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差點把我弄成半身不遂」:養男孩最費的真不是錢,而是這個!

2021-02-22 家長幫

文 | 家長幫主創團

最費的是嘴!!!

每一個男孩媽媽都是唐僧轉世。

上輩子陪孫猴子去西天取經,這輩子陪兒子繼續「念經」。

欣欣,5歲男孩的媽媽,被兒子逼成了唐僧。現在經常傷痕累累,鼻青臉腫,施暴者不是老公,是兒子。

我有個淘氣的兒子,從小就非常好動,沒有一刻是靜止的,皮的很。

他爹說,咱兒子就是「二哈轉世」!

有一天晚上,我趴在床上看書。

兒子寫完作業,如釋重負,飛奔到我這屋,像是渾身能量積蓄已久,跳上床就開始蹦。

「兒子,你下床蹦。」

兒子不理我。

「寶貝,聽話,床禁不住你這樣蹦。」

兒子繼續不搭理我。

「李浩軒,給我下去!」

我忍耐到了極限,看著他在我旁邊蹦來蹦去,不僅頭暈,生命也受到了嚴重威脅。

只聽「啊」一聲,兒子腳落地沒站穩,膝蓋跪倒我的腰上,「嘎巴」一聲,我的腰瞬間鑽心的疼。

第一反應:「我怕不是後半輩子要在輪椅上過了吧!」

後來去了醫院拍了片子,索性沒有大礙。

醫院回來後,想著和兒子冷戰兩天,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可老僧沒忍住,看著他瘋狂拆家,到家20分鐘後,我又開始了「念叨念叨念叨」....

哎,這不是我第一次受傷,我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周圍的媽媽大多也和我一樣「傷痕累累」:不是被兒子的金屬小飛機砸到眼底出血,就是被兒子的「鐵頭」撞到鼻梁骨折,每晚睡覺被兒子的「無影飛毛腿」踹的肋骨「斷裂」...

為什麼我們羨慕有女兒的媽媽?因為養兒子,不僅費嘴,還性命堪憂啊~~

linda,7歲男孩的媽媽,每天和兒子在一起嗓子都是啞的,同一句話說三遍兒子才能聽見,前兩句是耳邊風,最後一句必須靠怒吼。每天堅持鍛鍊,怕以後想揍兒子追不上。

每天放學去接孩子,都是一場惡鬥。

帶了一天口罩的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

兒子有幾個要好的男同學,他們一般課間就會約好放學去哪裡玩。

放學的門口,人山人海。幾個男孩子卻像特戰隊隊員一樣,對個眼神就能找到戰友,不下2秒中,人影就沒了。

只能看見遠處模糊的小腦袋,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成群結伴的往前瘋跑。

猴山的猴子都沒他們那麼皮!

「西西,慢點,有車!」

「曉峰,你們幾個打鬧可別傷著啊!」

「小雨,慢點跑,媽媽追不上你了!」

幾個家長喊破了嗓子,然而,孩子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叉路口該拐彎了,幾個孩子還往前跑。

我們幾個媽媽嗓門越來越大,旁邊的人對我們投來異樣的眼神。

最後有個孩子爸爸跑過去把孩子們拽了回來。

我們一邊數落著孩子,同時眼睛瞟到了一旁下學的女孩子們,手拉著手,聊著天慢悠悠的走著,媽媽們在後面輕鬆的聊著天。

再看看我們幾個男孩子媽媽,嗓子沙啞,滿頭大汗,衣衫不整,狼狽不堪。

小小,4歲男孩媽媽。孩子好奇心重,破壞力強。對「觸電」有著強烈好奇心。

男孩子好奇心重,破壞力強,你不讓做的他一定要做給你看!

在家裡,不管你給他準備了多少畫紙,哪怕是給他刷了一面繪畫牆,家居也難逃魔爪。

過一段時間,牆壁上,桌子上,沙發上,就會出現各種「創作」或者各式各樣的汽車、奧特曼小貼畫。

「寶貝,我們在紙上畫吧~」

「咱們在黑板牆畫畫多好啊。」

「不是給你準備了畫畫地方嗎,怎麼就不聽呢!」

每次兒子都答應的痛快,但堅決不執行。

家裡養了一隻小烏龜,娃卻把它當貓一樣擼。

一會拿出來在沙發上爬,一會摸一摸,一會又放在自己腦袋上。

「你能別折騰小烏龜嗎,它想安靜的待著。」

「它不想待著,它喜歡和我玩。」

哎,可憐的小烏龜.

我還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兒子對家裡的插線板很有興趣。

他總是問我,媽媽,這個洞洞裡有啥啊,為什麼插進去燈就會亮,說著,就要把手伸進去試試。

「別別別!手伸進去就會被電!」

「被電會怎麼樣?」

「很疼,然後可能會電死。」

「哦」

「以後媽媽在你也不許這樣啊,如果需要插電器,就喊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弄。」

說了好幾次,但嚇唬和威脅並不是阻止男孩嘗試的殺手鐧。

有時候他盯著插線板發呆,真的好擔心哪一天他拿自己做實驗。

出門在外更不省心,看到電線桿,電箱啥的,非常好奇,然後手就開始不聽使喚,想摸摸這,想摸摸那。

「電線和電箱可不能摸,萬一漏電了,你就完蛋了。」

「媽媽怎麼完蛋了啊?我會怎麼樣?」

「就是被電死,可能燒焦,總之很難受。」

「燒焦是什麼樣啊?」

..

「總之別摸!沒有為什麼!」

玲兒,兒子2年級,每天精力旺盛,但只要一寫作業就困。曾經的夢想是生個女兒。

4:30分,娃放學回到家,開始看動畫。

「軒軒,你寫作業了嗎?」

「還沒,我先看會動畫.」

30分鐘過去了..

「軒軒關電視寫作業!」

「好的,媽媽.」

10分鐘後,我再一看,電視居然還沒關上!

「軒軒,快點給我關上!!」

寫著寫著作業,只見他頭越來越低。

「軒軒頭抬起來,這樣會近視的。」

「媽媽我困了」

「你就不能回來先寫作業嗎,看動畫片你咋不困?」

每次寫作業,小動作還特別多。一會渴了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啃手指,玩橡皮一會坐著寫,一會就蹲著寫了,有一次竟然用腳寫,說是想試試沒有胳膊怎麼學習.

鄰居家的女孩和軒軒一樣大,每天回家就是自己先把作業寫完,羨慕她媽,太省心了。

月姐,兒子14歲,初二,正值叛逆的青春期,回家一句話都不說,和父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兒子現在初二,正是成績分水嶺,青春期叛逆值最高點。

原來孩子就有點叛逆,經常頂嘴。嘴皮子都是和他磨出來的。

但現在呢,兒子不再頂嘴了,是徹底不理我們了

回家,帶著耳機,關著門,不管你問啥,就只回答「嗯,啊,哦。」

之前頂嘴,好歹還知道兒子想什麼。

現在,和兒子在一起,但覺得根本不了解他。

面對孩子的冷淡態度,我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湊。

「兒子,你今天想吃什麼啊,媽媽給你做。」

「兒子,最近學習累不累啊,有什麼難處要和媽媽說啊。」

「老師說你最近成績不好,要不要再報個補習班提升一下?」

有一次我真的被逼急了,歇斯底裡衝他大喊大叫。

「你現在什麼都不和我們說,老師說你成績下降,馬上就要中考了,這樣下去考不上好學校的。問你什麼你都愛搭不理,我也快瘋了,你到底怎麼想的?!」

哎,比嘴巴累更可怕的是心累!不知道什麼時候兒子才能懂得我的苦心。



我經常聽到媽媽們的抱怨:

「男孩太難養了」

「真想生個女孩啊」

養男孩更容易讓父母頭大,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乖」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所以小學,老師更喜歡讓女孩子當班幹部,受到誇獎更多也是女生。

男孩子身體都會有一種激素——睪丸激素,這也正是男孩子「不乖」的原因所在。

睪丸激素是伴隨男孩一生成長的,並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含量,導致男孩身上有這樣那樣的行為特徵。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法接受男孩的行為,別怪他們,都是「睪丸激素」在作祟!

「睪丸激素」所支配的同齡男孩子,往往淘氣,愛冒險,不聽指揮,甚至被戴上「壞孩子」的帽子,真心有點冤。

當你發現兒子4、5歲的時候,他的玩具裡面除了汽車以外,一下又多了刀、槍和劍,沒事總愛跟爸爸比劃幾下,開始著迷於奧特曼、機甲英雄、爆裂飛車之類的動畫片,這就是睪丸素開始發揮了作用。

等到12、3歲時,孩子滿臉粉刺,性情暴躁不安,讓父母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充滿了擔憂:孩子到底怎麼了?其實,還是睪丸激素在作祟!孩子體內的睪丸激素再次劇增,達到蹣跚學步時期的8倍之多,並在 14歲的時候達到最高值!由於發育過快,男孩的大腦組織重新整合,經常以暴躁不安作為發洩埠。

所以,作為男孩父母,應當理解孩子,並牢記:

不要再說「想要個女兒」,這無意的調侃會傷害到男孩!

給男孩子充分釋放和運動的機會,宅在家裡,只能搞破壞!

不要打擊男孩子的好奇心,儘量回答他們每一個奇怪問題,你的敷衍是對他們學習興趣的打擊!


不要用「乖」和「不乖」來評價男孩子,你應該看到他更多的閃光點,比如「你很敢冒險」,「很仗義」,「很有自己的想法」。


進入到青春期的孩子,要平等溝通,孩子多說,父母多聽,少講大道理。


讓我們多給男孩子的成長一點耐心吧!


您在養育男孩中,遇到哪些問題,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聊一聊。

作 |者 |介 | 紹

家長幫主創團由數十位專業家庭教育領域專家及百名優秀學科老師組成。原創內容領域涵蓋:家庭教育,教育熱點,學科乾貨,中高考指南,答疑指導等。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幫孩子提升學習能力。

△本文部分圖片和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靠譜實用的家庭教育 

 專業全面的本地升學 

讓家長少走彎路,讓孩子受益終身!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家長幫  ☜

相關焦點

  • 超女葉一茜對兒子「窮養」,對女兒「富養」,這可不是封建思想
    在教養孩子的方式上我們經常會說窮養兒富養女要不得,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怎麼樣的,只要一說富養窮養的話題都是一些負面的情緒。最近看到了一則報導刷新了我對窮養富養的固有印象,也對葉一茜這個"育兒專家"佩服的五體投地。
  • 「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這是我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的觀念大為讚賞。長大後,遇到自己喜歡卻條件比自己好太多的女孩時,那種自卑才是發自內心的。很多父母都是年少時窮過來的,所以他們深信,物質的匱乏能夠教會孩子懂吃苦,知奮鬥,但卻忽視了貧窮同時也會帶給孩子自卑與懦弱。讓他們在面對想要追求的事物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向前,最終與幸福失之交臂。鄰居阿正,父母是雙職工,家庭條件不差,父母卻認定了男孩要窮養的道理。小
  • 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別不公平了,誰還不是個小公舉呢?
    俗語說:「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這也曾經是幾代人的教育理念。那麼,他們是怎麼理解的呢? 得讓孩子明白,很多珍貴的東西不是錢能換來的,更不能因為金錢,迷失了自我。以後進了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都來了,如果自己不多經歷些,萬一走錯了路又無法重來,自己和家裡人都不好受。」 「關於兒子要窮養,是說男孩子成年以後總會成家立業,要承擔的是一個家庭的責任,得讓他學會擔當,學會自己動手賺錢,知道生活的不易,雖不至於說小裡小氣,但不能從小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 養孩子需要多少錢?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大家好,我是未雨姐。大家有想過,養孩子需要多少錢嗎?
  • 佟麗婭被兒子「示愛」:為什麼養兒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兒子就是這樣,愛媽媽有多深,情意就有多真。很多人都說兒子粗心,沒有女兒貼心。其實,養兒子最大的用處是,他會把最深的疼愛給媽媽,讓她成為世上最幸福的人。可是一場變故,改變了這個平靜的家庭。爸爸得了重病,沒多久就去世了。他和媽媽生活在農村,家裡條件不好,最讓人頭疼的是,媽媽是一個「精神智障者」。小輝忽然變成了大人,為了照顧媽媽,每天往返於距離很遠的學校之間。
  • 婚姻中的「我養你」,不是嘴甜的情話,而是最深的毒藥
    連兒子都不管了。尋找也太作了吧,至於嗎?但尋找也有自己的苦。老公是會賺錢,但一點不著家,一年有360天在全世界飛,回家就是為了拿換洗衣服,上次一起吃飯還是大年初一。生活在這樣的喪偶式家庭,除了兒子,沒人跟她說話,沒人關心她,壓抑到患上抑鬱症,差點自殺喪命,被醫生告知無法再照顧孩子,很可能會在發病時傷到孩子,所以她選擇離開。
  • 趙正平自爆已婚 老婆不是1歲兒子的大陸生母 拖欠養育費
    趙正平前晚在《綜藝大熱門》線上直播宣布婚訊47歲的趙正平前晚在《綜藝大熱門》閃電宣布已婚,原是喜事一樁,但他去年11月爆發未婚生子,挨批始亂終棄,之後發聲明表示會負起養孩子責任如今不到1年趙正平忽然自爆已婚,而且對象不是1歲7個月大的兒子生母張女。張女昨平靜說不受影響,但指控趙正平從沒付過兒子從出生至今養育費約200萬元,張女和兒子照片昨也首度曝光,她長相清秀,兒子模樣可愛,母子極為神似。趙正平在《綜藝大熱門》線上直播中宣布喜訊,網友問他:「會不會走入婚姻?」他竟忽然透露已經結婚,還對鏡頭向老婆愛的告白:「我活著的每1天都會保護你!」
  • 生了兩個女兒的我媽, 深情地對生了兩個兒子的我說:你真不容易
    我沒有不愛學的嗎?你不喜歡美術課的手工。那會兒你的手工都是我給你做的!媽,您是不是太幸運了!嗯,跟你比,我真是挺幸運的。我沒養過男孩,真不知道這男孩兒怎麼都這樣呀!油鹽不進,沒臉沒皮呀!你真不容易,你別給我買包了,你給自己買一個吧!
  • 我養的可能不是兒子,是林妹妹!
    「我覺得,我養的不是兒子,而是林妹妹!」浩浩媽的一句話,讓安靜的育兒群瞬間炸了鍋。原來,那天她做飯時不小心劃破手出了血,正包紮傷口時,被五歲的浩浩看到了。兒子出人意料的表現讓浩浩媽既感動又哭笑不得,於是便跑到育兒群來分享。沒想到,這卻引發了大家深深的共鳴——「我家孩子看到動畫片裡的人物受傷都會哭鼻子!」「那天在遊樂園看到其他小朋友磕破頭在哭,娃居然也難過好久!」「上次家裡養的小金魚死掉,小傢伙反覆叨叨,哭了好幾天!」
  • 被窮養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窮養在這樣的家庭,勝過富養「百倍」
    我就找藉口和她起了茶室,果然,這位媽媽開始大吐苦水。原來她老公來自偏遠的農村,當初決定結婚,是因為看中了老公身上堅韌不拔,能吃苦,又上進的特質。沒成想結婚有娃之後,老公的缺點一天比一天明顯。最讓她接受不了的就是,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先衡量要花多少錢?是貴還是便宜?
  • 不是10歲,不是15歲,而是這個年紀
    一、「不讓玩手機,我就死給你看」據調查顯示,世界上青少年因為玩手機出現自殘行為的概率逐年上升,甚至已經達到了31%,這個數字可謂觸目驚心,前段時間有一位醫生的朋友和我講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聽完之後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 何鴻燊最幸運的兒子,不是何猷龍也不是何猷君,而是默默無聞的他
    何鴻燊最幸運的兒子,不是何猷龍也不是何猷君,而是默默無聞的他一代賭王何鴻燊的逝去是前段時間大家最關注的一件事,而當時的一張通告也解開了何鴻燊家族多年的一個秘密當年傳聞何鴻燊還有一個名叫何猷佳的兒子,有人說他很早就夭折了,也有人說他因病養在國外。
  • 被物質「窮養」的男孩長大後什麼樣?父母遵循四點,才是養兒真諦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莉莉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被父母用物質窮養長大的男孩,他從小就被告知花錢要節儉,正如莉莉婆婆一樣,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多數家長以為窮養兒就是不給兒子花錢,對他的花銷過於苛刻,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 我是男同志,我接住了差點被生母打掉的孩子
    信中,他提到自己手把手帶大的兒子如今國中畢業了,保送花蓮第一高中,成績非常優異又很乖巧,「我想讓更多人看到,一個男人如何手把手地把表妹的兒子帶大。」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理解「家」的意義,「我支持多元家庭,至少這個社會不會再有孤兒。」其實,Andy的兒子差點無法來到這個世界。
  • 養兒堪比養二哈?父母應掌握男孩「睪丸激素」4個周期,別冤枉他
    "養一個兒子,不如養十個女兒。"閨蜜嘆息著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初生了兒子,在婆婆面前的志得意滿,已經從她的朋友圈消失殆盡,留下的只剩她對"小棉襖"般的女兒,無盡地遐想。養兒堪比養二哈養兒子,怎麼讓他早點開竅,這個問題傷透了許多父母的腦筋。因為,許多兒子就像家裡憋久的哈士奇,不知道什麼時候,用怎樣的方法,玩起"拆家"的遊戲。
  • 把烏鴉當成兒子養的男孩,藏著怎樣的秘密
    今天,清嘉就給大家推薦一部荷蘭的電影《烏鴉男孩》。 《烏鴉男孩》曾獲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處女作獎。導演Boudewijn Koole感言:「這是很奇妙的經歷,真不知怎麼表達,這種經歷太美妙了。感謝評委會,感謝柏林的孩子還有他們的父母們。」靠海的低地國家的天氣總是陰鬱的,即使有陽光,也是霧蒙蒙的一片。
  • 「我差點被陌生人砍死,在ICU搶救了兩周」:這個男人的回歸,讓人心疼!
    你見過駝背的老人嗎?不是輕微彎著腰,而是整個人佝僂成90度,腳步顫顫巍巍,矮小得難以想像。在我老家的村子裡,有很多這樣的老人。陶勇形容說:「如果把視網膜比作一張衛生紙,這個患者的情況,相當於在紙上塗滿膠水,放一年再打開成原樣,還不能弄破。」放眼全中國,能做這個手術的人,寥寥無幾。陶勇就是最頂尖的眼科大夫之一。手術成功了,病人重見了光明。可他看清這個世界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感謝醫生,而是掄起菜刀,把救治他的陶勇,砍進了ICU。
  • 《浪矢解憂雜貨店》:能幫你解憂的,不是上帝,而是……
    ——這是很久之前我買下《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時的期待。看完書最大的感受是,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店,想必我就不會再有煩惱了。 看完日版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我才明白,能幫人解憂的,從來不是有超能力的上帝,而是你自己。上帝只是一個善良的傾聽者,最終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全憑自己。
  • 「給我一萬買包」「真當我是取款機了,已經分手還要錢,臉呢?」
    ——張愛玲看過一個街頭採訪:「你覺得男朋友多少工資能養得起你?」得到的回答不同,一般從五千到十萬都有。下面的評論卻是炸鍋了,最引人注目的一條評論就是:現在男性都意識到了自己的窮,而很多女性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醜。就憑化化妝,ps一下照片就有底氣要麼多錢?有那麼高工資也不找這樣的啊。
  • 有錢人都愛生女兒,這不是便宜我兒子嗎?網友:門當戶對你不配!
    但這場「3000萬贍養費」引發的政治鬧劇,給所有生養女兒的家長提了醒:養女兒,精神富養必須大於物質富養!案例:周五的時候,朋友去參加了朋友孩子的一歲宴,當時飯桌上有不少老同學。吃飯的時候,大家的話題不免都圍繞著孩子,其中有位同學大聲說:「這些年你們都混得不錯啊,可是看你們都生的女兒,以後可不就便宜我們這些生兒子的家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