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靈甫這位「抗日名將」,人們可能就會想起當年的孟良崮戰役。在張靈甫的一生當中,曾參加戰役無數,擁有北大才子稱號的他不僅才華橫溢,在軍事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當年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74軍久攻日軍不下,張靈甫自告奮勇親率突擊隊從山後攀絕壁而上,攻佔日軍撤退的主要道路張古山,立下成功包圍日軍第106師團之基石。
還有南昌會戰,當時他右腿中炮彈負重傷,不顧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提前歸隊,帶傷參加長沙會戰,從此留下殘疾,後因此被稱為「跛腿將軍」。1943年的常德會戰中,張靈甫更是親率突擊隊救援常德,迫使日軍退出,被蔣中正譽為「模範軍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前人已逝,他們曾留下的光輝足跡將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也將被歷史,被後人所銘記。作為曾經的「抗日名將」,如今他們的子女又在何方,又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了。
張居禮是張靈甫將軍的長子,1947年,11歲的張居禮跟母親邢鳳英到南京去的前一天,也許就是他幸福童年的結束,那一年,還少不更事的張居禮失去了父親。張居禮從小讀書成績就非常好,1957年,他考入西安師範學院。1959年,從師範學院畢業後,張居禮被分配到西安四十一中任教,當了一名物理老師。這一幹就是20年。後因各種原因,到了工讀學校,後又調入西安市3中,初為物理老師,後為副校長。物理教學水平非常高,深受學生好評。
在文革中,張居禮由於身份的原因,常常受到常人難以遭受的遭遇。文革一開始,張居禮就被關進了學校的牛棚,天天挨批、挨罵、挨打,好幾次差點都自殺了。2005年,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張居禮光榮地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紀念章。
張道宇是張靈甫將軍的次子,1948年底,王玉齡攜年幼的張道宇和母親轉移到臺灣。後在當時臺灣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系王玉齡的姨父)的私人幫助下,王玉齡辦了去美國的護照,留下老母和6歲的幼兒,隻身去了美國求學。張靈甫沒有給王玉齡留下多少遺產,全家人過得非常清苦。
1952年,張道宇和母親王玉齡赴美生活,後居臺灣、上海等地。1995年王玉齡支持兒子在上海投資,並安了家。他的產品輻射全國,遠銷歐美。現任臺灣中華黃埔後代聯誼會會長。如今,張道宇和妻子方曉梅在上海擁有思菲與美菲兩家公司,他經營的是美國一家電視臺的商品直銷業務,妻子經菅的是服裝進出口貿易。