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這也曾經是幾代人的教育理念。那麼,他們是怎麼理解的呢?
我的一位長輩是這樣解釋的:「那是因為,女兒以後要嫁人,所以得讓她多多見識世面,而不是一直灌輸財富或者金錢的重要性。得讓孩子明白,很多珍貴的東西不是錢能換來的,更不能因為金錢,迷失了自我。以後進了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都來了,如果自己不多經歷些,萬一走錯了路又無法重來,自己和家裡人都不好受。」
「關於兒子要窮養,是說男孩子成年以後總會成家立業,要承擔的是一個家庭的責任,得讓他學會擔當,學會自己動手賺錢,知道生活的不易,雖不至於說小裡小氣,但不能從小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爺爺奶奶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得不承認,上一代人傳下來的經驗教訓總歸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這是個大致的比喻,金錢的投入只是其表面意義,倒也不是說只給女兒花錢而少管兒子。這句老話,更多的意義在於給孩子樹立一種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關於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我也無法給出一個非常專業的解釋,只能說在進行購物選擇時,可以嘗試著思考幾個問題:「這東西我需要嗎?這東西我喜歡嗎?這東西我適合嗎?」。學會理智消費。同時,這幾個問題不只是對物品,有時對人也可以這樣想想。
再說說關於女孩們。「女兒要富養」,不是給寵溺成「公主病」,而是需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在氣質和生活理念,讓她能不斷受教育和增長知識,去探尋自己的人生。不是到了一定年紀,就不停灌輸結婚生子的目的,那應該是女孩在能擁有自己的獨立經濟後,充分思考後對未來的進一步計劃。
女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底氣,才不會一直想著依賴他人。在這之前,她需要多讀書,多出去看看世界,多思考,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不是一定要成名發財,在不留遺憾的基礎上盡力向前衝。
換個角度來看,「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這似乎將男孩女孩定位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了。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呢?原因肯定是多種多樣的,歷史的、生理的、現實的等等。
但是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們更追求的也是各方面資源的平等,性別平等更應該包括在其中。舉些例子來看,男孩子能做出的成就,女孩子也可以自信一些、努力試一試;溫柔安靜的男孩子,也不能再被批評為「真像個女的」,像個女孩又怎麼了呢?
回歸主題,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男孩女孩,都應該在父母的關心和真心呵護下健康成長,接受教育,增長知識,承擔責任,追求理想的未來!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