濟不景氣。一位,是一個混不出名堂的可憐小說作者,我們仨人基本同年。「你自己的公司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經濟不好,你幹嘛還投蔡英文啊?她搞經濟很爛耶?」我問問題毫無技術,非常具有引導性。「韓國瑜更可怕吧!我不覺得韓國瑜上能解決經濟問題啊,蔡英文感覺還比他專業。」「所以你投蔡英文,是因為不認為韓國瑜能解決問題?」「因為之前政府給了文化業一些補助啊,有惠及到我們。」她回答,我聳聳肩。行吧,「大撒幣」策略成功,這個無話可說。「你投票時有考慮過未來兩岸關係嗎?就是萬一蔡英文上任,大陸切斷與臺灣的經貿,傷己五百、損我們三千,你就可能失業了?」我問科技業朋友。「大陸會這樣做喔?你怎麼知道?」文化業朋友也湊近問我。我無語地看著兩人。「所以你們投票時,沒想過兩岸、外交這類因素?」然後兩人同時搖頭。「所以如果今天,大陸宣布選後兩岸切八斷,你們還是同樣選擇?」「不知道,應該吧。反正我沒差。」小作者一臉隨意(臺北女孩在一旁怒吼,最好是跟你沒關係!)後來陸續在微信和計程車上逼問朋友和司機大哥,得到的回答其實也都類似,我才不要投韓國瑜、反正誰上也沒差。什麼,兩岸關係?現在不夠爛了啊,還會更爛?親愛的大陸朋友,別把臺灣選舉和人民選擇,想得太深沉、嚴肅、高深了。選前所有媒體都酷愛分析什麼中美貿易戰、國際政治、兩岸關係、鞏固邦交,然而許多民眾──投票時壓根不會想這些複雜深沉的議題,謝謝:)我周圍朋友的意識形態大致為:「種花民國臺灣」(或種花民國,或隨便啦)佔主流,「臺灣國」是小眾;「討厭韓國瑜」是主流,「就想要兩岸開打」是極小眾。投票時思考「臺灣內部政治因素」(如討厭國民黨、對韓國瑜不信任)是主流,投票時會思考「兩岸和國際局勢」者絕對是小眾。什麼,「萬一今天大陸要打臺灣」或「兩岸貿易完全切斷」,大陸會這樣嗎?哎喲,到時再說再說。反正四年後又換人了不是?統獨選擇、中國大陸還是美國的選擇,臺灣社會,還無法有一條「我們就該走哪條路線/我們就該靠向哪方」的明確路線。各有掣肘,也只能在「事情應該不會到那一步吧」的相信中做出選擇。那些太過深沉嚴肅的、太過血淋淋的殘酷現實,再說吧。這幾年臺北女孩在大陸,看見越來越多臺灣小年輕在北京,我所居住的大郊區,在酒吧、咖啡店碰到臺灣人,都不怎麼稀奇。這些小年輕,這次基本沒怎麼回去投票。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天然獨」,但基本默默隱身於一線城市,跟大陸同事一起工作喝酒,身上也沒有任何優越感、或自以為是的標籤。現在赴陸的九零後小朋友,這些天然獨一代,又是比那些老臺商、老臺幹,更快融入北京上海的群體,也更能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政治意識形態,與生活文化融合,多數小年輕能完全切斷,還是待久了、多少在政治上也影響了一點點,從原先的極端走到溫和派,這個我不知道,平時交往大家亦不多說。在網絡上,你可以看到太多張牙舞爪的言論,但回歸到現實上,我常覺得臺灣年輕人,跟大陸年輕人一樣,也體認現實、明白現實。只是因為臺灣許多時候相對沒有主動權,這些對現實的體認,壓在心底,不願多說。

最後,如果你問我,是不是要開打、要切斷、要更強硬,臺灣才能「回歸」,那我這死老百姓能說什麼?

臺北女孩只能用所有臺灣人的招牌方法── 一臉無辜可憐地看著你,配上那句臺灣朋友常跟我說的話。「蛤~~不要這樣啦~~」

給我個「在看」和打賞嘛~~~


相關焦點

  • 趙建民:美國大選過後 臺灣要考慮大陸會懲臺
    針對兩岸「準戰爭」狀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5日在座談會上表示,他日前提出準戰爭,但不一定要戰爭,但現在兩岸根本沒有和平、正常交流的可能性,那就是高風險了。美國大選後會安定下來,但準戰爭狀態沒有結束,大陸會不會懲罰臺灣?何時懲罰臺灣?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 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 資料圖民進黨當局這種「隔岸觀火」「落井下石」的卑劣行為,深深地刺痛了大陸同胞的心。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說:「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說「疫情」過後,兩岸關係回不去了,然後呢?
  • 時局︱新華社:對於臺灣大選結果,怎麼看?怎麼辦?
    三位臺灣「大選」候選人:左起宋楚瑜、朱立倫、蔡英文。最終蔡英文當選新一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塵埃落定,眾聲喧譁。由此可以看出,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調的大陸對臺政策深受臺灣同胞和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肯定,不僅沒有失敗,反而成功導引了臺灣民意走向,在島內形塑了「不敢獨」、「不能獨」、「不要獨」的共同認知。這樣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臺灣無論哪個政黨、哪位政治人物都不能視若無睹,都不敢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韙。
  • 盤點:2016臺灣大選,兩岸三地的媒體都是怎麼報導的?
    1、策劃專題《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一共有7個板塊。在專題最頂端有對選舉專題進行簡短介紹的摘要,以及搜索專題內內容的選項。7個板塊主要是:(1)頭條新聞——將關於2016臺灣大選的重要新聞根據熱度排列在網頁的顯著位置。
  • 臺海觀瀾|明日投票,臺灣大選觀察分析指南
    王義偉明天(1月11日),臺灣大選投票。根據選舉流程,臺灣選民白天投票,選務部門傍晚開始計票,預計晚上10點之前出結果。作為大陸人,該如何觀察、分析此次臺灣大選呢,哪些是我們該關注的焦點呢?此次選舉,臺灣選民來到投開票所,會領到3張票。我們就一張票一張票地分析。第一張票,領導人選舉票。
  • 國臺辦回應美大選是否會影響兩岸關係:臺灣問題不容外來幹涉
    海外網11月11日電 11月11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兩岸政黨交流、兩岸軍事互信和兩岸文化往來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臺灣大選--華人區的文明之光
    鑑於12年前「大選」前一天曾發生過「3·19」槍擊案,臺「國安局」已建議各候選人穿上防彈衣。他把炮口對準民進黨,稱其杯葛、抗爭不斷,很少看到民進黨提出具體政見,這次選舉他不斷提出政見,但是蔡英文沒有具體回應,讓很多民眾懷疑民進黨還沒有準備好。朱立倫也藉機為自己拉票,目前經濟情勢非常悲觀,臺灣不容許有新的空窗期。如果民進黨不願意承擔,拜託大家投朱立倫、票投國民黨。面對朱立倫追問是否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妄稱,「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創造的名詞,是一歷史詮釋,而非全民共識。
  • 莫道浮雲終敝日—— 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堅決增進臺灣同胞利益福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和推動。
  • 新年,致臺灣同胞……
    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向廣大臺灣同胞致以美好祝福和誠摯問候!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化危機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各項事業紮實推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2016臺灣大選及局勢分析:蔡英文當選大陸怎麼辦?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2016臺灣大選及局勢分析:蔡英文當選大陸怎麼辦?全文如下:我們注意到臺灣地區選舉結果。  近8年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與兩岸同胞攜手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建構兩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保持了臺海和平穩定。這一良好局面得來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
  • 《告臺灣同胞書》刷屏了,是勸降書嗎?
    年元旦的《告臺灣同胞書》,在四十年後的今日攤開在臺灣民眾的眼前與心中,其中也有臺灣當局這個激素。在1979年版的《告臺灣同胞書》以前,大陸方面曾有數次《告臺灣同胞書》,其中第一次發自參與過臺灣「二·二八事變」的臺盟人士,訴求的是「解放臺灣」,鬥爭對象是1950年的國民黨政府;到了1958年發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的《告臺灣同胞書》,主要圍繞該年炮擊金門的戰事提出聲明,反對美蔣聯盟,訴求兩岸團結、一致對外;至於1979年版,即今日一般所指稱的《告臺灣同胞書》。
  • 臺灣領導人大選預測
    一、韓國瑜韓國瑜代表國民黨競選,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改善臺灣與大陸人民的關係。如果他順利當選,則可以預見,臺灣的經濟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從造勢氣場來看,氣勢如虹,說明他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也反映了民眾求變、求發展的心情。朱老師的心情同大家一樣,衷心希望他能夠當選,為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做出貢獻。
  • 美國大選將至,專家稱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傷害
    並且近期川普還在不斷地利用臺灣製造一些事端來挑釁中國大陸,想要給自己的選情增加更大的獲勝機率,而臺灣也是非常願意去迎合川普的所作所為。但是近期根據美國的專家分析,由於現在兩黨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可能令美國陷入持續的危機,從而減少幹預高端大國衝突的可能性,這樣的情況對於臺灣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臺灣已經在美國的影響之下跟大陸起了不少的摩擦,現在美國正忙於大選,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
  • 蔡當局有危機?臺灣知名經紀人:疫情過後大海嘯才開始
    美妝通路商美華泰驚傳關閉分店,堡獅龍服裝公司也宣布在今年7月31日前關閉臺灣全部51家店鋪,引發關注。對此,捧紅不少大明星的臺灣知名經紀人夏春湧指出,從肺炎疫情開始到現在,他最不願見到的倒閉潮還是發生了!
  • 民進黨誣稱大陸介入「大選」 美媒:假消息來自臺灣內部
    選舉前的幾個月,島內輿論持續混亂,多次陷入假新聞風波,甚至有消息誣稱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臺灣假消息來自內部,而非大陸。假新聞致蘇啟誠不堪輿論輕生(Lee Foster)表示,美國大選深受俄羅斯與伊朗的假新聞攻擊,但經過分析,該公司並未發現疑似來自大陸的活動幹預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 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伊朗承認意外擊落烏克蘭客機|早讀
    今日天氣今天多雲,最高溫度9度,最低溫度4度,上午以前有輕度霾。明天多雲到陰,直至下周三氣溫總體平穩,最高溫度在10度左右,周四起小幅降溫,最高溫將跌至9度。下周二起至周四還將有小雨光顧,外出記得備好雨具哦~今日聚焦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11日下午4時結束。
  • 2020臺灣大選背後的真相
    本次大選的關鍵部門,中選會的掌門人本該中立人選,但第一次被執政黨安排為自己的高官,為應付輿論,只是讓其在就職前退黨以矇混視聽。媒體被稱為第三權。在這次大選中,很明顯的是各大傳統媒體輿論幾乎都被執政黨所掌控,僅剩的一個還被抹紅,這在自有大選以來僅見。網絡媒體也一樣命運,大選期間爆出的「卡神」楊蕙如案露出執政黨極端操縱網絡輿論的一角,甚至連臺灣的臉書社群也被幹涉操縱。
  • 鴉片戰爭中臺灣同胞的反侵略鬥爭
    為了有效抵禦侵略,守土保臺,他們帶領臺灣同胞,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防禦措施,最主要的有兩點。    其一是揚長避短,不與敵「決戰海上」,有效施行五項「嚴守口岸」的「守御之法」。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際,清軍駐臺總人數約為14000人,其中水師約為3000人。但水師裝備落後,僅不到百艘木質戰船,一旦發生戰事難以出海遂命。
  • 曾罵蘇「狗官」,範瑋琪時隔一年再發聲,提「臺灣同胞」又遭攻擊
    臺灣藝人範瑋琪今年初因執政當局禁口罩出口政策,痛罵「行政院長」蘇貞昌是「狗官」,事隔近1年島內仍有網民拿此事圍剿她,今天凌晨她再度道歉,表示還是想把想說的話說出來。範範表示,知道很多人已對她貼上永遠撕不下來的標籤,「我在自己的私人帳號說了不得體的話,傷害了『行政院長』以及大多的臺灣同胞,我比誰都難受,我道歉無數次,沒有一天不在懊悔裡」。沒想到,範瑋琪道歉文使用「臺灣同胞」字眼,又引發島內網民攻擊,在這些人眼中,「臺灣同胞」是大陸專用的詞彙。
  • 美國大選後,臺灣反而更危險,解放軍迎來千載難逢的時機?
    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曾有專家預測,8~10月會臺灣的處境會非常的危險。這一次的美國大選,很多輿論都在分析川普是否會製造「十月驚奇」,畢竟,目前的情況2016年的大選態勢十分相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康復」後的川普會為了最後的競選繼續打出「臺灣牌」,不過,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最後遭罪的只會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